金融学术前沿:浅析多家银行调降存款利率的原因及影响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9-30 来源:复旦发展研究院+收藏本文

图片


2022年9月27日晚,第150期“金融学术前沿”报告会在复旦大学智库楼209会议室举行。本次时事报告主题是“浅析多家银行调降存款利率的原因及影响”,由复旦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FDFRC)组织举办,中心主任孙立坚教授主持,报告人为孙教授研究团队成员习丰园。本文根据报告内容、公开材料以及现场讨论,从热点回顾、热点分析、专家解读和深入讨论等几方面展开。


 一、热点回顾

近期国内主要银行纷纷调降存款利率。


国有大行方面,2022年9月15日,六大国有银行(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邮储银行)相继发布公告称,即日起调整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招商银行当日也跟进这一动作,各期限利率与大部分国有行保持一致。三年期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下调15个基点,活期存款利率下调5个基点,其他定期存款普遍下调10个基点。


股份银行方面,2022年9月16日,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广发银行、华夏银行、恒丰银行等至少8家股份行宣布下调存款利率。规定活期存款利率普遍下调5个基点,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下调10个基点,三年期和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调整幅度差异较大,范围在10—50个基点。   


城农商行方面,2022年9月18日,南京银行南京分行调整了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由此前的3.75%下调至3.65%,其余存款利率暂未调整。苏州银行、张家港行、江阴银行等则表示正在调研市场利率情况,后续将结合实际决策是否调整个人存款利率。


图片

图一:2015年10月和2022年9月人民币存款利率对比

来源:工商银行官网


图片

图二:本次调整后各大银行存款挂牌利率情况

来源:券商中国


二、热点解读

1

分析利率调降的原因

1、与前期贷款利率降低配合,降低息差收窄的压力


8月15日,央行开展4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2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分别为2.75%、2.0%,均较前期下降10个基点。此次降息主要目的为降低实际贷款利率,使市场主体感受到融资成本下降,激活实体融资需求。8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最新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LPR下调5个基点、5年期以上LPR下调15个基点,由3.7%、4.45%调整至3.65%、4.3%(非对称降息)。2022年截至8月,5年期以上LPR三次下调,共计下调35个基点,为2019年房贷利率换锚5年期以上LPR之后降息力度最大的一年。总体来说,行业净息差整体处于下行通道,随着商业银行资产端收益率不断下降,负债端利率走低也是必然趋势。


图片

图三:近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LPR走势图

来源:chinamoney.com.cn


图片

图四:近年净息差逐步降低的走势

来源:国盛证券研究所


图片

图五:六家国有行上半年净息差情况

来源:券商中国


2、市场流动性充裕,利率下行


在衡量金融机构资金面松紧的指标当中:8月份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1.23%,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低0.12个和0.85个百分点。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1.24%,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低0.09个和0.84个百分点。


图片

图六:SHIBOR利率近一年的变化

来源:chinamoney.com.cn


图片

图七:近一年回购定盘利率走势图

来源:chinamoney.com.cn


继8月份MLF小幅缩量2000亿元之后,9月份MLF继续同频小幅缩量,以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维护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预期稳定。在8月份超预期“降息”之后,政策效果正在逐步显现,9月份政策利率继续下调的必要性不高。


图片

图八:近期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情况

来源:根据新闻公布整理


3、居民存款意愿增强,负债成本下降缓慢


今年6月末住户存款增速12.8%,明显高于住房贷款增速的8.2%。与此同时,大额存单需求量增加,央行发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金融机构发行大额存款规模共7.5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3万亿元。另外,住户储蓄意愿明显增加,根据央行储户问卷结果,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58.3%,比上季度增加3.6个百分点,创下自2002年三季度以来的历史新高;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居民占17.9%,比上季度减少3.7个百分点。


图片

图九:2022年至今各项存款与贷款同比增速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图片

图十:居民储蓄、投资、消费意愿统计

来源:央行发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


在资金价格、发债利率等大幅下降的情况下(1年AAA存单利率累计下降39bps至2.29%,1年期MLF利率10bps),银行计息成本负债率在上半年降幅有限,较去年下半年微幅下降1bps至2.09%,其中国有大行计息成本负债率甚至上升5bps至1.84%。


银行负债端成本下降缓慢主要由于存款成本上升所致,由成本费用总和与存款平均余额之比计算的存款平均成本率在上半年有所上升,今年上半年上市银行平均存款成本率为2.14%,比去年下半年高4bps,其中国有大行上升最为明显,较去年下半年上升5bps至1.74%。股份行也平均上升3bps至2.08%。


图片

图十一:近十年上市银行平均计息负债成本和10年国债利率走势

来源:国盛证券研究所


但在总的存款成本率上升的同时,大部分存款分项的利率却是下降的,因而银行间竞争并不能完全解释存款成本的上升。例如个人定期存款成本率下降-11bps至3.21%,企业定期存款成本率下降1bps至2.78%,企业活期存款成本率增长3bps至0.94%,个人活期存款成本率减少-5bps至0.36%。


抛出银行间竞争因素,我们发现总的存款成本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存款结构变化,即存款中低成本的活期存款占比持续下降。2018年以来,活期存款占总存款中占比持续下降,从2017年末43.4%的高值下降至今年年中37.0%,其中居民活期和企业活期占比均有下降,企业活期下降贡献更大。活期存款下降而定期存款增加,这意味着低成本负债来源减少,而高成本负债来源增加,估算由于存款结构变化,存款成本较去年下半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基本上贡献了今年上半年存款成本率上升的全部。


图片

图十二:2015年以来银行活期存款占比走势

来源:国盛证券研究所


除存款结构变化之外,企业存款成本下降幅度缓慢,甚至活期存款成本持续攀升,反映企业端拉存款难度增加,不排除部分原因是投放贷款派生存款成本提升所致。企业活期存款平均成本率从2018年以来持续攀升,上市银行平均水平从2017年末的0.7%上升至今年年中的0.94%,大幅高于个人存款0.36%的平均负债率水平,反映银行获取企业活期存款成本的压力上升。这部分可能是由于贷款投放压力之下,银行需要提供更高的派生存款支出,才可能放出去相关贷款。


图片

图十三:2015年以来银行活期存款占比走势

来源:国盛证券研究所


总之,低成本负债占比下降和企业存款成本率提升是约束银行存款成本下行的主要原因,未来这将继续对银行负债成本下行形成约束。


4. 市场有效融资不足


实体部门杠杆率为273.1%,环比上升4.9个点,主要因为二季度疫情影响了分母名义GDP,二季度名义GDP(TTM)同比增速为8.0%,下降了2.4个点;分子债务余额增长较为温和,二季度同比增速为11.1%,小幅提升了0.6个点。


图片

图十四:实体部门杠杆率主要是因为名义GDP同比增速下降

来源: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图片

图十五:不同类型债务同比增速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统计局、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第一财经


对于居民部门,居民部门杠杆率为62.3%,环比上升了0.2个点,主要是名义GDP偏低所致。居民贷款同比增速在二季度仍在下降(10%降至9%),居民部门杠杆率的上升属于被动加杠杆。按贷款用途细分来看,居民消费(含购房)贷款增速降幅较高(2.3个点),居民举债加杠杆购房消费的意愿偏低:二季度储户未来收入信心指数为45.7%,环比下降了4.3个点,未来房价预期上涨占比为16.2%,环比下降了0.1个点;疫情带来了购房场景约束,导致被动储蓄。居民经营贷款增速降幅略低(同比增速为15.1%,较一季度下降0.8个点),可能与央行引导银行增加了普惠小微贷款进行了对冲有关。2012-2021年期间,中国居民部门杠杆率(BIS口径)从29.8%升至61.6%,合计上升31.8个点,但居民部门杠杆率稳定在62%附近已经持续了七个季度。


图片

图十六:居民部门债务增速仍在下降,尤其是消费(含购房)贷款(%)

来源: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对于企业部门,企业部门二季度杠杆率为161.3%,上升2.4个点,在三个部门中升幅最高。企业债务余额为190万亿元,同比增速为9.7%,较一季度提升1个百分点。但这并不能反映企业真实的投融资需求,民营经济主动增加投资和融资的意愿更低。受疫情影响,部分企业经营性现金流下降,被迫增加了短期债务融资来补充短期流动性维持经营,二季度企业各项债务融资中,企业短贷及票据融资的增量最高(两者合计增加了2.1万亿元,同比多增1.3万亿元)。稳增长基调下,部分与基建及重大制造业项目相关的国企与央企可能承担起了逆周期与跨周期调节的责任,主动增加了债务融资。疫情冲击下,企业债务投入的产出效率下降,二季度工业企业每百元资产实现的营业收入规模为2.7元,明显低于2020-2021年同期的10.2元与5.4元。


对于政府部分,从举债主体来看,央行与地方国企可能债务增长较多。二季度全国中央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7.2%,较一季度提升了0.4个点,全国地方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3.1%,较一季度提升了0.1个点。


2

利率调降影响

1、替代性存款产品需求量增加 


大额存单市场需求迅速上升。根据农行消息,农行2年期、3年期大额存单迅速被抢购完毕,1年期、6个月期产品市场需求同样火爆,这是因为大额存单利率高于同期限的定期利率,可灵活转让,受到客户欢迎。工行30万元起购的3年期大额存单年利率为3.1%,该产品已售罄。其他期限的额度还较充足。2年期大额存单利率为2.5%,1年期大额存单利率为2%。


储蓄型保险热销。近年来,保险产品逐渐转向储蓄类,年金险、终身寿等长期储蓄类产品受到客户青睐。年金险等保险产品兼具储蓄功能,与同类理财型金融产品存在一定竞争关系,竞品收益率的变动会影响年金险产品的竞争力,从而影响居民对于年金险产品的配置动力,如增额终身寿险作为具有保证收益且长期收益可达3%以上的保险产品,预计短期内会受到市场追捧。据市场调查,终身寿险、年金、分红型两全保险等产品销售情况较好,有保险公司为了准备降低预定利率,更换新产品上架,已开始控制代销额度。 


同时,挂钩存款产品作为底层资产的带有固收性质的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同步下降。最近,余额宝7天年化收益率已经降到1.361%了,其它的理财比如银行现金类理财、货币基金、万能险等收益率也将会逐渐下降。而对于股市等权益类资产来说就是利好,因为有些资金不能忍受收益率下降而转向股市。


2、降低负债成本,利好银行板块


短期来看,存款利率下调有利于缓解息差收窄压力,对银行板块构成实质性利好,也释放了息差不会继续大幅单边压缩的信号,有利于稳定银行盈利能力。对保险等替代性储蓄业务而言,也构成利好。


长期来看,由于银行存款的财富管理属性日益突出,收益竞争力的减弱可能造成存款向基金、理财等产品迁移,尤其是对中小银行影响较大。在失去高息“弹药”后,中小银行更需要发挥自身优势,错位竞争,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提高存款服务的市场竞争力。


3、人民币汇率估计还有下调空间


截至9月16日,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是7.0019,已经破7,人民币贬值主要是因为美联储加息以及国内降息。


图片

图十七:近一年人民币汇率走势

来源:chinamoney.com.cn


4、是否能拉动投资消费意愿存疑


从理论上来讲,存款收益下降后,居民会有更大的动力进行消费与理财的投资。但从今年的情况来看,存款利率在下调,居民的储蓄存款却在上升,背后体现出投资、消费意愿较差。


图片
图片

图十八、十九:收入感受与收入信息指数、就业感受和就业预期指数统计结果走势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


5、稳定市场宽松预期


历史上来看,每一次利率下行周期都包含资产负债两端的下行,通常负债端下行弹性是资产端的60%左右。而负债端下行一般会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金融市场利率下行(同业市场负债成本下行)。对同业依赖较高的中小银行负债成本影响较大,而大型银行和部分农商行作为资金融出方更多体现在资产端受损。第二阶段一般存款定价调整,这个阶段对于一般存款占比较高的大型银行和部分农商行影响较大。


本次存款定价利率的调整是利率下行完整周期中的第一次负债端基准调整,一方面是对银行息差的保护,另一方面也是“全面降息”周期确认的信号。降息不断推进降低了市场对“外部环境和通胀制约货币宽松”的担忧,对于稳定宏观经济预期有较大帮助。


6、有利于利率市场化机制的形成


改革前我国利率传导机制为:法定基准利率由中国人民银行公布商业银行存贷款的指导性利率(存款基准利率和贷款基准利率),实际贷款利率等于法定基准利率×(1+浮动倍数)。目前,我国银行存款利率以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利率为基础,在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约定的利率自律上限范围内,由金融机构根据市场供需自主确定实际执行标准的原则。


利率自律机制是在人民银行指导下,多家金融机构共同组成的行业自律组织,通过行业协商的方式,对金融机构利率定价行为开展行业自律管理,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为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营造良好环境。人民银行明确,自律机制成员银行参考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以1年期LPR为代表的贷款市场利率,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


利率自制机制是我国市场利率形成的重要机制,如4月15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召开会议,鼓励中小银行存款利率浮动上限下调10个基点(BP)左右,多家股份行包括兴业银行、民生银行等已将该项利率从3.55%调降至3.4%;招商银行则调降0.3个百分点至2.9%。


利率自律机制的建立,可促进银行跟踪市场利率变化,提升存款利率市场化定价能力。经过几年的探索,此次银行参考市场利率变化情况,按市场化原则主动下调中长期限定期存款利率,是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过程中的良好实践,商业银行自主定价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不断增强,对利率市场化环境的适应程度日益提升。


三、专家观点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当前市场主体储蓄意愿较强,降低存款成本有助于激发市场主体的自我融资需求,有利于资金向实体部门转化,促进宽信用的形成,带动经济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认为,由于疫情反复的不确定性,居民有着较为强烈的避险需求,从而风险偏好较低,再加上今年整个理财市场的各类理财产品收益率表现都不尽如人意,资金更多地流向存款这类无风险资产也就不难理解。所以从短期来看,想靠降低存款利率来刺激居民消费或促进存款资金向理财投资转移,可行性不高。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提出,大型银行下调存款利率后,预计将有更多银行跟进,但不同银行发展战略、负债能力、业务结构不一样,存款利率调整的幅度、步伐或有较大差异。总体而言,我国市场无风险利率下行将是长期趋势。从国外看,部分国家和地区还出现了存款“负利率”现象。而对广大居民而言,如果资产配置中存款、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较多,那么收益率可能有所下降。应平衡好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基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理财需求,做好多元化的资产配置。


讨论

 »»


要进一步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形成更加成熟的市场利率定价机制,以贷款端市场利率改革为先,并探索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今天中国的金融对外开放、人民币国际化问题也离不开更成熟的利率市场化。


商业银行和其他市场经济主体需要高流动性来减缓当下的经营挑战,要重视加强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