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术前沿:全面注册制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3-09 来源:复旦发展研究院+收藏本文

图片


2023年3月7日晚,第161期“金融学术前沿”报告会在复旦大学智库楼209会议室举行。本次时事报告主题是“全面注册制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由复旦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FDFRC)组织举办,中心主任孙立坚教授主持,报告人为孙教授研究团队成员王国鉴。本文根据报告内容、公开材料以及现场讨论,从热点回顾、热点分析、专家解读和深入讨论等几方面展开。



热点回顾

(一) 发行上市注册制全面实行

2023年2月1日,中国证监会宣布就《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等制度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仅仅16天以后,2月17日,证监会发布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相关制度规则,自公布之日起施行。除了证监会之外,证券交易所、全国股转公司等出台的多套配套制度规也同步发布实施。这意味着我国的注册制改革继2018年总书记提出设立科创板,2019年科创板试点注册制,2020年创业板实施注册制改革,以及2021年北交所成立并实行注册制后,正式在全市场推广。


此次全面实行注册制所发布的制度共165部,其中证监会发布的制度规则57部,证券交易所、全国股转公司、中国结算等发布的配套制度规则108部,综合来看主要突出了以下方面:精简优化上市条件,转向形式审查,完善审核注册程序,取消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优化发行承销制度,对新股发行价格规模等不设任何行政性限制;完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制度;强化监管执法和投资者保护。


(二) 回顾注册制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出台《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千重大问题的决定》,文件提出要“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2015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授权国务院在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中调整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有关规定的决定》,在立法上支持注册制改革。2018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首届进博会开幕式演讲中宣布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随后2019年7月科创板首批25家公司挂牌上市交易。继科创板之后,创业板于2020年8月试点注册制,北交所于2021年11月正式揭牌开市。最终,2023年2月证监会宣布全面推行注册制,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市场化进程迈出了重要一步。


图片

图1:主板注册制推进速度快于创业板

来源:开源证券研究所、证监会、上交所、深交所



2

热点解读

(一) 什么是注册制?

从审查方式来看,注册制下发行人依法将信息全面、准确地向监管机构申报,监管机构对申报信息做形式审查,但不做实质性审核和价值判断,主要看信息的依规性,这是注册制区别于核准制的重要特征。我国A股主板市场此前一直实行核准制,核准制要求监管机构不仅要对申报文件的全面性、准确性、真实性做审查,还要判断发行人的营业情况、财务水平、发展前景等,也就是要做实质性审查。


从职能部门来看,此前发行监管由证监会的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负责,需要反馈问询、初审会、发审会等一系列程序性流程,而注册制下审核工作主要由交易所负责,交易所进行审核后,将相关意见转交证监会,证监会则据此做出政策决定。实际上,全面推行注册制有利于发行更加市场化,进一步优化调整了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与市场关系,将权力交给市场。


图片

图2:比较注册制与核准制

来源:根据华西证券研究所信息整理


(二) 为什么要实行注册制?

首先,注册制有助于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注册制简化了上市流程,将对上市公司的实质审核交由市场完成,减少了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其次,注册制促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将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这些都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支持,更畅通的直接融资渠道可以加强资本市场与新产业、新技术的联系,助力新兴产业、现代化产业提质加速发展。


第三,注册制有利于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主要由主办、创业板、科创板、新三板和北交所、区域性股权交易构成,全面注册制降低了发行门槛降低,有利于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改善市场融资结构。未来,各个板块要突出自身功能,助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主板应突出大盘蓝筹性质,支持业务成熟、业绩稳定、规模较大的大型优质企业,科创板要突出为科技攻关、创新驱动服务的特色,推出适合科技企业发展的融资措施,创业板要主要服务于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而北交所与新三板要共同打造服务中小企业主阵地,为它们的发展搭建桥梁。


(三) 境外相关案例

美国市场的监管特征是重视信息披露并实行严格的退市制度。在发行上市规定上,美国将发行监管与上市监管两者分离,发行方面由证券交易委员会对发行申请文件进行形式性审查,做出是否批准发行的决定,上市方面由交易所对发行人的市场价值做出判断,包括盈利能力和发展前景等实质要素。


退市方面,美国实行严格的退市制度,资本市场公司呈现出“大进大出”的运作模式,虽然美国各交易所的退市标准不同,但基本都对上市公司在股东权益、市值、总资产、净利润、股价、公众持有股票数等各项数据有固定的标准,一旦公司数据不达标,就将面临强制退市的风险。


中国香港实行“双重存档制度”,同时带有核准制与注册制的浓厚色彩,发行审核要由香港证监会和中国香港联交所共同完成,需要走两套重复的审核。联交所对发行人进行实质审核,而证监会负责形式审核。证监会拥有对是否允许上市的一票否决权,而联交所拥有批准权,这种审核方式既保证了上市流程的透明化、市场化,又保证了上市公司的质量。退市方面,香港联交所采用非量化的退市标准,不通过量化的业绩来判断公司是否应该退市,这也导致港股市场“仙股”林立的现象。


(四) 全面注册制对股市影响

第一,降低上市门槛,促进A股市场容量增加。全面注册制的施行让 A 股市场更加趋向市场化,在更完善的市场环境下,投资人会更有入场意愿,将提振投资者信息,促进市场上行。以港股与台股为例,港股在2003年4月1日起施行双重存档制,台股的发行程序在2006年1月11日由“申请核准制”兼“申报生效制”转变为单一“申报生效制”。


图片

图3:恒生指数和台湾加权指数在重大发行制度改革后的变化趋势

来源:华西证券研究所、wind


第二,全面注册制可能加剧资源向行业头部集中。注册制将实质审核交给市场,可能会加剧马太效应。头部券商在询价定价能力、客户资源等方面均具备更大优势,发行时长、募资规模和业内口碑形成正循环,预期会进一步推动优质项目向行业头部集中,提升行业龙头业绩增长的稳定性和确定性。


图片

图4:2022年A股、美股、港股流通市值前后30%成交额占比

来源:华西证券研究所,wind


第三,全面注册制施行后退市力度可能加大。全面注册制施行后,对发行人的实质审查被交由市场完成,更加市场化的退市机制将加速质次公司的退市出清,有助于进一步促进A股市场形成“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良好生态。2019年以来的退市企业数量和整体退市率实现了逐年提升,2022年的退市率更是已经接近1%。


图片

图5:A股退市率明显低于成熟市场

来源:开源证券研究所,wind



3

专家观点

对于全面注册制对中国资本市场的积极影响,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商法研究所副所长、教授马更新提到,全面注册制的实施,将给中国资本市场带来多方面的积极作用:第一,资本市场的融资效率将得到提升,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更为畅通,上市门槛降低,上市进程加快,资本市场更具活力;第二,投融资两端的需求得到更好地满足,因市场选择的多样性,投资者的投资偏好和风险预期更易匹配;第三,资本市场优胜劣汰的机制更为健全,壳资源不再受到追捧,劣质上市公司加速出清,资本市场有望通过内部循环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第四,证券市场中介机构的“权”“责”俱增,中介市场既迎来重要发展机遇,同时也将为资本市场的安全、平稳运行承担更为严格的责任。


对于注册制后我国资本市场的退市和监管两个方面,多位专家学者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认为,全面推行注册制之后,退市公司数量还会进一步增长,大量“垃圾股”“空壳公司”“僵尸企业”将退出市场,将有效、稀缺的上市资源让位给真正代表产业方向的优质企业。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提到,中国特色的注册制改革实施以来,发行有序,节奏可控,能够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取得积极成效,下一步应该在总结科创板、创业板和北交所注册制改革经验基础上,视证券市场具体情况和实体经济需求,有序稳妥地推进沪深交易所主板注册制改革,实现我国发行市场的体系性市场化。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指出,注册制改革是资本市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加强统筹协调,建议进一步加强跨部委协同、央地互动,在完善“零容忍”证券执法司法体制机制、构建常态化退市机制、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等方面形成改革合力。



讨论


全面注册制一方面意味着企业上市条件更加宽松和市场化,将有更多企业有机会通过IPO融资,另一方面意味着更大的市场主题“分化”,今后大量企业退市恐怕也会成为常态。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作为政府部门应加强自身监管能力建设,把握当前金融市场发展特点和金融科技发展趋势,使得监管能力的提升跟得上制度和市场的发展,从而保护好高度市场化环境下中小投资者的利益,降低信息不对称下的逆向选择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