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融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2022-01-06 18:29:50 来源:复旦发展研究院+收藏本文
2021年12月29日晚,第135期“金融学术前沿”报告会在复旦大学智库楼209会议室举行。本次时事报告主题是“浅析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与近期相关政策”,由复旦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FDFRC)组织举办,中心主任孙立坚教授主持,报告人为孙教授研究团队成员王涵潇。本文根据报告内容、公开材料以及现场讨论,从热点回顾、现状与政策和进一步思考讨论等几方面展开。
一、热点回顾
2021年11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力度的通知》,提出九条措施加大助企纾困力度,减轻企业负担,帮助渡过难关。2021年11月19日,工信部发布《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若干措施》。2021年12月17日,工信部等十九个部门联合发布《“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中小企业整体发展质量稳步提高,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显著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服务供给能力全面提升,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规划》包括发展背景、发展思路和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 保障措施 5个部分内容,是第一次以多个部委联合印发的形式发布,一方面凸显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视,另一方面说明“十四五”期间中小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企业将迎来重大战略机遇。
国际上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没有统一的标准,但主要使用三个参照指标:企业职工数量、资本规模和一定时期的经营额。不同国家的界定指标选用也不同,多数国家使用两项指标,例如欧盟各国和日本,而部分国家只使用其中一项指标,如美国早期《小企业法》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为雇员人数不超过500人。根据《中小企业促进法》,小企业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人员规模、经营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包括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
表一:中小企业划分
来源:《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
二、现状与政策
发展至今,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虽然单体规模小,但数量庞大,重要性不容忽视。中小企业具有“五六七八九”的典型特征,这些企业数量占了市场主体的90%以上,贡献了全国80%的就业、70%左右的专利发明权、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税收。“十三五”时期,中小企业数量大幅增加,吸纳就业作用更加显著,经营实力不断加强,经济贡献稳步提高。中小企业的韧性是我国经济韧性的重要基础,是保市场主体、保就业的主力军,是提升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力支撑。
图一:中小企业经济占比
来源:国家统计局
“十三五”时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法律政策支持体系不断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完善,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社会责任能力不断增强,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尤其是在保市场主体、稳定增长、扩大就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以2020年规模以上企业为例,与2015年相比,中小企业户数增长了12.8%,营业收入增长了16.5%,资产总额增长了40.2%。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小微企业占全部有研发活动企业的比重为81.1%,研发经费比2015年增长102.5%,有效发明专利数比2015年增长233.2%。培育认定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585家、省级示范平台3300多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带动近10万家社会化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超过4000家高校院所等单位的9.4万台(套)大型科研仪器向企业开放共享,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中小企业促进法》修订出台,《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制定出台,《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度的若干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相继印发,十三五期间全国新增减税降费累计超过7.6万亿元,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
中小企业发展指数(SMEDI: Small and MediumEnterprises Development Index)是反映中小企业经济运行状况的综合指数。中小企业发展指数通过对国民经济八大行业的3000家中小企业进行调查,利用中小企业对本行业运行和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判断和预期数据编制而成,是反映中小企业经济运行状况的综合指数。SMEDI的取值范围为0-200之间,100为指数的景气临界值,表明经济状况变化不大;100-200为景气区间,表明经济状况趋于上升或改善,越接近200景气度越高;0-100为不景气区间,表明经济状况趋于下降或恶化,越接近0景气度越低。
图二:2010-2021年中小企业发展指数(SMEDI)
来源:ifind
在国家整体经济下行的背景下,中小企业的生存压力加大。最近几年,中美贸易摩擦、房产投资市场萎靡、消费增速放缓等各方面因素叠加影响下,我国处于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中。宏观经济下行周期中,大型企业利润受到冲击较小,而中小企业由于存在自身抗风险能力偏低、融资困难等问题,相较于大型企业,利润率同比下滑严重。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中小企业利润同比增速降为负值,并不断加速下降。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中小企业利润下滑进一步加速,同比超过30%。
图三:2015-2020年中国大中小企业利润同比增速
来源:艾瑞咨询
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动力强,专利数量远超平均水平。相比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市场敏感度高、机制灵活、更具效率,往往能实现“从0到1”的创新,自主创新的动力更强。天眼查数据显示,过去10年小微企业申请的专利数量大幅增加,2020年达到228万件,占比68.4%。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在5729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中,中小企业占比超过76%,并且平均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平均件数分别达到29.4件和1.08件,远高于全国企业平均水平2.9件和0.01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不断扩容,但研发投入力度依然不及大型公司。“专精特新”企业在创新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目前,我国“小巨人”企业数量共有4762家,其中包括183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596家单项冠军企业。据智慧芽发布的《2021“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利能力和科创力报告》统计,“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有专利申请48.18万件,平均每家企业专利申请98件,有效发明专利6.57万件,平均每家企业有效发明专利量约13件,均高于中小企业平均水平,同时也远高于全国企业平均水平。2020年科创板、创业板、中小板和主板的专精特新公司平均研发/收入比例分别为6.44%、6.91%、4.77%、2.58%,与大型公司一般10%以上的研发强度仍有差距。
图四:小微企业数量逐年增长
来源:天眼查
2018年中美贸易紧张时期以及本次疫情时期,对于小型企业的冲击都更明显。2020年3月后,国内逐步复工复产,但疫情却在全球各国大规模暴发,给外贸类中小企业带来第二轮冲击,此外各国的封锁政策也给企业外贸订单造成延误或取消,境外国家航班停飞,港口封港,使企业不断调整货运路线,增加物流成本。除受进出口影响大之外,中小企业受成本波动的影响也更大。在PMI调查中,近几个月较多小型企业反映,近期原材料成本上涨、订单减少、回款压力加大等问题突出,企业生产经营承压,相较来看大型企业议价能力更强,而中小企业受价格影响因素较大且上升的成本向下游转移的能力较弱。除原材料成本外,用工成本也在攀升。从城镇私营单位来看,多数行业平均工资保持增长,而城镇私营单位大多是中小企业。
图五:大、中、小型企业采购经理指数
来源:Wind,西南证券
2020年2月15日,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发布了《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影响及对策建议的调研报告》,报告指出,疫情的爆发可能成为压垮融资本身就较为困难的中小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调查显示,近67.69%的企业反应营业收入减少;21.61%的企业无法及时偿还贷款等债务,经营资金压力加大;86.22%的企业账上资金无法支撑3个月以上;33.73%的企业资金支撑不到1个月;只有9.89%的企业反映可以支撑半年以上。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中小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远远弱于资金充足的大型企业。
图六:企业经营资金影响
来源:中小企业协会
图七:疫情给企业带来的损失预计
来源:中小企业协会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2021年4月发布了《2020年度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报告》,评估选取4个直辖市、5个计划单列市和27个省会城市,共计36个典型城市作为评估对象,以2019年统计数据为基础,由第三方机构独立开展评估。不同区域、城市和指标之间的差异仍较为明显。上海、深圳、南京、等一二线城市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综合得分情况较好。
图八: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综合得分情况
来源: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
同时,各区域间综合得分均值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阶梯降序分布。从具体排名看,前10位的城市中有9个来自东部,而后10位的城市主要来自西部(5个)和东北(2个)。同时,西部12个城市间发展环境差距较大,成都、西安总体表现较好,其他多个城市排名靠后,发展环境不均衡的矛盾较为突出。
图九:各区域综合得分情况
来源: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
从构成发展环境的5个指标平均得分来看,法治环境(0.7030分)和政策环境(0.5934分)得分较高,显示各城市间整体表现较为均衡;而融资环境(0.3889分)、创新环境(0.4014分)和市场环境(0.4951分)得分较低,显示各城市间整体表现差距较大。从不同区域指标平均得分也可以看出,与东部地区城市相比,其他地区在融资环境、创新环境、市场环境方面存在明显差距,有较多短板和不足。
图十:不同区域指标得分情况
来源:中小企业展促进中心
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相对大型企业较高。因民营中小企业的违约风险较大,银行提供给民营企业的贷款利率会显著高于国有企业,在经济环境较差时,中小企业的信用利差上涨会更加显著。加之银行贷款额度有时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转向民间借贷,而民间借贷多以高利贷形式。另外,其实中小企业的借贷也多为短期借款,中小企业存在这严重的短贷长投。
图十一:企业信用利差
来源:wind,泽平宏观
图十二: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偏低
来源:wind,泽平宏观
从融资结构看,中小企业自身造血能力不足,外部融资渠道单一。中小企业的运营资金主要为资本金以及自身积累,外源融资占比较低,且中小企业留存收益较低,内部资金积累能力较差;外部融资以银行贷款为主,并且多以抵押、担保贷款形式,难以获得债券融资、股权融资等,融资渠道单一;借款期限多以短期借款为主,中小企业一般难以借到中长期贷款。
从融资成本看,中小企业获取贷款融资成本较高。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不仅无法获得优惠利率,而且要支付更多的浮动利息;由于中小企业的贷款多采取抵押或者担保的方式,不仅手续复杂,还要支付更多的担保费、抵押资产评估费等;部分中小企业转向民间高利借贷。
从担保机制看,贷款风险补偿担保机制不完善,未能有效化解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担保机构担保业务杠杆率较低,未充分发挥担保功能,当前中国融资担保业务杠杆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并且中小微企业贷款的担保公司普遍只愿意承担一年期以内的贷款连带担保责任;现有风险补偿机制对商业银行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消化能力不足,现有政府性融资担保机制中,大部分担保机构倾向于拓展大中型国有企业和平台公司业务,担保机构普遍存在贷前控制和贷后管理能力不足,加上银行需要承担较大代偿责任,制约政策性担保业务发展。
工信部将构建中小企业“321”工作体系,即围绕“政策体系、服务体系、发展环境”三个领域,聚焦“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加强中小企业合法权益保护”两个重点,紧盯“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一个目标,并将该工作体系作为《规划》核心内容,成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图十三:五个目标、七个任务和九个工程
来源:作者自制
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是“十二五”时期工信部开始推动的,至今已有10个年头。专精特新是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要指代那些集中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中高端产业领域的尚处发展早期的小型企业。
根据《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2021-2025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100亿元以上奖补资金,引导地方完善扶持政策和公共服务体系,分三批(每批不超过三年)重点支持10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将带动1万家左右中小企业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对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国家提出了以下措施:
1
提高间接融资供给质量
综合运用存款准备金率、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信贷资金支持力度,大幅增加小微企业首贷、信用贷、无还本续贷和中长期贷款推广随借随还贷款。进一步提升商业银行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推动其优化资源配置、考核激励、风险管理等内部机制,落实不良贷款容忍、授信尽职免责等政策,进一步细化完善尽职免责的内部认定标准和实施流程。发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作用,继续实施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政策,鼓励加大银担合作,研究对资本实力强、经营稳健、财务状况良好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提供担保的银行贷款,结合银行业金融机构实际承担的风险责任比例,适当降低风险权重。
2
稳步开展区域性股权市场制度和业务创新试点,优化新三板市场化融资机制和并购重组机制,持续优化企业上市条件。完善和发挥好上海、深圳、北京三个证券交易所功能和作用,拓宽优质中小企业上市融资渠道。组织开展优质中小企业上市培育,鼓励地方加大对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企业的支持,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对接资本市场。加强债券市场品种创新,稳步推进支持创新创业领域的公司信用类债券,完善中小企业债券融资增信机制。组织开展中小企业投融资对接及项目路演,发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政府投资基金的引导作用,推动社会资本扩大优质中小企业直接投资规模。
3
创新金融服务模式
支持金融机构综合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手段,创新服务模式,改进授信审批和风险管理模型,拓展服务中小企业的各类生产经营场景。推动完善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充分发挥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作用。加强供应链票据平台的票据签发、流转、融资相关系统功能建设。发挥信托、租赁、保理等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探索建立小微企业政府统保平台,为小微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出口信用等保险产品和服务。鼓励保险机构增加营业中断险、仓单财产保险等供应链保险产品供给,提供抵押质押、纯信用等多种形式的保证保险服务。支持期货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风险管理服务。提高供应链金融数字化水平,强化供应链各方信息协同,通过“金融科技+供应链场景”,实现核心企业“主体信用”、交易标的“物的信用”、交易信息产生的“数据信用”一体化的信息系统和风控系统,科学评估企业商业价值。依法合规发展绿色金融,创新基于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等环境权益的金融产品。稳步推进普惠金融试验区建设,鼓励先行先试,创新有利于满足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4
加强融资配套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信息依法归集、共享、查询、公开机制,推动地方政府、公用事业单位及市场主体所掌握的各类涉企信息整合应用,破解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信息不对称问题。支持征信机构发展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征信产品和服务,鼓励信用评级机构为中小企业开展高质量评级服务,推动扩大信用评级机构评级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采信应用程度。鼓励各地建设区域性中小企业融资综合服务平台,推动信息互通和共享应用,促进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融资对接。开展小微企业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活动,打造普及性教育与个性化辅导相结合的教育培训机制,提高小微企业金融知识储备和融资能力。
三、专家解读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任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认为国内中小企业的发展存在以下问题:
2008年以来,经济下台阶,中小企业发展动能不足。早期的支持政策偏框架性,配套政策不完善,中小企业抵御风险能力不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仍处弱势地位。每当经济不好的时候,最受伤的往往都是中小企业。受2008年次贷危机影响,2008年6月底全国6.7万户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2011年“三角债”席卷东南沿海中小企业,大量企业深陷债务旋涡;2012年以来劳动力红利消退,经济持续下行,中小企业出现用工荒;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离场论、洗洗睡等舆论甚嚣尘上……每一次受伤的都是中小企业,主要表现为:小微企业注册注销比未能恢复至疫情前水平;第一产业受疫情影响最小,第二、三产业遭重创;小微企业发展呈现“南强北弱”局面;小微企业平均寿命4年,非小微近7年;民营中小企业仅占用4成信贷资源,且以短期贷款为主;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强,但创新投入不足;中小企业贡献8成就业,但对高精尖人才吸引力不足。
我们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统筹完善顶层设计,构建可落地的“一揽子”的配套政策。针对中小企业政策的顶层设计要做到“精准扶小”,货币政策上,通过降准、再贷款、再贴现、直达实体经济政策工具等方式向中小企业注入流动性,切实将金融资源流向中小企业;财政政策上,发挥财税政策的导向和杠杠效应,针对不同的行业属性、企业性质和经营状况等多维度进行针对性帮扶,有条件地减税降费
2.构建从政府到行业协会的落地执行机制,确保政策有效落地。
3.分等级进行减税降费,减轻中小企业负担,提升企业营商环境。
4.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鼓励创新项目风险投资和并购,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方面,丰富融资工具及金融服务机构,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完善股票市场基础制度,打通多层次资本市场关键环节,发挥北交所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作用;加快发展债券市场,推动债券市场统一标准;增加有效金融服务供给,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另一方面,需进一步鼓励创设第三方评级机构、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估数据联网体系,解决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助力中小企业纾困
5.重视基础学科教育,合理引导人才就业。
6.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进一步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7.引导中小企业规范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资产质量和企业信用。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朱宏任在的2021中国“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论坛上做了作了题为“以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夯实2022 年稳中有进的基础”的主旨演讲。
朱宏任指出,中小企业不仅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而且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更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但也应看到中小企业在当前经济下行波动的情况下,承受着比大企业更多的压力与挑战。今年以来,经济运行在总体态势平稳的情况下,需要应对下行压力加大的挑战,除了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外,国内洪涝灾害、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电力煤炭一度供应紧张等,这些影响经济运行的突出问题交织叠加,一部分问题超出预期。中小企业规模体量有限,大多处在产业链下游,由于缺乏足够的市场驾驭能力和产能过剩等原因,面对上游能源与原材料的大幅涨价,难以通过涨价来消化增加的成本,一些中小企业生存困难甚至难以为继。
中小企业动荡不安,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保住了中小企业,就是护住经济社会稳定的基本盘面。”其中,以“专精特新”为代表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是抗击困难的生力军,是发展经济的重要着力点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在宏观经济运行出现较大幅度波动的时候,有一类中小企业往往具有比其他中小企业更强的抗击冲击的能力。尽管这些企业可能分属不同的行业和地区,但都有一个值得关注的共同特点,即‘专精特新’。”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的哺育与支持,北交所是完善资本市场建设的重要环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显著特点是技术迭代快,资金消耗大,经营不确定性高,仅靠企业自身积累和间接融资难以满足需求。因此,要利用好已有的市场基础制度,发挥出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等支持创新的功能,为不同发展阶段的科创企业提供定制式服务。确保资本市场发展蹄疾步稳,为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趁势发展提供丰厚的资本土壤,夯实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的基础。
讨论
关于二元结构。中国开始出现二元结构:家族传承的传统行业和专精特新企业,中小企业不能一刀切。前者是成本集约型的,但是疫情中面临没有订单的问题。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还存在没有好的投资机会的问题,需要解决造血问题,否则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都无法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因此提出专精特新。但专精特新是技术密集型的,无法保障就业,因此从稳定的角度必须要抓大放小。中小企业的主要问题是造血问题,融资难融资贵只是结果而不是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