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新闻一周说 No.478 | 10.02-10.08

作者:张傲然 发布时间:2023-10-11 来源:复旦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计划+收藏本文


麦卡锡被罢免众议院议长职务


图片


美国国会众议院10月3日投票通过了撤换共和党籍众议长麦卡锡的决议,麦卡锡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被投票罢免的众议院议长。党派内讧使国会陷入进一步混乱,而就在几天前,国会勉强避免了政府关门。


这次216票对210票的投票标志着众议院历史上首次罢免其领导人,8名共和党人和208名民主党人投票罢免了麦卡锡。麦卡锡告诉记者,他不会再次竞选议长。来自北卡罗来纳州的共和党籍联邦众议员帕特里克·麦克亨利在决议通过后立即被任命为众议院临时议长。


众议院看起来将至少在一周内陷入无人领导的局面。白宫新闻秘书卡里娜·让-皮埃尔在一份声明中说,鉴于美国面临的紧迫挑战,美国总统拜登希望众议院能迅速选出一位新议长。多名共和党人表示,他们计划于 10 月 10 日开会讨论麦卡锡可能的继任者,并计划于 10 月 11 日对新议长进行投票。


对此,《纽约时报》报道说,3日表决前,众议院出现了“离奇的共和党人对决共和党人的辩论”,民主党人就在那儿“静静坐着看”。提出罢免动议的共和党众议员马特·盖兹指责麦卡锡,称他违背年初当选议长时与党内极端保守派谈妥的条件。


周二的反对投票由来自佛罗里达州的极右共和党众议员马特·盖茨(Matt Gaetz)领导,他是麦卡锡的对手,在周六依靠民主党投票帮助通过一项法案以避免政府部分关闭后,他最终对议长发起了攻击。


麦卡锡最近几周一再激怒民主党人,包括对拜登发起弹劾调查,以及周六几乎没有给他们时间阅读一项权宜之计的支出法案,以避免政府关门,而他需要民主党人投票才能通过该法案。


麦卡锡议长的下台让国会陷入了未知的境地,国会正忙于更新农业补贴和营养计划、通过政府资助法案并考虑向乌克兰提供进一步援助。如果国会不延长拨款,政府关闭的最后期限将在 11 月 17 日临近。


过去一段时间,美国国会民主、共和两党围绕新财年联邦政府拨款问题持续争斗,凸显出两党在削减联邦开支、向乌克兰提供更多援助以及加强边境管控等议题上的显著分歧,也促使共和党“内斗”持续升级。


麦卡锡未能在众议院获得共和党保守派支持通过拨款法案,他在最后时刻推出了不附加保守派诉求的“干净”短期拨款法案,转而依靠民主党人支持通过了法案,避免了联邦政府“停摆”,也激化了与共和党保守派的矛盾。


新闻来源:路透社、澎湃新闻、央视新闻

图源:路透社


美国史上最大规模医疗系统罢工开启


图片


由于劳资谈判存在分歧,当地时间10月4日,美国凯撒医疗集团工会联盟的超过7.5万名医护人员举行罢工,要求提高薪资待遇、改善工作环境、解决人员短缺等问题。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医疗保健系统罢工。


参与此次罢工的医护人员来自职业护士、急诊科技术人员、放射技术人员、医疗助理、药剂师等数百个岗位。罢工范围涵盖该集团在加利福尼亚州、弗吉尼亚州、科罗拉多州、俄勒冈州、华盛顿州和华盛顿特区的机构。


罢工将导致凯撒医疗集团不得不暂停日常看诊等非必要医疗服务。该集团表示,已启动应急计划,确保医院和急诊服务能够继续运作。


美国凯撒医疗集团是美国最大的私营管理式医疗组织,在美国运营着39家医院和近700个医疗机构,为1300万美国民众提供服务。9月30日晚,该集团与集团工会联盟之间的合约到期,但双方未能达成劳资协议。因此工会联盟决定在10月4日到6日期间进行罢工。


此前,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当地时间10月1日报道,美国凯撒医疗集团与该集团工会联盟之间的合约于当地时间9月30日晚到期,但双方未能达成劳资协议。


近年来,由于工作压力过大、通胀高企、医护人员短缺等问题,美国医疗界的劳资关系一直处于紧绷状态。截至目前,美国已经有超过500万医护人员离职,医护人员职业倦怠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新闻来源:CNN、新华网、AFP、NPR、CNBC

图片来源:新华网


美国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舒默率团访华


图片


10月7日下午,美国国会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舒默率两党参议员代表团抵达上海,开启访华之旅的第一站。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会见了美国国会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舒默所率两党参议员代表团一行。


陈吉宁介绍了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情况。他说,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既有利于两国,也利于世界。愿在推动中美两国关系发展中积极发挥地方的作用,持续扩大经贸往来,拓展友好城市合作,不断深化人文交流。欢迎美国企业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机遇,通过上海深耕广阔的中国市场。


舒默一行感谢上海的热情接待,对这座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印象深刻,并就推动经贸往来等问题作了交流。他们表示,美方重视美中关系,不寻求同中国脱钩或冲突。此次访华旨在通过坦诚、深入、建设性、富有成效的对话交流,增进双方了解,推动解决分歧和关注的问题,促进互利合作,确保美中关系发展惠及两国和世界。


对此,外交部发言人在记者会上表示,中方欢迎美国国会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舒默率两党参议员代表团访华。希望通过此访增进美国国会对中国的客观了解,促进两国立法机构对话交流,为中美关系发展注入积极因素。


图源:CGTN记者团

新闻来源:澎湃新闻、CGTN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起诉马斯克


图片


当地时间10月5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对埃隆·马斯克提起诉讼,要求马斯克在其2022年收购推特(现为X)的调查中作证。


据悉,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于2022年4月开始对马斯克收购推特的行为展开调查,以查明马斯克在收购推特股票和相关金融文件方面是否有违法行为。


尽管自5月以来,SEC多次发出传票,但马斯克以推迟预定日期和拒绝出席等方式拒绝作证。SEC称,马斯克持续拒绝遵守SEC的行政传唤,妨碍和延迟了SEC员工对他是否违反联邦证券法的调查。因此,SEC现在要求法院强制马斯克出席调查听证会。


SEC消息一出,有网友在X平台上表示,这是监管机构对马斯克的“又一场政治迫害”。


当地时间10月5日晚些时候,马斯克本人对此回复说,“这些机构亟需全面改革,有必要成立一个委员会,对那些滥用监管权力谋取个人和政治利益的人采取惩罚措施。”


2022年4月,马斯克宣布以每股54.20美元、总价值约440亿美元的价格对社交网站推特发起收购。2022年10月,马斯克以440亿美元成功收购推特。在此期间,马斯克就因收购推特一事已经与监管机构展开多番拉锯战。


在达成收购协议之前,马斯克于2022年4月4日公开表示已经收购推特超9%的股份,成为该社交网络的最大股东之一。根据规定,当投资者购买一家公司超5%的股份时,必须向SEC提交一份表格披露信息,但马斯克却比规定时间晚提交至少10天,且提交的是通常为被动投资者(passive investors)准备的表格。


此外,FTC也对马斯克购买推特超9%股份的行为进行调查,并表示将对收购交易进行反垄断审查。本次SEC起诉马斯克的起因,仍旧是马斯克没有及时对收购推特股票一事进行披露。


SEC和马斯克之间的紧张关系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2018年。当时马斯克发布推文,声称以每股420美元的价格私有化特斯拉。之后,SEC对马斯克提起欺诈指控并达成和解,这也导致马斯克被赶下特斯拉董事长之位,并被处以2000万美元的罚款。


而“嘴硬”的马斯克也在多年来多次公开表达着对SEC的藐视。近期,这场近5年的斗争终于接近尾声,SEC递交给法院的文件显示,特斯拉投资者将获得大约4230万美元的赔偿。


对此马斯克称,他没有做错任何事。“SEC的这项错误行动令我深感难过和失望,”他在声明中称。

新闻来源:路透社、央视新闻、澎湃新闻

图源:澎湃新闻


五角大楼警告援乌资金不足


图片


10月2日,最后的周末支出协议避免了美国政府关闭。由总统乔·拜登的民主党同僚微弱控制的参议院领导人承诺在未来几周内进行立法,以确保美国继续对乌克兰提供安全和经济支持。


自 2022 年 2 月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华盛顿已向基辅政府提供了 1,130 亿美元的安全、经济和人道主义援助。拜登总统于 7 月要求国会批准与乌克兰有关的另外 240 亿美元援助,乌克兰支持者(共和党和民主党)都曾希望这一援助作为支出法案的一部分可能成为法律。


一名美国官员表示,截至周一,国防部尚有 16 亿美元用于更换运往乌克兰的武器,乌克兰安全援助计划 (USAI) 下的资金已所剩无几,总统撤资授权的资金也高达 54 亿美元。


在麦卡锡放弃了党内强硬派大幅削减国内援助计划的要求后,国会于周六晚间通过了一项权宜之计的拨款法案。但他和众议院和参议院的其他一些共和党人拒绝在该措施中纳入对乌克兰的更多援助。


乌克兰援助的反对者周一继续反对向基辅提供援助,其中许多人是寻求明年连任白宫的前共和党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亲密盟友。


白宫发言人卡琳·让-皮埃尔敦促国会迅速采取行动。她在每日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他们不必等待 45 天才能完成这项工作。”她还表示有信心继续提供援助。


让-皮埃尔说:“如果(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认为他能比我们活得更久,那他就错了。我们很快就会收到另一套援助,以表明我们对勇敢的乌克兰人民的支持。”


国防部审计长迈克尔·麦考德致信麦卡锡称,五角大楼已经不得不放慢对部分部队的补给。麦科德在 9 月 29 日的信中写道:“今天,国防部几乎用尽了对乌克兰的所有可用安全援助资金。”他对权宜之计的支出法案不包括对乌克兰的安全援助表示担忧。


乌克兰外交部长德米特罗·库莱巴表示,基辅正在国会与共和党和民主党进行谈判,以确保后续的援助能够如期进行。


新闻来源:路透社、CNN、华尔街日报

图源:路透社


作者|张傲然

来源|复旦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