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英良 发布时间:2025-04-22 10:05:27 来源:FT中文网+收藏本文
复旦发展研究院访问学者Ricardo Miranda Rocha Leitão博士是韦雷达斯研究所研究员,曾任巴西税收激励国务秘书,处理经济和财政政策的关键问题。他在牛津大学获得公共政策硕士学位,在伦敦智库查塔姆研究所(Chatham House)的经历加深了他在绿色公共政策方面的研究,同时他还担任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研究员。其研究兴趣涵盖绿色经济、巴西-中国贸易关系、可持续发展公共政策,以及可推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技术。他在复旦发展研究院的研究旨在梳理巴西与中国在绿色经济领域的合作机遇。
近日,他接受FT中文网采访,分享了自己在复旦的访学研究和生活经验,谈及中巴绿色经济合作的战略机遇,探讨美国关税政策对拉美格局的潜在影响及中巴在金砖框架下推动多边主义、技术共享的路径,强调两国需通过政策协调与可持续投资重塑全球气候治理领导力。
以下是FT中文网对莱特昂博士的访谈实录:
里卡多•莱特昂
里卡多·莱特昂(Ricardo Leitão)博士是一位政府官员,也是复旦大学的一名访问学者。他曾担任巴西税收激励国务秘书,处理经济和财政政策的关键问题。他在牛津大学获得公共政策硕士学位,在伦敦智库查塔姆研究所(Chatham House)的经历进一步加深了他在绿色公共政策方面的研究,同时他还担任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研究员。他的国际经验旨在通过有效的公共政策找到解决复杂经济挑战的方法。
你可以介绍一下在复旦发展研究院(FDDI)的研究项目吗?为什么选择来复旦做访问学者?你在复旦学习和生活的感觉如何?
莱特昂:我在FDDI的研究旨在探索巴西和中国绿色经济合作的潜力,侧重于现有合作并提出加强双边合作的战略,通过发现尚未开发的机会并加强现有的改进措施,我的研究预计将提供可行的建议,推动巴西和中国的政策改革,并激发促进可持续增长的商业举措。
我选择复旦大学有几个原因。首先,我正在寻找上海最好的大学,上海是中国的金融和商业中心。这座城市充满活力的环境,靠近私营部门和新开发银行等机构,再加上复旦大学的传统和专业知识,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平衡方法,可根据需要应用于政府和企业战略。其次,FDDI 的突出之处在于它整合了复旦大学各部门(经济、国际关系、社会科学等)的专家,可以常态化形成服务中国政府机构和上海论坛等国际论坛的专业化报告。最后,FDDI 非常关注公共政策和全球合作,这与我的研究领域完全吻合。
我对从与大学研究人员的采访和互动中获得的新见解感到荣幸并富有极大的兴趣。中国和巴西研究人员的研究方向类似,但观点存异,可以互补理解。
在大学工作期间,我与金砖国家的研究人员建立了联系,并就巴西、中国和印度等国家经济不同阶段的发展成熟度进行了讨论。最后,我可以在上海沉浸在中国文化中,从与街上的人们交谈到参观上海博物馆等馆舍,这让我体会到了中国人民的善良、真诚的兴趣和礼貌。这种更深层次的文化视角不仅丰富了我个人经历,也为我的研究提供了信息,使我能够开发出既实用又对当地环境保持敏感的方法。
我了解到你的研究主题是“巴西与中国绿色经济合作机遇”,你为什么选择这个主题?你对这项研究有什么期待吗?
莱特昂:我选择这个主题是因为它代表了环境紧迫性与巨大经济机遇的关键结合点。三个关键原因促使我集中精力研究。首先,关注绿色经济的市场不断增长,为巴西和中国以不同的方式发挥领导作用创造了机会。两国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共同面对严峻的社会环境挑战,一直在协同努力推进可持续政策和项目,这不仅可以造福两国人民,也同时造福地球。在全球环境危机不断升级的背景下,世界最大农产品出口国巴西与可再生技术全球领导者中国之间的合作被视为是实现更加可持续和包容性的全球经济的关键。
其次,近年来,两国外交关系日益密切,将绿色议程重新置于双边伙伴关系的中心位置。中国投资恢复势头,2023年对巴西的投资达到17.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需要强调的是,其中72%的已落地项目集中在绿色能源。
最后,巴西今年将在贝伦主办 COP30(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此背景下,中国表示支持巴西申办COP30,并认识到2025年峰会对于未来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至关重要。人们期待巴西和中国将在会议期间提出具体和创新的举措——从打击森林砍伐的实际成果到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的新项目——共同展示南南合作如何促进《巴黎协定》的实施。
鉴于两国之间日益扩大的交往,巴西与中国在绿色倡议中所表现出的领导力以及两国影响更加多边世界的潜力,我相信对巴西和中国之间绿色经济合作机会的研究可以帮助加速和深化这种伙伴关系。我期望这项研究不仅能能够突显两国各自独特优势,还能为创新政策解决方案和可持续技术跨境投资铺平道路。
美国总统特朗普开始了所谓的“解放日”,其核心是提高全球贸易关税,其中对巴西提高10%的关税,与中国相比相对温和。你如何看待特朗普提高关税的政策?会给巴西带来哪些负面影响?不同的关税政策是否会导致拉美对美外交政策出现分歧?
莱特昂:现在就特朗普近期关税政策的全面影响得出确切结论还为时过早。该政策包括提议对巴西商品提高 10% 的关税,与对其他国家实施的措施相比,这一幅度不大,似乎是美国更广泛战略的一部分。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这些关税可能不是永久性的,而是可能作为一种策略,鼓励其他国家重新评估与美国的贸易关系。这种观点认为,宣布的关税上调可能是更广泛的贸易条款重新谈判的第一步,而不是最终的、持久的变化。
就巴西而言,虽然部分出口行业可能面临短期成本压力,但总体负面影响仍存在不确定性。由于其多元化的出口组合和持续的结构改革,巴西经济或许能够吸收这些变化。最终,效果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巴西企业和政策制定者如何适应不断变化的贸易环境,以及这些措施是否会导致贸易政策的持久转变。
纵观更广泛的地区形势,关税变化只是影响国际经济政策的众多因素之一。不同的拉美国家可能会根据各自独特的经济利益和战略重点做出反应,但该地区对美国的外交政策短期内不太可能发生重大转变。
此外,一些专家表示,如果这些关税生效,可能会引发全球贸易更广泛的调整。这种转变可能会促使各国重新审视长期的贸易关系,并为那些做好调整准备的国家创造新的机会。特别是像巴西和中国这样的国家,由于其强大的经济基本面和增长潜力,可以从改善市场准入和全球更平衡的贸易关系中受益,这最终可能促进创新并增强竞争力。
巴西和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合作存在哪些风险和挑战?你能否从巴西国内和国际合作的角度阐述这些风险挑战?在新能源领域中的哪些领域反映了上述风险挑战?
莱特昂:在巴西,主要挑战之一与能源基础设施有关。巴西在电网现代化和整合太阳能和风能等间歇性可再生能源方面仍面临困难。尽管巴西在可再生能源方面取得了进展,但其输电和配电基础设施需要变得更加高效,以支持对清洁能源的更大需求。中国尽管是全球可再生能源的领导者,但也面临着类似的挑战。太阳能和风能等能源供给的快速增长要求电网现代化和能源储存解决方案的发展。向智能电网的过渡以及有效整合这些新能源的能力是两国能源发展的共同障碍。
这一现实为合作提供了独特的机会。巴西可以从中国在智能电网技术和能源存储方面的丰富经验中学习。同样,中国可以从巴西的水电整合模式中受益,这种模式可以在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增长时提供电网稳定性。
在国际方面,巴西需要确保其可再生能源产业保持全球竞争力,并能够在长期中自给自足。这需要共同努力,确保技术转让以平衡的方式进行,使巴西能够发展自己的能力。中国可以支持巴西进行这种技术转让。
另一方面,中国还面临与供应链可持续性及可再生能源技术生产对外国材料的依赖相关的挑战。中国依赖锂、钴和镍等稀有矿物,这些矿物对制造电动汽车电池和能源储存系统至关重要。巴西不仅可以提供镍和铜,而且凭借其丰富的生物制能经验,可以与中国合作生产乙醇、生物柴油和生物能源。巴西还有潜力从有机废物中供应沼气,帮助中国减少对化石燃料资源的依赖。
这些挑战在太阳能和风能、电动交通和能量存储等领域中有着明显体现。例如,在太阳能和风能领域,巴西依赖中国的涡轮机和太阳能电池板技术,而中国则寻求提高可再生能源在其基础设施中的整合程度。
巴西和中国需要共同努力解决这些问题,分享知识,根据当地需求调整技术,并制定联合解决方案以应对能源转型的全球挑战。巴西应如何应对以更好地推动巴中两国新能源领域合作?
莱特昂:巴西需要采取一些关键战略来加强与中国的伙伴关系,同时保留其技术和经济自主权。
首先,巴西需要简化和加快监管流程,以吸引更多可再生能源投资。创造更加透明和高效的监管环境将有助于吸引外国投资,特别是来自中国等合作伙伴的直接投资。反过来,中国可以通过分享其在脱碳政策和可再生技术整合方面的经验来支持巴西这一进程。有效监管模式的合作可以加速巴西项目的实施。
其次,巴西应与中国建立更多的研发伙伴关系。巴西可以受益于中国在智能电网和储能方面的经验,同时贡献其在生物能源和水电并网方面的专业知识。
此外,巴西可通过投资电网现代化和能源存储解决方案的开发来夯实其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在这方面,中国可以发挥关键作用,转让智能电网和储能方面的先进技术,并使其适合巴西实际。
最后,巴西必须确保与中国合作的所有可再生能源项目符合其可持续发展目标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反过来,中国可以帮助确保其在巴西的投资遵循最佳环境实践,符合两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承诺。
巴西和中国都是发展中国家,都是金砖国家的重要领导成员。在逆全球化和特朗普政府向世界收缩的背景下,你认为中国和巴西可以共同为世界提供什么?是否有更广阔的合作空间?
莱特昂:我相信巴西和中国作为两个主要发展中国家能够共同为世界提供平衡增长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有力前景。中巴合作跨越几个重要领域。首先,两国对绿色能源有着共同的承诺:中国的技术专长和巴西丰富的可再生资源为风能、太阳能和生物燃料的大型项目创造了前提条件。这些举措其中许多已经投入实施,不仅服务于两国,也有助于减少全球碳排放。其次,两国都在强化金砖国家等多边平台,以确保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拥有更强的发言权。他们通过新开发银行为多个地区的重要基础设施和能源项目提供融资,促进包容性经济发展。
此外,关于通过促进本币贸易和探索新金砖国家货币的可能性来减少对美元的依赖主题讨论越来越多。尽管这仍处于初级阶段,但它代表朝着更加多元化的全球金融体系迈出了大胆的一步,该体系可以稳定贸易流动并减轻外部经济冲击。因此,巴西和中国在促进多极经济秩序方面的共同努力不仅有利于各自的行业和公民,也有利于往往缺乏同等水平金融韧性的较小经济实体。
另一个引人注目的例子是技术创新的协同作用。卫星开发(例如中国-巴西地球资源卫星计划)和疫苗联合生产等领域的合资企业反映了汇集专业知识如何产生广泛共享的公共产品。例如,2025年2月,布坦坦研究所与中国药明生物公司合作推出了首个100%全国单剂量登革热疫苗。这些合作事业强调了一个更广泛的教训:当两个主要发展中国家整合资源和知识时,其利益将远远超出物理国界。
在一个努力应对反全球化情绪的世界中,巴中伙伴关系表明,合作比孤立更能有效地应对全球挑战。通过绿色基础设施项目、多元化贸易安排和创新技术企业,这些合作表明国际伙伴关系,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伙伴关系,可以提供务实的解决方案。通过采取优先考虑可持续性和包容性的平衡方法,巴西和中国可以帮助塑造更加公平的全球未来。
特朗普政府高度重视拉美地区,如今年2月美国国务卿卢比奥访问了几个中美洲国家。特朗普政府力图排挤中国在拉美的影响力,包括采取差别化关税政策、推动与当地国家在重点矿产领域的合作等。你认为特朗普正在寻求新的“门罗主义”吗?中美在拉美的竞争将走向何方?
莱特昂:我认为以一定程度的中立和务实态度来处理这个话题很重要。任何政府,无论是美国还是其他国家,都会寻求保护自己的利益,而拉丁美洲在自然资源、贸易路线和政治联盟方面是一个具有战略重要性的地区。
同时,包括巴西在内的拉美国家有主权、有能力根据自身发展目标与多个伙伴进行接触。中国在该地区的经济足迹,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和技术领域日益重要,但这并不一定会与美国的利益发生冲突。理想情况下,拉丁美洲国家可以从促进竞争并在贸易、外国投资和技术转让方面创造更好成果的各种伙伴关系中受益。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不是选择立场,而是行使代理权以利用现有情境的最佳机会。
两国在该地区拥有广泛的利益,无论是在商品、基础设施还是安全合作方面。对于拉丁美洲国家来讲,最具建设性的结果是与各方保持开放渠道,鼓励采取平衡的做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发展收益。相互尊重和增进透明度有助于避免将该地区变成外部竞争的代理舞台。
最终,我相信每个拉丁美洲国家都可以奉行重视自治和开放的政策。这些国家不应固守单一势力范围,而是可以培养多种伙伴关系,并选择支持该地区可持续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安排。这将创造中国、美国、拉美三方都受益的多赢局面。
借助FT中文网,你有什么想对中国读者说的吗?你对中巴关系有何期待?
莱特昂:对中国读者,我想强调巴西和中国之间持续合作的巨大潜力,特别是在绿色经济领域。全球环境挑战(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或资源稀缺)的紧迫性为两国携手合作创造了独特的机会。巴西在农业生产和生物燃料等领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的专业知识。而中国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大型项目实施方面全球公认的领导者。当这些优势相结合时,我们就能产生具有深远影响的创新解决方案。
即将在贝伦举行的COP30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里程碑。在中国对巴西主办这一重要全球论坛的支持下,我们的目标是展示真正的突破——从遏制亚马逊森林砍伐到推进低碳技术。这次会议可以展示发展中国家之间强有力的伙伴关系如何有效推动国际气候承诺的实施。作为全球南方的两个重要成员,巴西和中国也有责任确保发展中国家的观点在世界舞台上得到倾听和尊重。
展望未来,我相信我们的合作将扩展到新形式的清洁能源投资、可持续农业联合研究以及塑造更具弹性的全球供应链。通过关注绿色经济,我们不仅可以为子孙后代保护地球,还可以创造新市场并推动经济增长,使经济增长能够在我们的人口中更加均匀地分配。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希望中巴双边关系继续成为典范,表明环境紧迫性和经济进步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现代发展的互补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