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亚琦、信妍 发布时间:2024-01-16 21:29:08 来源:复旦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计划 +收藏本文
2024年1月13日,“全球大选年”之始,牵动中美关系和全球局势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结束,并创造了史无前例的政治格局。与选前封关民调一致,民进党候选人赖清德以微弱优势当选,台民意机构更出现“三党不过半”局面。展望未来,赖清德领衔的民进党政府在“朝小野大”的局面下,将如何应对两岸关系和美台关系?“旧金山共识”后初现缓和的中美关系是否将随着台湾政局的变动而发生变化?
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结果
来源:BBC中文网
史无前例的政治格局:民进党再次执政面临“朝小野大”
2024年1月13日当晚,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结果揭晓,民进党候选人赖清德与萧美琴成功当选(总得票数558万、得票率40.05%),创下三次连续执政的记录。国民党籍候选人侯友宜(得票数467万,得票率33.49%)和民众党籍候选人柯文哲(得票数369万,得票率26.46%)相继承认败选。
尽管如此,赖清德此次得票率并未过半,相较于蔡英文2020年57%的得票率,民进党的民意支持呈现明显的下滑趋势。更为重要的是,在同步进行的民意机构113个席次的改选中,国民党收获52席成为立法机构第一大党,民进党收获51席,民众党收获8席,无党籍及未经政党推荐者2席。如选前预期,民进党丢失在立法机构的主导权,未来与在野党的磨合、协商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美国戴维森学院(Davidson College)东亚政治学教授任雪丽(Shelley Rigger)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赖清德以仅过40%的得票率胜选,令他成为一个不能“下命令或者行使多数派权力”的领导人,“坦白地说,这对赖清德的总统任期来说不是一个好的开始。” 对此,赖清德本人在选后记者会表示,将会加强和在野党的协商与沟通。目前来看,柯文哲代表的民众党成为关键少数,甚至将持续在台湾政坛扮演重要杠杆作用。
2016-2024三次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结果变化
来源:端传媒
与选前的封关民调相比,虽然三组候选人的得票率排序一如各界预期,但在具体得票数量上存在差异,尤其是柯文哲的得票数量超出选前民调预测的二成左右。美国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政治系助理教授王宏恩认为,“非蓝非绿”但会出来投票的选民,绝大多数把票投给了民众党;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小笠原欣幸教授认为,此次选举赖清德相较蔡英文所失去的选票大部分都流向了柯文哲,特别是在35岁以下的年轻选民。在承认败选后,柯文哲也呼吁民众四年后再次投票给他,暗示仍将角逐大选。
从目前台湾地区选情来看,不关心统独、只问经济民生的浅蓝选票或无党无派票代表了年轻世代的民意趋势,也被各界视为影响选举结果的最大变数和造王者,占总体选民约三成左右。BBC中文网援引美国圣汤玛斯大学国际研究讲座教授叶耀元观点称,年轻世代对政治的薄弱兴趣是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现象,他们对政治人物的评价往往基于“感觉”,这也是柯文哲能够吸引台湾年轻选民和科技人才支持的原因。
台湾清华大学社会学研究所陈明祺副教授在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表示,民进党在本次选举中失去年轻人的支持是非常大的挑战,如果未来无法回应和改善年轻人的切身议题,两年后的“九合一”地方选举将持续面对流失年轻票的局面。
针对此次选举结果,国台办发言人于13日晚间表示,赖清德的当选不会改变两岸关系的基本格局,选举结果显示民进党并不能代表岛内主流民意。14日,正在埃及访问的王毅外长也阐明中方关于台湾局势的严正立场。
当地时间1月15日,瑙鲁政府宣布断绝同台湾的所谓“外交关系”,目前台湾所谓“邦交国”仅剩12个。
“美国阿公”和“危险朋友”:美国视角中的赖清德政府
尽管三组候选人都对美国持友善态度,“赖萧配”无疑以其亲美色彩和美国联系而广受关注。从个人层面,身为台美混血的副手萧美琴曾被质疑是否未放弃美国国籍而违法参选“立委”和地区副领导人职位。赖清德则是儿子赴美就学并生子,故其孙子被怀疑具有美国国籍。在野势力因此曾一度赋予他“美国阿公”的称呼。他还是哈佛大学公共卫生硕士毕业生,与美国联系不可谓不丰富。
然而,在美国的视角中,赖清德更是个“危险的朋友”。“朋友”是指赖清德政府清晰明确的亲美立场,这不仅与赖萧配团队的组成有关,更与其对民进党执政和选举路线的总结一脉相承。蔡英文将任内最后一次元旦讲话的关键词之一界定为“世界”。她宣称台湾“参与了世界的改变,更参与了改变世界”,还谈及“台湾走向世界,世界也走进台湾”。所谓台湾走向世界,暗含对其前任国民党马英九“先走向中国大陆,再走向世界”的否定。赖清德更是频繁将选战定义为“走进世界,还是锁进中国(大陆)” “倒退”(到马英九政府的“亲大陆”路线)和“前进”选择。民进党所谓的“世界路线”具体上就是亲美去陆的路线,就是与“美国主导的”“民主阵营”站在一起。
然而,对于美国而言,这个朋友是“危险的”。这意味着对美方而言,赖当选所带来的两岸局势将是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的,通过管理与赖政府关系以维持现状是更加艰难的。在各研究和咨询机构发布的2024年度风险评估中,欧亚集团(Eurasia Group)在报告中则将赖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并列,认为三人均有使美国卷入冲突的风险。报告更指出,虽然拜登将反对赖清德“法理台独”的举动,但受制于“不干预台湾政治”的承诺,拜登也很难阻止赖政府可能采取的较小的、象征性的步骤,以实现事实上的独立。(即赖曾自称的所谓“务实的台独工作者”路线)。分析认为,即使所谓“务实台独”的低调动作,也足以激起北京前所未有的军事反应,例如进入台湾空域或水域或进行船舶检查,以为可能的封锁和进一步军事行动作准备。拜登将被迫以支持台北的决心,导致冲突升级。有评论指出,本土色彩浓郁的赖清德缺乏蔡英文在法律和两岸事务训练中所锻炼的国际沟通谈判素养,因此缺乏维持现状的能力。他还被认为在意识形态问题上缺乏灵活性。
面对赖清德当选带来的不可控因素,选后美国对台政策的战略目标是形成“有效威慑”以维持台海现状。美国中国问题专家葛来仪(Bonnie Glaser)、陈洁曦(Jessica Chen Weiss)和柯庆生在《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刊文提到的“民进党需冻结台独党纲”一事作为所谓“美国(政府)立场”而广为人知,然而文章其实是聚焦于美国如何形成有效的威慑这一美国政府的战略目标而进行的政策设计探讨。正如文章所指出的,既然美国独立的国家利益需要维持现状,而充分且有效的威慑既需要可信的威胁(threats),也需要可信的保证(assurance)。因此,三方都需要采取一定举措以保证自己不会打破现状,而对于台湾而言,也许“冻结台独党纲”可以成为互相确认中的一个选项。
美国中国问题专家葛来仪(Bonnie Glaser)、陈洁曦(Jessica Chen Weiss)和柯庆生在《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在2024年1月/2月期发表的文章《台湾和威慑的真正源头》,其中包涵建议呼吁民进党冻结台独党纲的内容。
来源:Foreign Affairs
基于此,选后美国政府或将在维持现有对台军售“助台自卫”,期待赖政府在延续“蔡英文路线”的同时,在两岸关系论述层面适当释放善意,在此基础上产生事务性和技术性的沟通通道。然而,在“九二共识”缺乏民意市场的情况下,如何形成一套存在三方共存的认识空间是十分棘手的政治考题。赖清德在当选后的记者会上已经作出微妙调整,承认要遵循“中华民国宪政体制”展开两岸接触。
民主党籍前副国务卿斯坦伯格(James Steinberg) 和共和党籍前国家安全顾问哈德利(Stephen Hadley)牵头的跨党派代表代表团14日抵台,相关负责官员就表示,代表团是要“明确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是什么,不是什么”,即重申华盛顿不支持台独的立场。“在我们看来,这类接触有助于和平与稳定” 。报道称,尽管华盛顿先前也曾派遣由两名前官员组成的代表团访台,以表达对台支持,但选在台湾举行完选举后的这个时间点仍不寻常,很可能会激怒大陆。不过,葛来仪则评论指出,发出美国支持的信号很重要,在美国国会两党合作的基础上这样做是有益的。美国代表团与赖会面后到520就职演说之间,赖清德如何调整其两岸论述及中美如何反应,将成为检验三方政治智慧的试验场。
台外事部门北美事务负责人王良玉(左1)14日晚在桃园机场欢迎前美国总统国家安全顾问哈德利(右2)及“美国在台协会”(AIT)主席罗森伯格(左2)“访问”台湾,AIT台北办事处处长孙晓雅(右1)也前往迎接。
来源:台湾外事部门
美国政府对台政策目标的实现不是一厢情愿,也面临国内外挑战,赖清德政府本身的能动性不容忽视。数十名美国议员于1月10日联合发起决议案,显示出美国国会一贯的所谓“挺台”势头,也给拜登政府的两岸风险管控造成压力。面对2024美国大选的民意压力,赖清德政府是否会联合这些国会的“挺台派”,“挟持”美国公众舆论以影响拜登政府的对台政策,恐怕也是其政党策略的自主选项。
另外,赖清德政府也可以通过彰显其选票优势,将其激进的两岸路线渲染为“台湾民众的选择”,迫使拜登政府“尊重台湾主流民意”——迎合其关于中美台关系的主张和论述。不过,由于立法机构“三党不过半”的格局,赖清德落实其激进主张也将受到一定制约,而在野党同样可以通过向美国表明自己的立场影响美国对台政策。
大两岸和小两岸的联动:是机遇还是风险?
选后是中美两军在台海发出信号的关键时期,两军在相关海域摩擦的风险加大。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10日在回应记者时表示,赖清德是顽固的“台独工作者”,若他上台,将进一步推动“台独”分裂活动。陈斌华表示:“赖清德想创造的所谓‘新局’,将是台海风高浪急的危局。”国台办在选后也立刻表示,民进党不能代表主流民意。面对赖清德的当选,大陆势必要做出进一步的实质性反应,以表示促统的决心。
与此相映照,在最新一次的中美国防部工作会晤中国防部表示,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绝不退让,并敦促美方“减少在南海的军事部署和挑衅行动”。根据南海战略态势感知计划(SCSPI)发布的信息,截至1月11日,美军卡尔·文森号航空母舰(USS Carl Vinson)离开菲律宾后,正位于台湾以东的太平洋海域。台湾“国防安全研究院”研究员沈明室、苏紫云认为,这艘尼米兹级航母在台湾附近部署是“战略性的” 预防措施,以防解放军在选举后采取军事行动。同时,据台防务部门信息,在13日上午6点之前的24小时内,解放军军机8架次进入台海周边空域,其中进入西南空域1架次,军舰6艘次,在台海周边活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时殷弘也认为,北京和华盛顿之间的军备竞赛都将继续,甚至进一步加剧。可见,在未来的一个月内,如果缺乏妥善的军际沟通,中美双方的互信和缓和氛围将受到破坏,进而导致双方陷入敌意螺旋。
中美就台湾新政局和新局势将进入密集协调期:中国力图确认美国不支持台独的保证,美国则希望促使大陆与赖政府建立沟通管道。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李明江认为,中美践行高层沟通的共识,同时也帮助两国在台湾问题上通气。李明江说,在台湾问题上,中美已有一定默契,且有了相向而行的动作。白宫资深官员在11日表示,“支持两岸对话,期待两岸歧见以和平、不受胁迫,且能为两岸人民接受的方式解决”,与此前美国国务院“鼓励以符合台湾人民意愿和最佳利益的方式解决两岸分歧”的说法有别。该官员也说,“只要和平解决,我们对两岸分歧的最终解决不持立场”。
对外关系协会亚洲研究员赛克斯(David Sacks)则认为,赖清德当选后,北京方面可能加大对台北的经济、外事和军事方面的施压;美国方面最可能采取的回应方式,依然是督促大陆方面与台湾建立沟通渠道;如果北京因为选举结果而对台湾升高压力,美国也可能利用现有的防范机制来“帮助台湾”。
2024年1月12日,中联部部长刘建超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会面,双方就包括台湾问题在内的重要问题交换意见
来源:新华社
中美之外:多极视野中的选后抉择
选后欧洲主要国家对台湾选举表达了所谓的祝贺,然而也严格界定言辞和表述的严谨,表现出更加谨慎的实质考量。
据法新社报导,法国外交部表示:“我们向所有参与这次民主活动的选民、候选人以及当选者表示祝贺。”未提及赖清德的名字。法国外交部还强调:“我们重申台湾海峡和平稳定的重要性,呼吁各方尊重现状,并期望海峡两岸重启对话。”法国随后对其与台湾关系作出定位和界定,尝试在渲染友好关系的重申其“一个中国”政策:“台湾是欧洲和法国的重要伙伴,特别是在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我们希望在选举之后,根据我们的一个中国政策,与台湾的关系继续加强。”
德国与法国的立场一致,其表示向所有参与选举的选民、候选人以及当选者表示祝贺;也强调,德国在许多领域与台湾保持紧密且良好的关系,并希望在遵循德国“一个中国”政策的框架下,进一步加强与台湾的关系。德国外交部更称,台湾海峡的和平与稳定对该地区乃至全球的重要性,呼吁双方继续努力恢复对话,以维持现状和建立信任。显然,德法两国政府作为欧盟的主导建制力量,在俄乌冲突积年累月的影响下,特别是在欧洲议会改选的背景下,也展现出管控台海风险,避免全球供应链更受到破坏的考量。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提出的“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说,使得日本一度被认为是除美国外,干预台湾局势的另一支力量。日本朝野对台湾问题向来表示出极不正常的关注和“热心”,民进党政府对日本也呈现出非同寻常的重视。
赖清德选后首日接见“日本台湾交流协会”会长大桥光夫一行;蔡英文则在同日接见前来观选的日本“日华议员恳谈会”会长众议员古屋圭司一行。显然,面对美国全球力量部署的波动和日本重新武装态势的加强,民进党政府力图使日本成为干预台海局势的在地轴心,实现“倚日”联合“倚美”的双重布局。日本外相上川阳子则在13日晚发表谈话,除恭喜赖清德当选外,并指日本将维持一贯立场,保持与台湾之间的非政府实务关系,并加强台日合作交流。同时希望透过对话和平解决台湾议题,为区域和平与稳定作出贡献。
2024台湾地区选举投票。
图片来源:美联社
日本朝野对加强与台湾的合作,以延续安倍时期的印太战略布局和借机加强地区军事存在有一定共识,但台湾政局变动带来的风险连带也使日本对地区安全的前景的分析充满忧虑。如读卖新闻分析认为,首次当选的赖清德考虑到来自大陆的压力日益增加,可能会计划与美国、日本加强合作来应对,但中国也会保持强硬态度,这恐导致印太地区的安全保障环境更加严峻。报道认为,赖清德在这次选战中封印了会让台湾内外感到警戒的“独立色彩”,选择继承蔡英文的“维持现状路线”。不过,中国大陆对于赖清德的戒心比起对蔡更强,赖清德恐难打破两岸僵局。
读卖的社论强调,两岸对立激化,不仅导致区域不稳定,也对日美不利,日本和美国需要敦促赖清德避免两岸紧张局势升级。朝日新闻的“视点”则通过强调,选民在这次选举重视经济政策、聚焦生活议题,对淡化统独议题的民众党支持值得关注。
面对台湾选后的新局势,各国的表态有其“变与不变”。面对2024年全球多点爆发的地缘政治变动,各国均希望在客观务实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沟通,防止台海危机对全球供应链和大国关系造成巨大破坏。虽然加强对外关系已成台湾朝野共识,但赖清德政府执政的不确定性和其意识形态底色仍然对处理各国政府管理风险的努力造成一定挑战。如何将支持维持稳定现状的最大公约数转化为“反独”的广泛共识,如何呼吁和平的呼声引导至对统一方案的最终认可,将成为一个牵动全球未来的关键抉择。
作者|李亚琦、信妍
来源|复旦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