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天骄 发布时间:2025-05-04 01:06:13 来源:看看新闻+收藏本文
作为金砖合作的旗舰项目,新开发银行成立十年来,努力打造公平发展平台,提供金融有效工具箱,为金砖成员国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当地时间3月25日,印度尼西亚总统普拉博沃表示,印度尼西亚政府决定正式加入新开发银行。今年1月,金砖成员国一致通过印度尼西亚正式加入该组织的决议。印度尼西亚外交部表示,印度尼西亚致力于加强多边合作,建立更加包容和公平的全球秩序。不仅是印度尼西亚,2月14日,巴基斯坦政府内阁经济协调委员会批准了巴基斯坦加入新开发银行的申请,该国际划投资5.82亿美元已获得新开发银行1.1%的股份,此举被视为巴基斯坦减少对西方所支持银行依赖的重要表现。作为首个完全由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发起成立的多边开发银行,新开发银行于2015年7月正式成立,总部位于上海,是习近平主席亲自关心和推动的金砖合作旗舰项目。自成立以来,新开发银行为金砖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清洁能源、环境保护等众多领域发展提供支持,截止去年10月,新开发银行已批准100多个项目约350亿美元的贷款总额。得益于高效务实的合作模式,新开发银行的朋友圈逐步扩大。自2021年起,新开发银行已陆续接纳孟加拉国国、埃及、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乌拉圭等为新成员国,朝着全球性多边开发银行不断迈进。
从更大的范围来看,金砖合作机制也在不断扩大,促进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决策。今年的1月1号,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哈萨克斯坦斯坦等九个国家正式成为了金砖伙伴国。其中作为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计划通过和东盟的平台举办高层会议和论坛,制定行动计划,推动东盟与金砖国家之间的务实合作。除了伙伴国之外,从2006年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斯国首次举行了外长会以来,金砖成员国也已经经历了两次扩员。其中南非在2010年加入了金砖国家,沙特阿拉伯、埃及、阿联酋、伊朗、埃塞俄比亚在去年的1月1号正式参与了金砖国家合作,金砖成员国的数量也升至10个,这也标志着大金砖合作时代正式开启。数据显示,目前金砖国家的人口已经占到了全球近一半,GDP占到了全球超三成,成为了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关键力量。
围绕相关话题,复旦发展研究院金砖国家研究中心副主任江天骄副教授受邀于东方卫视《焦点对话》栏目做评论解读。本文为视频文字整理稿,供读者参考。
Q1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的第一天就访问了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并且也强调新开发银行要开启高质量发展的第二个金色十年,这释放了怎样的信号?
江天骄:这首先反映出中国对于新开发银行,以及对于建立真正的国际多边主义秩序的坚定支持。新开发银行作为金砖国家机制的金融支柱,对深化金砖国家合作、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具有重要意义。新开发银行是首个由发展中国家主导建立的国家开发机构,也打破了原来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传统机构由发达国家主导的格局,倒逼全球金融治理改革。新开发银行成立以来,为金砖国家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关键基础设施资金支持,涵盖绿色能源、交通运输、数字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新开发银行还通过推动成员国本地融资,减少对美元依赖,提升各国金融抗风险能力。展望未来,新开发银行将放大全球南方阵容,维护各国正当发展权益。
Q2 大金砖合作已经迈入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前面我们也提到了金砖这个朋友圈越来越大,好友申请的列表越来越长,那么在多边贸易体系遭到冲击的时刻,金砖合作机制它的吸引力和号召力说明了什么?对于构建多边机制又能发挥怎样的作用?
江天骄:金砖合作机制近年来快速扩容以及全球影响力的提升,既是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的缩影,也顺应了全球南方国家全局性崛起对新型多边合作模式的迫切需要。其影响力、号召力一方面在于金砖国家经济规模、资源禀赋以及开放包容的合作模式。刚才有提到,扩员后的金砖国家GDP总量已超过七国集团,人口也占全球近一半,包括能源、矿产、粮食等战略资源占全球比重也超40%,产业互补性较强。金砖+的模式也具有较高的开放度、灵活性,鼓励多元文明平等对话,实现共同发展。另一方面,金砖扩员也反映出世界各国对美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的反思,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未来,金砖合作将坚决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倒逼传统国际金融机构改革不断提升全球南方在数字治理、气候变化、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上的话语权,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包容的全球动点体制。
Q3 中方在呼吁国际社会团结合作的同时,反复强调绝不妥协,也对美方一些不负责任的说辞进行了非常强硬的一个响应。在您看来,美方为何如此混淆视听,认知上有怎样的偏差?这样的偏差对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又造成怎样的威胁?
江天骄:在我看来,美方的政治偏差还是源于其霸权思维,包括对自身经济结构的误判和政治上的短视。美方将贸易逆差简单归因于他国不公平竞争,刻意忽视了美国自身经济发展根本性的矛盾。美国长期依赖财政赤字货币化不断入超,包括民众的超前消费,其贸易差本质上是储蓄率的问题,而不是关税问题。美国政府为了所谓的制造业回流和提升就业的选举承诺,强行通过关税扭转全球化分工,结果反而进一步加剧美国国内的通胀以及产业链断裂,回避了美国收入分配不均、机械落后、技术工人短缺等深层次结构性问题,长此以往,美国滥用国内法律条款,对世界各国加强高额关税,胁迫盟友选边站队,会导致WTO机制基本陷入瘫痪,全球经济遭受巨大冲击。美方通过断裂的做法,最终也将高额的成本转嫁给了企业和消费者,违背全球经济发展一般规律,部分发展中国家更是陷入到了严重的贫困和债务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