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复旦老龄研究院跨学科团队赴青浦仁泽养护院开展数智养老调研

作者:​复旦老龄 发布时间:2025-05-01 16:12:55 来源:​复旦老龄+收藏本文


2025年4月25日,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申琦教授带领由23级老年学硕士生李冰逸、23级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硕士生郭美彤、24级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生王德正和24级电子信息专业硕士生张睿宁组成的跨学科研究团队,赴上海市青浦区仁泽赵巷养护院开展数智养老调研。


图片


上海仁泽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是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老龄实践基地,仁泽赵巷养护院作为旗下子公司,为此次调研提供了实践支撑与应用场景。团队首先对于养护院的运营进行初步调研。通过与护工的交流与实地考察,重点了解了养护院的个性化供餐体系与娱乐空间适老化设计,这些适老化设计,为智能技术的落地提供了重要的场景参照。


图片


研究团队组织开展了针对于老年人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应用专项培训。通过“多对一”的方式为老年人细致讲解。同时也与老年人展开深度访谈,获取涵盖人机交互界面优化、语音偏好等方面老年人对于未来养老智能体的期待。一位参与培训的老人感慨道:“年初新闻里总说‘大模型’,我一直不太明白那是什么。今天跟着孩子们操作,才知道原来这就是大模型,我们老年人也能用它查天气、查食谱、问健康。”这句朴实的反馈,背后是老年群体对数字技术从陌生到接纳的转变。



图片


调研期间,申琦教授同复微感知企业、上海仁泽养老服务有限公司代表就数智养老服务产品与供给方式开展了座谈讨论,围绕当下养老服务数智产品的优势与不足、如何创新供给方式等关键议题各抒己见,为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拓展养老服务的多元模式探寻思路。


图片

图片


此次调研活动,也是老龄研究院与养老服务机构、相关企业携手服务教学实践的一次积极尝试。参加这次调研的同学纷纷表示收获颇丰。


在本次调研活动中,我们着重对青浦区仁泽养老院的护理人员与高龄老人进行了访谈,切身体会养老机构在微型社区建设、护理服务提供、医养融合发展上的创新与突破,与此同时,面向“数智时代”,技术如何赋能养老服务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话题,本次访谈也有助于我们了解高龄老人对智能体应用的实际需求,推进大模型嵌入养老服务的精准化。

——24级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生王德正


当老人望着我的眼睛讲述他们生成式大模型使用的感受时,我真切感受到他们对数字技术使用的需求,对数字技术发展的期待。当我们把生成式大模型融入养老服务时,不是简单地提供工具,而是搭建一座跨越代际的认知桥梁。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够将技术的算力转化为人文的温度,将算法的精度转化为情感的深度,为老年人缩短与数字技术之间的距离,让技术发展惠及老年人、服务老年人。

——23级老年学专业硕士生李冰逸


亲身参与这次活动,给我近距离和老年人接触的机会,在手把手教他们使用大模型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平时不会注意到的适老化的问题,比如按钮颜色的对比,以及软件设计应该更贴合老年人使用其他软件培养起来的习惯,给我带来的很大收获与思考!

——24级电子信息专业硕士生张睿宁


这次调研让我有机会了解仁泽赵巷养护院中的老年人对智能产品的真实需求与看法,让我对自己的专业研究有了更多反思。普及数智养老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一方面,我们需要尊重一部分老年人选择保持他们已经习惯的生活和娱乐方式,接受他们不愿意再接触新兴技术的事实;另一方面,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我们还需要更多地站在老年人的角度设计他们所需要的功能和他们更易操作易理解的交互方式,降低学习新兴技术的门槛,从而让数字化服务真正帮助到他们。

——23级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硕士生郭美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