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特朗普想推翻现有的自由贸易体系,必然会动摇美元的霸主地位

作者:网易财经智库 发布时间:2025-05-12 12:37:06 来源:网易财经智库+收藏本文

近期,特朗普推出一系列关税政策且变化无常的风格引发市场高度关注。如何理解美国贸易体系的核心矛盾及其背后的美元霸权困境,以及当前美国贸易政策的复杂性和未来走向,网易财经智库专访了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军教授。


近期,特朗普推出一系列关税政策且变化无常的风格引发市场高度关注。如何理解美国贸易体系的核心矛盾及其背后的美元霸权困境,以及当前美国贸易政策的复杂性和未来走向,网易财经智库专访了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


张军认为,自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美国历届政府依然把维护美元国际储备货币地位作为国家战略的核心,但是美元实际上要维持这种地位已经是“勉为其难”,因为需要长期保持贸易赤字。为了输出美元,美国必须成为世界市场,长期维持巨额贸易逆差,制造全球的美元需求,并且为了维护美元信用,必须站在世界的道义制高点为美元背书,在全球范围内还承担高额军事开支并参与战争,树立超级大国形象。财政负担不断加重。特朗普的真实意图就是要瓦解这种过度支出和过度负债的,解决美国长期积累的庞大债务负担。


张军表示,特朗普对现有贸易体系的不满并非仅仅是出于政治目的,而是看到了美元霸权体系下美国所面临的困境。特朗普试图通过加征关税等手段重构全球贸易体系,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推动制造业回流,以实现“让美国再次伟大”的目标。然而,张军指出,这一做法并不现实。美国的贸易逆差并非简单的贸易政策问题,而是美元霸权体系的必然产物。特朗普试图通过贸易保护主义手段解决这一问题,可能会引发全球贸易冲突,进一步加剧美国经济的不稳定。


张军还提到,美国的债务问题也是其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对一个单一国家,如果是其它国家,这么大的债务,经济早就垮了、但美国不一样,它可以印美元来为债务融资。美国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美元是全球核心的储备货币。可是,就因为美元是储备货币,美国就需要长期维持贸易上的赤字,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全球制造对美元的需求。然而,随着美国债务规模的不断扩大,美国政府的偿债能力总会受到质疑,债务违约风险也会上升。所以这一完美循环体系是非常脆弱的。特朗普提出的“百年无息债”等荒诞提议,实际上反映了美国在债务问题上的无奈与挣扎。


在采访中,张军还对中美贸易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他认为,中国持有大量美元资产和美债,这是中国应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筹码。然而,中国不会轻易动用这一“利器”,因为中美贸易关系的恶化对双方都不利。张军指出,中国不会关闭与美国对话的大门,但不会在核心利益问题上让步,尤其是汇率问题。中国将继续坚持扩大内需,减少对外部市场的依赖,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




以下为专访内容实录精编:



张军:美国必须要有贸易逆差,因为美国需要把美元输送到其他国家,制造全球对美元的需求。否则,目前美元扮演的核心储备货币的角色就不成立了,所以它必须这么做。但也正是因为需要把美元输送到其他国家,所以美国需要向全世界开放国内的市场,产生大量贸易逆差是必然的。


网易财经智库:这个体系由来已久,为什么特朗普现在不乐意了?


张军:其实特朗普自己反复地说,这个问题早该解决了。


网易财经智库是真的这样想还是只是出于他的政治目的?


张军:我想他应该是这样想。因为,如果我们回到2008年金融危机,其实那时候全世界大家都在讨论一个话题,就是以美元作为核心的国际储备货币的这样一个角色还能否持续。因为美国保护主义贸易政策抬头之后,美元的国际地位必然受到威胁。


现在特朗普说,这个问题其实很早就应该解决,美国之前的一届届政府太无能,都没有去解决,现在他必须要去改变它。


网易财经智库:问题在于美国长期以来都是这一套体系的受益者,特朗普为什么要革自己的命?


张军: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这样的。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确定的以美元跟黄金挂钩,全世界的货币跟美元挂钩的货币体系,等于说把美元作为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的储备货币。到1973年整个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瓦解,理论上讲,1973年以后,美元就不可能再担当全球的储备货币了,因为原来设计的那个方案已经坍塌了。但实际情况是,这之后的50多年中,美元似乎继续在担任全球的最重要的一个储备货币,尽管支持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那个体制、那个架构已经不存在了。所以美国必须用其它手段来确保美元的地位。


我的看法是,1973年之后美国那时候确实是有国家战略来希望让美元能够继续担任全球储备货币, 比如说1975年,美国与OPEC成员国签订协议奠定了所谓“石油美元”,让OPEC成员国同意了石油出口以美元计价和结算,其他国家购买石油需先兑换美元。也就是说,在美元与黄金脱钩后,美国为美元找了石油这个“接盘侠”,锚定了石油。所以,仔细研究会发现,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美国好像是在通过其他的国家战略来维持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


网易财经智库:可以理解成是一种国家意志。


张军:国家意志,就是实际上是美国想要这个东西。


网易财经智库:实际上已经没有了,但它还是要维持这个体系。


张军:它还要维持。但正是因为美国要维持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就必须要开放美国国内市场,让世界各国的商品卖到美国,这样美元才能流通到世界各地。除此之外,美国为了为美元信用背书,必须承诺为很多地区承担所谓“义务”,比如为北约提供更多的军事保护,美国在全世界有七百多个军事基地,要养11个航空母舰的组队,并且在全球经常介入战争,它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是一个战略,而这个战略其实都是围绕让美元能继续担任全球的核心储备货币。这样一想就都解释得通了。


网易财经智库:那么,特朗普为什么要推翻这个体系?


张军:简单地说,他不愿意付出这些代价了。理论上说,要让债务可以持续,无非选择以下两条,第一是减少支出,增加收入,第二是继续维持美元的霸主地位。看起来特朗普是选择了第一条。但搞笑的是,他认为要做好第一条,就需要重构全球贸易体系。可是如果你要重构贸易体系,你就需要放弃美元的霸主地位,这与第二条是矛盾的。 


实际上,从过去半个世纪的情况来看,只要美国从现在这个体系中持续获益,国内财政赤字可以用美元债务融资来弥补,似乎没有什么太大问题。主要的问题是美国有底层的选民不满意这种状况,认为美国为维护这个体系付出了太多,底层老百姓没有拿到什么好处。特朗普的选票很多来自于所谓Redneck这些白人选民,这些人恰好自以为是全球化的受害者,特朗普既然被他们选出来,那当然要兑现他的承诺,让制造业回归美国。


网易财经智库:所以制造业回归美国,这是特朗普真实的想法,而不是特朗普为了赢得大选的手段?


张军:如果去看去年11月份的《米兰报告》(《重构全球贸易体系用户指南》),加征关税是其中一步,可以说是第一步,还有其他很多计划,比如在军事上,希望北约成员国把军费开支从GDP2%提高到5%以便美国减少在海外的军事支出。所以,所谓的“海湖庄园协议”其实仔细算过每一笔账,特朗普希望美国一步步从承担的这些额外的义务中退出。制造业回流也是他让美国再次伟大的目标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实现手段。


网易财经智库这好像和我们传统的认识不太一样。比如美国引导的全球化并不是世界上唯一的一轮全球化,如果我们把时间往前推,当英国是世界霸主时,是坚持自由贸易的,包括当时大卫·李嘉图的贸易理论,也是认为比较优势的分工可以带来更高的效率。


张军:美国和英国那个时候不一样。李嘉图那个年代那种贸易是资本不能跨境流动的——英国生产的商品卖到其他国家,其他国家生产的商品卖到英国——这种双边贸易,它可以自由,但是自由并不等于一个国家不会出现贸易赤字。 理论上说,如果两个国家出现贸易不平衡,那只要汇率是不受干预的,没有操纵,那汇率会出现一个相应的调节,能够让这两个国家之间贸易趋于平衡——如果一国有顺差,那本币相对于另一国的货币就要升值,因而该国商品变贵,出口减少,进口增加,所以汇率会慢慢纠正贸易不平衡。这是纯理论。


但是美国的情况不一样,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后,美元要继续担任国际储备货币,美国就需要持续保持贸易逆差,这需要美国国内市场向全世界开放,也就是说美国要成为一个进口的大国,这样美元才能流通到世界各地,所以美国需要有一个国际上对美元有巨大需求的体系。全球自由贸易和投资的全球化就是这样一个体系衍生出来的。


不可否认,美元的国际地位和全球化造就了后来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崛起。特别是东亚这个地区很好地抓住了这一机遇推动了快速工业化,从而经济就发展了起来。这一地区成为美国的主要债权国。所以我想说的是,现在的这轮全球化跟当年英国的、以及李嘉图倡导的自由贸易是完全不一样的事情。因为资本可以跨境流动,生产可以在全世界进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 美国变成一个巨大的市场,而世界巨大的工厂在东亚,特别是在中国。确实,我们看到东亚这些高增长的经济体,都是靠制造业立国,因为他们有美国作为巨大的买主,所以东亚这些经济体都面临内需不足和不同程度的通货紧缩,本国的购买力相对弱了一些,出口变得非常重要,特别是在发展的早期阶段。


网易财经智库:总结一下您的论述逻辑:特朗普之所以要推翻这套体系,他其实是想避免让美国付出您所说的那些代价。美国制造业的衰弱是其中一个代价。


张军对。


网易财经智库:除此之外,如何看待债务的代价?


张军:美元流通到世界各地,这样美元才能成为全球的储备货币,因为大家需要美元。但是,美国也需要美元再回来,因为美国需要为自己的来进行融资,所以这是一个循环。问题在于这个循环的脆弱性。这个循环持续的后果是美国债务规模会越来越大。某种意义上,债务规模大,意味着对全世界做的承诺会越来越大。所以,负债到了一定水平,我相信全世界对美国政府的这个承诺是不是可兑现,一定会产生动摇。


网易财经智库:但是,现在的问题是,特朗普要打破这个体系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比如我们看到的近期美国股债汇持续震荡的这种局面。


张军:特朗普自己说了这个没办法——因为他认为美国经济病入膏肓,付出这点代价算什么。


网易财经智库:坚持与推翻美国这个体系都有代价,所以这似乎就是,美国经济现在有很多种矛盾同时存在的原因所在。


张军:是,那就是说美国是要短痛还是长痛,对吧。


网易财经智库:中国持有大量的美元资产,包括美债,这是不是我们应对特朗普关税挑战的利器,我们需不要动用这个手段?


张军:当然是个利器,大家也都心知肚明。但是,我认为当前局面还没有发展到需要拿这个出来说事的时候。目前慢慢可以看清楚的是,特朗普想要的,其实是希望跟对方坐下来谈判——先把关税提高到一个极限水平,然后看看对方什么反应。


网易财经智库:所以在您看来,特朗普的态度缓和也好,还是向市场放出信息来说不会解雇鲍威尔也好,这些都不算是让步?


张军:我现在觉得特朗普有很多话其实是很随意的,这给可能的谈判造成了障碍。


网易财经智库:是他设计好的随意吗?


张军:没有,我的意思是说,比如他之前说要解雇鲍威尔,后来说不解雇,我觉得这些都是相对比较随意的; 那同样现在特朗普说,不希望跟中国加征那么高的关税,希望关税是比较友善的一个水平,希望跟中国谈……我觉得这些从一开始其实可能大家就猜得到。贸易上脱钩是不是特朗普真正想要的事情?至少就刚才的分析,若美国与中国贸易脱钩,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美国国内会承受一个巨大的震动。所以特朗普可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还是希望能和中国谈判。


但是谈什么?如果我们从所谓的“海湖庄园协议”中推测,无非就是谈类似于40多年前美国和日本谈的那些内容。第一,希望人民币汇率对美元升值,比如,当年日元对美元升值了近200%;第二,就是限制出口到美国的配额——向美国的出口,到了这个配额就停止,即所谓自动的出口限制。这些内容都有可能是美国想和中国谈的, 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中国肯定不是当年的日本。所以,中国在很多问题上一定不会轻易让步,不可能让步。但中国转向内需的决心是已定的,不会改变。从中国的角度看,中国不会关闭和美国谈判的大门,但是即便要开始谈判,具体谈哪些内容,从目前来看,我觉得真的可谈的东西不是很多。比如,刚才提到的人民币升值—— 迫于美国压力,中国把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中国目前还不会这样做。


网易财经智库:“海湖庄园协议”里还提到美国想向世界去兜售百年期的无息债券。


张军:如果是跟中国谈这个,中国肯定不会接受。


网易财经智库:特朗普的团队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设计?


张军:其实他想违约。


网易财经智库对,但是又不想明着说。


张军:他的意思是说,美国没有能力来应付这么庞大的债务,就是换一种说法而已,其实就等于说,这个钱其实还不了,所以你们自己来置换——你们不置换反正美国也还不了;选择置换,至少还有100年以后的一张凭证,至少本金还是可以拿回来的。所以,这次特朗普的这些顾问们还是动足了“脑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