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打造9500车位远洋运输船 孙立坚:中国汽车产业出海的里程碑与新引擎

作者:孙立坚 发布时间:2025-05-18 16:49:15 来源:上汽集团公众号+收藏本文

微信图片_20250516150511.jpg


在全球汽车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绿色低碳转型加速推进的背景下,上汽集团在汽车运输领域的创新举措引发了广泛关注。上汽集团委托造船厂打造的9500车位远洋汽车运输船,作为截至目前为止全球范围内已交付的尺度级别最大、装载能力最强、能效水平最佳、碳中和燃料预留的低碳智能超大型PCTC。复旦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接受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采访,对相关问题做出深入解读。


Q1

上汽集团委托造船厂打造的9500车位远洋汽车运输船正式交付使用,这一事件是否可以被视为中国汽车产业以及中国造车出海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它将如何在中国汽车品牌走向全球市场的进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孙立坚:上汽集团打造全球领先的9500车位远洋汽车运输船(PCTC),确实是中国汽车产业出海进程中的里程碑事件,其意义远超单纯的物流工具升级,而是中国汽车工业全球化战略的系统性突破。以下从多个维度解读这一变化的核心价值。


一是技术硬实力的全球认证。一方面要打破全球价值链的主导权过度依赖海外结构失衡的格局。过去全球大型PCTC市场被日本(川崎重工、今治造船)和韩国(现代重工)垄断,上汽通过自主订制全球最大、最先进的运输船队,意味着中国车企首次掌握了远洋运输的主动脉控制权。这种国轮国造国货模式,直接规避了日韩船队优先服务本国车企和特朗普冲击高关税下的潜在卡脖子风险。另一方面展示了我国碳中和燃料预留的技术前瞻性。本次打造的定制化船只是采用了先进(LNG双燃料+氨燃料/甲醇燃料)预留设计,其能效指标(EEDI低于基准值50%)直接对标IMO 2030环保标准。这种超前布局使中国汽车出口在未来欧盟碳关税(CBAM)等绿色贸易壁垒下获得未雨绸缪的先发优势。


二是汽车出海的运力进一步释放我们的性价比优势。首先,这次的上汽合作突破了运力瓶颈的困境。当前全球汽车运输船运力缺口达10%,一艘9500标准车位船(相当于12列中欧班列运量)可提升上汽自主运力约8%,在红海危机导致海运价格暴涨300%的背景下,这种自有物流+稳定运价的组合,直接增强了终端市场的竞争力。其次,智能化的供应链带来的附加价值提升。比如,该船配备智能船舶系统(数字孪生+VR导航),其运营数据可衍生为海运碳积分、运费期货等金融工具。未来上汽或可通过上述的绿色航运来创造额外盈利点。


图片


Q2

随着这艘9500车位远洋汽车运输船的投入使用,其未来将主要用于运输上汽智己、MG等品牌的汽车出口海外。您如何看待这个新变化?


孙立坚:上汽集团委托造船厂打造的9500车位远洋汽车运输船,抓住了品牌国际化的发展机遇,具有三方面的重要意义。首先,它为上汽智己、MG等品牌拓展国际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稳定的运输保障能够提高这些品牌在海外市场的供应及时性和稳定性,从而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加速全球化布局的进程。其次,这一举措显著增强了上汽集团的市场竞争力。专属的运输船不仅可以降低物流成本,使上汽集团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更具价格优势,还可以根据品牌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更好地满足高端车型等特殊运输要求,进一步提升品牌服务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最后,上汽集团的这一创新实践有望产生产业集群效应。它可能会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围绕上汽智己、MG等品牌的海外业务进行布局,形成产业集群,从而进一步提升中国汽车产业的整体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