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华浩男 发布时间:2025-08-29 12:44:17 来源: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计划+收藏本文
引言
2025年8月25日,韩国新总统李在明(Lee Jae-myung)就任以来首次出行访问美国,并在白宫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首脑会晤。此次会晤不仅是历任韩国领导人为强调美韩关系特殊性的惯例性访问,也是李在明在复杂的国内外政治环境下的一次谨慎的政治活动,旨在塑造自身形象,稳定韩国政坛局势并谋求美韩关系的进一步稳定化。
特朗普在白宫迎接李在明
来源: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李在明一向被视为持有自由派立场的政客,在维护韩国国家利益和美韩、日韩关系上持强硬立场,但同时观察人士也指出李在明善于务实外交。早在韩国大选期间李在明就公开表示,为了维护韩国的国家利益,如有必要,他可以从特朗普总统的胯下钻过去,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是个“软柿子”。
李在明的表态揭示了其所遭遇到的两难处境,即既需要灵活应对特朗普政府的外交压力,又需要在国内保持强人形象,维持国家利益和美韩关系的艰难平衡,为特李会蒙上了一层阴影。因此,各方注视李在明的此次美国首访,并将此作为观察韩国外交政策和美韩关系的风向标。
01
氛围酝酿:
谈判桌之外的紧张与缓和
作为李在明访问美国的背景,美韩两国一方面从8月18日开始举行了以朝鲜半岛有事为假想情景的“乙支自由护盾”(Ulchi-Freedom Guardian)大规模多国间联合军演,旨在应对朝鲜可能采取的行动。此举遭到朝鲜方面严正抗议,认为这是美韩对朝的挑衅。另一方面,美韩经贸谈判代表在7月末敲定了双方的贸易协定,尽管未公布正式文件,但大体上特朗普同意将包括汽车在内的对韩关税降至15%,以换取韩国对美新增3500亿美元基金的投资,此次特李会的日程之一也是进一步细化和敲定协定的具体内容。
可见,安全与经贸领域的突破为此次美韩首脑会晤营造了良好的前期氛围,但也同时构成了双方的主要交锋点。李在明的自由派立场使其在特朗普政府内部并不讨喜,一些韩国的政客也表达了担心,认为李在明恐怕会在对美谈判中取得劣势。在前往美国的专机上,李在明再度表达了捍卫韩国国家利益底线的决心,并提到他专门阅读了特朗普所著的《交易的艺术》(Trump: The Art of the Deal)。在此前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和南非总统拉马福萨(Cyril Ramaphosa)与特朗普会晤期间都曾遭到不同程度的激辩和羞辱,韩方一直担心同样的“泽连斯基时刻”(Zelenskiy Moment)将再度出现,因此李在明可以说是下足了功夫。
然而,尽管韩方一再重视,但美国方面则仅仅派出了国务院代理礼宾处处长艾比·琼斯(Abby Jones)和韩裔美军上校约书亚·金(Joshua Kim)迎接,与前任韩国总统形成鲜明对比。此前,韩国前总统李明博曾受小布什夫妇亲自迎接,朴槿惠受到国务卿级别官员迎接,文在寅和尹锡悦也有礼宾长及部级官员迎接,而接待李在明的规格则被降低和简化,被韩国议员称为“最低规格的礼宾待遇”。美方则解释称这是李在明的访问并非“国事访问”而是“正式工作访问”造成的差异,但这仍然无法打消韩方的不悦和疑虑。
李在明在机场接受美方迎接
来源:Korea JoongAng Daily
此外,特朗普本人也突然在“真实社交”(Truth Social)上发文称:“韩国正在发生什么?似乎有一场清洗或是革命。我们不能在那做生意……”其意可能是指自尹锡悦宣布戒严以来韩国所发生的一系列政治动荡和风波,即韩国独立监察组先后搜查了汝矣岛纯福音教会、统一教总部以及乌山空军基地雷达设施,特朗普怀疑韩国对于宗教事务的干预以及对驻韩美军基地可能造成的威胁,他又很快表示这不过是个误会。显然,特朗普并不在意韩国内部究竟发生了什么,正如他管用的谈判手段一样,这些声明不过是为了向李在明施压的一环。
特朗普的发文
来源:Truth Social
李在明事前学习了与特朗普的相处技巧,他一进入特朗普新装修的椭圆形办公室就表达了溢美之词,称其“非常明亮美丽,体现了美国的尊严”,并先后提及了特朗普的几项引以为傲的政绩,这极大满足了特朗普的虚荣心,为后续开展的会晤进程打下了缓和的基础。特朗普同样也高度肯定了李在明,并打趣地表示可以和李在明一同会见中国和朝鲜的领导人。这些奉承的姿态同时也表明,美国的盟友们逐渐互相学习并熟练地掌握了与特朗普对话的技巧,即在虚处满足特朗普的心理,而在实处有的放矢地主张自身利益。
02
交锋的核心:
安全与经贸
1
安全:美韩同盟再定义?
地缘安全是此次会晤的核心议题之一,为此,如何考量新时期的美韩同盟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华府的不少政策建议者很早就开始炒作所谓增进驻韩美军的“战略灵活性”,他们对驻韩美军的实效性表达了不满,认为这些军队不能够随意调动而无法应对日趋紧张的印太地缘局势。特朗普政府希望能够重新界定美韩同盟关系,以便驻韩美军能够在东北亚或是整个印太地区发生状况时可以及时反应,其背后的意图则是希望美韩同盟的战略重心从对朝防御转向兼顾对华遏制。
但李在明政府无意参与遏制中国,他们担心此举难免使得韩国卷入与本国无关的台海与南海冲突当中,因此李在明政府愿意考虑美韩同盟的现代化问题却拒绝所谓“战略灵活性”给韩国国家利益带来的损害。换言之,韩国既不想坚定地站队美国,也不希望因此得罪中国。韩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千英宇(Chun Yung-woo)甚至表示,干脆让驻韩美军的核心部分转移到其它地区,以应对地区不稳定的情况。但上述美方主张很快遭到了驻韩美军最高指挥官泽维尔·布伦森(Xavier Brunson)上校的否认,他称,不应想当然地认为美国会要求韩国介入台海冲突,美方的初衷不过希望韩国能够增强自己的实力以便美军能够腾出手来做其它事情。
同时,特朗普不出意外地提及了驻韩美军的成本问题,并要求韩国提高防务分担费用至100亿美元。根据韩国外交部公布的数据,依据2024年美韩两国所签署的第12份《防卫费分担特别协定》的内容,韩国方面将从2026年开始承担约11.34亿美元的防卫费,较2025年增长8.3%。而第11份《防卫费分担特别协定》则规定韩方承担的防卫费年增长需与韩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关联,且将上限设定为GDP的5%。因此,无论如何,特朗普的狮子大开口都是韩国方面无法接受的。
实际上,依据《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的披露,特朗普政府的目标是使韩国的国防开支占其GDP的比例从2.6%升高至3.8%,对驻韩美军的实际贡献增长10亿美元以上,并发布一份政治声明以重整美韩同盟使其的重心部分地转向中国。为此,《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也披露称特朗普政府正考虑将4500名美军从韩国调往关岛以应对潜在的与中国的冲突,尽管这遭到了五角大楼的否认,但特朗普对于驻韩美军效用的不满却是一直以来的。特朗普甚至提出取得驻韩美军基地土地的所有权以摆脱所谓的“租借”,但实际上这些基本原本也是免费提供给美军使用,韩国方面也承担了不菲的开销。这一要求突破了过往美韩会谈的惯例,体现了特朗普一贯的“讹诈”和“交易”型谈判思维,但这显然挑战了李在明政府的底线,使之无法答应。当前,驻韩美军约有近3万人,但被问及是否计划减少这一数额时,特朗普则选择了回避:“我不想谈论这个问题。”“因为我们一直是朋友。”
美韩两军上校庆祝联合军演顺利举行
来源: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此次特李会少有的共识在于,美韩两国都赞同应当与朝鲜缓和关系,而对开启朝鲜半岛“和平新路径”表示乐观。特朗普愿意与金正恩再次举行会晤,并自诩为是除了其妹妹金与正之外最了解他的人,而李在明也一再认同特朗普能够有力推动对朝关系的缓和,并打趣称愿意在朝鲜建立一座“特朗普大厦”(Trump Tower)供他与金正恩打高尔夫球,特朗普则期待李在明能够在对朝关系上“取得大进展”。不过,朝鲜方面已经坚称所有的谈判都必须以承认朝鲜为拥核国家为前提,若美韩一再坚持半岛无核化则可能面临不小的阻力,则特朗普-李在明的对朝接触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难有突破。
2
经贸:对美妥协
经贸议题是此次会晤的另一大焦点,也是摆在李在明面前的一道难题。此前因尹锡悦所引发的一系列骚乱严重打乱了韩国应对美国高关税压力的节奏,但这也给予了韩国更多的缓冲时间,得以观察其它国家,特别是日本如何应对特朗普的关税战。韩国希望,至少应获得与日本同等的待遇,而最终的谈判结果表明,美国同意将对韩关税降至15%,而韩国则需要提供350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半导体、生物、能源等领域的战略合作,特别是其中1500亿美元将被用于造船合作的专项基金。
一方面,为示诚意,李在明率领三星集团会长李在镕(Lee Jae-yong)、现代汽车集团首席执行官张在勋(Chang Jae-hoon)、LG集团会长具光谟(Koo Kwang-mo)、韩进集团会长赵源泰(Cho Won-tae)、斗山恒能会长朴知原,以及韩国商会会长崔泰源(Chey Tae-won)等一众企业高层随行。李在明本人也在与特朗普会晤后出席了一场商业论坛,与会者包括高级别官员及数十家美韩企业高管,此举意在通过经贸联系来缓和美韩的紧张氛围。最终,美韩企业签署了 11 项非约束性协议,涉及造船、核能、航空航天、天然气和关键矿产等领域,其中除了追加对美投资之外,在航空、能源等领域韩国也承诺增加对美进口。
最重要的是,特朗普十分重视韩国在造船业方面所能给予的帮助。尽管美国早年也是造船大国,但近年来随着产业空心化而逐渐退出市场,全球的造船业市场份额则由中、韩、日三家瓜分,因此特朗普迫切希望韩国能在造船方面对美国进行让步。为此,韩国制定了一批印有“使美国造船业再次伟大”(Make America Shipbuilding Great Again, MASGA)的帽子以示合作诚意。由于美国法律限制在海外建造美国的军舰,目前而言可能的方案是韩企收购美企并在美国本土开展业务,韩国将提供先进的技术和人员培训。韩国现代重工集团(HD Hyundai Heavy Industries)与韩国产业银行(Korea Development Bank)和 美国博龙资产(Cerberus Capital )达成协议,成立一个数十亿美元的联合投资基金,旨在加强美国及其盟友的海上能力,包括造船、海上物流基础设施和先进的海洋技术。但军舰的维修和养护可以得到豁免在日韩进行,三星重工集团与维戈尔海事重工(Vigor Marine Group )达成协议,在美国海军舰艇维护和维修、船厂现代化和联合造船等领域开展合作。
韩国财阀们的积极表态表明他们愿意配合政府共度时艰,这反映他们的共识在于通过提供资本、技术和制造能力凸显韩国在“使美国再次伟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进程中的作用和关键环节。但是这样的选择忽视了韩国本土的产业需求,并非没有招致争议。一方面,韩国本身就是出口导向型经济,无论在高精技术还是出口市场层面都高度依赖美国,向美国的妥协将进一步挤压韩企的生存空间、平白制造竞争对手。另一方面,韩国自身也面临着严峻的人才不足问题,向美国输出资本、技术和人力的行为将为韩国的产业空心化埋下隐患,如此一来韩国的造船业和汽车业都将受到严重冲击。
韩国为贸易谈判制作的帽子
来源:Wall Street Journal
然而,尽管李在明希望重新修改经贸协定,但特朗普则拒绝了他的游说,坚持维持现状,并要求韩国提供更多的投资细节和追加承诺。为此,特朗普不惜威胁可以将协议推翻重来,但韩国不会获得任何好处。这是特朗普的惯用手段,即一面通过关税施压,另一面又用投资换取所谓的“互惠”。但这种行为会极大损害美国的信誉,盟友们普遍担心特朗普总是喜欢推翻已经达成的正式协定,从而不敢轻信美国的任何承诺,因此李在明也不敢过度激怒特朗普。
03
场外的玩家:
李在明的平衡外交
1
日本
在前往美国之前,李在明特意选择了日本作为出行的第一站,并与石破茂在内的一众日本高官举行了密集会见。自上世纪80年代建立第六共和国以来的10位韩国总统内,李在明是第一位就任后首次出访的目的地是非美国的总统,另有两位先前往欧洲参加多边会议再前往美国。
一方面,李在明希望向日本方面请教与学习与特朗普的相处之道。自安倍晋三以来,日本一直以在特朗普面前长袖善舞闻名,而日本首相石破茂、关税特使赤泽亮正等人也有较为丰富的对美外交经验,在这一点上,李在明不得不放下身段向日本请教。这改变了数十年来日韩竞相讨好美国的惯例,特朗普政府的出现迫使两国放下恩怨互相交流经验以对冲美国风险,双方就关税、同盟、军费等一系列问题交换了意见。
李在明与石破茂会晤
来源:毎日新聞
另一方面,这原本也是为了向华府示好,并谋求改善日韩关系。鉴于从安倍晋三-文在寅时期日韩关系就一直处于一种微妙的状态,尽管这在岸田文雄-尹锡悦时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但敏感的历史问题和经济问题一直干扰着双边关系的良性发展。在特朗普面前,李在明政府显然意识到继续与日本交恶不利于韩国,改善日韩关系进而强化美日韩三边合作——这是在拜登-岸田文雄-尹锡悦时期达成的成果——才符合韩国的利益。过去由于日韩之间的矛盾,三边合作往往需要由美国主导,而随着美国的失能,日韩则必须有意识地共同倡导三边合作的运行。因此,日本方面也高度重视和积极看待此次特李会,希望李在明能够取得良好的成果,并一同维护印太地区秩序。
2
中国
在涉美韩同盟优先事项的问题上,两国的取向出现了明显的分歧,尤其是如何对待潜在的台海冲突。韩国自建国以来的首要任务就是抵御朝鲜的威胁,但随着中美竞争的日趋加剧,特朗普政府开始要求韩国为自己承担更大的防务责任,并一同遏制中国。但这种要求显然不符合韩国的国家利益,李在明的国家安全顾问魏圣洛(Wi Sung-lac)公开表示战略灵活性不应损害韩国的安全,以及美韩共同遏制朝鲜的能力,官僚们将对特朗普的不可预测性保持警惕。夏威夷大学亚洲研究助理教授骆舒娴也在《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上撰文指出台湾问题与朝鲜问题具有联动性。由此,韩国不免担心,如果韩国被卷入台海冲突,半岛冲突也可能会随之发生,则韩国必须坚持本国安全的立场再对美韩同盟的灵活性加以考虑。
在如何对待中国的问题上,韩国国内也有明显的分歧,李在明需要应对来自国内庞大右翼势力的压力。这些声音一面源自于近年中韩之间因“萨德”及经济问题造成的摩擦,另一面也来自于韩国日益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这些右翼势力对李在明的平衡务实外交产生了掣肘。李在明在美国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重心(CSIS)上坦言,韩国过去一直奉行的在经济上靠中国、安全上靠美国的策略随着中美竞争的加剧变得越来越难以维系,“但由于中韩地理相近,我们(韩国)维持对华关系保持在一个处理这种接近所产生的必然联系的层次”。实际上,这意味着在中美韩关系上,留给李在明的模糊空间正在进一步缩小,使其不得不向各方妥协。
外长王毅会见朴炳锡
来源:外交部
就在李在明访美的同一时刻,韩国总统特使朴炳锡(Park Byeong-seug)率团访问北京,向中国领导人递交了李在明的亲笔信,与多名政要会见,表明尊重“一个中国”的立场,试图向中国传递友善信号,并提议开展“化解两国民众之间的反华、仇韩情绪的共同学术研究”。但韩方也表示李在明将不会亲自参与中国即将举行的阅兵,加之李在明本人也选择访美而非访华,本届韩国政府的外交倾向实际上已经可见一斑。
04
小心翼翼的前景
随着美国实力的相对衰退与特朗普政府高举“美国优先”,韩国也不得不开始考虑谋求更加独立自主的外交,但受限于韩国孱弱的军事实力与危险的地缘位置,韩国在短期之内仍然无法舍弃美国的保护,这给了特朗普加以威胁的砝码。如果李在明不希望在中美之间明确选边站队,这意味着他需要在其它领域做出更多的让步。由此,一些韩国人开始思考没有美军驻扎的可能性,这使得支持韩国自行研发核武器的民调支持率正在升高,恐怕会进一步恶化半岛局势。
实际上,韩国人所最关心的应当是美国对于同盟的信誉以及对朝鲜的防御和威慑,但特李会暴露出来的反而是美韩关系的脆弱性与不确定性。预计在特朗普-李在明时期,美韩关系将按照“合作与摩擦并存”的方式进行,即在朝鲜问题等少数议题上展开合作,而在安全和经济,特别是涉及到中国的问题上开展博弈,韩国将勉励维持脆弱的平衡外交。但无论如何,李在明政府需要意识到的是,韩国的国家安全并不单取决于其自身以及美国的保护,唯有同时赢得中国的积极支持才能维持长久的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