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丨中国“数林运营”指数发布,见证公共数据价值绽放

作者:新华网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5-09-18 22:44:51 来源:新华网客户端+收藏本文

近日,复旦大学数字与移动治理实验室在“2025明日城市·上海”大会上举办“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主题论坛。活动现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苏长和作开场致辞。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数字与移动治理实验室主任郑磊发布了2025中国“数林运营”指数及《2025中国地方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并进行解读。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苏长和作开场致辞。图源:复旦大学数字与移动治理实验室。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数字与移动治理实验室主任郑磊发布并解读《报告》。

图源:复旦大学数字与移动治理实验室。


据悉,该实验室已经连续9年发布“开放数林”指数,评测各地公共数据开放水平,在此基础之上,“数林运营”指数及《报告》作为“数林”指数系列的“新成员”,围绕各地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政策与实践,描绘总体概貌,评测综合水平,推介标杆案例,提出政策建议。


评估方法:六大维度共同滋养“数木”


“数林运营”指数基于多维迭代、结果导向、第三方无感评估等原则开展评估。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指出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兼顾效率与公平,数据流通使用要“合规高效”。国家发改委、国家数据局制定并发布的《公共数据资源授权运营实施规范(试行)》也确立了“依法合规、公平公正、公益优先、合理收益、安全可控”的原则。


因此,《报告》重点从以下六个维度展开评估,以体现“规范”与“促进”并举的政策导向:一是资源供给,要“供得出”;二是产品/服务开发,要“流得动”;三是场景落地,要“用得好”;四是安全可控,要“保安全”;五是信息披露,要“能监督”;六是公平长效,即“可持续”。


公平长效是是基础,是“土壤”;安全可控是保障,是“数根”;资源供给是⽀柱,是“数干”;产品开发是延伸,是“数枝”;场景落地是收获,是“数果”;信息披露是能量,是“阳光”。六⼤维度共同滋养“数木”茁壮成长,汇聚成林。


2025中国数林运营指数指标体系框架。图源:《2025中国地方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报告》


数运概貌:运营场景集中于金融服务领域


《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全国范围内已有11个省域与56个城市制定并公开发布了73项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相关的法规政策。在城市层面,许多城市先于省级政府制定了专门针对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政策。在已公开上线的33个授权运营平台中,省域平台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山东、江苏、浙江、福建)与中部地区(安徽、湖北、河南),西南部相对集中在贵州与广西。城市平台也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以及北部与中西部零星地方。


在省域平台中,浙江全省已公开开展授权运营的公共数据资源数量达到16466个,为省域范围中最多;其次是福建省与山东省,分别有4535个与1910个数据资源;但还有个别省域平台未公开授权运营数据目录。在城市平台中,台州市运营的数据资源达到6078个,为城市范围中最多,其次是丽水市,达到4880个,再次是温州市、广州市、杭州市、潍坊市、德州市等城市,还有个别城市平台未公开授权运营数据目录。


排名前十城市平台公开运营的数据资源数量(单位:个)。图源:《2025中国地方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报告》


初级数据产品/服务由各地公共数据运营机构对公共数据资源初步加工后向市场提供。在省域中,福建省运营主体开放的产品/服务数量最多,达到396个;其次是山东省,达到357个;再次是安徽省与贵州省等地。在城市中,济南市运营的产品/服务数量最多,达到300个;其次是成都市、潍坊市等城市。然而,这其中仅有少部分地方(福建省和青岛市)公开了初级数据产品/服务的价格与收费方式。


在省域层面,浙江省授权运营平台上展示的有效场景最多,位居第一;其次是福建省,再次是江苏省与山东省;还有个别省域仅在运营平台列出少数几个或未列出运营场景。在城市层面,温州市在运营平台上展示的有效场景最多;其次是杭州市与厦门市,再次是青岛市、广州市等城市;还有部分城市公开的授权运营场景较少。(遵循《规范》等文件对授权运营的定义,以下场景未被认定为有效的授权运营场景:所利用的数据资源未经实施机构授权的、未通过授权运营机制直接由政府部门等主体自行开发的场景、正在测试中的场景和内容信息严重缺失的场景。)


基于《“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重点部署的12大行业和领域,各地有效授权运营场景覆盖的重点领域如下图所示。当前各地运营场景绝大部分集中于金融服务领域,超过总场景数的一半,其次是医疗健康和商贸流通领域,均在10%左右,再次是城市治理,占到6%左右,交通运输、绿色低碳、文化旅游等领域占比相对较少。


运营场景按领域分布(总场景数N=223)。图源:《2025中国地方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报告》


从场景开发主体的企业性质来看,在各地有效场景中,超过一半(55%)的场景由国有企业开发,由私营企业开发的场景数量占39%,还有6%的场景由其他经营主体开发。从场景开发主体的企业规模来看,各地开发主体中有8%是大型企业,24%是中型企业,57%是小型企业,11%是微型企业。从场景的类型来看,在各地纳入评估的场景中,绝大部分(97%)是用于产业发展、行业发展的场景,仅有3%的场景面向公共治理、公益事业。


《报告》分析了各省域在六个维度上的平均达标情况,总体来看达标率最高的维度是安全可控,平均达标率为56%,其次为信息披露(51%)、公平长效(43%),而达标率较低的维度是资源供给(33%)、场景落地(25%)和产品/服务开发(19%)。《报告》也分析了各城市在六个维度上的平均达标情况,总体来看达标率最高的维度依然是安全可控,平均达标率为64%,其次为信息披露(58%)、公平长效(43%),而达标率较低的维度是资源供给(37%)、场景落地(24%)和产品/服务开发(20%)。基于以上六个维度,《报告》中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省域(左)和城市(右)在六个维度上的平均达标情况。图源:《2025中国地方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报告》


运数有道,润物无声,“数林运营”指数将持续评测我国各地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供数活力与场景效益,助推公共数据如春雨般细腻、无私、持久地滋养千行百业,见证公共数据的价值绽放。


来源丨https://app.xinhuanet.com/news/article.html?articleId=b469a80d7695205e166cb81d97adbb5b&timestamp=81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