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时间:2024-08-16 17:44:25 来源:复旦发展研究院+收藏本文
8月8日下午,“上海智库论坛·‘新发展格局下优化上海高校学科专业布局’”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行。本次论坛由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指导,复旦发展研究院主办。来自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教育决策咨询委员会、市教委高教处、市教委科研处、市教科院、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部门和高校的专家学者齐聚复旦发展研究院,立足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重大战略、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着眼优化上海高校学科专业布局建言献策。
此次论坛聚焦如何在新发展格局下优化高校学科专业布局,推进上海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先行先试,实现教育、科技、人才战略在上海高质量落地。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化上海高校学科专业布局供给侧改革,推动高校积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进行了深入研讨。
市教育决策咨询委员会原秘书长佘国平、市教科院原副院长张珏、华中科技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澎湃应邀做主旨发言。
佘国平秘书长以“优化上海高校学科专业布局的几点思考”为题进行发言。他强调高校学科专业布局优化需要用系统思维来指导,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机制,保持学科专业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才能既有利于特定形势任务的落实,又有利于高等学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他指出要紧紧围绕新发展格局战略要求,立足上海实际,思考优化上海高校学科专业布局的同时,注重研究不同类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相应的制度、政策、资金支持和保障,努力提高各类人才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
张珏研究员以“战略新兴产业人才培养现状与特点”为主题,按照人才培养的供需关系,形成国家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匹配的学科专业映射表,以此为基础分析了上海和全国主要城市和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情况。他强调高校培养战新人才不能简单地强调和依赖现行供需关系,必须分析研判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战新产业分布与发展对中高端人才、复合型人才的新需求,整体提升各区域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重心,扩大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模,提升博士、硕士STEM专业人才培养比例。
澎湃副所长聚焦“工程硕博士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完善建议”,基于对工程硕博士教育发展历史的梳理,分析了当下工程硕博士人才培养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例如工程博士很难毕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毕业论文要求沿用的是学术学位博士的要求,导致产生非常强的工学矛盾。同时硕士研究生学习发展调查也发现,尽管工程硕士培养特色已初步显现,但特色还不够鲜明,与学术学位人才培养方式趋同的问题仍然存在,建议通过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的“带土移植”培养,破解工程硕博士人才培养难题。
在专题研讨环节,与会专家们围绕如何优化上海高校学科专业布局,更好服务上海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迈进,从不同的角度发表真知灼见。
优化在沪高校学科专业布局事关上海高等教育发展,更事关上海乃至全国的科技创新实力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全局,需要统筹全盘考虑。市教委高教处杨颉处长指出,上海高校学科专业布局优化不仅要立足上海,还要考虑长三角乃至全国的人才规模、层次和结构需求;实现稳定人才供给和精准人才培养的同时,兼顾学科专业健康长远发展;高校人才培养既要关注更广泛的适应性,也要做好与精准培养之间的衔接,实现更高质量的分类发展和分类评价。同济大学经管学院陈强教授强调,要提高高校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匹配度,必须综合考量各方因素,新发展形势对高校核心功能的冲击、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挑战、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等背景因素都是在上海高校学科专业布局优化过程中必须要考量的因素。
学科专业既有知识生产的本体价值,也有推动社会发展的功用价值,建好建强国家和区域发展急需的学科专业、主动满足国家战略所需是高校学科专业建设的关键任务。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秘书处林炊利处长认为,在内外形势都发生巨变的当下,高校学科专业调整的紧迫性更为凸显,强国建设对人才资源和技术创新的需求前所未见。学科专业调整最根本的问题是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质量,学科专业布局调整应淡化专业,强化课程,通过课程发展带动学科专业发展。市教委科研处宋懿琛副处长指出,要处理好学科专业的沉淀性与产业快速更新迭代之间的关系,把握好同一学科专业在不同学校之间的不同层次关系;借助外
作为学问的分类,学科是特定领域科学研究发展到一定高度的产物,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具有自主性和相对稳定性。复旦大学高教所熊庆年研究员强调,应加强对过往学科专业调整历史经验的总结,同时要关注高等教育发展的阶段性问题,分析学科专业调整的不同视角和模式,建立完善信息传导机制、预警机制、管理机制、退出机制等,助力破解学科专业优化布局中的难题。市教科院高教所董秀华研究员认为,关注机制层面的同时,应更进一步回溯至价值理念层面,客观面对当前的发展变化和需求,厘清高等教育的功能,不应单纯强调工具价值,而要关切人的发展性问题。建议构建人才需求动态信息机制,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趋势判断的数据基础。
围绕优化上海高校学科专业布局的实施策略,同济大学高教所蔡三发研究员指出,学科专业调整应遵循六个基本原则:一是服务国家区域的发展战略,二是面向未来科技发展,三是优化学科专业生态,四是符合人才培养规律,五是匹配劳动力市场需求,六是兼顾利益相关者的关切。学科专业调整不是简单地停招、撤销或新增,需要创新方式方法,既可以调整招生规模和培养层次结构,也可以利用新技术赋能改造升级。
复旦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刘虹代表会议举办方进行总结。学科专业是高等教育体系的核心支柱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基础平台,其结构和质量直接影响高等教育服务上海产业能级提升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上海高校亟需响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需要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提升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契合度,为上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提供支撑。此次研讨会,专家们围绕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原理、逻辑思路、框架举措等进行了深入研讨,视野开阔,既反映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核心思想,也综合考虑了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外部因素,为上海高校学科专业优化布局贡献了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