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文翔 发布时间:2025-10-30 14:21:14 来源:复旦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计划+收藏本文
引言
自开启第二任期以来,特朗普基本放弃了快速解决俄乌冲突的竞选承诺,转而以“交易式调停”介入俄乌局势,同时将美方定义为关键谈判者和做局人。然而特朗普多次在关键时刻退缩也被外界将关税“TACO”(Trump Always Chicken Out)标签延续至其俄乌斡旋上,认为其“宣称手里有牌却不敢打出来”,并最终导致美方斡旋俄乌的“烂尾”。对于特朗普斡旋俄乌冲突的多次转向以及“TACO”做派,需要认真分析特朗普“交易式调停”的逻辑、表现与困境,其对地区与全球安全格局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图片来源:和讯网。
01
自上任以来,特朗普斡旋俄乌冲突的立场发生多次转变,近期则是从打压乌方又转向对俄施压。当地时间10月21日,白宫官员称近期特朗普尚无与普京进行会面的计划,使一度甚嚣尘上的美俄布达佩斯元首峰会陷入搁置。次日美财政部海外资产控制办公室(OFAC)宣布对俄两大石油巨头(Rosneft)和卢克石油公司(Lukoil)及其子公司列入“特别指定国民及封锁清单”(SDN List),是美方自2022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最具标志性和升级意味的行动。
对此,特朗普表示不想举行一场“浪费时间”的会晤,普京则表示会谈只是被推迟而非取消,“毫无准备地参加布达佩斯峰会将是一个错误”。显然,二人都希望在准备好充足筹码和酝酿好充分议题空间情况下参会。布达佩斯峰会的搁置也让乌克兰和多个欧洲国家松了一口气,因其正极力避免美俄双边谈定乌克兰问题而排除欧乌参与。泽连斯基在欧盟峰会前发表讲话表示,他一直在“等待这一刻”(指峰会取消)。与之相反,匈牙利总统欧尔班作为该峰会的主办方则表示了期待,他在Facebook表示峰会的筹备工作“仍在继续”。
对俄能源金融制裁的颁布引来乌欧支持与俄方的强烈反应。泽连斯基在公开声明中表示,这些措施“明确表明延长战争和蔓延恐怖是有代价的”,而且是“公平且绝对应得的举措”。而乌克兰议会议员奥列格·邓达(Oleg Dunda)表示对俄制裁虽有积极效应,但却无助于达成和平协议,意在表明对乌军援的优先级排序。欧方欢迎美加大对俄能源施压,但也强调制裁必须同步执行、有出口替代且不会伤及欧洲自身能源安全。欧盟在同一天也宣布其第 19 轮对俄制裁方案,内容不仅包括禁运俄液化天然气(LNG),还包括禁止与俄罗斯油企、影子油轮船队相关交易。
对此,普京表示相关制裁是“非友好行为”(unfriendly act)、对美俄关系产生“破坏性影响”,同时强调这些制裁不会对俄经济造成重大损害。俄外交部表示这些制裁对于俄乌冲突的影响“适得其反”,俄安全委员会副主席、前总统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Dmitry Medvedev)甚至将对俄油制裁描述为“战争行为”。制裁行为也引起全球能源市场的即时反应,因担忧俄油供应削减,全球石油价格上涨约5%。此外,印度作为俄油的重要贸易伙伴,也在考虑大幅削减向俄进口原油。

当地时间10月22日,特朗普在白宫总统办公室会见北约秘书长马克·吕特(Mark Rutte),期间表达对俄金融制裁的支持。
图片来源:《华盛顿邮报》。
02
2025 年初以来,特朗普介入调停俄乌冲突时的立场多次反复,其“交易式调停”呈现出较为固定的模式,并愈发聚焦由自己主导的所谓“和平进程”,即强调美国不仅是援助方或施压方,更是谈判手。特朗普的“交易式调停”追求短期利益优先,背后则是一套包含“升级、刹车、议和”的循环机制。透过近期美乌白宫会晤、拒绝对乌提供战斧导弹、确认布达佩斯会晤后又搁置等一系列事态动向,有助于我们理解特朗普“交易式调停”的操作轨迹。
一是“升级”,特朗普每次介入俄乌冲突时都会提高调门、明确抬高谈判筹码(不论是对俄还是对乌)。1月22日特朗普上任后开始威胁俄方若不进行和谈将对俄征收高额关税和各类制裁,似乎是为2月的美俄元首通话与美俄代表团会谈做准备;7月末特朗普宣称对俄方下达50天内停火的“最后通牒”,8月6日签署行政令将俄方行动继续视为对美国家安全的“非常严重且非凡的威胁”,似乎也是为8月15日的美俄阿拉斯加元首峰会攒筹码。10月12日特朗普在赴以色列的空军一号飞机上表示,若俄方继续战争美国“可能批准”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导弹,但随后美俄布达佩斯元首会晤的风声放出后,似乎又证明这是特朗普“交易式调停”的升级阶段一环。随着布达佩斯会晤泡汤,特朗普又高调表示支持美财政部制裁俄油的措施,“这些制裁力度非常大,非常严厉。”
二是“刹车”,特朗普总是在出招调停俄乌的关键节点选择收手与转圜。战斧导弹的风波充分体现了特朗普“交易式调停”的刹车术。2025年4月尚处偏亲乌立场的特朗普宣称乌方应积极进攻,而非受困于“拜登对乌防守策略”,而战斧导弹便是极大增强乌军对俄纵深打击能力的利器——其将乌军的打击半径一下拉长到1600km量级,能在战略纵深层面持续施压俄方的指挥与后勤、关键基础设施和海上力量。若特朗普批准对乌战斧导弹交易,或将切实推动俄方考虑停火。泽连斯基访美之行更意在推动“无人机换战斧导弹”的交易能迅速落地,包括参访洛克希德和雷神公司两家美国防承包商并与其讨论对乌购买防空系统、导弹与战斗机等事宜。

泽连斯基访美之行因战斧导弹的搁置而画上失意的句号。
图片来源:AXIOS。
然而10 月 17 日特朗普在白宫却表示不打算供应战斧巡航导弹,并声称“我们宁愿不需要战斧导弹,我们宁愿结束战争”。会后特朗普在Truth Social平台上写道“让双方各自宣布胜利,让历史评判!”于是乎战斧导弹的交付再次成为特朗普调停俄乌冲突的谈判杠杆,或许在下一轮美乌谈判或调停俄乌冲突中又再成为“升级”阶段的要价筹码。除了战斧导弹,美方对俄施压的更大筹码在于金融制裁。也正如美国前欧洲事务助理国务卿丹尼尔·弗里德(Daniel Fried)表示,美方有办法在经济、军事上对俄施加更大压力,“但我们没有使用它们。”而随着美方终于初步打出2022年以来最具标志性的金融制裁牌,未来俄军战场举动以及普京的表态是否会让特朗普考虑刹车,依然具有不确定性。
三是“议和”,特朗普总是会借有限的可视化议和场景,单方面宣布交易和斡旋成果并将其视为外交胜利予以传播。尽管乌东战场上依然炮火连绵,但并不妨碍特朗普宣布胜利。10月16日特朗普高调宣布,经元首通话后“可能在两周内”与普京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会晤,试图再次彰显其“交易撮合者”形象。俄方也同步表示会晤将就解决乌克兰问题和改善美俄关系进行讨论。但21日白宫表示并没有安排“双普会”的计划,特朗普本人则改口说“不想浪费时间”与普京会晤。这一拖延实则反映特朗普经过与普京的前期互动后并没有十足把握能在峰会上推出实际成果,可能的布达佩斯峰会也大概率成为阿拉斯加峰会2.0。而外界普遍认为阿拉斯加峰会是普京施展“拖延术”的胜利,侧面来说就是特朗普的一次小败,这当然是特朗普极力避免的。
这也反映出特朗普追求可视化议和场景之余,也在更多考虑实际成果的达成。尽管外交斡旋与议和的大场面有利于热衷镜头感与流量的特朗普开展私人外交,但随着一次次“大场面”过后的不了了之,特朗普也开始避免引人注目的空谈。如果布达佩斯峰会只是阿拉斯加峰会的重演,那特朗普宁可不开。当然,在和平长期搁置、双方停火无望时特朗普也会暂时识趣退场,例如2025年4月下旬美国务卿鲁比奥表达了和谈无望下美方撤出调停进程的可能性。
特朗普“交易式调停”每一次升级、刹车与议和的操作并非单向线性,而是混合呈现。相比起外界津津乐道的 “TACO”,其仅聚焦特朗普“威胁后退出”的单次撤退而忽略了相关筹码的持续循环与议和倾向。特朗普“交易式调停”强调重复使用关键筹码、强调面子对等、强调私人关系通道。
军援、高技术军售、制裁组合在特朗普“交易式调停”逻辑下被反复运用。对乌战斧导弹既被宣布可能提供,又被拒绝交付,此后又被用作谈判桌上的牌;对于终于祭出的俄金融制裁,特朗普也表示“我们希望这些制裁不会持续太久,我们希望战争能够得到平息。”特朗普并没有视刹车为失败,而是其策略的一环,尤其是为下一轮调停积累筹码,也为自己调解不利留下后手。因为特朗普“交易式调停”隐藏的信号在于,各种被工具化的筹码既可撤亦可保留。特朗普并非立即否定对乌提供战斧导弹的可能性,但更强调“希望你们不需要它”。这一表态相当于为日后谈判保留筹码,同时也安抚俄方并拉拢其参与谈判。在特朗普“交易式调停”的逻辑中,牌应该攒在手里而非打出去,但同时应该保留随时打出去的可能性,从而形成持续的谈判动力。

特朗普希望泽连斯基能够直接止战而无需诉诸战斧导弹。
图片来源:彭博社。
另一方面是场面优先于实质。特朗普公开提出“让双方都称胜利”“各自宣言历史评判”正说明其交易式调停更多是一种政治包装,而非明确的利益交换。此外,私人外交也有利于最大程度彰显特朗普“个人魅力”。特朗普更倚赖与普京的电话互动、与中东特使、对俄联络关键人物史蒂夫·维特科夫(Steve Witkoff)的直接会谈、第一夫人梅拉尼娅( Melania Trump)的“儿童遣返”互动,而并非倚重美俄外交代表团机制以及北约、欧盟等平台。
03
1
不可避免的内生悖论
自2025年1月上任以来,特朗普介入俄乌冲突的“交易式调停”多次表现出进退维谷的窘境。其内生悖论在于;每一次“升级”制造筹码,往往紧跟着“刹车”与“求和”的回摆,从而不断稀释前一轮威慑的边际效力。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战斧导弹供乌的骤然刹车,转向关注对前线现状的冻结安排——这既与乌方既定目标相去甚远,也向俄方发出“暂停升级”的强烈心理暗示。
特朗普在白宫的迟疑与“劝和”被媒体形容为泽连斯基访美之行的“落差时刻”,前英国驻莫斯科和基辅国防军事官员约翰·福尔曼(John Foreman)形容道: “泽连斯基肯定抓狂了……与特朗普的会晤完全被布达佩斯会晤的光芒所掩盖。”因此,战斧导弹风波过后,俄方又会多大程度相信特朗普后续的出招威胁?22日泽连斯基也无奈地表示,战斧导弹供乌的搁浅使俄方主动对话意愿下降,而“乌克兰远程武器能力越强,俄罗斯结束战争的意愿就越强。”
特朗普“交易式调停”的窘境也在于美国角色定位的不清晰。特朗普介入俄乌冲突的立场始终在摇摆,时而像是迫使俄乌双方上桌谈判的强力主导者,时而像是对俄施压的乌方盟友,时而又像是向泽连斯基施压的“亲俄”总统。摇摆立场的背后也是特朗普个人角色及其利益的不确定,他究竟是想做一个只关注俄乌停火的和平总统,还是希望借俄乌冲突为美国攫取地区与商业利益?诚然,两者都符合“美国优先”主义和MAGA大旗,但特朗普现行操作却始终在偏袒与中立之间摇摆不定。
2
俄方逐渐适应和“摆布”特朗普的“交易式调停”
目前特朗普“交易式调停”也正多次被俄方系统性地对冲。此轮战斧导弹暂缓供乌,很大程度上就受到了俄方发起的“双普通话”影响。对于战斧导弹,俄方极力强调其将迅速升级紧张局势甚至引发核风险,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Dmitry Anatolyevich Medvedev)表示,在飞行过程中“根本无法区分核战斧导弹和常规导弹”,因此战斧导弹投入乌东战场可能对所有人造成糟糕的后果,“也包括特朗普本人”。长期以来俄方将核威慑作为其红线保障,而2024年以来俄方核威胁效力开始下滑后,普京也修改俄国家核政策并降低核打击门槛。大西洋理事会UkraineAlert service编辑彼得·狄金森(Peter Dickinson)表示,俄方的核威胁被事实证明是虚张声势,但对厌恶风险的美西方领导人“出奇地有效”。
除了核威慑这硬的一手,普京也施展软的策略,对特朗普毫不吝啬的个人恭维与商业攻势。这一策略帮助普京在无需减缓俄军战争努力的前提下,避开特朗普一再高调渲染的最后通牒和制裁威胁。6月,正当特朗普的部分国会议员盟友正推动对俄制裁法案时,普京致电特朗普并祝他生日快乐,而特朗普则表示“普京表现得非常好”,制裁则一再搁置。10月10日,普京就诺贝尔和平奖表示“该奖已经失去了公信力”。此外,10月达成的的加沙停火也给普京提供了赞美特朗普“和平总统”的绝佳切口。据克里姆林宫官方声明,迄今为止2025年普京和特朗普加上维特科夫举行的会晤和通话次数,与普京最亲密之一的国际盟友、白俄罗斯总统亚历山大·卢卡申科(Aleksandr G. Lukashenko)的会晤和通话次数大致相同。

2025年8月15日,特朗普和普京在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进行元首会晤。
图片来源:法新社。
俄方也希望通过商业交易吸引特朗普的注意,并转移其对于停火与和平协议的关注。2025年 2月,普京表示美企可以帮助开发西伯利亚的铝矿生产,并帮助开采乌东地区俄占领土的稀土金属。近期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CEO、俄方对美商业外交的主推手基里尔·德米特里耶夫(Kirill Dmitriev)在X发帖称埃隆·马斯克旗下的隧道建设公司The Boring Company可能会在俄东部和阿拉斯加之间修建一条“普京-特朗普隧道”。
《纽约时报》的一篇分析指出,尽管俄方“商业外交”尚未促成任何美俄商业交易,也并未使特朗普屈服,但似乎成功阻止了特朗普大幅增加对乌援助。卡内基俄罗斯欧亚中心主任亚历山大·加布耶夫(Alexander Gabuev)认为普京“没有浪费任何时间来学习如何安抚特朗普的自尊心”,而这项策略即便能为俄方争取一个月左右的缓冲期,也是一项不错的投资。可以说,特朗普过度依赖私人化与去制度化的外交渠道,也变相放大俄方施展“拖延术”的收益。
特朗普对私人外交的偏好也掩盖了程序性工作与机制化对话的进展。兰德公司高级政治分析师塞缪尔·查拉普(Samuel Charap)表示,特朗普急躁的个性使实务层面的谈判进程尚未启动,也导致美外交官僚系统难以确定当前对俄工作的核心问题究竟是什么。私人外交意味着过程更难被第三方监督,也更易被俄方“魅力攻势”所利用。因此俄方当然希望特朗普延续私人外交而非传统外交官僚程序。例如10月16日俄媒报道称美俄元首进行通话后,俄股即高涨 5%。
此外,私人外交在“人道主义”维度也同样带来两难。美第一夫人梅拉尼娅高调表示,通过与普京推动部分受战争影响的乌克兰儿童与家人团聚,并宣称已经有数名儿童在近期回归。这类操作在舆论上塑造利好美俄对话的叙事,却也让俄方在国际刑事法院就“非法驱逐儿童”发出的逮捕令阴影下获得人道主义形象修复空间。

美第一夫人梅拉尼娅曾致信普京,表示“现在是时候保护那些受到多年战争影响的儿童了。”2025年8月特朗普在阿拉斯加会晤时向普京亲手转交这封信件,随后开展美俄人道主义外交。
图片来源:ABC News。
只要特朗普的象征性收获可以被迅速包装为一项政治传播资产,俄方就具备在更大议题上维持拖字诀的动机,将善意当作拖延谈判与抵消制裁的减震器。对于一向追求可视化和高热度成果的特朗普而言,这恰恰形成了新的认知陷阱,即每一次看得见的软性进展,都有可能换来看不见的硬性损失。这与特朗普一任介入朝核问题类似:重视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恩的私人外交突破,且赚足了媒体流量和全球关注,却并未实质阻止朝鲜的核进程。
或许特朗普交易式调停容易被俄方“拿捏”的根本原因或在于特朗普调停俄乌冲突缺乏长线战略与一以贯之的政策,总会被各方声音和各种因素所干扰。正如《纽约时报》的评论所形容的,特朗普相信外交战略的一致性远不如私人外交的浮夸性重要。但普京对于对乌特别军事行动有着明确的终局目标。因此,普京意在蒙蔽美方的拖延术却总能被特朗普照单全收,因为后者也更喜欢刹车收手与踌躇不前。
3
特朗普施展“交易式调停”的欧洲因素
特朗普“交易式调停”高度依赖可重复使用的筹码,其中军援是关键牌。但随着欧洲加速安全战略自主,未来特朗普向普京或泽连斯基施压的边际效力或逐步减弱。
根据德国基尔研究所数据,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欧洲整体对乌财政及军事支持总额已达2732亿欧元,其中1770亿欧元已实际到位,另有962亿欧元为已承诺但尚未实际拨付的援助。这一数字远高于美国的对应数据:美国对乌的总援助为1146亿欧元,近乎欧洲实际分配援助额的65%左右,仅为欧洲整体承诺总额的42%。2025年1–4月期间,欧洲援乌总额达274欧元(占总额98%),而此前三年同期欧洲的平均份额约为53%。
随着乌克兰军援的账本日益“欧洲化”,特朗普便逐渐失去通过调控援助来迫使乌方让步、并以此向俄方出售停火条件的有效杠杆。如果欧盟未来每年真能动用冻结的俄海外资产对乌提供大笔贷款,那么“双普”之间“援助换让步”交易空间将被明显压缩。换言之,欧洲越是积极自掏腰包,特朗普就越难以单方面施压来迫使乌方接受领土让渡,也更难将对乌军援当成逼迫俄方停火谈判的快速杠杆。

随着欧洲在乌克兰军援中的分量上升,特朗普交易式调停的效力也开始下降。
数据来源:德国基尔研究所。
此外,欧洲加速安全战略自主也重塑特朗普在北约内部“勒索式讨价还价”的空间。2025年6月北约峰会后,多数北约成员已同意到2035年前将国防开支提升至GDP5%,其中3.5%用于核心军费支出,1.5%用于关键基础设施防护和网络安全等,未来特朗普以“盟友不出钱”为由施压的理由也开始不足。欧洲国防工业的商业前景也让更多欧洲企业加入涉军赛道,例如面临裁员与工厂倒闭困境的德国大众开始考虑军用装备生产赛道。随着欧洲加码国防预算的同时又大兴本土军工业,美方亦面临潜在订单流失、军工依赖度下降的问题。因此,特朗普对普京的任何让步或强硬,都必须纳入“欧洲正在变得更独立”这一新变量。
04
特朗普在整个乌东战场当作施展其“交易式调停”的棋盘、反复在升级、刹车与议和之间摆荡,将对全球安全格局产生深刻影响。
对于俄乌局势,特朗普“交易式调停”将使俄乌冲突长期化。从根本上彻底解决俄乌冲突并非一场短暂的停火或领土交换,而是一项包括战后东欧安全框架安排、北约东翼体系调整、欧俄外交关系修复、乌克兰国内重建等在内的长期战略性工程。而特朗普的“交易式调停”逻辑关注可视化成果、追求短期谈判窗口、以筹码回报为主导等等,并不具备彻底止战的战略深度。特朗普本人调停斡旋地区冲突也高度受制于外部因素、易被即时政治风向与媒体议题所影响——这些特性都为冲突长期化创造了外部条件。尤其是俄乌战场上的优势方总能快速调整战略适应特朗普的变动,例如普京便擅长将每一次停火窗口视作喘息和重整的机会。
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中心(CSIS)关于俄乌冲突终局的分析也指出,较为可行的和平方案更像“管理型冻结”而非彻底的和平方案,即冻结实际战线、暂缓冲突而非解决冲突或成最大可能。这恰恰吻合特朗普“交易式调停”逻辑中倾向就地停火和领土交割,而并未准备为系统性停火与地区安全重建机制做准备。
此外,俄乌冲突的长期解决要求制度化的执行和监督机制,例如关于联合国维和的安排、第三方监督的执行等。但主张“美国优先”和将军力投入本土和周边防卫的特朗普在多个场合明确表示美方不会向乌东派地面部队,也不愿承担“永久防卫职责”,只是原则上同意在战后为乌方提供安全保障。这也说明特朗普“交易式调停”缺乏打造长期保障机制的意愿,这也进一步削弱俄乌可持续性停火和战后可管理的可能性,使俄乌停火依赖政治意愿、乌东战事依赖军事节奏。
对于欧洲安全格局,特朗普“交易式调停”也使欧洲对美安全承诺的不确定性加剧,不得不探索更多元的安全协作路径。欧洲国家因财政限制,在援乌方面也必须在特朗普偏好的“可视筹码”“短周期成效”模式中找到适配路径,探索出符合特朗普偏好的援助形式。根据美联社报道,欧洲军火库中的备用武器库存已基本枯竭,只有美国拥有足够的乌方最需要的现成武器。目前欧洲国家因已逐步适应自身出资购买美国武器并援助乌克兰的模式,即所谓“乌克兰优先需求清单”(Purl)机制。目前荷兰、瑞典、挪威、丹麦、德国等北约成员国都已经宣布向这项北约领导的援乌计划注资。

8月5日,荷兰国防大臣吕本·布雷克尔曼斯(Ruben Brekelmans)表示荷方正率先从美库存中对乌供应军事装备,成为首个响应Purl计划的北约成员国。
图片来源:X。
同时,由于特朗普正撤回对乌财政援助,欧洲各国也急于应对这一缺口。欧盟目前也正讨论冻结并挪用俄罗斯央行的海外资产对乌提供贷款,2024年G7便初步达成冻结的俄海外资产利益以向乌提供贷款的计划。而据《金融时报》报道,目前欧盟进一步讨论使用这些资产对乌提供约1400亿欧元的新贷款。其中,德国希望这笔资金用于购买军事装备,法国要求优先购买欧洲制造的武器,而瑞典和荷兰则要求给予乌方灵活性,由其自行决定资金用途。
对于全球安全格局,特朗普交易式调停逻辑将损害美安全承诺的可信度,进而削弱美国在其他地区安全热点的威慑及调停能力。长期以来美国对外政策依赖“信誉”,认为美维持全球霸权的基础是可信的承诺。但如今特朗普长期反复利用同一筹码谈判、关注短期利益且反复收手,将倒逼中东、印太或非洲地区更多国家相互结盟、寻求替代安全伙伴甚至“化友为敌”——部分国家可能从亲美转向反美,或是主动与美方的“战略敌手”结盟。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凯伦·亚里-米洛(Keren Yarhi-Milo)在《外交事务》刊文分析了特朗普“不可预测性”(Unpredictability)的代价,认为各国面对在外交上信奉混乱优于稳定的特朗普时,阿谀奉承将一无所有,激烈对抗的成本过高,因而更多国家会采取两面三刀的对冲战略,并使美面对更多潜在威胁,最终将需要花费更多成本安抚现有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