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观察|哈里斯新书披露败选原因,民主党深陷内耗?

作者:李琛峣 发布时间:2025-10-30 14:23:58 来源:复旦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计划+收藏本文

前言

“直到写这本书,我和道格才首次谈及那晚的经历,这足以说明我们俩都受到了多大的创伤。”


今年9月23日,美国前副总统卡玛拉·哈里斯(Kamala Harris)回忆录《107天》(107 Days)出版,引起美国国内激烈讨论。哈里斯在书中对拜登团队、党内同僚乃至自身竞选策略展开了尖锐剖析。书名“107天”本身就指向的是民主党权力交接的混乱仓促、政治机器的临时拼凑,以及最终被推上前线“背锅”的候选人那欲济无舟的深切无力感。


图片

哈里斯在书中反复强调,107天根本不足以让美国公众了解她的立场。

图源:Reason Magazine。

01

替罪羊的自白:哈里斯总结四大参选劣势

(一)忠诚代价:愿为红花,却作绿叶

忠诚是哈里斯这本书的核心主题之一。回忆录开篇引言中,哈里斯引用了美国说唱歌手肯德里克·拉马尔(Kendrick Lamar)在歌曲《DNA》中的歌词:“我的DNA里蕴含着忠诚,我的DNA里蕴含着高贵。”但哈里斯透露,拜登、拜登的家人及白宫高级职员多次质疑她的忠诚,而她自己则因总统团队无人为她辩护、任凭外界批评而心生失落。更令哈里斯不满的是,自己常常被排除在决策核心之外。身为副总统,她得知拜登团队斥资5000万美元投放广告竟是通过媒体报道。


去年夏天,拜登在辩论中表现不佳,引发民主党内部对其连任能力的动摇。哈里斯在书中对拜登是否应该竞选连任只字未提,她甚至还为拜登的精神状态辩护,认为他有能力胜任总统。哈里斯认为,拜登在辩论中表现不佳情有可原。拜登团队让拜登在辩论前两次连续访问欧洲,又在好莱坞举办筹款会,致其疲惫不堪。然而,在哈里斯眼中,“忠诚”始终是她必须不断证明的负担。她在书中透露,第一夫人吉尔·拜登(Jill Biden)在辩论后曾将哈里斯的丈夫道格·埃姆霍夫(Douglas Emhoff)拉到一旁,直接质问他们是否“仍站在拜登一边”。


在书中,哈里斯还回忆道,竞选顾问大卫·普洛夫(David Plouffe)曾两次私下提醒她:“人们讨厌乔·拜登。”这些话无意间揭示了民主党内部的暗流。她在书中表示,每当她在竞选过程中有机会与拜登划清界限时,她的忠诚和荣誉感都会阻止她这样做:“我认为你不需要通过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这种矛盾的忠诚让她在政党政治的漩涡中进退失据。


哈里斯写道,在哈里斯即将登上电视辩论舞台时,拜登给她打了电话,问她是不是在用“权力掮客”的称号攻击他。哈里斯认为这通电话扰乱了她的心态:“我只是不明白他为什么现在打电话给我,并且把一切都归咎于他自己。”


哈里斯认为拜登决心竞选连任是鲁莽且不计后果的,完全系拜登夫妇的“个人决策”。哈里斯在接受MSNBC采访时,坦陈自己的“愚忠”对拜登决意参选也负有责任,“当我谈到鲁莽时,其实更多的是在谈论我自己。”


(二)时间困境:107天的仓促竞选

全书中哈里斯反复强调,107天根本不足以向美国公众阐明立场。“这将成为现代总统竞选史上最短的竞选周期。”哈里斯写道,在这个国家,选民通常需要一两年时间来了解总统候选人的计划、政策、价值观和品格。倘若拜登履行过渡总统的承诺,倘若她有更长的准备期——结局是否会不同?


去年10月8日,哈里斯参加《观点》节目时被问及:过去四年里,她是否会采取与拜登不同的做法?她回答道:“我实在想不出任何不同之处。”哈里斯在文中坦言,事后看来她本该声明自己将与拜登不同,比如任命共和党人进入内阁,象征团结与包容。


(三)身份诅咒:DEI阴影下的竞选

作为印裔与牙买加裔出身的女性政治家,哈里斯在多元、平权与包容议题上拥有与生俱来的道义优势。然而,这一身份反倒成为她难以摆脱的桎梏。哈里斯在书中表示,她始终担忧着美国社会能否接受一名女性、一名黑人女性、一名嫁给犹太男性的黑人女性。


哈里斯被右翼人士讽刺为“DEI雇佣的副总统”。拜登在2019年寻找竞选搭档时表示:“无论我选择谁,最好都是有色人种、不同性别的人。”这句话在2024年被不断翻出,成为保守派攻击民主党执着追求“政治正确”的依据。


一些民主党支持者为哈里斯辩护,称哈里斯是靠个人才干获得这一职位的,并谴责特朗普等人患有“厌女症”。有左翼媒体批评保守派暗示副总统只是因为哈里斯的种族或性别特征而被选中,这不仅忽视了她的职业和专业资历,而且也是对数百万美国人的侮辱。


在临危受命后,哈里斯在短时间内寻找竞选搭档,外界爆出的民主党副总统主要候选人包括宾夕法尼亚州州长乔什·夏皮罗(Josh Shapiro)、亚利桑那州参议员马克·凯利(Mark Kelly)和明尼苏达州州长蒂姆·沃尔兹(Tim Waltz)。他们都是白人异性恋男性,让人不禁揣测:哈里斯是否在用“去DEI化”的方式安抚温和派白人选民?哈里斯在书中肯定了这一猜测。她声称自己最初想挑选善于沟通的时任交通部长皮特·布蒂吉格(Pete Butigieg),但碍于后者的同性恋身份,她担心美国社会抵触这种竞选组合。布蒂吉格则认为哈里斯在“甩锅”:“我从政的经验是,赢得选民信任的方式主要取决于他们认为你会为他们的生活做些什么,而不是取决于类别。”

图片

哈里斯在书中说布蒂吉格是她的首选竞选伙伴,“如果我是一个异性恋白人男性,他会是一个理想的搭档”。 

图源:Politico。


(四)自我检讨:经验与策略的不足

哈里斯在书中承认,自己在策略上过于保守,在竞选早期未能果断摆脱“拜登第二”的形象。她本可以更清晰地划出个人路线。此外,哈里斯还谈及特朗普竞选广告中“卡马拉代表‘他们’,特朗普总统代表‘你’”的标语。她最初指出该广告断章取义,歪曲其观点,后来又意识到自己的澄清方式不够灵活:“我本应阐明‘他们’与‘你’并无区别,真正重要的代词是‘我们’。我们人民。而我所代表的正是人民。”

02

沉默的蓝潮:哈里斯败选暴露民主党2028年隐忧

(一)票仓失守:选举地图的警示

哈里斯在去年美国总统选举中失败,在左右选情的七个“摇摆州”全军覆没。这一结果不仅意味着她的竞选口号未能触动中间选民,更揭示了民主党票仓塌陷的严峻现实。哈里斯连拜登时代勉力维系的铁票阵地,也未能守住。


在谈及在竞选活动现场出现的加沙地带示威者时,她问道:“为什么他们不在特朗普的集会上抗议?”一些媒体对哈里斯的表述表示批判,因为当时特朗普“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而她却掌权了。一些学者观察到,反对以色列对加沙战争的年轻人和进步人士的担忧并没有得到民主党重视,拜登无动于衷,哈里斯同样避重就轻,这些让理想主义者心灰意冷。


大选之夜后,哈里斯在败选声明中告诉她的支持者们,不要绝望,应感到骄傲。然而,观察人士发现,她的演讲措辞、语调乃至神情都与2016年希拉里败选演说惊人相似。进步派评论家质疑,这样的“借鉴”恰恰象征着民主党未能从连败中吸取教训,他们或许还未真正意识到,问题早已不是“输给特朗普”,而是输给了一个不再相信他们的美国。


(二)群龙无首:党内的权力空窗

距离2028年大选尚有三年多,民主党内的权力争夺却早已暗潮涌动。根据左翼智库“进步数据”(Data for Progress)的最新民调,哈里斯仍以18%的支持率略占上风,前交通部长布蒂吉格、纽约州众议员亚历山大·奥卡西奥-科尔特斯(Alexandria Ocasio-Cortez,AOC)和新泽西州参议员科里·布克(Cory Booker)分别以14%、12%和12%紧随其后。若剔除哈里斯的影响,将其选票重新分配,布蒂吉格的支持率上升至17%,布克与AOC各为14%,加州州长加文·纽森(Gavin Newsom)以10%排名第四,其他候选人均未突破两位数。


图片

民主党2028年大选的多数潜在候选人知名度有限,民调差距不大,尚无领军人物统摄全局。 

图源:Data for Progress。


三)路线之争:撕裂的蓝色联盟

与已经高度同质化的共和党“特朗普化”“MAGA化”路线不同,民主党内部长期存在深刻的意识形态裂痕。而在失去白宫后,这道裂痕进一步扩大。


佛蒙特州独立参议员伯尼·桑德斯(Bernie Sanders)在去年大选结果出炉后曾直言不讳地发表声明,严厉批评民主党受“大金钱利益集团和高薪顾问”控制。“民主党抛弃了工人阶级,而工人阶级又抛弃了他们,这应该不会让人感到意外。”


确实,特朗普的回归让民主党痛感工薪阶层选民的叛离。今年以来,主张经济民粹主义的非建制派政客快速崛起。6月25日,年仅33岁的民主社会主义者佐赫兰·马姆达尼(Zohran Mamdani)在纽约市长初选中以44%的选票击败前州长安德鲁·科莫(Andrew Cuomo)的36%,完成了一场几乎不可能的逆袭。他的竞选议题务实而具体——控制房租、免费公交、公共托育、社区便利店,无不击中蓝领阶层的现实痛点。桑德斯称赞他“代表了民主党的未来”,并批评民主党领袖仍旧对他的胜利装聋作哑。无独有偶,被视为桑德斯接班人的AOC也声势日隆,象征着经济民粹主义在民主党内的全面复兴。


图片

民主社会主义者在各项民调的支持率持续上升。 

图源:法新社、盖蒂图片社。


今年5月8日,小组“建设美国党团”(Build America Caucus)在美国国会宣告成立。它意味着民主党内日渐兴起的“丰饶议程”将被纳入联邦立法议程。这一派别重视国家能力、呼吁促进增长,主张加速住房审批、改革区划限制、简化能源许可、恢复地方基建权力等议程。然而,根据此前“需要进步”(Demand Progress)的一项民调,民主党选民更喜欢民粹主义信息,而对技术官僚式的“丰饶议程”并不买账。


图片

今年初,埃兹拉·克莱因(Ezra Klein)和德雷克·汤普森(Derek Thompson)合著的新书《丰饶》(Abundance)畅销全美,引发了美国民主党内外过于自由主义治理危机的讨论。 

图源:Abundance Network。


2008年奥巴马的崛起曾带来一场席卷全美的“蓝色浪潮”,让民主党沉醉于身份政治与文化进步叙事的胜利幻觉。然而,17年过去,三亿多美国人似乎并

未变得如党内精英所想般“进步”。在通胀、医疗、住房等民生问题的压力下,进步口号变得空洞,选民渴求的只是能改善生活的现实政策。民主党若想重返执政之路,本应重新讲述一个关于经济与尊严的故事,而现实却是离心离德、各自为营。


哈里斯在书中指摘了许多党内同僚。比如,她在描述自己挑选竞选搭档的心路历程时,提到宾夕法尼亚州州长乔什·夏皮罗(Josh Shapiro)“野心太大”却“缺乏判断力”。夏皮罗的发言人随即回击,称其“荒谬至极”,并强调州长的注意力“完全聚焦在击败唐纳德·特朗普与守护宾夕法尼亚”。哈里斯还抱怨伊利诺伊州州长普利兹克(JB Pritzker)在拜登退选后迟迟未表态支持,后者的团队则辩称自己已“付出巨大努力”。


许多民主党人谴责哈里斯的《107天》不合时宜、不顾大局,将让民主党本就脆弱不堪的口碑每况愈下,拖累民主党在2026年中期选举的选情。资深民主党策略师大卫·阿克塞尔罗德(David Axelrod)批评哈里斯新书自毁前程,是“糟糕的策略”。《纽约时报》评论道,这本书更像一本“借口之书”,缺乏真正的反思,暴露出党内对混乱与更新的恐惧。《国会山报》则称其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提醒选民,即便经历多年的审视与低迷的支持率,左翼阵营仍旧无法团结。保守派评论员杰夫·亨特(Jeff Hunt)亦讥讽哈里斯“报复心强”,称她“最热衷的从来不是总统职位本身,而是当上总统的念头”。


哈里斯的失败并非偶然,而是一场早已积累的时代溃败的显影。民主党曾经以“理性”“平等”“多元”“同理心”为核心价值,如今却在内耗、怨怼和身份竞争中迷失。倘若民主党无法弥合精英与基层的裂痕,重新赢回被疏远的工薪阶层与中间选民,那么所谓的“蓝色浪潮”,也许终将沉默于历史的潮汐之中。

03

秩序共识崩塌:新一轮犬儒主义周期悄然降临?

今年3月,参议院民主党领袖查克·舒默(Charles Schumer)为避免政府关门投票支持拨款法案,却被党内批评为软弱屈服。舒默辩称,政府停摆将削弱对特朗普的制衡,并赋予“政府效率部”(DOGE)进一步削减联邦机构的权力。尽管最终民主党普遍希望延续医疗税收抵免,但始终无法与共和党达成预算共识。9月30日晚,白宫管理和预算办公室(OMB)启动“有序停摆”预案;随后,美国政府时隔七年再度陷入停摆。10月7日,特朗普在与加拿大总理卡尼会晤时,痛斥民主党是“神风特工队”,无意向民主党人妥协。


图片

查克·舒默在政府关门僵局中,被民主党人视为“恶棍”。民主党人对他向共和党投降的决定感到愤怒,催他下台。

图源:Politico。


今日的“美国”,早已脱离航空母舰与华尔街的光环,转而成为选举集会的怒吼、铁锈带的愁容与边境移民的惊惧的代名词。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Huntington)在《美国政治:激荡于理想与现实之间》(American Politics: The Promise of Disharmony)中将美国人面临理想与现实鸿沟的反应分为四类,其中的“犬儒主义”指人们明知理想无法兑现,却陷入自怨自艾。就像今天,美国民众对两党缠斗与否决政治彻底失望,对政客的陈词滥调麻木不仁。《纽约时报》民调显示,近三分之二选民认为国家分裂严重、难以自救。美国正进入一个厌倦愿景、质疑希望、怀疑任何理想主义姿态的时代。


犬儒主义的蔓延为强人政治铺平道路。当共识政治沦为派系扯皮,当政策叙事变得空洞无力,选民便渴望一个能提供确定性幻觉的领袖。哈里斯的盟友犹疑退缩,而特朗普则在混乱中精心重塑反精英叙事。他以“赢!赢!赢!”取代政策辩论,以“美国优先”回应全球化焦虑,以情绪化动员区分选民阵营。这种“胜利话语”不需逻辑,只需重复“我们赢了”,便能麻痹失败的空虚。这种修辞构筑了一种后政治时代的幻象。特朗普的支持者并不关心多么宏大的政策设计,只是为日常开支发愁。比起哈里斯显得遥远且缺乏感知度的“机会经济”,他们倒不如拥抱心理层面的“赢”与身份确认,“让美国再次伟大”便成为了更有效的信仰。


《107天》记录的不是哈里斯的失败,而是一个时代的症候。哈里斯的诸多言论展现了传统美国政党政治在后共识时代来临前的无力与疲惫。而随之兴起的是一个由犬儒主义滋养、以简单粗暴的强人口号为麻醉剂的、更加动荡和不可预测的政治周期。在这个周期里,无论是哈里斯个人,还是民主党,更是整个美国,都面临着一段艰难的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