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Donald E. Abelson 发布时间:2020-04-27 19:24:04 来源:复旦发展研究院+收藏本文
作 者 | [加] 唐纳德·E.埃布尔森
(Donald E.Abelson)
主编 | 杨亚琴 李凌
译 者 | 黄昊 邵夏怡 等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
2020年3月版
内容简介
本书对比分析并研究了美国和加拿大智库,以数据和图表作为佐证,探讨评估智库以不同方式在不同阶段对政策制定和形成政策制定环境的影响力和作用。比较分析了两个国家的智库在促成对话、形成政策偏好、影响政策决策者选择方面所起到的作用,以及两国智库发挥影响的方式、政策周期的阶段的差异等,对于中国智库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Donald E. Abelson
唐纳德·E.埃布尔森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政治学教授,同时担任该校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政治学系主任以及加拿大美国研究所的创始主任。埃布尔森发表了一系列著作和文章,讨论美国和加拿大智库对公共政策与外交政策的影响。在加拿大和美国,他被称为“智库的最高权威”,并经常在各种媒体上针对该领域发表评论。代表作包括《国会理念:智库和美国外交政策》《北部之光:加拿大智库概览》等。
主要译者简介
黄昊
复旦发展研究院院长助理、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政府与政治、新兴经济体研究、新型高效智库建设。多次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与完成国家哲社重大项目、教育部重大委托项目和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项目。
邵夏怡
复旦发展研究院智库规划和管理办公室执行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高校智库建设。多次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完成国家哲社重大项目、教育部重大委托项目和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项目。
译者序
一直以来,复旦发展研究院与上海社科院智库研究中心从不同维度参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在沪上享有较高声誉。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两家机构密切联系、砥砺前行,通过不间断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了智库实践与智库评价、智库规律与智库理论的互鉴与启发,这一方面是由于“天时”“地利”的因素,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双方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方面的广泛共识以及良性的互动合作机制。这一点,既体现在上海全球智库论坛、上海论坛、中国大学智库论坛、上海-加州创新对话等品牌活动的融合参与中,也体现在每年智库译丛的翻译里——2017年《北部之光:加拿大智库概览》和本次翻译的《智库能发挥作用吗?》都是精诚合作的结果——在两家机构还有人员之间的交流甚至流动,这些,夯实了彼此的合作基础。面向建设世界一流智库的理想,我们愿意与上海社科院智库研究中心这样一支有全球视野、学术眼光和报国情怀的团队合作,因为我们拥有共同的价值观与奋斗目标。
唐纳德·E·埃布尔森教授是北美知名的政治学者和智库研究专家,他到中国的次数不多,这两年来了两次,都是应上海社科院的邀请,在这两次访华期间中,我作为他的著作翻译团队负责人与他做了一些交流。我深刻地感受到,埃布尔森教授对于智库的理解是具有相当“美国特色”的,他的理论体系深受西方当代政治学的影响,研究过程运用了大量的统计数据,其研究大多数内容还是智库与媒体,在这一点上,与中国智库建设的路径是不太一致的,在翻译过程中,我们深刻感到,对于包括智库评价在内的智库研究,每个国家都应该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按照自己的国情和需求来开展,正如作者所言,“根本不存在统一模式的智库”,换句话来说,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的智库,是符合一般规律的。
《智库能发挥作用吗?》一书已经出版到第三版,本书第一版出版于2002年,第二版出版于2010年,第三版在2017年,我们可能可以注意到的一个巧合是,这三次修订和增补,都恰逢一些重大历史节点前后,这既是巧合,也是必然,如果我们拿三个版本来对照,我们会发现,作者的“智库观”并未发生根本意义上的改变,而只是由于某些政治形势的变化,给予他更多支撑其观点的论据或是微调,某种意义上来说,正如第三版中他提到的诸多最新案例,在这近20年时间里,智库一直在“争吵”中前行,但其作用机制似乎在美国和加拿大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但是,案例的生动性却与日俱增,特别是特朗普总统的上台,一方面让传统智库开始迷茫和调整,也让一些新兴的智库甚至是个体登上历史舞台。
站在中国智库的角度,面对近五年的发展,本书的题目其实也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智库能发挥作用吗?在中国,现代智库的发展最远追溯也就是30年时间,可能比美欧同行至少差一倍,而我们的智库开始大范围“嵌入”政治过程,可能也就只是近五年来的情况。与我们在全球的经济地位相匹配,我们现在已经拥有了数量世界第二的智库集群,在数量上已经直逼美国,但正如很多专家忧心的那样,数量世界第二的智库“是否创造出一流的成果,能发挥作用吗”,目前尚且议论纷纷。从这个角度来说,参考而非照搬美加的案例,寻求一条质量上的突围之路,似乎是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的有效做法。于是,在上海社科院智库中心的信任下,我们有幸连续两年翻译埃布尔森教授的大作,试图寻找北美智库的建设规律。
按照往例,本书的翻译依旧由团队集体完成。与去年不一样的是,这一次,我们还邀请了几位有志于智库研究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参与其中。与其他智库相比,高校智库还承担了育人的责任,不仅是培育各行各业的人才,更为重要的是,为中国智库培育下一代可用之才,这被复旦发展研究院视为天然的使命。本书致谢、引言部分由于杨翻译,第一章由张小满同学翻译,第二、三章由钱斯蕴翻译,第四章由黄晨翻译,第五章由焦露曦翻译,第六章、第八章由候艺洁和张然同学翻译,第七章由邵夏怡翻译,第九章由邓梦佳翻译,图表、附录由王柯力同学翻译,黄昊和邵夏怡负责了全书的统筹、统稿和校对工作。在此,对团队所有成员表示感谢,同时,还要特别感谢上海社科院智库研究中心杨亚琴、李凌、王贞、周亚男诸位和复旦发展研究院张怡、罗倩、姚旭、沈婵婧等老师的大力支持。另外,本次翻译可以说是立足于在前人的基础上。2010年,同样在上海社科院出版社,由扈喜林先生翻译了《智库能发挥作用吗?:公共政策研究机构影响力之评估(第2版·修订版·增补版)》,在此,对扈喜林先生以及出版社董汉玲女士等一并表示感谢!
最后,借用作者的话表达我们团队翻译的感受,“与其他致力于影响公共政策的非政府组织不同,智库对思想的力量坚信不疑”,我们这支团队是年轻的,但我们对真理的追求、对思想的热爱,是真诚的,因此,我们不仅需要激励,也欢迎批评和建议,因为,思想只有在批判中才能更加具有力量。我们热切期待与所有读者的沟通和交流!
复旦发展研究院院长助理、本书翻译组组长 黄昊
2019年6月
目 录
引言/1
第一章 美国和加拿大智库图景概述/18
一、美国和加拿大的智库分类/19
二、智库类型学的局限性/22
三、美国和加拿大智库的演变/23
四、美国和加拿大精选智库简介/37
五、加拿大精选智库简介/47
第二章 这样认识智库:概念框架/54
一、作为政策精英阶层的智库/56
二、多元传统:众多声音中的一种/59
三、为了国家利益:国家主义角度/61
四、不同智库、重点不一:从机构自身的角度/63
五、政策周期和政策影响:一种整体分析的方法/65
第三章 竞技场上:美国与加拿大智库的机遇、制约和动因/68
一、美国与加拿大智库的机遇/69
二、制约性观点:加拿大和美国智库面临相似的制约条件吗?/75
三、探索动因:为什么政策制定者向智库征求建议/80
第四章 逐鹿思想市场:智库的战略/84
一、公开影响渠道/84
二、秘密影响渠道/89
三、推动观点:智库和媒体/92
四、研究智库影响力/97
第五章 公众认知度与政策相关度:智库影响力评估/100
一、智库与美国媒体/103
二、媒体曝光度能够如实反映政策相关度吗?/110
三、智库与加拿大媒体/111
四、评估政策相关度/138
五、结论分析:比较公众认知度和政策相关度/161
第六章 白宫之路:总统候选人和辅佐他们的智库/164
一、完美的结合:智库与总统候选人/166
二、吉米·卡特怎样寻求政策建议/167
三、罗纳德·里根和为他提供建议的智库/172
四、比尔·克林顿和进步政策研究所/179
五、培植新理念:乔治·W.布什及其总统之路/181
六、创造新思想,开发新路线:奥巴马和辅佐他的智库对美国和世界的愿景/185
七、没那么多想法:智库与唐纳德·特朗普的总统宝座/189
八、难以抗拒的诱人提议/192
第七章 政策专家还是政策工具?智库和关于加拿大宪政改革的辩论/195
一、B计划:宪政会议的启动/200
二、人选智库/203
三、宪政会议/205
四、关注点:智库影响力评估/207
五、获得的启示?/208
第八章 管道项目:智库和关于基石输油管道工程的辩论/211
一、引申:简要回顾基石输油管线项目/215
二、工作中的智库/217
三、简述:智库及其利益相关者/218
四、非政府组织、智库和其他非固定成员/228
五、加拿大参与者/230
六、美国参与者/233
七、塑造政治气候:智库和基石输油管线项目/235
八、结论/237
第九章 结论:一切都在该改变……政策影响力、政策相关性和美国、加拿大以及其他国家智库的未来/239
一、互动:智库在行动/242
二、今后将如何?智库未来:来自加拿大、美国和全球的观点/247
附录1 美国一些智库简介/251
附录2 加拿大一些智库简介/259
附录3 美国一些智库的媒体援引情况(1998--2008年;2009—2016年)/272
附录4 加拿大一些智库的媒体援引情况(2000--2008年;2009—2016年)/309
附录5 美国一些智库在美国国会中被援引的情况(1999--2008年;2009—2016年)/340
附录6 加拿大一些智库在议会委员会中被援引的情况(1999—2008年;2009—2016年)/377
附录7 与基石输油管道相关的文件/406
注释/418
参考文献/456
索引/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