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琛峣、凌嘉亮 发布时间:2025-11-09 15:08:40 来源:复旦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计划+收藏本文
引言
当地时间11月4-5日,美国多场州级和地方选举结果陆续揭晓。纽约迎来史上最年轻、首位穆斯林裔左翼市长、民主社会主义者佐赫兰·马姆达尼;加利福尼亚州高票通过选区重划公投,为未来国会版图埋下变数;而在弗吉尼亚与新泽西,两位民主党候选人双双夺得州长宝座,蓝色浪潮再度回涌东海岸。
民主党在关键州实现强势反弹,特朗普去年在蓝州刮起的红色旋风并未强势延续。这几场地方选举为2026年中期选举的格局埋下了伏笔,也预示着美国的政治版图正悄然进入一个重新洗牌的时代。

加州州长加文·纽森(Gavin Newsom)表示,众议院少数党领袖哈基姆·杰弗里斯(Hakeem Jeffries)在明年宣誓就职众议长之时,便是特朗普任期岌岌可危之时。
图片来源:纽约时报。
01
1
弗吉尼亚州州长选举:温和民主党的大满贯
作为美国最具政治象征意义的州之一,弗吉尼亚不仅是开国十三州之一,更是八位美国总统的诞生地,被誉为“总统之母”。弗吉尼亚北部与华盛顿特区接壤,长期处于国家政治与安全体系的前沿。从独立战争到南北战争,从种族平权运动到反恐战争,弗吉尼亚始终扮演着美国政治变迁的“风向标”。
这种历史积淀也塑造了弗吉尼亚州独特的选举规律。自1973年以来,除极少数个例外,弗吉尼亚选民往往在总统大选次年的州长选举中投票给在野党,以此制衡联邦执政力量。随着2024年特朗普重返白宫,这一历史魔咒似乎再次生效。截至发稿,该州已统计96.4%的选票,民主党候选人、前中情局官员阿比盖尔·斯潘伯格(Abigail Spanberger)以57.2%的得票率击败共和党副州长温索姆·厄尔-西尔斯(Winsome Earle-Sears)的42.6%,成为弗吉尼亚历史上首位女性州长。

前民主党众议员斯潘伯格当选弗吉尼亚州下一任州长,使该州州长席位由红转蓝。
图片来源:NBC News。
作为一名政治立场温和的国会众议员,斯潘伯格凭借其情报与国家安全背景,成功塑造出专业稳健的形象,使共和党难以以“软弱”或“激进”相攻击。这种人设在拥有14.5万名联邦雇员、众多现役军人及政府承包商的弗吉尼亚尤为奏效。考虑到特朗普政府第二任期推动的联邦机构裁撤与近期的政府停摆,这一群体的求稳诉求进一步转化为对民主党的选票。
在竞选议题上,斯潘伯格聚焦经济“可负担性”(affordability),强调住房成本与联邦税收政策对本地家庭与小企业的影响,成功争取郊区女性与独立选民的支持。相较之下,厄尔-西尔斯虽以牙买加移民、海军陆战队老兵的励志形象著称,却陷入战略困境。西尔斯既不敢全面拥抱特朗普,又试图借力即将卸任的共和党州长格伦·杨金(Glenn Youngkin)。她在竞选末期急转向“文化战争”议题,但摇摆不定的立场未能形成鲜明主轴。
特朗普在弗吉尼亚一向不受欢迎。他在三次总统选举中均告失利,分别落后5.3%、10.1%与5.7%,2020年的差距更创下自罗斯福1944年以来共和党在该州的最差纪录。约有三分之二的斯潘伯格支持者表示,支持她的一个原因是反对特朗普。此次白宫对弗吉尼亚的态度也不温不火:特朗普团队普遍认为厄尔-西尔斯胜算不高,因此仅在最后阶段举行一场电话动员,避免过度消耗政治资本。根据AdImpact数据,厄尔-西尔斯的筹款规模远逊于对手——斯潘伯格为秋季广告活动预留了1000万美元,而她仅筹得3.3万美元。最终,资金优势与信息一致性帮助斯潘伯格稳固并放大了领先优势。
弗吉尼亚的选举结果表明,在政治光谱多元、受联邦经济牵动的州份,一位立场温和、聚焦民生、资金充裕的民主党候选人,依旧有能力抵御共和党攻势。败选后,厄尔-西尔斯祝贺斯潘伯格胜选,表示希望新州长“以温和派的方式治理弗吉尼亚”。她还表示:“如果能为团结州民、巩固家庭与安全出一份力,我愿意做志愿者。”

前总统奥巴马为斯潘伯格助选。他在新泽西州的纽瓦克集会时表示:“白宫每天都在上演着新一轮的无法无天、玩忽职守、恶贯满盈和丧心病狂。”
图片来源:美联社。
除州长选举外,民主党人在该州其它竞选中同样全线告捷。副州长选举中,民主党人加扎拉·哈什米(Ghazala Hashmi)击败共和党对手约翰·里德(John Reid),成功为该州首位穆斯林裔女性副州长;州众议院100个席位的角逐中,民主党不仅守住了此前51比49的微弱多数,更将优势大幅扩大至64比36,净增13席,形成近年罕见的悬殊格局。由于本轮选举未涉及换届的州参议院仍由民主党以51比49的微弱优势掌控,弗吉尼亚由此成为全美第16个实现州行政与立法都被民主党控制的州。
而一度陷入煽动暴力的短信丑闻的杰伊·琼斯(Jay Jones)以微弱优势逆转现任总检察长杰森·米亚雷斯(Jason Miyares)。这意味着民主党在弗吉尼亚三场最重要的全州选举中实现大满贯,也让未来特朗普政府在面对蓝州的司法挑战时压力倍增。弗吉尼亚或将在未来数年呈现深蓝化倾向,州议会已着手讨论重新划分国会选区的计划,意在为2026年中期选举进一步稳固民主党在联邦层面的席位优势。
2
新泽西州州长选举:染不红的蓝州
新泽西是一个在联邦层面极度倾向民主党的州。自1988年以来,新泽西在总统选举从未支持过共和党。当前,民主党注册选民比共和党多出80余万。然而,该州同样存在“反白宫”的州长选举传统。在奥巴马任内,选民选出了共和党州长克里斯·克里斯蒂(Chris Christie)。因此,按此规律,随着特朗普重返白宫,民主党原本应在2025年的州长选举中稳操胜券。
今年新泽西州长选举选情焦灼。共和党籍前州议员杰克·恰塔雷利(Jack Ciattarelli)的民调一度与米奇·谢里尔(Mikie Sherrill)持平,但最终折戟。截至发稿,新泽西州已统计94.9%的选票,谢里尔以56.3%对43.2%领先恰塔雷利,锁定胜局。由于民主党也控制着新泽西州参众两院,因此新泽西州也是民主党同时控制行政和立法两院的16个实际蓝州之一。

谢里尔当选新泽西州州长。该州的选民总数历史上首次突破了300万大关。据估计,本次州长选举的投票率有望达到自199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图片来源:NBC News。
恰塔雷利被共和党寄予厚望。他同样敏锐地抓住了“可负担性”(affordability)这一竞选痛点,集中讨论了新泽西州在全美最高的房产税和高昂生活成本,并将对手谢里尔与不甚受欢迎的现任州长菲尔·墨菲(Phil Murphy)捆绑,塑造出民主党精英不食人间烟火的形象。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工人阶级意大利裔出身的恰塔雷利在民众层面具备天然的亲和力。
与四年前保持与特朗普距离的策略不同,恰塔雷利此次选择全面拥抱特朗普。他不仅获得特朗普亲自背书,更被特朗普称为“让新泽西重回共和党怀抱”的关键人物。这一策略成效复杂:一方面,它显著激发了共和党基层热情——特朗普在2024年总统大选中将新泽西的输票差距从2020年的16个百分点缩小至6个百分点,显示出该州潜在的转红潜力;另一方面,全面贴靠特朗普也为恰塔雷利带来沉重包袱。尽管他几乎在所有议题上与特朗普保持一致,但在多元化的郊区与大学城选民中,这种策略面临民意反噬。
谢里尔团队则将计就计、针锋相对。她将恰塔雷利塑造成特朗普的“应声虫”(echo),并借助自己前海军直升机飞行员兼检察官的背景,展现其在国家安全与法治议题上的可信度。谢里尔反复强调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如何损害新泽西制造业与港口经济,将恰塔雷利描绘为将本州经济拱手交给联邦的附庸,有效激发了民主党基本盘与中间选民的危机感。
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强硬的移民政策在新泽西的拉丁裔社群中引发了显著反弹。全国范围内,特朗普在2024年将与哈里斯的拉丁裔选民差距缩小至5个百分点,但在新泽西,出口民调显示谢里尔以64%比32%的显著优势赢得拉丁裔选票,为其胜选奠定了关键票仓。
胜选当晚,谢里尔表示,新泽西“正不断承受来自联邦政府的经济攻击”,但仍坚信该州“已经准备好实现新的经济腾飞”。她尖锐批评特朗普政府在政府停摆期间削减食品援助、威胁动用国民警卫队的行为,并誓言夺回资源、守护本州利益。谢里尔还誓言终止联邦主导的“门户隧道”(Gateway Tunnel)替代工程。
在蓝州强固的表象之下,新泽西的这场州长选举揭示出一个更深层的现实。在通胀高企、生活成本攀升的背景下,民粹与温和、地方与联邦、经济焦虑与身份政治的缠斗,正重塑美国东岸的政治版图。

谢里尔成为新泽西州历史上第二位当选州长的女性。她的竞选主张包括控制电力成本、解决学校心理健康危机
图片来源:PBS News。
3
纽约市长选举:进步派的里程碑胜利
纽约市长期被视为民主党的深蓝堡垒,但也是美国国内贫富差距扩大、住房危机加剧、种族不平等凸显等社会问题最为严重的几个大城市之一。在本次市长选举中,来自皇后区的州众议员、民主社会主义者佐赫兰·马姆达尼(Zohran Mamdani)代表民主党出战,在普选中以约50.4%的得票率击败转投无党籍参选的前州长安德鲁·科莫(Andrew Cuomo)以及获得约7.1%选票的共和党人柯蒂斯·斯利瓦(Curtis Sliwa),成为纽约历史上第一位穆斯林和南亚裔市长,也是一个多世纪以来最年轻的市长。
出口民调显示,马姆达尼在黑人与拉美裔居民占比较高、中低收入和年轻群体聚集的社区取得了比较显著的优势,赢下了除史坦顿岛外的四个行政区,而科莫的支持主要集中在更保守的史坦顿岛、皇后区部分中产社区以及布鲁克林的正统派犹太人聚居区。本次纽约市市长选举的投票人数超过200万,创下近五十年来的新高,大量的年轻选民和受生活成本挤压的工薪阶层都被动员起来参与了投票。

2025纽约市长选举地图。
图片来源:卫报。
马姆达尼本人的身份极具象征性。他是一位什叶派穆斯林移民,在2018年才正式加入美国籍,并拥有乌干达和美国的双重国籍。以这样的身份当选纽约市长,无疑是对特朗普“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叙事的一次正面挑战。令人瞩目的是,他在竞选前几乎默默无闻,却在短短一年内从一名州众议员迅速崛起为全国瞩目的政治新星。这种迅速聚合政治能量的能力,或将成为未来激进左翼政治人物参选的重要范本。
马姆达尼之所以能够快速获得民望首先在于其明确的竞选主张,他将左翼的社会正义理念与具体可操作的政策主张结合起来,提出以“让纽约重新负担得起”(Make New York Affordable Again)为核心的竞选纲领,如冻结约两百万套租金管制住房的租金,大规模建设公共与可负担住房,推动2030年前将市级最低工资提高到每小时30美元,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免费公交和普惠托育,并通过提高高收入者和大企业税率、加强对房东和公用事业公司的监管为上述支出筹资。

马姆达尼在胜利演讲中发表讲话
图片来源:美联社。
其次,马姆达尼成功的政治动员是其胜选的关键。马姆达尼的竞选团队把传统左翼的街头组织与社交媒体平台政治短片的病毒式传播相结合,构建出一种极其有效的民粹主义动员模式。在选战过程中,互联网上充斥着大量关于马姆达尼的短视频和梗图。在相关视频中,马姆达尼总是在纽约街头,总是在持续不断的与民众对话。他参加了纽约马拉松,并在比赛过程中一边跑一边气喘吁吁地对着镜头批评前任市长的房租政策。在民主党初选前四天,马姆达尼带着相机步行走完了曼哈顿全程。他在初选的开场白中说:“我们选择在户外,是因为纽约市民应该拥有一位他们能够看到、能够听到,甚至可以向其大声喊叫的市长。”
在线动员之外,庞大的基层线下组织网络也非常关键。纽约民主社会主义者组织(NYC-DSA)拥有逾1.1万名成员,自竞选伊始就站在马姆达尼一边,协调组织起超过十万名志愿者参与扫街、电话银行、短信拉票和投票日接送选民等行动。据估计,整个竞选周期志愿者“敲门”次数累计超过三百万次。此外,相比于其他候选者依赖少数富豪们的倾情相助,马姆达尼利用大量小额捐款也募集到了两百多万美元的筹款用于竞选活动。尽管其总金额远少于其对手科莫,但在选举前一段时间,马姆达尼还呼吁自己的支持者停止捐款而是动员自己的身边人加入基层志愿者的队伍当中,这一表态又进一步扩大了选前的线下组织网络。

纽约市长选举主要候选人的筹款金额数量。
图片来源:Bloomberg。
4
加州选区重划公投:民主党的制度性胜利
2025 年11月4日,加州选民就通过了“50号提案”。这意味着加州打破了选举地图十年一划的政治传统,并将在2026-2030年改用新划定的国会选区地图。
这场公投不仅关乎地方治理,更深刻嵌入了美国当下“选举公正VS政治操纵”的全国性斗争。按2010年通过的“20号提案”,加州的国会选区应由公民独立重划委员会负责,以防止党派操弄,长期被视为反杰利蝾螈(gerrymandering)改革的典范。但在特朗普第二任期,得克萨斯等共和党控制州在总统公开敦促下进行“中期重划”,试图额外造出五个安全共和党席位,为2026年中期选举提供助力。在这样的全国“选区战争”背景下,由加州州长盖文·纽森(Gavin Newsom)推动了“50号提案”,将是否由州议会暂时接管选区划定、取代独立委员会的权力交由选民裁决。
纽森把这次提案直接命名为“选举操纵回应法案”。本次的法案中明确写到,要通过临时“紧急地图”来对冲特朗普在得州发动的“操纵选区阴谋”,并强调加州仍然承诺在下一个十年回到非党派重划。

加州州长纽森在政治演讲中呼吁人们为“50号提案”投票。
图片来源:CBS News。
最终“50号提案”顺利通过,“赞成”阵营以约63.9%对36.1%的巨大优势获胜(约529 万张赞成票对299万张反对票)。而这也意味着加州的州议会将立即启用由民主党主导重新绘制的国会地图,用于2026年、2028年和2030年三次联邦众议员选举,之后再把绘制选举地图的权力重新交还公民委员会。在新的选举地图中,深蓝选区被“稀释”以更广泛地吸收共和党票源,而原本偏红的加州郊区和内陆地区则被“分裂”。根据加州公共政策研究中心(PPIC)的量化模拟显示,在维持2024年投票模式不变的前提下,新地图有望为民主党新增多达5名众议员,同时显著减少竞争性选区的数量。这意味着,在国会整体仅以几席差距控制权的情况下,加州一州的“反向重划”几乎可以抵消得克萨斯为共和党创造的那 5 个新增席位,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特朗普主导的全国性杰利蝾螈攻势。

加州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对于新地图选举结果的预测。
图片来源:PPIC。
在这场制度博弈中,加州州长纽森无疑是最核心的政治行动者。早在今年8月,他就在州政府官网发布声明,宣布启动一揽子“回应特朗普操纵得州选举”的立法方案,其中就包括由州议会发起的宪法修正案,以及号召举行特别选举来让选民表决 50 号提案及配套地图。纽森在政治演讲中不断把这场投票塑造成对特朗普和共和党建制的“制度反击战”,反复强调德克萨斯等州通过中期重划“偷走席位”、试图“预先操纵”众议院结构。尽管最终的投票结果体现出巨大的优势,但本次公投背后其实隐含着巨大的政治风险。在草案出台的初期,民主党内不少的声音都谴责这是一场“开倒车”的权力争夺,认为纽森是在以党派杰利蝾螈对抗党派杰利蝾螈,严重损伤了加州过去十多年苦心建立的公平划区改革。但最终的结果表明,纽森漂亮地赢下了这场高风险、高投入的公投。而这场决定性的胜利也为纽森攒下了“敢于为民主打硬仗”的重要政治资本,并将极大地有利于他剑指2028总统大选。
02
这几场关键选举不仅是对特朗普第二任期政治影响力的初步检验,更折射出美国民主政治中的两极分化,反映出两党对选举程序的深度疑虑。
1
联邦干预背后的公正质疑
当地时间10月24日,美国司法部长帕姆·邦迪(Pam Bondi)宣布,美国司法部将在加利福尼亚州和新泽西州的非选举年选举期间监督投票站,以确保美国人民获得他们应得的公平、自由和透明的选举,维护“最高的选举诚信标准”。共和党人指控民主党利用邮寄投票和提前投票制度制造不公平竞争,民主党人则指责特朗普准备利用投票观察员散布怀疑和阴谋论。这些论调植根于近年来美国两党在选举程序,特别是邮寄投票和提前投票上的根本分歧。共和党认为这些制度为舞弊提供温床,而民主党则视之为扩大选民参与、捍卫普选权的必要机制。
加州的反应最为迅速。该州总检察长罗伯·邦塔(Rob Bonta)宣布将部署州级选举观察员,以“监督联邦观察员的监督”,并警告特朗普的持续质疑可能预示他未来将挑战选举结果。共和党方面则指责民主党过度解读司法部的常规行为,将合法监督误读为“政治恐吓”。司法部民权事务助理检察官、共和党全国委员会加州委员哈尔米特·迪隆(Harmeet Dhillon)在社交媒体上讥讽邦塔过于敏感:“几十年来联邦政府在民主党执政时期也派观察员,我们从未听说加州被恐吓。透明度,难道不是件好事吗?”

加州总检察长罗伯·邦塔(右)和州长加文·纽森(左)批评特朗普政府“借监督之名行干预之实”。邦塔强调,特朗普仍然声称自己赢得了2020年总统大选,也许他未来会拒绝承认2026年中期选举、2028年大选的不利结果。
图片来源:美联社。
与加州的政治对峙不同,新泽西州的联邦介入源自该州主动请·愿。新泽西州共和党人要求司法部官员进驻帕塞克县,以全天候监督邮寄选票的接收与处理。他们还引用了2020年当地市议会选举舞弊案的“前车之鉴”,希望引起迪隆的重视。值得注意的是,帕塞克县在2024年大选中从传统蓝县转向支持特朗普,拥有大量拉丁裔选民,被视为决定州长选举胜负的关键地区。
加州共和党主席科琳·兰金(Corrin Rankin)还向迪隆表达了对橙县与洛杉矶县“选民名册管理失当”的担忧。橙县目前正因选民名单问题被司法部起诉,而洛杉矶县则被质疑未完全遵守与“司法观察组织”(Judicial Watch)达成的和解协议。兰金强调,邦迪要求各州交出包括驾照号码、部分社保号码在内的敏感选民信息,这种粗暴的做法被数个州视为联邦越权。面临司法部诉讼的六个州中,宾夕法尼亚州共和党籍州务卿阿尔·施密特(Al Schmidt)称,这场诉讼“史无前例且非法”,誓言将在法庭上“坚决反击联邦政府的干预”。
的确,从数据来看,民主党在邮寄与提前投票的动员上展现出显著优势。在新泽西,共和党在邮寄选票上落后24.33万张,在提前投票中落后4.62万张。尽管共和党多方质疑,但这些优势最终稳固了民主党的选票领先。换言之,民主党通过精细化组织与制度性参与变现了合法的制度红利。
围绕联邦干预的争论揭示出美国民主的深层焦虑。两党对选举安全、民主参与的定义南辕北辙,对选举诚信的理解难以达成共识,未来联邦层面的投票法制建设和改革势必将在此次争论的余波中面临更多复杂的挑战和激烈的冲突。
2
制度性攻防持续升温
本轮州级选举的另一条暗线潜藏在投票规则与选区地图之中。近年来,无论是得克萨斯州“禁止非公民投票”公投,还是缅因州“身份证投票法”的全民表决,都引发了两党围绕选举规则的持续攻防。这些争议已不仅关乎选举胜负,更揭示出美国民主制度基础的动摇。未来,联邦层面的投票法制改革与立法博弈势必愈加激烈。
加州的选区重划成为本次选举周制度斗争的焦点。新方案在公投通过后即遭共和党提起联邦诉讼,指控其“以种族为基础重新划分国会选区、偏袒西班牙裔选民”,违反宪法第十四和第十五修正案中“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及“不得因种族而剥夺投票权”的原则。全国共和党国会委员会为此提供资金支持,并由哈尔米特·迪隆创立的律师事务所代理诉讼,其政治指向不言自明。
这起案件再次让人们审视种族与党派的边界。自2019年最高法院裁定联邦法院无权审理“党派划分选区”案件以来,各州立法机构在党派驱动下重划选区的空间被大大放宽。加州民主党因此辩称,加州绘制选区地图只是政治对称性的体现,用以抗衡共和党执政州的类似做法,而非出于种族歧视。
加州并非孤例。布伦南司法中心的数据显示,自7月以来,美国已出现至少17起选区重划诉讼,涉及得克萨斯、北卡罗来纳和密苏里等关键州。这些案件不仅挑战具体方案的合法性,甚至直接质疑中期重新划区的合宪性。此外,最高法院的保守派法官近期倾向于削弱《投票权法》中的关键条款。该条款长期以来允许在划区时考虑种族因素,以保障少数族裔选民的代表性。一旦这一保护机制被削弱,少数族裔的政治参与空间将进一步压缩,选区划分也将更加赤裸地党派化。
“杰利蝾螈”早已成为美国政治的顽疾。它起源于1812年马萨诸塞州州长埃尔布里奇·杰利(Elbridge Gerry)的一次选举策略,指的是党派以不公平的选区划分方法操纵选举,使投票结果有利于某方。2024年大选后,共和党以219对212的微弱多数控制众议院,却面临人口结构变化与中期选举劣势的双重压力。得州、西南部与南部地区少数族裔人口的快速增长正在侵蚀共和党的传统票仓。为此,特朗普公开打破“十年一划”的政治惯例,强行推动得州在2025年进行“中期重划”,仅距上次重划五年。他不仅施压州议会迅速行动,还暗示可能动用联邦权力干预,模糊了州权与联邦权的宪法边界。共和党此举显然意在先发制人,将当前微弱的议席优势固化为制度优势,从而为2026年中期选举后政府继续贯彻特朗普的政策议程扫清障碍。
这种“以战养战”的逻辑也在推动两党陷入一场典型的“囚徒困境”。在极化与不信任的现实中,若一方坚持操弄而另一方克制,前者将获得决定性优势;反之则被边缘化。在此情形下,双方都无法停止。于是,美国政治在制度层面进入了自我强化的军备竞赛:共和党主导的得州与佛罗里达率先重划,民主党执政的加州与纽约紧随其后,“防御性重划”成为常态。选举地图不再是人口分布的镜像,而沦为党派权力的几何拼图,其形状的扭曲程度,成为政治极化的视觉奇观。
随之而来的是政治手段的“非常化”。在得州,民主党议员集体离场以阻挠投票,共和党政府则以吊销资格、发出逮捕令回击。特朗普更是多次暗示可能动用联邦执法介入地方选举事务—。选区之争由此从议事厅蔓延至宪政秩序本身,成为对美国民主制度韧性的终极考验。
03
1
共和党内分歧隐现
在选举结果出炉后的第二天一早,特朗普便在白宫国宴厅召集参议院共和党人举行了一场闭门早餐会,试图在内部“总结教训”。特朗普在媒体镜头前仍然坚持称本轮选举发生在“深蓝州和深蓝城市,本来就很难赢”,但在随后的非公开讨论中却承认,创纪录的联邦政府停摆是共和党在弗吉尼亚、新泽西以及纽约市失利的“重要因素”,并直言这次停摆对共和党来说是“负面”的关键变量。在会议上,他抨击停摆“害了我们”,同时又一次借机敦促共和党参议员考虑废除参议院阻挠议事规则,以便在未来三年多的任期内绕开民主党、快速通过自己在投票法与经济议程上的优先事项。
本次选举的结果说明“特朗普效应”在无总统选举年的实证中大幅减弱。特别是在弗吉尼亚和新泽西这类蓝州中,特朗普个人魅力的边际效用已显著收窄。选举之夜后,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感叹:“共和党必须学会在没有唐纳德·特朗普参选的情况下赢得选举。”与2024年大选相比,新泽西各县选民倾向普遍回流民主党,几乎抹去了特朗普当年的胜果。共和党再次陷入非总统选举年的动员困境,即大量选民只有在特朗普名字出现在选票顶部时才会出现在投票站。尽管投票率显著上升,恰塔雷利的总票数却并未同步增长。
显然,共和党亟需在塑造全国性动员力和兼顾地方选民需求之间找到平衡点,尤其应探索如何在蓝州化趋势加剧的地区化解选民对特朗普政策的持续反感。不过,没有共和党人敢出面指责他们的领袖,而是互相推卸责任。《纽约时报》报道称,共和党官员在电子邮件和群聊中猛烈抨击他们在弗吉尼亚州的州长候选人,称其存在致命缺陷,并指责他们的捐款人不够慷慨解囊。曾帮助特朗普先生管理2024年竞选活动的克里斯·拉西维塔(Chris LaCivita)埋怨厄尔-西尔斯,称“糟糕的候选人和糟糕的竞选活动会带来后果”。弗吉尼亚州现任州长扬金等共和党人则将这场惨败归咎于民主党人自私地导致政府停摆。

约翰逊表示,特朗普承诺将在中期选举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举行集会和筹款活动,并将不遗余力地来支持共和党候选人。“他非常投入,非常专注,而且他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
图片来源:Politico。
特朗普主义的路径依赖与党内的集体失语为共和党的前景埋下隐患。若公开与特朗普切割,共和党人将遭到激烈的舆论围攻,进而失去基本盘支持;若继续拥抱特朗普,又将进一步激化郊区与独立选民的反感。无论取舍如何,党内势必经历一场阵痛式的自我调整,其后果将深刻影响2026年中期选举与2028年大选。
曾经参加共和党总统提名初选、被外界看好竞选俄亥俄州州长的政治新星维韦克·拉马斯瓦米(Vivek Ramaswamy)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段“直言不讳”的视频,表示共和党人“彻底输了”,必须在失败中汲取经验。其一,聚焦成本与生活负担,提出切实的经济解决方案,通过增加能源供给、建造住房、降低税负与医疗成本来回应选民的焦虑;其二,摆脱“身份政治”陷阱,“不要模仿觉醒左派”,应回归保守主义的核心,关注才能。
2
民主党内士气大涨
从纽约市长选举到新泽西、弗吉尼亚两州州长,再到加州 50 号选区重划公投以及宾夕法尼亚州、乔治亚州的下级法院选举,民主党人在全美的各处选举中连战连捷,士气大涨。民主党全国委员会主席肯·马丁(Ken Martin)用“蓝色横扫”来总结本轮选举,并着重强调这次胜选的关键是民主党人重新将竞选的核心聚焦回生活成本、房租和工资上。
而在这次蓝潮之中,最为凸显的以纽约新当选市长马姆达尼为代表的激进左翼力量的崛起,他延续了桑德斯、科尔特斯(AOC)等人开辟的民主社会主义路线:公开以阶级不平等、生活可负担性作为动员轴心,主张冻结房租、扩大公共服务,并通过小额捐款和强互动的社交媒体运营,动员起大城市中的年轻人、多族裔工薪阶层与租房者。而这一激进左翼理念将与逐渐复兴中的民主党郊区温和派产生矛盾。有如2016年民主党初选中希拉里与桑德斯的对决,“谁来代表民主党”的党内斗争似乎又将上演。尤其是在特朗普政府的急于把马姆达尼塑造成整个民主党的“极左化身”的舆论攻势之下,未来民主党能否在平衡好城市左翼民粹与郊区温和中产主义这两条路线,将会成为下一轮选举前的关键考验。

纽约市当选市长马姆达尼在10月份的一次竞选集会上与参议员伯尼·桑德斯和众议员亚历山大·奥卡西奥-科尔特斯(AOC)手牵手。这三人均自认为是民主社会主义者。
图片来源:NPR。
而在本轮选举中,民主党人似乎也开始学会应对特朗普主义的挑战。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在声明中反复强调使用“生活可负担性 + 民主制度”这一组合拳的有效性——既要把共和党与通胀、关税、政府停摆直接挂钩,并把竞选锚定在选民实际感受到的经济痛点,而不是抽象口号;又要把得克萨斯州重划选区这类操作指认为对选举规则的“系统性操弄”,并提出类似50 号提案这样的“对等措施”以进行强硬的反制,并宣誓捍卫民主制度。
正如肯·马丁所言,“民主党是一个大帐篷式的联盟,没有唯一一种做民主党人的方式;我们的胜利来自不断相加,而不是互相减损。”民主党人只有坚持有效的选举策略,不断扩大联盟、吸纳不同群体,而不是排除异己,才能对抗特朗普主义的攻势。
3
中期选举的未来走向
明年中期选举将于2026年11月3日举行。届时,全美435个众议院席位将全部改选,而参议院则有33个第2轮任期席位与2个特别选举席位同时进行投票,总计有35席要接受选举。
在这一轮杰利蝾螈之后,国会的结构性格局已经发生了微妙变化。众议院方面,共和党目前以220比215的极窄优势守住多数,是现代史上最微弱的多数之一;而共和党在得克萨斯推动的地图重划将额外创造5个众议院共和党席位,但这将被加州“50 号提案”所带来的5个众议院民主党席位所大致抵消,双方在众议院席次上的选举局面基本持平。而参议院方面,目前共和党人以53比47掌握多数;2026年将有35席改选,其中约20席由共和党防守、13席由民主党防守,其中民主党需要在多个人口与选民结构都不利的战场州保住险胜席位,这使得参议院的选举形势比较有利于共和党。

对于“希望哪个政党控制国会”的最新民调,民主党占据上风。
图片来源:NBS News。
从历史经验看,中期选举几乎可以被视为一套“结构性偏向反对党”的制度装置。自二战以来,在20余次中期选举中,总统所在政党在众议院几乎每次都要丢席位,75年来的平均值显示,总统政党在众议院的平均净损失约为20-25席。这一历史惯性意味着,在特朗普入主白宫、共和党掌握两院多数的前提下,民主党人天然具备在众议院发起反攻的机会窗口。

历届中期选举的情况,总统所在的党基本都会大量丢失席位。
图片来源:ABC news。
当然,最终的选举结果仍然有赖于两党政治动员的能力和选举策略的调整。如果共和党能够在不失去基本盘的前提下摆脱对特朗普个人魅力的路径依赖,则仍有机会守住国会的一翼;而民主党如能维持好党内的政治平衡,并继续坚持降低生活开支和强硬捍卫民主的选举策略,则有望在众议院夺回稳定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