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国际合作倡议的国际反响:弥合智能鸿沟 推动向善普惠

作者:姚旭 辛艳艳 张傲然 谢嘉龙 刘伊荷 发布时间:2025-11-16 21:49:19 来源: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治理中心+收藏本文

图片

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人工智能发展和监管进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

图片来源:央视网


今年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人工智能发展和监管进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广泛开展人工智能国际合作,帮助全球南方国家加强技术能力建设,为弥合全球智能鸿沟作出中国贡献。推动各方加强发展战略、治理规则、技术标准的对接协调,早日形成具有广泛共识的全球治理框架和标准规范”。这一重要论述,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全球人工智能多双边合作提供了方向指引和行动指南。


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代表性、战略性技术成果,面临历史性的飞速发展,持续取得的技术突破,新业态持续涌现、新应用加快拓展,深刻影响经济社会发展、赋能产业变革演进,锚定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业已成为多数国家的战略选择,推进务实有效的人工智能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也凝聚着国际社会的共同关切。


“人工智能+”国际合作倡议发布:赋能五大方向 促进AI全球善治


2025年9月23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全球发展倡议高级别会议时,正式提出了《“人工智能+”国际合作倡议》(下文简称“倡议”)。该倡议围绕人工智能赋能民生福祉、科技进步、产业应用、文化繁荣、人才培养等五大重点方向,呼吁各国结合自身国情积极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本着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原则,加强政策交流与务实合作,分享最佳实践和解决方案。


五大重点方向包括:实施“人工智能+”民生福祉,增强各国民众获得感;实施“人工智能+”科技进步,激发全球创新活力;实施“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塑造未来经济新引擎;实施“人工智能+”文化繁荣,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实施“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构筑未来发展基石。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应询介绍时表示,是中国面向国际社会提供的又一重要公共产品。《倡议》围绕人工智能赋能五大重点方向,呼吁各国结合自身国情积极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本着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原则加强政策交流和务实合作。


当地时间9月23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由中方主办的全球发展倡议高级别会议并致辞。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全球发展倡议高级别会议

图片来源:新华社


当前,人工智能全球治理正处于高度竞合阶段,标准化、规范化议程尚有大量“留白”,各国的基建设施和技术能力“水平”不均,安全标准和监管规则“水位”不齐,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面临结构性挑战。


《倡议》高举多边主义旗帜、直面发展差距挑战,积极推进同全球伙伴特别是全球南方国家,推动交流对话与资源共享,推动负责任的人工智能治理与能力建设。正因如此,《倡议》展现了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路径、全球贡献与治理智慧,引起国际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


《倡议》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深度解读


《倡议》对弥合数字鸿沟、促进包容发展发挥积极作用。能力建设是人工智能全球治理的重点。去年,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由中国牵头提出的“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决议和紧随其后的《人工智能能力建设普惠计划》,旨在帮助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体现了国际社会的共同呼声。


在部分新兴经济体看来,今年中国提出的《倡议》与中方此前的行动是一贯的,为“全球南方”共享智能红利提供了一条路线图。土耳其的安纳杜鲁通讯社(Anadolu Agency)详细报道了倡议包含的五大行动计划,称其为中国运用人工智能助力全球发展的蓝图,并强调中方敦促“全球北方”更多关注发展中国家需求,积极弥合发展不平衡。《倡议》还反映了中国对为人工智能国际合作构筑长期能力的一贯重视,切实合作和务实举措获得“全球南方”伙伴的积极响应。在今年中国举办人工智能能力建设研讨会上,赞比亚常驻联合国代表乔拉·米兰博(Chola Milambo)在参加研讨会后指出:“中国在帮助全球南方国家提升人工智能能力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


《倡议》促进人工智能多边合作、推动治理创新。国际观察人士认为,《倡议》体现了北京推动全球治理变革、加强多边合作的意图。美联社(AP)称,该倡议表明中国当前的外交战略更加自信和有策略性,关注“以联合国为中心改变全球治理”,从而使中国能够更多地参与到联合国的框架中。加拿大国际治理创新中心(Centre for International Governance Innovation)的分析注意到,中国正更积极地将其在国内人工智能治理领域积累的实践智慧,作为建设性方案贡献于全球讨论,旨在与国际社会共同塑造包容、稳健的国际规则,中国当前采取的路径并非仅限于技术指标竞争,而是通过对治理理念的制度化设计、模型透明机制的标准化合作,构建一套能在国际上被理解、采纳、甚至被引用的“规则模板”。


图片

全球人工智能向善峰会

图片来源:ITU


《倡议》关注人工智能治理对经济产业发展的赋能作用。一些政策智库从倡议内容中解读出中国人工智能治理思路中对发展向度的关注。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的分析文章指出,中国没有选择在联大推出新版《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而是转向发布“人工智能+”国际合作倡议,展示了中国通过人工智能赋能经济社会的路径,将人工智能广泛融入实体经济,认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强调人工智能的扩散式应用及对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国际知名对话和研究平台人工智能前沿(AI Frontiers)的文章也有类似的观点,认为“人工智能+”国际合作倡议旨在扩大中国让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努力。


中国的系列举措逐步提出人工智能全球治理格局的新框架。英国的路透社(Reuters)和卫报(The Guardian)均比较了中美双方近期发布的一系列人工智能行动计划,并认为中国通过《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行动计划》以及倡议建立国际人工智能组织等举措,旨在提供一种不同于美国的人工智能治理蓝图。美国政府强调松绑监管、巩固自身主导地位;而中国则倡导多边合作、制定统一规则、平衡人工智能发展与安全,两种路径反映出地缘博弈下对人工智能前景的不同设想。欧亚评论(Eurasia Review)认为中国的倡议是对美国“产业主导+去监管”路径的回应,旨在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提供一种制度性替代方案。国际危机组织(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的资深研究员阿里·温(Ali Wyne)也观察到,中国通过《倡议》展示自己是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维护者之一,特别是在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对多边体系信心受挫的背景下,“中国并未寻求完全另起炉灶地重塑秩序,而是倾向于在特定领域深化影响”,以新的规范来反映新兴的地缘政治趋势。


总体来看,发展中国家和多边机构普遍认同中国通过联合国平台推动人工智能治理合作的努力,强调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合作共赢的重要性。


《倡议》所代表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新愿景


“人工智能+”国际合作倡议的提出,反映中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和全球治理的迈出新步伐。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以人工智能引领科研范式变革,加强人工智能同产业发展、文化建设、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相结合,抢占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制高点,全方位赋能千行百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需要赶上时代。在国际层面,中国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积极搭建对话平台和合作治理框架,引领各国加强人工智能发展战略、治理规则、技术标准对接,凝聚共识、促进合作。2023年10月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为国际人工智能治理提供了中国视角的原则框架。在上海举行的2024和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中国相继宣布了《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上海宣言》和《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行动计划》,将联合国视为人工智能治理的关键场域,并将规则制定与“缩小数字鸿沟”和建立“包容和公平”的体系联系起来。


图片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从顶层设计的蓝图擘画,到国际舞台的行动引领,可以看到中国围绕人工智能治理与发展的整体战略脉络逐渐清晰:一方面,坚持以人为本、智能向善,不断完善国内人工智能道德伦理规范和法律规章,将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增进民生福祉。引导人工智能朝着有利于人类进步、人民幸福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积极参与人工智能全球治理机制建设,倡导通过多边合作制定人工智能治理规则和规范,在联合国等多边平台上与广大全球南方国家携手合作,推动负责任的人工智能治理与能力建设:


——《倡议》体现推动务实合作、实现智能向善的治理理念。《倡议》正是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聚焦民生福祉、科技进步、产业应用、文化繁荣与人才培养五大方向,致力于将人工智能从尖端技术转化为支撑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力量,并呼吁“全球南方”和“全球北方”结合自身国情积极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强调以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原则,在政策互通、技术交流、能力建设等方面深化务实合作,既回应了各国的共性诉求,也为个性推进预留了空间,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朝着公平、包容、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图片

《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上海宣言》发布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倡议》基于中国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治理实践领域的发展成果。从开源模型技术路线推进技术平权与模型井喷,到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在各行各业间扩散落地;从接连举办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等国际会议,为各国搭建经验交流平台和成果展示舞台,到《国际人工智能开源合作倡议》和落地场景案例的接续提出,再到倡议成立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组织、启动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治理中心等落地举措,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积极参与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为凝聚全球共识贡献中国智慧,同国际社会携手落实多边共识,协同构建人工智能时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图片

国际人工智能开源合作倡议正式发布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倡议》彰显普惠包容、开放共享的全球愿景。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强调,人工智能可以加速可持续发展进程并且促进和平,但各国必须有平等机会参与塑造未来。在这一背景下,《倡议》强调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加速打造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确保包括全球南方在内世界各国人民普遍受益。在人工智能技术浪潮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面前,任何国家都无法独享红利或独善其身。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都将心系全球南方,扎根全球南方,与全球伙伴一道坚持开放共享、智能平权,确保全球南方国家不被排除在技术进程和治理议程之外。通过技术共享、能力共建和规则协同,将人工智能打造为真正造福全人类的国际公共产品。


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治理体系正经历深刻变革,人工智能也将持续为国际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唯有秉持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原则,深化国际社会深化政策沟通与战略对接,才能让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红利跨越地域、制度和发展差距,弥合智能鸿沟与发展差距,推动世界各国共享技术红利与发展机遇。立足自身在人工智能治理与实践中的丰厚经验,中国将同各方携手落实《倡议》主张,共同完善治理框架,凝聚多边智慧与各方合力,引导人工智能全球治理朝着人类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为人工智能时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注入持续动力。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UJ54brnkORNDz_ZLTp1PYQ?scene=25&sessionid=&click_id=72#wechat_redir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