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广涛 发布时间:2025-11-21 11:30:36 来源:中时新闻网+收藏本文
近日,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响应国会质询时公然宣称「台湾有事」可能构成日本可行使集体自卫权的「存亡危机事态」,暗示可能武力介入台海问题。此举引起轩然大波,不仅因为其背离日本国宪法等原则,同时也因为公然干涉中国内政而遭到来自中国政府的强烈批判。高市言论的背后有其政治主张作祟,同时也是日本政府追求军事大国化的体现。
高市涉台言论的三大误区
第一,高市涉台言论的最大误区之一,源自她对「行使集体自卫权」的误用和滥用。根据1981年日本政府对宪法的解释,日本虽然作为联合国成员国,根据《联合国宪章》第51条规定「拥有集体自卫权」,但《日本国宪法》第九条规定其「不能行使集体自卫权」。「存亡危机事态」是安倍晋三政府在2015年推动安保法制改革时界定的三个事态分类之一,是日本政府试图在不修改宪法的前提下有条件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关键法律支点。安倍在2015年以「变更解释」的方式突破宪法限制已经备受争议,而高市如今又试图将这一原本就缺乏法理支持的概念延伸至台湾问题,这不仅在法理上站不住脚,更是一种危险的政治操作。
第二,即便是依据「存亡危机事态」,台湾也不构成日本集体自卫权援助的对象。「存亡危机事态」是指与日本有密切关系的他国遭到武力攻击,因此威胁到日本的生存,从根本上颠覆了日本国民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等明确的危险事态。集体自卫权适用于主权国家遭受外部武力攻击的情形,而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范畴,自然不存在「援助遭受攻击的他国」这样的前提。高市将「台湾有事」直接与「存亡危机事态」挂钩,本质上是一种自我构造威胁、以政治意图取代法律推理的做法。这样的逻辑如果成立,那么日本可以随意将任何地区事件纳入「关乎自身生存」的范畴,从而为扩张军事干预空间提供无限弹性。
第三,高市对国际政治现实的判断同样显得草率。长期以来,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坚持「战略模糊」的立场,其目的在于避免被自动纳入可能的冲突。因此,美国没有「台湾有事,美国必介入」的政策性表态。事实是,美国在高市发表涉台言论后也并未给予明确支持,甚至有保持距离的倾向。然而,高市却主动走向「战略清晰」,这不仅与美日同盟的基本逻辑完全倒置,也让人怀疑其政策判断究竟是基于国家利益,还是出于一种对台湾问题的意识形态上的偏执。此外,高市在涉台言论中使用「战列舰」这一战前才使用的称谓,也表明其对防卫基础知识的无知。
高市缘何执着于台湾问题?
第一,高市之所以在台湾问题上采取如此激进的立场,与她长期以来的「亲台派」立场密切相关。在高市成为首相之前,她作为日本自民党内右翼代表人物,曾多次发表煽动性涉台言论,并长期受到日本保守舆论支持。然而,一个政治人物在竞选时期可以发表具有煽动性的言辞,但成为政府首脑后,其所有公开表态都被视作国家立场。高市显然没有完成从「竞选模式」到「执政模式」的转化,她仍然以争取媒体关注、迎合右派民意的方式处理国家安全议题,这种行为方式不仅缺乏责任感,也让日本政府陷入被舆论牵动的被动状态。
第二,日本国内政治生态的变化也为高市的涉台冒险行为提供温床。近年来,日本社会在舆论、政策、文化层面都呈现出明显的右翼化趋势,反华情绪在媒体上不断被放大,「中国威胁论」成为政治操作的有效工具。在这种政治氛围中,「台湾有事」被包装为「政治正确」,成为日本政治家展示强硬姿态、争取票源、巩固派阀支持的手段。日本民意和政治互动强化了彼此的激进倾向,使得即便缺乏事实依据和法律支撑,高市的涉台言论依然能够在保守舆论中获得鼓励。
第三,高市执意推动「台湾有事论」还有更现实的政治动机——增加防卫预算、强化防卫力量。根据日本政府2022年通过的「安保三文件」(分别为《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国家防卫战略》和《防卫力整备计划》),防卫预算规模将在2027年提升至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然而高市上台后提出要将2%的目标提前到2026年实现。如此巨大的军事开支压力需要一个与之相匹配的政治理由,而台湾问题恰恰提供了最有效的动员资源。通过夸大外部威胁,高市为提前扩军寻找正当性,也为自身政权巩固提供了工具。在高市看来,只要制造「台海紧张」,就能为扩张军力提供源源不断的理由。
高市涉台言论的危险性
高市涉台言论所带来的危险后果远非预算讨论那么简单。作为日本自卫队的最高指挥官,高市的公开言论具有法律和政治双重重量。高市在国会这种国家最高立法机关讨论「可能对中国行使武力」,不仅突破日本历届政府的政治底线,也直接触碰中日关系最敏感的核心议题。日本前首相石破茂、鸠山由纪夫也公开批驳高市发言,可见这种言论在日本国内政界以及舆论场上的争议性。
这场围绕台湾问题的政治争议,让人不禁联想到日本试图复兴历史上「利益线」、「生存线」等扩张逻辑的危险趋势。美国学者麦克格林(Michael J. Green)曾经使用「利益线」(the line of advantage)来模拟安倍提出的「印太战略」,而这恰恰是明治时期山县有朋用来合理化扩张战略的术语。而日本军国主义历史上发动的对外侵略和扩张,无一不是以「存亡危机」为理由。如今,日本国内缺乏对历史的反思空间,右翼舆论压制理性声音,使得这种危险的意识形态更容易渗入政策制定层。
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家利益的核心,任何外部力量的介入或政治操作都可能引发严重后果,近期中国政府的一系列反制措施已经表明了立场。在当前区域局势复杂、各方均希望维持稳定的大环境下,高市以意识形态和日本国内政治为导向的涉台言论,不仅会加剧中日关系的紧张,也极可能推动地区形势向误判与冲突方向滑动。(作者为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副教授)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来源丨https://www.chinatimes.com/opinion/20251118000010-262110?chd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