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苏长和教授 发布时间:2016-03-24 10:38:04 来源:复旦发展研究院+收藏本文
【核心提示】大国、发展中国家、周边外交、国际组织布局完整。今年中国外交从中俄关系开始,从大国、发展中国家、多边组织再回到年底的周边外交工作会议,为未来十年中国外交完成了战略布局,形成了大国外交的新格局。<?xml:namespace prefix="o">
2013年是中国新领导集体外交的开局之年,气势磅礴、层次丰富,形成了大国外交的新局面,鲜明地维护了国家核心利益。
中国梦的提出在世界上引起广泛反响。中国梦的提出之所以引起这么大的回应和反响,在国内,是因为其包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元素,同60多年前“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和改革开放前期“振兴中华”的口号一样,将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目标下,向前奋进;在国际上,与当前世界各国人民人心思定、人心思稳、人心思和、人心思善的总趋势高度一致。中国梦为世界提供了一个新的参照系,各国都应努力将自己的家园建设好,与外部世界共享和平发展,而这是美国梦给不了世界的。
义利观和公道观丰富了中国外交的价值体系。新型义利观的提出,丰富了中国特色外交价值体系。我国外交一直重视义利关系的处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无私地支援支持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这是当时世界的“大义”,中国抓住了这个“大义”,为中国外交赢得了影响力和话语权,彰显了中国的软实力;改革开放以来,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如何真诚地相互支持,实现共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大义”所在,也是新型义利观的时代特征之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只有世界上更多国家更多人口实现了发展,而不是少数国家和人口独享发展成果,世界才能真正朝和谐共生的方向迈进。2013年中国外交还重视在国际上讲“公道”观。没有公道,哪来人道?在叙利亚问题上,中国坚持“公道”,和有关国家一起努力,避免了出现更大的人道主义灾难。当前国际政治风气不正,歪理邪说盛行,未来谁能为国际政治树立正的新风,谁就拥有更大的软实力。
外交话语贴心贴民,展示了中国式软实力的影响。今年的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强调要打造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构建我国外交话语体系,不能盲目与西方的话语体系接轨,说到底就是用中国话讲中国外交的价值观理念、世界观体系、实践观特点。2013年的中国外交话语风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习近平主席在坦桑尼亚的演讲,短短30分钟赢得了数十次掌声,是对我们在发展中非关系中落实“真、实、亲、诚”理念从心底里产生的共鸣,展示了中国式软实力的魅力所在。美国式软实力是什么?很大程度上靠对外输出美式自由民主制度。中国式软实力靠的是交心、相互尊重、相互欣赏,寓义理于故事和事实之中。在周边外交工作会议中,提出了中国与周边国家“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的演讲中,提出互联互通的“五通”理念,即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这些外交话语体现了汉语的自信,展现了汉语的魅力。
大国、发展中国家、周边外交、国际组织布局完整。今年中国外交从中俄关系开始,从大国、发展中国家、多边组织再回到年底的周边外交工作会议,为未来十年中国外交完成了战略布局,形成了大国外交的新格局。新型大国关系,大小规模不同的国家间关系,“真、实、亲、诚”的发展中国家外交,“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为中国与不同类型国家发展关系提供了新指针。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在保持与传统多边国际机制关系的同时,开始更为重视发挥在新兴多边国际机制中的影响,中国在上海合作组织、博鳌亚洲论坛、金砖国家首脑会议机制、二十国集团等多边机制中积极作为,正在成为推动国际体系向公正、有序、包容、共生的新型国际体系方向发展的重要力量。
外交和经济统筹配合,共同服务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互联互通”是2013年中国经济外交的关键词。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所具备的经济优势,正在转化到外交能力建设层面。中国的经济外交在海洋和内陆两头齐头并进,分别提出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以及若干经济走廊设想,在构建互联互通的中国式地区经济一体化设想中,金融和基础设施投资正在为国家外交提供更多的经济支持。外交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传统理念,正在转变为外交和经济统筹配合,共同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目标。
外交体制机制建设助力中国梦的实现。外交的集中化管理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加强党在新时期对外交工作的领导作用,是中国从大国迈向强国的根本政治保障。外交的集中化管理需要加强外交体制机制的顶层设计。当前国际形势发生着深刻复杂的变化,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互动规律出现新特点,2013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将对国家安全体制机制和法律体系进行统筹和整合,更高效地应对复杂的国内国际安全形势。另外,已经形成或者需要调整的与国家大外交格局相关的外宣体制机制、海洋权益维护体制机制、海外权益维护体制机制、援助发展体制机制、外交和国家安全法律体系等,也成为当前中国外交体制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1月3日第54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