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时间:2011-07-18 00:00:00 来源:复旦发展研究院+收藏本文
2011年7月16日下午,由复旦发展研究院、复旦大学国家建设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未来10年发展:挑战、道路与任务” 学术沙龙在光华楼15楼星空咖啡屋举行,这也是就“中国未来十年发展”为主题组织的系列学术沙龙研讨的第7次研讨活动。
本期学术沙龙由复旦大学副校长、复旦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林尚立教授主持。复旦大学国家建设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任远教授及来自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物流研究院、经济学院、哲学学院、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新闻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的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学术沙龙。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刘欣教授谈了公民社会的兴起和非正式制度的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新矛盾。他提出伴随这些新问题的出现,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当前的社会管理思维,提出国家发展要适当的放开社会,充分发挥社会的作用。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吴心伯教授介绍了中国已从安全外交、发展外交走向大国外交。他指出,迈向大国外交就必须要解决5大问题:大国理念的自我定位;大国规范的建设;国家利益目标的明确;大国战略手段的选择;大国谋略的制定。最后,他还谈到要通过培养外交人才、整合与创新机制,以及运用民间资源共同辅助中国大国外交的成功。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沈丁立教授预测了未来10年中国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发展,在中国日益成为世界超级大国的同时,他提出国家发展要思考以怎样的思维和理念来做好这个超级大国。
复旦大学物流研究院张晖明教授的发言围绕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他认为需要有从基础理论到政策体系的改革大讨论。
林尚立教授提出未来社会的核心问题是社会力量的释放和利用。他指出我们往往是从解决社会问题、开展社会管理的视角,而不是以发挥社会力量的思维看问题。提出国家发展要做大、做好和做活社会,要赋予社会力量以空间、地位和功能。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张军教授分析了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他指出我国已经不再处于依靠国家调动资源实现经济起飞的阶段,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提出民间力量参与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吴晓明教授从中西方国家和民族理念的差异出发,论述了中西方发展逻辑的差异。他认为,国家和政府力量在解决中国快速现代化问题时的偏转,意味着现代文明已经进入终结阶段,并可能开启一种新的文明形式。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邓正来教授对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发展的具体实践进行了总结,他提出中国发展到今天,急需重开意识形态的讨论,打破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张涛甫副教授对文化发展的价值理念问题进行了阐述,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沈逸老师提出网络带来社会架构的系列改变,与会专家也就推进改革、社会变迁的发展动力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