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佳:寻微探幽,穿越古今——散谈古代和当下历史人物传记的觅访书写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4-23 13:50:39 来源:复旦发展研究院+收藏本文

作者:韩晶晶、黄晨 

近日,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2019年度访问学者,加拿大约克大学语言、文学、语言学系副教授马佳受邀赴台湾东华大学中国语文学系,进行主题为“寻微探幽,穿越古今——散谈古代和当下历史人物传记的觅访书写”的专题讲座,台湾东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张蜀蕙担任主持人。 

1555998998659391.jpg

左起依次为主持人张蜀蕙教授、马佳教授和华文文学系系主任许又方教授

讲座开始,马教授首先以五个关于传记的小问题作为“热身”,邀请听众思考和互动,包括“什么是传记?”、“传记的对象都是个人吗?”、“你最喜欢读的传记?”、“你不喜欢传记的原因?”、“你会写传记或自传吗?”,并且分别以《红楼梦》的外文译本、史景迁(Spence, Jonathan D.)的传记作品等为例,给出自己的解答。

2.jpg

随后,讲座进入正题,马教授区分了中西方传记的源头,他认为司马迁的《史记》奠定了中国历史人物传记的基础,而西方传记的源头则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神话《荷马史诗》和基督教文学的《圣经新约》。接着,马教授以《战国策》中的《荆轲刺秦王》/《史记》中的《刺客列传》与西方《荷马史诗》中的《奥德赛》为例比较早期中西方传记的特点,他认为两者作为早期的英雄传奇,各自成为中西方传记中的经典;但区别在于,前者局限于人类自身,塑造出“超人”的想象,而后者则有神的介入,拔高人的精神上的神圣的同时让人最终意识到不可僭越神。

其后,马教授引导听众比较了三种不同的传记——“原汁原味”的传记、“添油加醋”的文学传记、“模棱两可”的自传——各自的特点。他认为,“原汁原味”的传记不一定比“添油加醋”的文学传记更真实,“添油加醋”的文学传记不一定比“原汁原味”的传记更好看,“模棱两可”的自传的自传可能比前两者都要生动。
紧接着,马教授抛出问题:“传主”只有光鲜的一面吗?抑或“坏人”、“小人”也可以是传主吗?他认为:前者否定,后者肯定。该问题也可以说是“新传记”的写作和研究衍生出的,关键在于:1、谁来定义“坏人”和“小人”?2、坏人小人和好人绅士的角色转换;3、“绅士鬼”和“流氓鬼”(周作人语)原本就是人人具备的两面性或者说是多面性的不同时态的呈现。马教授还进一步阐释提到的“新传记”,即20世纪初以描写和剖析人物生命历程的心理刻画的传记。

讲座最后,马教授以自己的两本传记作品为例,分享他对传记的书写、翻译、传播和研究方面的体会,并阐释讲座主题:所谓“寻微探幽”即通过传记串起历史记载中的点点滴滴,察见到人物生命中的蛛丝马迹;而“穿越古今”则是借助人的情感来搭建文学的时空,让我们走进古代、深入今天。

1555999304206800.jpg

《一个传奇-丁光训之不朽坏的爱》(Incorruptible Love – The K. H. Ting Story,马佳与廖素云合著)、《伶人·武士·猎手——后唐庄宗李存勖传》(戴仁柱与马佳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