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民旺 发布时间:2025-01-10 09:37:07 来源:国际问题研究院+收藏本文
编者按:2025年1月10日,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正式对外发布《震荡与重塑:复旦国际战略报告2024》。本次推送的是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信林民旺教授撰写的专题文章。
2024年的中国外交,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确定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追求的崇高目标,在跌宕起伏的国际大势中继续做维护国际开放、繁荣、稳定的“定海神针”,积极塑造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为此,中国举办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中阿合作论坛、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三大主场外交,国家主席习近平展开了对欧洲、中亚、拉美的重要访问。中国外交引领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为动荡的世界注入了稳定性,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安全作出了贡献。
一、谋国际和平稳定
近些年来,国际分裂与对抗的风险不断升级,不少大国的保守主义、孤立主义、民族主义的趋势在不断加强。作为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的经济体,中国以自身的不断开放和改革为全球稳定提供有力支撑,以中国的确定性来应对世界上所有不确定因素。此外,中国还身体力行,从多个方面谋求国际的和平与稳定。
一是推进大国关系的战略稳定,促进中国与主要大国关系的总体稳定。在国际压力下,中俄持续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就职总统后即于5月访问中国,双方发表联合声明,提出中俄关系的“五个坚持”,为两国合作定向领航。中美关系在2024年保持了总体稳定,双方保持了各个层级的对话沟通,在禁毒、执法、气候变化等领域推进务实合作,并续签两国政府科学技术合作协定。中美之间的人员往来和人文交流的恢复,更是为中美关系增添了不少暖意。中欧关系在2024年保持了整体上的稳定,尽管围绕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之争阻碍了中欧关系回暖的步伐,但是双方都显示出足够的愿意来妥处矛盾分歧,并且双方在寻求共同维护自由贸易和捍卫多边主义上的共同利益在新形势下不断凸显。
二是宣传中国的和平理念来谋求国际和平,为热点冲突寻找中国特色的解决之道。2024年6月28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分别是70年前那一代人给出的“历史答案”和70年后中国给出的“时代答案”,二者在精神理念上是一脉相承的。当前,中国同各国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在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将自己定位为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力量,积极践行中国特色的热点问题解决之道,为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以及朝鲜半岛、缅甸等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发挥建设性作用。5月23日,中国与巴西就推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达成“六点共识”,产生了积极的国际影响。9月中国和巴西推动召开了“和平之友”首次会议,17个最重要的“全球南方”国家代表纷纷与会予以支持。在巴以冲突问题上,中国提供大量人道主义援助,持续呼吁全面停火止战,推动安理会通过首份加沙停火决议,促成巴勒斯坦各派别赴华举行和解对话并签署《北京宣言》,并为推动全面、公正、持久解决巴勒斯坦问题而进行不懈努力。此外,中国还积极斡旋缅北和平会谈,支持阿富汗和平重建,推动朝鲜半岛问题的政治解决。
二、谋周边发展稳定
周边是中国安身立命之所,发展繁荣之基。中国高度重视周边外交,将周边置于外交全局的首要位置。2024年中国继续积极主动地塑造周边环境,对菲律宾等国家的挑衅行径开展有理有力的维权,来努力保持周边地区和平发展稳定的大局。
一是持续改善与周边大国的关系。中印关系的改善实现突破。两国外交及军队高层在2024年通过密集沟通,最终10月达成了边境争议地区巡逻安排的协议,为两国元首在喀山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期间的正式会晤铺平了道路。12月18日举行了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第23次会晤,实现了五年来的首次重启,中印关系显示出持续改善能的迹象。
中日关系也出现回暖迹象。国家主席习近平、国务院总理李强分别与岸田文雄、石破茂两任首相在多边场合举行会晤。12月日本外务大臣岩屋毅就任后访华,日本推出了给予中国公民的签证优惠,双方达成逐步恢复日本水产品进口的协议,加上中日人文交流的热络开展,显示出中日政治关系回暖,经济与人文关系在加速回暖。
二是应对好周边国家的政局变动,持续巩固对华友谊。7月,越南共产党总书记阮富仲去世。8月,苏林接任越共总书记后首访选择中国,体现出新领导人对中越关系的重视,中越双方也就深化中越命运共同体建设达成重要共识。3月印尼新当选总统普拉博沃第一时间首访中国,10月其正式就职后又首先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显示出普拉博沃对发展中-印尼关系的高度重视,两国也将合作由“四轮驱动”升级为“五大支柱”支撑。与此同时,中国与马来西亚、新加坡、老挝、柬埔寨同样保持着密切的战略沟通。
在中亚方向,中国与中亚的关系不断提质升级。2024年中国-中亚机制秘书处启动运行。7月,习近平主席参加上海合作组织阿斯塔纳峰会,对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12月1日在成都召开中国-中亚外长第五次会晤,推动了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三是谋求中国与周边的共同发展。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及发展合作取得重要进展。12月1日“天府号”跨境公路班车中亚线发车,12月27日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铁路项目启动仪式在吉尔吉斯斯坦贾拉拉巴德市举行,这意味着中国与中亚国家的互联互通取得标志性的进展。11月,中方决定面向湄公河五国颁发“澜湄签证”,为符合条件的商务人员审发5年多次来华签证,极大便利了中国与湄公河国家的商务往来。与此同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谈判实质性完成。中俄蒙三国总理举行会晤,同意加快三国经济走廊建设。中欧跨里海直达快运开通,中越边境铁路、中蒙跨境铁路、中新陆海新通道、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等重点项目都取得重要进展,充分体现出地区国家与中国共同迈向区域一体化的心愿。
三、促“全球南方”团结
伴随着国际格局的大变革,“全球南方”正日益崛起,成为塑造未来国际秩序变革的关键力量。中国作为全球南方中当然的一员,与广大全球南方国家一样,都期待着国际秩序能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中国的愿景是,全球南方能成为维护和平的稳定力量、开放发展的中坚力量、全球治理的建设力量、文明互鉴的促进力量。然而,地缘政治对抗的上升,却导致“全球南方”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分化压力。
2024年是中国推动“全球南方”团结的丰收年。通过邀请了许多亚非拉国家出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亚非拉国家与中国共同回味“万隆精神”。在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中国—拉共体论坛中,中国呼吁“全球南方”共同唱响“南方声音”,展现“南方担当”。
中国推动多个机制的建设,以增强“全球南方”的声音,聚焦“全球南方”的议程。在金砖合作机制中,中国大力支持俄罗斯办好扩员后的首次“大金砖”峰会。在2024年正式接纳埃及、埃塞俄比亚、伊朗、阿联酋和沙特阿拉伯为金砖正式成员后,中国支持更多国家以多种形式加入金砖事业,最终实现了正式将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白俄罗斯、玻利维亚、古巴、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乌干达发展为金砖的伙伴国的目标,努力实现把金砖打造成“全球南方”团结合作主渠道、推动全球治理变革的先锋力量。在上海合作组织中,中方支持哈萨克斯坦首次以“上海合作组织+”的形式举行上合峰会,以推进上合组织的运作机制改革,提升上合的代表性、凝聚力和决策效率。
与此同时,中国通过支持巴西、秘鲁分别举办二十国集团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来支持“全球南方”的全球治理议程,推动各方将深入探讨贸易自由化、供应链稳定、消除饥饿贫困和不平等、粮食安全等发展中国家迫切关心的议题。在2024年的二十国集团峰会中,非洲联盟首次实现了以成员身份参加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全球南方”获得了更大的发言权,讨论了减少贫困、支持发展中国家和改革全球机构等提议。
中国更是以实际行动支持全球南方的议程。中国提出了“全球南方”开放包容合作倡议,宣布了支持“全球南方”合作八项举措,向160多个国家提供发展援助,同150多个国家携手共建“一带一路”,同100多个国家和联合国等多个国际组织推进全球发展倡议合作,投入并动员近200亿美元发展资金,开展了1100多个项目,以实际行动为“全球南方”发展振兴注入动力。
总而言之,2024年的中国外交为动荡不断的世界提供了稳定性,以中国的确定性来回应世界上所有的不确定性。展望2025年,中国将继续唱响“全球南方”的团结之声。2025年,中国担任上合组织主席国,南非担任二十国集团主席国,巴西担任金砖合作机制主席国。2026年,中国将担任亚太经合组织主席国。全球的“南方时刻”将接续登场。2025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同时也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中国将继续同世界主要国家一起,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