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 | 复旦发展研究院成立28周年暨恢复建设10周年最新学术成果发布和研讨会在沪召开

作者: 发布时间:2021-10-2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收藏本文


中国社会科学网上海讯(记者 查建国 夏立 陈炼)10月15日,围绕“国家发展动力”主题,复旦发展研究院成立28周年暨恢复建设10周年最新学术成果发布和研讨会在沪召开。


复旦发展研究院成立28周年暨恢复建设10周年最新学术成果发布和研讨会会议现场之一 本网记者 陈炼/摄


复旦发展研究院成立28周年暨恢复建设10周年最新学术成果发布和研讨会会议现场之二 本网记者 陈炼/摄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发展研究院理事会理事长焦扬,复旦大学校长、发展研究院院长许宁生出席会议并致辞。复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昊做报告发布最新学术成果。复旦大学原校长、复旦发展研究院原院长杨玉良,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葛兆光、陈思和,复旦发展研究院高级顾问陈家宽、樊勇明、金光耀等知名专家,以及多位复旦大学院系代表、青年学者参与报告发布会。复旦发展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张怡主持会议。


弘扬首创精神、赓续报国传统、彰显开放品格

焦扬表示,自2011年恢复运营以来,复旦发展研究院聚焦中国发展研究,以学科深度融合为动力、以统筹管理孵化为延伸、以高端学术运营为特征,凝聚服务专家学者,逐步探索形成了“小机构大平台”的智库运营模式,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为国家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全校智库树立了标杆,也积累了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28年的探索弥足珍贵,形成了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为党咨政、为国建言的“报国”传统,面向世界、海纳百川的“开放”品格,我们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发展研究院理事会理事长焦扬致辞 本网记者 陈炼/摄


焦扬提出,发展研究院要继续发挥复旦学科齐全、人才密集和对外交流广泛的优势,助力“第一个复旦”建设,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一是坚持正确方向,服务发展新战略。坚持党管智库,坚持“四为”方向,扎根中国大地,深耕中国研究、上海研究,把学术追求与国家需要、人民关切紧密结合起来。二是坚持提升能级,产出咨政新成果。发挥学科优势,让咨政建言更有理论高度、历史深度和世界广度;强化实践导向,推动将学术生产力转化为政策影响力。三是坚持咨政育人,开辟育人新阵地。强化智库育人,创新智库课程建设,推动智库研究新成果转化为育人资源,培养和储备更多有潜力的青年人才。四是坚持创新开放,激发内生新动力。更好地凝聚专家、服务专家,提高智库服务管理水平,加快建设符合党中央要求、与学科特色相匹配的智库体系。《国家发展新动力》系列报告既是最新咨政成果,也是发展研究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豪迈宣言。在迈向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前列的新征程上,复旦智库系统要向着更高目标迈进,点燃智慧之火、点亮希望之光,辉映这个呼唤思想、产生思想的伟大新时代。


复旦大学校长、发展研究院院长许宁生致辞 本网记者 陈炼/摄


许宁生提出,1993年复旦发展研究院建立至今,复旦学者不断探索国家发展基本规律、找寻社会前进内在机理的学养传承。1993年到1996年间,复旦发展研究院连续发布多份《中国发展报告》《上海发展报告》,发长三角一体化与长江经济带两大国家战略先声,体现了复旦学者的学理思考;2011年,《双轮驱动》研究报告标志发展研究院的重新起航;2016年起,复旦发展研究院聚焦热点领域,打造“复旦智库”品牌,统筹学校智库体系,积极推进咨政科研反哺学科;到如今发布《国家发展动力》,在当年资深学者智慧光芒的光辉下,青年学者勇担重任,形成报告成果,体现了发展研究院的学养、传统和精神的延续。未来学校“双一流”建设规划以及“十四五”规划期间,学校将重点追求高质量的智库建设,加强理论创新,打造大学一流智库,为学科建设带来新方向、新领域和新视野,服务于大学的教书育人和使命担当。


许宁生表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十年磨一剑”,复旦发展研究院几代学者专家在“国家发展及其运转逻辑”这一重要命题上不断探索、积累和实践,在继承发展既往理论体系的基础上,率先提出了“国家发展动力”概念。这套理论体系不仅可以解释中国的问题,也能用其来分析其他各国的问题,不仅可以解释过去和现在,还可以研判未来,破除了已有理论的桎梏。希望未来通过进一步研究,形成自己的指标和评价体系,建立起完全属于复旦、属于中国的国家发展动力标准和数据库。许宁生寄语发展研究院的同仁们,站在复旦发展研究院成立的第28个年头,“十四五”的开局之年,要坚定地、紧密地结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实践,做好理论创新,发展新学术方向,建立起解读中国伟大斗争实践的理论框架。要向着国际一流大学智库的愿景坚定前行。


会上,复旦发展研究院研究团队发布了首批“国家发展动力”专题研究报告。据悉,这是继1993年至1996年连续发布4部《中国发展报告》、2011年发布《双轮驱动》报告以来,复旦发展研究院在恢复建设10周年之际再次将理论创新与实践总结相结合,提出国家发展动力的理论框架,研究中国发展的重大理论与经验,研判中国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并形成对策建议。


复旦发展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张怡主持会议 本网记者 陈炼/摄


厘清国家发展的动力和规律,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复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昊发布“国家发展动力”报告。报告围绕“‘国家发展动力’的理论”“中国国家发展动力的演变”“青年在创新驱动型国家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中国国家发展动力的联动效应和外溢作用”等展开,对“如何理解当代中国发展”“如何研判未来发展趋势”“如何看待新时代关键群体”“如何看待中国与世界关系”等进行了理论探索。


复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昊发布“国家发展动力”报告 本网记者 陈炼/摄


报告提出,“国家发展动力”两种存续性动力,即持续力、活跃力;三种驱动型动力,即生产力、发展力和创新力,之间彼此“耦合”“联动”,五种“力”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形成“国家发展动力链”。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推动创新力进一步提升,建设“创新驱动型”国家,并将创新力与其他四个力统筹协调,形成新的适合中国的动力链,将是中国国家建设未来一段时间的重点工作。报告认为,建设创新驱动型国家必须关注青年,健康而有活力的青年会引领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思想创新,青年力量将决定着民族复兴的未来格局。为此,报告提出,要稳固青年持续力,厚植国家创新发展基础,提高青年群体生活质量,优化教育和就业衔接问题;要激发青年活跃力,着力提高青年社会事务的参与热情。


报告认为,近几十年来,中国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充裕的资金、充足的产能,为世界提供了生态文明的示范效应,提供了科技创新的中国力量,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世界各国联系越发紧密的当下,中国的国家发展对于世界各国的持续力和活跃力起到促进作用,为全球政治经济治理提供了治理能力的强化、治理模式的革新、治理思维的拓展,为进一步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打造更为和谐有序的人类家园创造了更为完善、可行的指导路径,这也是中国国家发展的重要体现。


彰显中国特色,兼具全球视野,提供思路启迪

在主题为“国家发展动力”的战略研讨会上,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复旦发展研究院高级顾问姜义华,复旦发展研究院高级顾问、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李良荣,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苏长和,新华社上海分社社长姜微分别作交流发言。


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复旦发展研究院高级顾问姜义华作交流发言 本网记者 陈炼/摄


姜义华高度肯定了此次创新成果中复旦年轻学者所展现的责任感、使命感、战略性与前瞻性。他表示,未来要继续发挥复旦作为综合性大学的优势,鼓励年轻学者超越学科思维的限制,兼具长远眼光与开阔视野,勇敢开拓创新。


复旦发展研究院高级顾问、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李良荣作交流发言 本网记者 陈炼/摄


李良荣表示,此次理论成果以国家发展为核心构成驱动链,以国家发展阶段的条件划分条件链,是解读世界国家发展历程阶段的全新理论视角,有利于发展全新话语体系。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苏长和作交流发言 本网记者 陈炼/摄


苏长和提出,中国的发展道路与现代化模式已经成为了国际社会科学界的重要议题。此次《国家发展动力》研究成果的发布就是对中国发展道路的理论以及它外部影响的深入思考,努力为发展理论提供新话语新叙事。


新华社上海分社社长姜微作交流发言 本网记者 陈炼/摄


姜微表示,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发展动力”的创新性理论阐释能够帮助加快构建话语体系,提供崭新的视角与路径,有助于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增强中国自信。


参加复旦发展研究院成立28周年暨恢复建设10周年最新学术成果发布和研讨会嘉宾合影 本网记者 陈炼/摄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国家发展动力”研究内涵具有一定延展性,研究内容比较丰富,研究角度比较多元,既体现了中国特色,又有全球视野。这项研究的最终目标是厘清国家发展的动力规律,可以为中国乃至世界各国国家发展动力的提升提供思路与启迪。专家期待,复旦发展研究院学者能坚定地紧密地结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实践,做好理论创新,发展新学术方向,建立起解读中国伟大实践的理论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