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新闻 | 如果没有第二届“五五购物节”,上海今年5、6月份的消费成绩单完全不一样

作者:吴卫群 发布时间:2021-08-13 来源:上观新闻+收藏本文


在线下消费领域,第二届“五五购物节”贡献了7.65%的同比增幅。


第二届“五五购物节”已经圆满落下帷幕。此前,消费市场大数据实验室(上海)的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5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上海全市支付端线下消费4991亿元,同比增长12.4%。那么,如果没有第二届“五五购物节”的刺激,上海今年5、6月的消费成绩单又是怎样一个光景呢?

记者日前从消费市场大数据实验室(上海)获悉,他们专门搭建了LSTM(Long Short Term Memory)神经网络模型,通过监测中国银联、上海银商、杉德、收钱吧等清算或支付机构的线下支付端数据(涵盖微信、支付宝、银行卡等所有非现金支付方式),对第二届“五五购物节”的节庆效应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显示,如果没有第二届“五五购物节”的刺激,上海全市支付端线下消费的同比增幅会降到4.75%。这意味着在线下消费领域,第二届“五五购物节”贡献了7.65%的同比增幅

去年9月,为全面反映消费市场发展变化情况及促消费工作成效,在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上海市商务委、上海市统计局共同推动下,上海率先筹建消费市场大数据实验室(上海),它整合的大数据涵盖消费支付、商圈客流、手机信令、快递物流等领域。上海市商务发展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和中国银联成为首期共建单位。

作为首期共建单位之一,复旦大学教授张伊娜介绍:“相比首届五五购物节,虽然从刺激效用的绝对数值来看,今年购物节的总刺激效用低于首届购物节,但第二届‘五五购物节’与首届‘五五购物节’相比,呈现不同的特点。”

她对记者说,这主要因为两届“五五购物节”承担的任务不同。去年“五五购物节”承担着疫情中提振消费信心的特殊任务,而本届“五五购物节”则是已经走出疫情造成的消费阴霾,更多承载着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先行使命,进入了全新发展阶段。

LSTM(Long Short Term Memory)神经网络模型的分析显示,消费品类的刺激作用发生变化。首届“五五购物节”刺激效应最高的门类主要包括母婴用品、电子产品、家居建材等家居生活类,而今年珠宝饰品的刺激作用表现突出,更体现了消费提质升级。

其次,今年购物节区域范围更广、客群范围更宽。不仅市级商圈销售额同比增5成,五个新城重点企业监测样本也同比增长了近3成。此外,在高端消费品监测样本企业同比增长了6成的同时,客单价小于50元的小微商户销售额也同比增长了4成,也就是客群范围更宽了。

第三,本届购物节实现了消费破圈。“沪苏同城化消费”“买遍长三角”等活动,更是突破了行政区划的边界,上海“五五购物节”打造的是一体化的消费市场,也无形中树立了“上海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核心地位和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