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医疗保险分析框架之美国经验讲座成功举办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1-11 来源:复旦风保+收藏本文

1月9日下午,由复旦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安全研究中心青年研究员余安琪主讲的讲座活动成功举办。本次讲座以深度解析医疗保险分析框架之美国经验为主题,吸引了多位保险学界和业界人员踊跃报名参加。



讲座内容分为三大部分。


01 医疗保险分析方法论

首先,余安琪女士就医疗保险分析方法论进行了阐述。该部分主要围绕医保经营的风险展开。外部风险主要是医疗通胀大背景带来的医保控费问题。余安琪以DRG和药品带量采购两个政策为例对支付方和医疗服务方应对控费问题的综合改革对支付方和服务方产生的深远影响。而保单的内部风险包含保单年度进展和逆选择效应,前者与人的生老病死客观规律有关,而后者主要体现为投保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死亡螺旋”是其表现之一。该部分的主要结论及引出的问题有:

  1. 医疗通胀长期会趋于名义GDP增速;

  2. 政策干预不仅对医疗服务,还对医疗保险(无论社保商保)影响巨大;

  3. 市场自发的力量作用的结果必然导致商业医疗险运营的“死亡螺旋”;

  4. 一个问题:有无可能通过增加强有力的第三方干预延缓死亡螺旋?




02 美国医疗市场介绍

第二部分是对美国医疗市场的介绍,内容侧重于支付方对服务商服务提供的影响。美国医疗卫生总支出占GDP的比重较高,人均医疗卫生支出负担大。从这一现象出发,余女士对美国医保体系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指出私人医保和公立医保在覆盖情况、医疗费用通胀情况等方面差异的核心是多头支付市场与单头支付市场定价的不同思想,体现在二者谈判能力、诉求和责任承担三个方面。该部分的主要结论及引出的问题有:

  1. 美国医疗保险市场的支付方中商业医保话语权很大接近公立医保;

  2. 其商业团体医保市场承袭于二战以来持续增长的财政补贴而体量巨大;

  3. 多头支付的格局是美国医疗市场费用显著高于其他国家的核心原因;

  4. 医疗通胀反作用于商业医保成本的上涨,倒逼雇主将越来越多的成本转嫁给雇员;

  5. 一个问题:根深蒂固的医疗市场矛盾是否可能解决?




03 美国10年医改详解

接着,安琪对美国10年医改进行了详细解析。奥巴马医改的任务可以概况为个人自购医保市场扩容Medicaid计划扩容。其目标之一是实现全民医保,同时增强政府参与医保的力度便于控费。为实现该目标,奥巴马医改提出可概括为产品责任标准化、保费稳定机制及兜底机制的内容与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延缓“死亡螺旋”的效果。安琪还将奥巴马医改与共和党修正后医保法案版本进行了对比。奥巴马医改目标之二是医疗控费,聚焦按效果付费为核心的价值医疗模式,但最终控费效果并不好。该部分的主要结论与启发有:

  1. 奥巴马医改以实现全民医保为目标,以社保的机制为手段进行支付方改革;

  2. 共和党修正案旨在通过动细节条款实现对奥巴马医改机制的根本性颠覆;

  3. 奥巴马医改希望通过扩大政府参与医保体系的力度从而增加单一支付方的议价能力,进而实现控费,但由于商业团体医保既有利益体系尾大不掉,且叠加美国庞大的社会摩擦商业化解决手段系统利益,其医保控费效果并不好,但催生了包括远程问诊等在内的一系列商业机会;

  4. 体制土壤对医疗领域商业机会有决定性作用,美国的经验对我国的医疗投资应有启示:效率和成本控制优先于创新或是方向。


最后,与会人员就讲座内容与讲师进行了积极探讨。本次活动在友好热烈的氛围中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