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文翔、靳钰垲 发布时间:2025-04-01 来源:复旦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计划+收藏本文
引言
当地时间3月24日周一上午,美俄双方代表团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举行新一轮谈判,意在敲定执行与监督此前俄乌达成的“基础设施停火30天”协议细节,并讨论在黑海进一步停火。
双方共会谈12个小时,俄方代表团由俄联邦委员会参议员格里高利·卡拉辛(Grigory Karasin)和俄联邦安全局局长顾问谢尔盖·贝塞达(Sergei Beseda)代表;美方代表团由中东事务特使、俄乌问题首席谈判代表史蒂夫·威特科夫(Steve Witkoff)领衔、由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部门主任迈克尔·安东(Michael Anton)和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高级主任安德鲁·皮克(Andrew Peek)代表。次日,双方政府同时发出谈判成果,口径颇为统一。
随着美俄高层近期开展多轮谈判,对外显现出合作共求局势降温的姿态,加之美俄一致同意加速推动双边外交关系谈判,美俄外交关系的升温似乎是持续向好的大趋势。但这种乐观趋势下俄乌局势是否可控?欧洲与乌克兰如何影响美俄关系?促成美俄外交关系升温以及构成潜在不稳定因素的又是什么?在美俄外交谈判桌下,依然有一系列问题亟需回应。
本轮俄美谈判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的丽思·卡尔顿酒店进行。来源:法新社
01
本轮美俄在沙特利雅得的谈判氛围总体积极乐观,双方持续磋商12个小时,成为最长记录。俄方谈判代表、联邦委员会参议员卡拉辛表示俄美进行了一次“内容详细却又复杂艰难”的对话,但对双方“非常有益”。“我们讨论了许多问题,尽管并非所有问题都达成了一致,但这样的对话非常及时。”卡拉辛还表示俄美未来将在联合国和其他国家参与下继续对话。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塔米·布鲁斯宣称此次会谈之后,俄乌之间“从未像现在这样接近实现全面停火。”
当地时间3月25日,美国白宫公布美俄代表团在沙特利雅得的谈判成果。来源:美国白宫
1
黑海问题成本轮谈判关键
在本次沙特利雅得谈判中,美俄双方初步同意推进黑海航运停火框架、恢复黑海和平贸易活动。在此基础上,双方讨论关于黑海粮食出口通道协议恢复。这一提议由特朗普提出,并被普京所接受:美方力求落实黑海停火、确保航行安全,同时以此为突破口推动俄乌全面停火。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布鲁斯表示双方正在讨论将停火扩大至黑海,推动实现俄乌全面停火。
俄方要求美国提供更多技术协助,例如帮助俄罗斯恢复对全球农产品与化肥出口的准入以落实黑海港口外运协议、降低海事保险成本、强化相关交易对港口和SWIFT支付体系的使用等。俄罗斯的战略意图是借黑海协议撬动西方对俄贸易出口制裁,恢复其在全球粮食出口体系的地位,但仍对旧版粮食出口协议表示批评态度。
2022年7月,俄、乌、土三方分别与联合国签署的协议主张设立黑海“海上人道主义海上走廊”,从乌克兰三个港口(敖德萨、皮夫登内、切尔诺莫斯克)出发、借道黑海向全球出口谷物、食用油等农产品。但此后俄方对协议执行情况表达不满,例如俄罗斯农业出口仍受隐形制裁、指控乌方利用粮食通道进行军事部署、粮食援助分配不公等。
2022年8月3日,乌克兰首艘粮食运输船Razoni出港,经黑海和地中海驶向黎巴嫩。
来源:《金融时报》
2023年3月,黑海协议陷入延期争议,俄方宣布仅同意延期60天(而非原定的90天)作为“最后警告”。随后俄乌双方在黑海地区的争端加剧,俄罗斯开始对敖德萨港实施空袭警告。7月17日,俄罗斯正式宣布退出协议,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称“协议部分条款未能兑现,故不再参与”。此后乌克兰构建经“多瑙河—康斯坦察港(罗马尼亚)—地中海”的粮食走廊;俄罗斯则加强黑海舰队部署,封锁乌南部港口,双方相互指控发生武装袭击。
这条黑海通道一度成为俄乌角力场域,如今却被特朗普政府视作打破俄乌冲突僵局的战术切口。美国中东事务特使维特科夫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表示,美俄关于黑海船只相关的停火安排“有望从这一点过渡到全面停火”。俄方乐见黑海停火协议的达成,但也明确要求其前提是有“明确的保证”,俄罗斯外长谢尔盖·拉夫罗夫(Sergei Lavrov)表示这一前提需要美方命令泽连斯基遵守。
2
搁置立场争议,聚焦技术性问题?
美俄双方在根本立场上仍存争议。特朗普政府起初有意快速调停俄乌冲突并缓和对俄关系,但见俄方并未收兵停战后又调转立场,在3月7日声称要“大规模制裁”俄罗斯。美方立场的摇摆体现出美俄关系缓和的背后实存立场分歧:特朗普关心止战停火、为美国财政止血甚至考虑联合俄方共同威慑乌克兰,以快速索取经济和资源利益。但普京的红线包括乌东四州完全并入俄罗斯、乌克兰不得加入北约、欧洲方面不得驻军协防或派兵维和……
特朗普与普京关系升温难掩美俄在根本立场上的分歧。来源:PBS News
美俄立场并未对齐、争议仍存,因此难以在双边谈判、元首通话、高层会晤等多轮互动中达成重大成果。因此,转向技术性问题的解决似乎是双方“产出成果”的一个重要面向。在本轮美俄会谈中,除了黑海停火,双方还就战俘交换、平民释放、第三方斡旋规范、停火核查机制等更具有非传统安全色彩的技术细节问题进行了商讨。
尽管在特朗普迫切希望停战的背景下,美方立场开始软化,似乎有尝试对齐立场的势头。但近期一系列事件仍表明美方立场难以大幅转向亲近俄方,以满足普京政府提出的严苛停战条件。例如美国中东事务特使、特朗普政府在俄乌问题的重要谈判者维特科夫近期面临的“通俄争议”,充分体现特朗普政府面对俄方要求的犹豫和矛盾。
3月21日,维特科夫在著名主持人塔克·卡尔森的播客中亮相,并谈及对乌克兰问题的看法。期间他直面关于俄乌根本冲突,发表了一系列争议性观点。例如认为俄方发动对乌特别军事行动“并非想吞并乌克兰”,而只是想控制“部分已经占领的地区”,并将其类比为以色列控制加沙地区。又例如对于乌东四州的“公投”,维特科夫称乌东地区的人“说俄语”“有压倒性多数想要加入俄罗斯”,迎合了普京政府的说辞。维特科夫还批评欧洲方面的强硬对俄,讽刺英国派遣维和部队的提议是“作秀姿态”“想要模仿丘吉尔”。
当地时间3月21日,维特科夫登上卡尔森的播客节目。来源:The Daily Beast
这番立场亲近俄罗斯的公开表态迅速引起美国国内政界和媒体智库的批评。马萨诸塞州民主党众议员赛斯·莫尔顿(Seth Moulton)批评称维特科夫的言论“简直是疯狂的”,将削弱美国的外交可信度和冲突调停能力。《华尔街日报》编辑部发表社论批评维特科夫反复表达或暗示接受俄方叙事是 “落入了俄方宣传陷阱”,且其对于美国盟友的讽刺是一个“危险信号”。在一片质疑声中,美国副总统J.D. 万斯则为维特科夫辩护:“他的言论被断章取义了。”
由于美俄关系缓和与高层互动密集难掩立场分歧,因此双方转向“技术性停火”的商讨。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迈克·沃尔茨(Mike Waltz)在接受CBS News采访时表示,本轮美俄谈判涉及“实控线”冻结、建立停火核查机制和国际维和力量介入等技术性问题,这些技术性问题的磋商和共识达成,对于实现更广泛且持久的和平指明了“前进道路”。
2025年3月23日,乌克兰基辅的一名消防员在一栋遭俄罗斯无人机袭击的公寓楼现场工作。来源:路透社
02
马斯克的言论在欧洲引发轩然大波,法国总统、德国总理以及英国和西班牙总理都谴责这位美国亿万富翁在社交媒体X上的言论。
德国多党表达对马斯克言论的不满。朔尔茨表示,对人身攻击“保持冷静”很重要,但他也表示马斯克参与德国政治令人担忧。在新年致辞中,朔尔茨指出,德国的未来“不会由社交媒体渠道所有者决定”,而是由德国选民决定。尽管朔尔茨试图保持冷静,但绿党总理候选人罗伯特·哈贝克(Robert Habeck)则更加直言不讳地称“马斯克先生,别插手我们的民主”。自由党自民党领袖克里斯蒂安·林德纳 (Christian Lindner)表示,马斯克的目的或许是为了削弱德国在美国利益中的地位,“通过建议投票给一个在经济上损害我们、在政治上孤立我们的政党”。
当地时间3月25日,在会谈结束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其个人社交媒体表示“并不信任”俄罗斯。来源:X
俄乌的新协议充满变数。克里姆林宫表示,在制裁解除并恢复俄罗斯SWIFT的会员资格之前,俄方不会做出承诺。对此,特朗普称他正在考虑俄方的要求。但外界依然普遍对协议的持续性表示担忧。
一如泽连斯基和西比加所顾虑的,乌方视角下俄罗斯曾数次违反协议,加之本次谈判中美方未能展现出考虑乌克兰利益的态度,因此协议的作用有多大是存疑的。即便如此,泽连斯基还是表现出了谨慎的乐观,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项协议代表各方朝着和平迈出了“正确的步伐”。
欧洲方面,英国首相斯塔默和法国总统马克龙都表示“希望欧洲的声音能被听到”,但在乌克兰和平协议谈判中欧洲被边缘化已成明显事实。尽管如此,欧洲在俄乌问题的影响力仍不容忽视。本轮美俄会谈涉及对俄解除金融制裁限制以推动恢复黑海粮食协议,但欧盟认为涉及SWIFT及俄罗斯影子船队的制裁决定权在欧洲,若俄罗斯希望解除制裁,需与欧洲协商。
除了对于制裁的抉择,欧盟也处在立场摇摆的十字路口:若拒绝普京要求,特朗普和普京可能指责欧盟破坏和平努力;若欧盟退缩,可能导致欧盟内部分裂。事实上,当前欧盟内部对制裁的立场早已出现分歧。如何在欧盟内部形成对乌统一的立场政策,当前仍是不小的考验。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其个人社交媒体上宣布向乌克兰提供价值2亿欧元的军事援助。图源:X
另外,在3月27日由马克龙和斯塔默于巴黎牵头举办的“志愿者联盟”峰会上,超30名欧洲高级军事人员参会,讨论有关“欧洲军”问题,并决定如何短期志愿乌军,以确保乌方能够可持续作战、抵御俄军进攻。而早在3月2日欧盟总部布鲁塞尔举办的欧盟峰会上就有相似议题的讨论,泽连斯基于会上要求欧盟尽快提供至少50亿欧元用于购买炮弹,呼吁继续对俄施压。随着“特朗普2.0”背景下美国逐步退出欧洲防务后,欧盟能否实现内部团结以解决乌克兰危机,未来值得高度关注。
03
土耳其作为黑海沿岸国,地理位置条件优越,成为近期俄乌斡旋的第三方平台。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土耳其政府称其始终“捍卫乌克兰的领土完整”,并向乌方提供了战斗无人机和海军舰艇。但土耳其也保持良好的对俄关系,并且唯一未加入对俄制裁的北约成员国。2022年7月,土耳其促成《伊斯坦布尔粮食协议》并建立黑海运粮通道,至2024年底累计运输乌克兰谷物7850万吨,占全球小麦贸易量的12%,一定程度上缓解全球粮食危机,为美俄关系缓和创造了相对良好的舆论环境与合作基础。
当地时间3月25日,美国国务卿马尔科·卢比奥与土耳其外交部长哈坎·菲丹在美国国务院会面。来源:美联社
2月18日泽连斯基访问安卡拉,土耳其获得了对外阐述其对美俄谈判立场的机会。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Recep Erdogan)表示,特朗普政府旨在通过谈判迅速结束乌克兰危机的倡议,与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土方采取的外交努力是一致的。他补充说,土耳其将是美俄乌三方谈判的理想东道主,明确土耳其将提供“一切形式的支持”以确保谈判进程带来持久和平。3月2日伦敦峰会结束后,埃尔多安对记者表示:“没有土耳其,建立欧洲安全体系是不可想象的。”在欧洲愈加难以扮演全球参与者角色的当下,土耳其的中介调和作用反而正在愈发明显。
沙特也逐渐成为美俄关系调解的核心力量之一。作为 OPEC+ 的核心成员,沙特与俄罗斯本就在能源领域有着紧密合作关系,与美国的能源往来也颇多。沙特以原油产量调控为有力杠杆,精准影响美俄双方利益。在2024年11月,沙特将原油日产量从900万桶提升至1050万桶,压低国际油价至72美元/桶,既缓解了俄罗斯因西方限价令导致的财政压力,又为美国中期选举前的通胀治理提供缓冲,以此迫使美俄接受其调解框架,为双方缓和创造条件。另外,通过与美俄的外交斡旋,能够平抑油价剧烈波动,从而维护市场长期稳定。
2017年5月20日,沙特国王在利雅得迎接来访的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来源:美联社
沙特东方电视台沙特办公室主任哈立德·马特拉菲则认为,美俄选择在沙特举行会谈,并非仅仅因为地理位置的便利,而是全球格局变化的直接体现。长期以来沙特被视为相对中立,较少受其他国家的直接干预。另外,沙特还将斡旋俄乌与中东议题深度捆绑,希望借助其在美俄和解中积累的影响力,在中东地区事务(尤其是在一些争议问题上)中发挥更大作用。巴林国际战略研究所中东政策高级研究员哈桑·阿尔哈桑(Hasan Alhasan)分析称,沙特可以利用其在特朗普政府中不断提升的影响力,帮助弥合美国和阿拉伯国家在加沙问题上的立场分歧。
特朗普政府推动沙特-以色列关系正常化,但随着阿拉伯国家对以军行动的愤怒情绪日益高涨,沙特王储在捍卫巴勒斯坦建国问题上的政治回旋愈发萎缩。2025年2月,沙特在回应特朗普的加沙计划时发表声明称:“正如之前已向美国前政府和现政府阐明的那样,不按照国际决议让巴勒斯坦人民获得合法权利,就不可能实现持久、公正的和平。”因此,借美俄和解来促进中东地区的和平稳定,这是沙特推动两国谈判的重要原因。
04
随着“中东因素”在美俄外交关系的意义愈发显著,美国中东事务特使维特科夫的地位也在提升。在沙特利雅得举行的本轮美俄谈判,维特科夫是美方代表团“最引人注目”的存在。无论是会前争议性表态引起舆论反响,抑或是会后获得的较高媒体曝广度,维特科夫俨然已成美俄外交关系的重要斡旋者。
自2024年11月被特朗普选为中东问题特使以来,维特科夫开展了一系列高风险外交行动,例如2025年1月维特科夫斡旋巴以冲突,促成以色列和哈马斯之间达成为期六周的停火协议以及人质交换。此后维特科夫更成特朗普信任的、关键的“对俄问题特使”。2025年2月,维特科夫又远赴莫斯科促成美俄换囚,涉及美国历史教师马克·福格尔 (Marc Fogel) 和俄罗斯计算机专家亚历山大·维尼克 (Alexander Vinnik)。
相比特朗普最初任命的俄乌问题特使基思·凯洛格(Keith Kellogg),地产商出身的维特科夫与特朗普的私人关系更亲密,其外交斡旋和对外表态也更受特朗普支持,还能作为“特朗普特使”推动对俄高层私人外交——维特科夫曾在莫斯科与普京进行了长达3.5小时的闭门会谈,这是特朗普身边外交幕僚难以企及的履历。基于此,未来“维特科夫-普京高层”还将继续成为美俄外交关系正常化、外交机制常态化趋势中的重要渠道。
维特科夫已成为特朗普政府深化对俄关系的重要代理人。来源:法新社
但也有观点质疑称,维特科夫之所以能取代凯洛格,是因为维特科夫敢公开表达特朗普自身不便释出的亲俄表态,目前他也确实是俄示好的“排头兵”。乌克兰外交委员会主席梅列日科(Oleksandr Merezhko)直言维特科夫更像是“普京的特使”而非美国总统的代表。考虑到美国高层外交存在的错位关系和潜在的“红白脸”配合,尽管维特科夫与特朗普关系亲密,但其对外表态与宣传未必能直接与特朗普的立场挂钩。
尽管俄乌此前短暂达成30天停火协议,但双方军事行动仍未停止。近日随着俄军在库尔斯克战场加强反击,乌军开始战略性撤退并处于被动守势,泽连斯基亦承认“库尔斯克的局势艰难”。对此,乌军又开始对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地区开展进攻,近期对亚斯尼佐里(Yasnye Zori)、切列莫什诺耶(Cheremoshnoye)等定居点发动了地面突进与无人机袭击,曾一天内六次发起进攻;俄军则强力反击、极力阻击、积极拦截乌方无人机。目前俄乌双方都已向该地区边境派出增援部队……展望2025年,俄乌止战仍然悬而未决。
当俄乌双方表面同意停火,实则仍维持“战场决定谈判场”的权力政治逻辑且并无停火止战之意时,特朗普政府却成为“尴尬的调停者”。基于此,未来美俄外交关系能否持续深化,美俄双边纽带的韧性是否会受到俄乌战局冲击,仍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