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坚:特朗普关税2.0对全球和中国的影响

作者:孙立坚 发布时间:2025-04-05 来源:凤凰秀等+收藏本文

768288b497fa45379ab643d86f8c5868_.jpg


当地时间4月2日特朗普在白宫签署两项关于所谓“对等关税”的行政令,宣布美国对贸易伙伴设立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某些贸易伙伴征收更高关税。此次关税升级不仅将中国、欧盟、越南等主要贸易伙伴纳入高税率体系,更以颠覆性的单边主义逻辑重构国际贸易规则,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及金融市场造成系统性冲击。复旦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教授受凤凰卫视午间新闻邀请,对特朗普“关税2.0”的影响进行解读。以下内容由发展研究院根据访谈内容及孙教授增补内容编辑而成,供读者参考。


Q1

特朗普这次打响的贸易战是否比之前更加猛烈?


孙立坚:特朗普关税2.0相较以前在以下三个方面,冲击更大


第一,税率显著提高中国此次被征收34%的所谓“对等关税”,同时取消对来自中国的800美元及以下产品的关税豁免,冲击我国跨境电商业务。美国这次在既有对华关税基础上新增10%关税,叠加特朗普第一任期实施的关税后,中国出口美国的部分产品累计关税已经达到了54%,远超美国其他贸易伙伴国的关税率(例如美国对欧盟20%的关税率、对印度26%的关税率)显著高于2018年贸易战期间特朗普关税1.0时代对华征收25%的最高税率


第二,征收范围非常广除中国外,美国对所有构成美国贸易顺差的国家都实施了程度不同的关税欧盟(20%)、台湾地区(32%)、越南(46%)等均被纳入新关税体系;其本轮政策核心是设立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部分经济体实施差异化加征;此外,如果某国对其关税不满而实施反制裁,美国还会进一步升级关税总体上显示关税政策系统性升级特征。

图片

4月2日,特朗普在白宫玫瑰园就关税问题发表讲话并展示他签署的行政令 图源:外媒


第三,贸易规则和政策性质颠覆性改变。特朗普试图利用美国在二战时期颁布的《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赋予他如今作为和平时期总统的权力。他把今天美国的贸易逆差问题归结于其他国家对美国的经济侵略,这种单边主义认定方式,突破了传统全球化建立起的国际贸易规则框架体系。美国过去是全球经济的引擎,其从制定规则到违背规则的转向,对全球经济和贸易活力都造成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Q2

特朗普对各国的对等关税税率的设置是如何计算出来,背后有怎样的战略考量?


孙立坚:首先,从国家层面来看。特朗普今天奉行美国利益至上”的单边主义,所实施高税率是基于他所认为的对等关税的视角如果比较各个国家和美国的关税税率不难发现以下特点越是发展中国家,其关税税率越高,而美国确实一直保持着低关税这种低关税特点恰恰是美国向世界推行华盛顿共识,也就是由美国主导的全球化模式。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能力财政收入薄弱,所以很多发展中国家的收入来源于发达国家的出口市场,反而对于本国进口采取了保护主义的措施他们基于发展阶段所做出的选择很多发达国家在发展阶段都有过这样的政策选择而美国当初为什么采取低税率的关税政策?


美国基于自身利益考量建立全球治理体系(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美国引导世界走向开放,推进全球一体化的商业模式,而美国恰恰在低关税率的环境下为其提供庞大的市场。美国如今的贸易赤字提升了美元在全球的布局,海外大量的出口进入美国市场,为美元走向世界提供了有效的商业渠道,而美元的国际治理体系帮助美国克服了很多国内矛盾,尤其是2008年的金融大海啸,美国的问题让世界金融市场出现了价格大幅度的跌落,而美元全球霸权的强势地位恰恰体现了其在这种危机当中最核心的竞争力。


但是如今美国既要美元的霸权地位,又要和发展中国家形成同样的征税体系,实际上带来了一种新的不公平,即美元的不公平。特朗普没有想到是这种贸易的结构带来了美元的垄断地位,当美元获得垄断地位以后,要再改变他的贸易结构形成如今高税率。所以他今天是基于美国和对方贸易伙伴国家的贸易逆差程度计算出来关税税率


其次,从产品的层面。构成美国贸易逆差很大的产业是汽车产业,该产品和产业的背后,是美国庞大的中产阶层的就业机会。“对等关税”在不同产品上的差异性,充分反映出今天特朗普是用商业企业的行为和动机来治理国家,停留在“重商主义”的关税思路,也就是认为商品卖给别人是获得利益的,通过其他国家提供多元化的商品服务选择提高生活质量反而被认为是损失利益的。过去美国倡导的全球化模式,通过给美国老百姓提供多元化的选择,提升生活质量,令其享受全球化的硕果,但过去的这种思路在今天出现了巨大的反转,变为“重商主义”的思路。



图片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周三晚间发布声明,详细说明了对等关税的计算公式。


过去的全球化进程中,美国利益分配上的确存在着国内结构失衡的特点。美国西海岸硅谷的创新和美国东海岸的金融,构建了美国核心竞争力,也在全球化时代给美国带来收入不平等和产业空心化的格局。但美国结构失衡的问题要让为全世界提供多元化、高性价比消费品的中国来承担,这也体现了今天在关税计算当中严重的不公平


再者,从综合评估层面看。这次的关税税率,和以往基于多边主义框架的WTO规则的税率完全不同。特朗普提出公平贸易的视角,他认为其他国家的产业补贴政策、汇率贬值政策、保护性的税率政策是不公平贸易的来源,导致美国贸易逆差扩大、就业场景恶化。所以一旦他认为对方采取有偏的政策,影响到美国的利益,那么关税是解决有偏政策的非常好的反击措施。


Q3

中方该如何应对特朗普关税2.0的冲击?你认为我国未来反制的措施会有哪些?


孙立坚第一,关税反制。我国在过去全球化的贸易结构当中处在相对重资产制造业环节,贸易顺差较大,所以对等性的制裁确实对我国这样的贸易结构带来了挑战。即使如此,中国现在作为一个世界的大国,必须要站出来捍卫多边主义的公平贸易框架,维护世界合作共赢的利益和原则所以即使我们今天反制裁措施上存在的结构不利的因素可以看到国家的反应非常迅速的几乎就是美国新关税生效后的数分钟内,我国就做出了反应,对美国的农产品加征15%关税未来在农产品之外,我国还可能参照2018年做法,可能针对美国汽车、飞机等产业实施阶梯式加税,但会谨慎选择对国内通胀影响较小的品类。当然我们也会考量这样的关税对于中国今天的结构带来的影响和成本是什么?不能像特朗普那样不计成本采取所谓的对等关税的做法。


第二,多领域综合反制。除关税反制以外,我国在非关税的手段上面要发挥组合拳的作用。例如,2019年采取的稀土出口的管制策略啊,可能将继续沿用。此外,我国也会针对美国企业在华业务当中出现的问题加强反垄断审查,以及扩大不可靠实体清单适用范围,尤其是在金融和数字产业等方面。


第三,推动多边合作与自主发展。我国是出于捍卫多边主义的全球框架,通过推动多边合作和自主的发展,来制止这种单边主义、孤立主义损害世界其他国家利益的举措。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在受到美国打击的国家和地区之间基于利益共同体的新型区域一体化,甚至是新型全球化的构建,通过强化一体化市场的构建防范美元主导的体系,对于我们今天带来的冲击。


美国的关税政策对其自身造成的伤害和对我们造成的伤害,可能在短期内,确实存在着不对等的结果,但是我国通过货币、财政等一揽子支持性政策组合拳,大力度推进中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一带一路”的建设,建立基于多边主义框架的RCEP的亚洲一体化,进一步反制今天美国单边主义给各国造成的伤害。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可以通过国内市场力量和由中国主导多边主义框架的海外市场力量,来对冲和缓解我国跟美国之间不对等的负面影响。


787e1f09b108eec82a54fb8437efb4bc_.jpg


Q4

特朗普关税对美国自身而言带来哪些得与失?他会意识到问题发展的严重性吗?


孙立坚:基于经济规律我们可以非常快地做出判断,关税一定带来的是经济的衰退压力,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采取这样的关税手段,让自己的国家走向兴旺这种采取急功近利的关税手段似乎让人产生在短期获得利益的错觉,这种错觉主要来自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通过关税进行产业保护,国内的企业可能在短期内面临进口的竞争压力会减小,进而获得更多市场份额,有助于美国企业维持短期的生产和就业。而且,美国政府可能采取这种范围极其广阔的关税政策,改变其长期贸易失衡的压力。但是在过去,我们并不能看到这种关税或是其他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可以形成减少美国贸易逆差的力量。特朗普认为这种现象没有发生,是因为不能够搞单边关税,而要搞多边关税,才能防止单边关税造成的“绕道进场”和“穿马甲”现象。


第二方面,这种急功近利的关税手段,看上去通过关税的渠道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缓解了美国政府当前巨大的财政压力,但从长期来看效果是适得其反,容易“引火烧身”。这种关税完全破坏了美国自身建立的多边主义的框架体系,破坏了世界以往基于比较优势、通过贸易和直接投资构建的最高效的全球价值链渠道,造成各国企业的商业成本的上升和利润空间下降,更加重了收入的下降和消费的不足。此外,根据基本的经济学原理的共识,关税会导致美国消费者多元化选择的能力降低。而关税又推动价格的扭曲,造成通胀的问题。所以关税对供求这两个因素的共同冲击作用,会带来非常严重的滞胀风险。甚至滞胀的经济压力会转变为更多的政治压力,国内社会利益冲突的压力会带来世界局势和地缘政治不稳定的问题,过去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都在这种滞胀的环境当中出现的反人类行为。


特朗普所采取的急功近利的关税手段导致总需求不足,总需求不足一定带来总供给的衰退和经济增长的放缓,他所期待的就业场景的改善、美国利益重新回归的愿望都无法实现。但是他会不会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今天特朗普以企业的视角来管理一个国家,甚至是世界经济的管理,其短视的眼光和格局可能会导致他过度自信的行为,等到他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时候,已经是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面对其领导力的错判带来巨大的风险,我们必须要有未雨绸缪的风险认知和意识,要加快中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和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并且基于制度性开放的多边主义合作共赢的框架,来构建内外双循环的机制,提升市场活力


Q5

除了特朗普关税对美国经济构成的冲击外,它会对中国和世界贸易的影响如何?


孙立坚:首先,短期贸易量会大幅度萎缩。参考2018年特朗普关税1.0的经验,它导致了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下降了12%。如果再把这种关税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分析进行延伸,80年代美日之间的贸易摩擦和关税造成的负面影响非常大,让日本制造业当年的辉煌整个瘫痪,尽管事后日本企业的海外投资改变了国内生产和出口导向的贸易结构,但是并没有出现由于日本贸易出口的减少而减少美国贸易逆差的情况,反而美国的贸易逆差变得更加严重。这次稍有不同的是,美国对所有贸易顺差的国家都实施了对等关税的冲击,这可能带来的结果更糟糕,导致世界经济都因为贸易的巨大萎缩而衰退。


其次,全球经济过去的繁荣是源于基于比较优势的全球化价值链的构建,中国融入全球化使其发挥重要作用。中国接受了全球多边主义的贸易原则和框架,是一个很好地遵守WTO规则的制造业国家,产能满足了世界各国、高低收入水平消费者的需求,平滑本国供求关系所带来的价格不稳定的因素。而以美国为主的世界500强跨国企业,也在过去的全球化当中发挥了他们的高质量的技术和服务优势。制造业国家和FDI的合作,通过出口贸易渠道形成最高效的经济繁荣,带动发展中国家通过贸易渠道增加国内收入,改变了低收入环境下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的激励机制问题。但是今天关税对全球价值链的影响,可能会完全打破全球化高效率分工合作的格局。今天所谓“对等关税”的实施,严重影响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


特朗普所谓“对等关税”的出台,和一些超预期的贸易保护主义举措,甚至超过他权利范围,一意孤行的使用总统令替代了法规的举措,给金融市场巨大的资金流向带来不确定性,造成金融资产价格严重的波动,同时,特朗普家族高度参与金融资产投资,多变的政策也会产生“内幕交易”的隐患,这也会带来更严重的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结果,不可逆地对金融体系服务全球经济的繁荣、创造包括美国在内的就业场景和增加实业资本的进程产生巨大的负面冲击。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最后的效果将会完全和他的初衷反向。特朗普坚定认为,现在一些全球化价值链带来的扭曲和断裂,恰恰是美国利益回归的表现,暂时性的通胀问题是通过回归以后可以缓解的,但是他完全忽视了,基于整个历史和经济的逻辑,关税政策的短期效益是有限的,会造成更加分裂的世界经济和世界的政治局势不稳定。


所以在这样的影响下,中国包括世界各国都会采取摆脱特朗普冲击、积极合作的意向和行动,既然美国不能够基于比较优势来推动全球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之间的携手共进的协同效应,增加包容性增长和合作共赢的可能性,那么中国就要主导重构合作共赢的世界生态体系。我们应该继续加快建设“一带一路”,加快构建中国企业“走出去”并开放国内市场,以及中国通过改革开放40年不断积累起来的、可以完全不再依靠美国的这种服务能力,包括生产性服务业的创新能力、金融服务、零售性服务业的多元化能力。中国已经不断建立核心竞争力和生态体系,通过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上面发挥主导力量,而不是依靠美国的跨国企业来决定中国发展的动力。过去所谓的有效体系,今天正在分裂价值链,中国要把这个链强起来。中国的三件套(海外投资、服务贸易的出口以及中国统一大市场)给世界各国的投资带来更多的盈利空间,而不是依赖于美元霸权统治下、依靠美国市场的全球营商环境。特朗普关税实际上使我国因祸得福,让我国意识到美元治理体系问题的严重性。所以我国通过贸易结构的重新调整,来解决今天我国所面临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