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立坚 发布时间:2025-04-08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收藏本文
美国“对等关税”风暴继续席卷亚太股市,日韩澳等股市星期一黑色开局。4月7日,亚洲股市开盘后,日韩股市随即急挫,日经指数开盘10分钟暴跌超8%,跌超2500点,一度跌破31000点大关,进入技术性熊市;韩国综合股价指数开盘跌超4%,之后跌幅再扩大至跌超5%,盘中一度跌至逾17个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日韩股市盘中暴跌还双双触发“熔断机制”。亚太市场其他主要股指均下跌。复旦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教授受21世纪经济报道邀请,对特朗普关税政策对股市和汇市的冲击进行解读。以下内容由发展研究院根据访谈内容及孙教授增补内容编辑而成,供读者参考。
Q1
在特朗普关税2.0政策出台后,美国资本市场和全球金融市场都受到了巨大冲击。美国金融市场波动对亚太股的影响机制是怎样的?为何亚太市场其他主要股指均下跌?
孙立坚:特朗普关税2.0政策出台之后,已经给美国自己的资本市场和全球金融市场带来了巨大冲击。市场恐慌导致的避险情绪日益攀升,美股接连几天大幅下跌,并通过全球资本流动的链条传导至亚洲市场。此番亚太股下跌是多重因素叠加的“雪球效应”,一是美国贸易保护主义下的全球贸易结构失衡,亚太地区许多国家依赖出口,贸易失衡影响企业盈利和经济增长,进而反映在股市上;二是美国关税政策频繁变动加剧市场动荡增加了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投资者对企业未来盈利预期下降,抛售股票导致股指下跌;三是美国金融市场波动直接影响全球资本流向,四是韩国政治动荡与日本对美政策产生挫败等日韩国内的因素,影响本国经济稳定,导致股市下跌,进而拖累亚太市场其他主要股指。
来源:看看新闻Knews东方卫视 日韩股市重挫 触发“熔断机制”
Q2
近日日韩股市持续重挫,日经指数下跌超2千点,韩股也下跌超过4%,为什么日韩股市会遭遇暴跌甚至触发熔断机制?在“对等关税”生效前夕,日韩股市猛烈下跌有哪些触发因素,除了关税因素,是否也考虑到美国经济衰退的风险?
孙立坚:造成日韩股市暴跌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日韩高度依赖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美国一旦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或陷入经济衰退,市场就会萎缩,这直接冲击日韩这类供给侧国家,投资者对贸易环境急剧恶化产生强烈预期,进而调整资产组合,大量抛售股票,转而购买国债或让资金流出本国市场,直接触发防止股价暴跌的熔断机制。首先,若美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或陷入经济衰退,其市场萎缩直接影响像日韩这样的供给侧国家;其次,美国关税政策反复会对日韩企业决策造成困扰,企业需要权衡关税、海外投资迁移以及全球供应链重构的成本,难以形成稳定的预期;第三,美国金融市场的波动会直接影响全球资本的流向,加剧市场对系统性风险的担忧;最后,韩国政治动荡带来不确定性,投资者避险情绪上升,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日韩股市暴跌。
来源:看看新闻Knews东方卫视 日韩股市重挫 触发“熔断机制”
Q3
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降至1月新低,日元兑美元继续上涨,这是否说明全球资产都在进入避险资产?如何看待日元日债成为避险资产?
孙立坚:日元大幅升值可能又在重演日本通缩时期的困局。日元汇率上涨是典型的避险行为,由于日本国民融入金融全球化的意识较弱,发达国家中日本本国居民持有海外资产的比例低(home bias现象突出),所以,一旦不确定性增加,日本民众就倾向于持有本币(日元)资产,而不像其他发达国家的居民会通过持有硬通货美元(现金为王的策略)来规避风险。但同时,这或许也是日本再次进入通缩,民众捂紧钱袋子的前兆。“按以往的规律,日本物价下跌,其汇率就会升值。如今日本国内消费疲软,没有外力来刺激消费,日本经济走入通缩的可能性上升,所以市场开始做多日元,并影响日本民众更多地持有日元。”
日本金融国际化能力弱再加上当年的广场协议把日元和物价绑定在一起,即经济弱物价未来就会跌汇率就要被迫反向调整,否则,美国就会认为日本政·府·操纵汇率掠夺美国就业机会而对日本实施严厉的贸易制裁。所以,此时日本央行的货币政策就会被动调整,以确保汇率对冲物价下跌的升值状态,市场投资者利用这个绑定效应,当题材出现时就会做多日元,这样更加削弱日本的出口竞争力,股市也会随着经济环境的恶化继续下跌。如何在特朗普关税的冲击下避免出现过去股价、汇率和经济恶性循环的状态,这是考验日本政府未来政策设计上的最大挑战。
当前日本、韩国都在就关税积极寻求与美国谈判,您认为后续会有结果吗?目前对汽车征收的关税已经实施,是否已经显现出明显的负面影响?
孙立坚:日韩仍存侥幸心理,认为谈判让步就能让美国调整关税政策,但特朗普核心目标是解决贸易逆差与财政赤字,他的政策逻辑不会因短期市场波动而改变。此外,通胀与货币政策矛盾加剧风险。美国若持续降息,日本可能会丧失加息的空间;韩国通胀压力若失控,可能引发滞胀。市场尚未充分消化这些风险,因此当前股市的暴跌可能只是开端。
基于经济学的基本规律,关税必然会带来经济的衰退压力,历史上从未有国家能凭借关税手段走向繁荣。但特朗普政府却采取了急功近利的关税手段,似乎还产生了短期内获利的错觉。这种错觉从何而来?该手段又会对美国产生何种影响?
孙立坚:第一,本届美国政府或许认为,通过关税进行产业保护,国内的企业在短期内面临的进口竞争压力可能会减小,进而获得更多市场份额,有助于美国企业维持短期的生产和就业。而且,美国政府可能希望通过采取范围极其广阔的关税政策,改变其长期贸易失衡的压力。但是从过去的经验来看,关税等各种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不仅不能减少美国贸易逆差,还极大提升了美国产业回归的调整成本。其次,这种急功近利的关税手段,看上去是直接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缓解美国政府财政压力,但从长期来看效果则适得其反,容易“引火烧身”。这种关税破坏全球多边主义框架和高效全球价值链,导致企业成本上升、利润下降。此外,关税会导致美国消费者多元化选择的能力降低,推动价格扭曲,造成美国通胀问题。所以关税对供求这两个因素的共同冲击作用,会给美国带来非常严重的滞胀风险,甚至滞胀的经济压力会转变为政治压力,加剧美国国内社会利益冲突,并带来地缘政治不稳定的问题。
特朗普所采取的急功近利的关税手段会导致全球总需求不足的严峻挑战,而总需求不足一定会带来总供给的衰退和经济增长的放缓,他所期待的就业场景的改善、美国利益重新回归的愿望根本无法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