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顾承启 发布时间:2025-04-23 来源:复旦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计划+收藏本文
中方领导人出访东南亚
当地时间4月14日至15日,应越共中央总书记苏林、越南国家主席梁强邀请,中方领导人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4月15日至18日,应马来西亚最高元首易卜拉欣、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邀请,中方领导人对马来西亚、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此访是今年元首外访的开篇之作,是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后采取的一次重大外交行动。
国内外舆论高度关注,普遍认为此访树立了中国同东南亚国家关系史上新的里程碑,凸显了中国同周边国家同舟共济、携手合作的真诚愿望,释放了中国坚定捍卫多边主义和国际贸易规则的强烈信号,在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中彰显负责任大国形象。
王毅说,此访的一个重要背景是国际局势动荡加剧、乱象频出。美国随意加征关税,无视国际规则,大搞唯我独尊。东南亚国家首当其冲,担忧世界经济前景,不愿丛林法则回归。值此危机时刻,世界渴望稳定性和方向感,周边国家期待中国展现领导力,提供确定性。中方领导人强调,面对保护主义抬头,中国经济迎难而上,将继续成为世界经济重要引擎。中国将推进高质量发展、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同各国特别是周边国家共享发展机遇。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始终向周边国家敞开。
中国承诺妥善管控分歧、加强产供链合作,强调“关税战没有赢家”,与美国的经济霸凌形成鲜明对比。中国多年来一直是东盟最大贸易伙伴,而东盟是中国自2020年以来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还大力推进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该协议涵盖15个国家,成为全球经贸规模最大的贸易协定。
图片来源:中国外交部
新闻来源:央视新闻、彭博社
英伟达CEO黄仁勋到访北京
英伟达公司首席执行官黄仁勋17日到访北京。当天,中国贸促会会长任鸿斌在北京与黄仁勋举行会谈。这是黄仁勋时隔3个月再次到访北京。
黄仁勋在会谈时称,美国政府加强芯片出口管制已对英伟达业务产生重大影响。英伟达已经准备了大量的存货产品要在中国销售,现在受到美国对华“限芯令”影响,这对其在中国市场的业务影响很大,但作为一家美国公司,必须遵守和严格执行相关政策。
黄仁勋表示,英伟达将继续不遗余力优化符合监管要求的产品体系,坚定不移地服务中国市场。英伟达深耕中国市场已有30年,与中国市场共同成长、相互成就,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具规模的消费市场之一,其蓬勃发展的产业生态与领先的软件实力,更成为他们持续创新的重要动力,中国市场对英伟达非常重要。
黄仁勋说:“英伟达不会放弃中国市场,更希望借助人工智能的东风,更为紧密的与中国厂商合作。”对于此前美政府新增的芯片对华出口限制,黄仁勋承认,该限制对英伟达造成很大影响,中国市场对英伟达的增长尤为关键。黄仁勋此行被视为旨在稳定中国市场,进而缓解中美科技紧张局势给英伟达带来的冲击。
日前,当地时间4月15日,英伟达表示,公司日前收到美国政府通知,H20芯片和达到H20内存带宽、互连带宽等的芯片向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出口需要获得许可证。公司预计第一季度业绩中,与H20产品相关的库存、采购承诺及相关准备金费用将高达约55亿美元。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新闻来源:央视新闻、金融时报
特朗普希望与中方高层直接谈判贸易问题
当地时间4月19日,POLITICO报道称,特朗普希望通过最高层接触的方式直接与中方谈判贸易问题,阻碍了两国通过其他外交方式进行贸易谈判。两名美国国务院前高级官员和一名业界官员透露,特朗普不会授权代表与中国官员在北京进行会谈。目前,美国参议院尚未批准驻华大使提名,特朗普没有任命任何其他人士与中方进行谈判,也没有联系中国驻美大使馆开启谈判。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前中国事务主任何瑞恩(Ryan Hass)表示,中美之间的非正式渠道没有起作用,是因为特朗普想用与普京打交道的方式与中方领导人接触。美国前高级贸易谈判代表温迪·卡特勒(Wendy Cutler)表示,有许多非正式渠道,包括美国商界和两国前官员。美国前亚太事务助理国务卿丹尼尔·拉塞尔(Daniel Russel)认为,缺乏可靠的官方渠道是特朗普寻求与中方领导人通话失败的主要原因。知情人士透露,高盛公司前总裁约翰·桑顿(John Thornton)、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会长欧伦斯(Stephen Orlins)、共和党参议员戴安斯都愿意担任与中方接触的联络人,但特朗普政府并未授权。
日前,当地时间4月17日,特朗普表示,美国和中国团队正在讨论关税协议,他预计“未来三到四周内”将会与中国达成贸易协议,结束与中国不断升级的关税战。据ABC新闻报道,上周四特朗普在白宫会见意大利总理梅洛尼时称,自美方提出对等关税后,中国多次主动联系,寻求谈判,故美方对华的关税不会再提高,甚至可能会下调。其后,在接受记者提问时,特朗普明确表示,“美方正与中方接触讨论关税协议,而且他预期可在3至4个星期内谈成。”“我们要达成协议,我认为我们会与中国达成一个非常好的协议,”特朗普当时向在场的媒体记者说,“我相信你们会看到,我们会与中国达成一个非常好的协议。”这是自特朗普将对华关税提高至245%以来,双方首次出现达成协议的可能性。
图片来源:ABC 新闻
新闻来源:POLITICO、ABC新闻
特朗普亲自参加美日贸易谈判
当地时间4月16日上午,特朗普突然通过社交平台宣布,自己将亲自参加与日方代表团的谈判,并称谈判将包括“(美国对日本的)军事支持费用”,即他将敦促日本为目前约5万名驻日美军承担更多费用。《读卖新闻》称,这一宣布震惊了日方代表团,引发了日本国内的担忧。日本原定的计划是由赤泽先倾听美方的要求,回国后再详细研究谈判筹码。谈判相关人士担心,特朗普亲自介入谈判后,日方的原定计划被打乱,谈判会被带入特朗普的节奏。但也有人乐观地认为:“相比部长级交涉,与总统直接谈反而进展更快。”
会晤结束后,特朗普又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很荣幸刚刚会见了日本贸易代表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并未透露具体细节。但外界注意到,日方宣称,此次会谈没有让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措施立即停止。日本经济再生担当大臣赤泽亮正在会晤后的记者会上表示,日本要求美方重新审议“对等关税”政策,将继续讨论汽车关税问题。他还称,双方预计在本月晚些时候进行第二轮关税谈判,并希望尽早达成协议。日本首相石破茂17日则表示,与美国的贸易谈判“不会容易”,特朗普已表示希望将与日本的谈判放在“最优先位置”。
美联社分析认为,特朗普亲自参加与日本官员的谈判,表明美国关税政策震动经济并促使美国政府向公众保证将迅速达成协议后,美国面临的风险很高。日本舆论分析认为,特朗普亲自参与部长级贸易谈判极为罕见,这一举动表明美国迫切希望在贸易谈判中取得成果,而这与其面临的市场压力密切相关。特朗普政府推行的所谓“对等关税”政策已经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震荡,美国国债也遭到投资者的大规模抛售,导致美国金融市场陷入股市、货币、债券“三跌”的困境。在投资者纷纷抛售美国国债的背景下,市场压力正迫使特朗普政府尽快调整关税策略。
图片来源:日经亚洲
新闻来源:环球时报、美联社、日经亚洲
知情人士称美国准备承认克里米亚属于俄罗斯
当地时间4月18日,据彭博社消息,知情人士爆料称,美国可能准备承认克里米亚地区为俄罗斯领土,以作为俄乌达成更广泛和平协议一部分。报道称,这一潜在让步被认为是美国总统特朗普急于促成停火协议的最新信号。
报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相关提议大致内容将包括冻结当前战线,目前大部分由俄方控制的乌克兰领土将继续由俄实际控制;与此同时,乌克兰加入北约的愿景也将被搁置。由于相关讨论具有保密性质,知情人士拒绝透露进一步细节。知情人士还透露,美方尚未就此做出最终决定。一名了解谈判情况的美国官员在被问及承认克里米亚属于俄领土的可能性时,拒绝就谈判细节发表评论。
彭博社还援引一名官员的话说,美国的相关计划仍需与乌克兰进一步磋商,因此并未构成最终的和解方案。此外,欧洲盟友也不会承认乌克兰的任何被占领土为俄罗斯领土。
报道提到,特朗普周五在白宫表达出“不耐烦情绪”,称他仍希望双方能够就停火达成一致,但如果他认为任何一方缺乏诚意,美国将不再参与斡旋。同日,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表示,若欧洲效仿美国“撒手不管”,不介入俄乌冲突,俄罗斯将能够更快自行解决问题。
图片来源:彭博社
新闻来源:彭博社
加州宣布将起诉特朗普政府
当地时间4月16日,据美国《新闻周刊》、《纽约邮报》等媒体报道,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纽森称该州将于当地时间周三就关税政策起诉特朗普政府,他还警告称,这些关税政策已造成“直接且无法弥补的损害”。
据《新闻周刊》报道,纽森办公室在一份新闻稿中称,该州将在加州北区联邦地区法院提起诉讼,指控特朗普政府利用对墨西哥、加拿大和中国加征关税,以及对所有进口商品加征10%关税是非法的,且实施此类关税政策是需要得到国会批准的。据《纽约邮报》透露,若以经济总量计算,加州可以被视作“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可能因此次关税政策损失数十亿美元。“特朗普总统的非法关税正在给加州家庭、企业和经济造成混乱——抬高物价及威胁就业,”纽森在声明中称,“我们要为那些无法承受混乱局面持续下去的美国家庭挺身而出。”美国“政治新闻网”补充称,加州是美国第一个就关税问题起诉特朗普政府的州,也是自特朗普重返白宫以来,州长纽森对特朗普政府采取的最直接的行动。
此前,纽森4月4日曾表示,他正在寻求与其他国家达成协议,以确保加州免受美国总统特朗普升级贸易战所招致的反制措施的影响。他14日还因不满美联邦政府政策,在社交平台X发布宣传视频刺激旅游业,吸引加拿大人前往加州。
图片来源:声明文件配图
新闻来源:《新闻周刊》、《纽约邮报》、美加州政府门户网站
美最新民调显示美国人对中国敌意下降
当地时间4月17日,美国皮尤民调中心发布的一项最新民调显示对中国持负面观感的美国人比例正在下降。这项调查于2025年3月24日至30日期间针对3605名美国成年人展开。结果显示,对中国持负面看法的比例较去年减少4个百分点,是五年来首次跌幅超过3个百分点。其中持“非常负面”看法的比例较去年锐减10个百分点。
将中国视为美国敌人而非合作伙伴或竞争对手的美国人比例也下降9个百分点。当被问及“哪个国家对美国威胁最大”时,提及中国的受访者占比较2023年下降8个百分点。皮尤民调中心总结道,美国人大体上对中国的态度已略见缓和。对于这一调查结果,美媒颇感意外。鉴于美两党日益达成共识支持对那些实施“不公平贸易”行为、掏空美国产业的国家采取更严厉的措施,这样的结果令人惊讶。然而实际上,对美国政府最新的关税措施,调查结果显示看法负面的人居多。多数美国人认为对华关税对美国不利,并且会对自己个人产生负面影响。《华尔街日报》指出,当皮尤在2021年询问相同问题时,大多数人认为对个人影响有限。
图片来源:皮尤研究中心
新闻来源:皮尤研究中心、《华尔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