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尹薇 发布时间:2025-04-29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收藏本文
“新质生产力应始终以人为本,确保创新与进步能够带来公平可及、经济有效、安全可靠的健康解决方案。与此同时,更为健康的人口群体,不仅是该战略的受益者,更是持续创新、动态生产力和未来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在4月25日至27日举行的上海论坛“新质生产力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分论坛上,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马丁·泰勒(Martin Taylor)在致辞中表示,以新质生产力推进健康中国需要强有力的多部门合作,很高兴能看到本次论坛汇聚各界代表,共商良策。
“我们必须更加积极地参与全球卫生治理,在‘ 一带一路’ 框架下推动产业发展、人才培养与国际合作,这正是中国以新质生产力参与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张怡教授表示。
会议主席、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教授王帆(右一)。大会供图
本次论坛探讨新质生产力赋能健康中国的实施路径和创新模式。会议主席、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教授王帆介绍,论坛组织了从政策制定到国际合作,从基础研究到临床研究的专家们与会,希望在对话和交流中能够思想碰撞,凝聚共识。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儿科中心主任仇万山以一个临床外科医生的角度梳理了最新人工智能(AI)技术在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临床与生物医学当中的应用。他透露,尤其是在手术机器人成本高,渗透率不足的现状下,AI技术发展让传统数字化手术室升级迭代手术智能体成为可能,实现手术室三维重建和手术规划,并推动术中精准导航普及普惠。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脊椎外科主任王树强不久前戴着虚拟眼镜做了一台手术。他认为,未来手术室,除了必须要的检查设备,可以精简为一张床一个患者,所有的数据都在眼睛里。此外,人工智能可以用于术后康复,比如针对关节运动,医生能通过云端数据影像,看到患者在家康复运动情况,即时指导康复。
讯飞医疗研究院院长贺志阳介绍,讯飞也在做自己的医疗大模型——星火医疗大模型。他认为,医疗大模型立足的医疗行业有其特殊性,除了传统的AI算法以外,还需要一些特色的、面向医疗的大模型算法,以及医疗本身临床思维链数据、精准医学知识等关键要素的加持。
此外,本次论坛上,世界健康基金会中国区总监徐健蓉分享了进入中国42年以来在公共卫生和妇幼保健等领域做的工作。医疗产业界代表,以及中国、阿根廷高校的研究人员,从各自角度对新质生产力如何促进健康中国战略做出了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