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经贸磋商取得实质性进展:难得,但前路还长

作者: 发布时间:2019-10-12 来源:“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计划” 公众号+收藏本文

据新华社10月12日报道,10月10日至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与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财政部长姆努钦在华盛顿举行新一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双方在两国元首重要共识指导下,就共同关心的经贸问题进行了坦诚、高效、建设性的讨论。双方在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汇率、金融服务、扩大贸易合作、技术转让、争端解决等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双方讨论了后续磋商安排,同意共同朝最终达成协议的方向努力。


“谜底”揭晓:“第一阶段协定”达成

当地时间10月1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会见正在华盛顿进行新一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此前,刘鹤已经与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财政部长姆努钦在华盛顿举行新一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


1021网站1.jpg

当地时间10月11日,特朗普会见刘鹤。图片来源:新华社。



根据最新消息,第13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达成的是一份“第一阶段协定”。综合谈判结束后姆努钦主持的白宫吹风会、特朗普会见刘鹤时与美国其他官员的说法,以及美中双方各自的对外发布,“第一阶段协定”的主要内容包括:美国推迟原定于10月15日调涨的中国产品关税;中国购买400亿到500亿美元的美国农产品;双方就中国管控汇率的方式达成一致;双方就部分涉及知识产品保护的问题达成共识;双方就强制性技术转让的问题讨论取得进展;中国金融服务市场向美国企业扩大开放。此外,特朗普称第一阶段协定签字后将展开第二阶段协定的讨论。姆努钦称将考虑取消将中国认定为汇率操纵国;莱特希泽则表示,关于12月要上调的关税,特朗普还没有做出决定。


在刘鹤抵美之前,中美两国在经贸关系之外等打了不少“嘴仗”,显然不利于营造双方讨论经贸问题的良好氛围。这些龃龉甚至一直延续到临近本轮经贸磋商的前几天。按照惯例,双方在磋商前都会有一些善意举动或乐观言论,但随着美国商务部宣布将28个中国政府部门和科技企业列入黑名单并对部分中国官员实施来美签证限制,以及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BA)引发的系列风波,让这次磋商显得有些扑朔迷离。虽然谈判开始前10几个小时,又有一些相对积极的消息传来:双方之前已有共识的货币协定将被纳入贸易协定;美方可能会暂停原定于下周二(10月15日)实施的对2500亿美元中国输美产品加征关税。总之,消息好好坏坏,气氛起起伏伏。

直到刘鹤抵美,积极信号开始不断确定。10月10日,刘鹤和随行人员抵达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和财政部长姆努钦已经在门前迎候,走下台阶迎接刘鹤,他们握手、面向守候多时的媒体微笑。11日,刘鹤笑着祝正好当天72岁生日的莱特希泽生日快乐,后者表示感谢后笑着建议:那我们来个“生日挥手”吧。三人笑容满面挥手的画面,被许多媒体记录。有资深美国记者当场说,三人在贸易代表办公室门外笑着“聊”了很久,这在过去的美国与别国的高层经贸磋商中并不多见。
尤其是特朗普的新推文,加剧着乐观的预期。特朗普在磋商开始前发的一条推文中说:"在与中国贸易会谈中,好事正在发生。比最近几次感觉更温暖,更像从前的日子,我今天将与副总理会面,所有人都想看到重大事件发生!"随后他又发一条推文,称:“与中国的协定的一大优点是,由于各种原因,我们不必又经历漫长的、政治化的复杂国会审批程序。经过充分谈判后,我代表我们国家亲自签署协定。快速而干净!”

1.png
当地时间10月11日,特朗普磋商前发布的推文。图片来源:Twitter

这后一条推文虽然主要是在抱怨国会迟迟推进不了对已经谈成的美墨加新贸易协定(USMCA)的审批程序,但无法不引起关注者们的猜测:美中是要签署贸易协定了吗?从剑拔弩张到直接签署协定?可能吗?
现在“谜底”揭晓,经过5个月的崎岖转折,“第一阶段协定”打破了两国经贸关系好几个月以来的僵局。
搁置“疑难议题”,打好基础,增强互信
这次谈判终于取得了一定实质性进展、即将签署“‘第一阶段’协定”,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双方都进行了一定的“让步”特朗普一直在扬言一定要达成符合美国利益的综合性协定,这根本不符合一份平等协定的精神,在双方分歧明显的情况下也是不现实的。这轮磋商前,中国主动购买了一部分美国农产品,解决了美方的一部分顾虑,给出了一个积极的姿态,磋商时也就美国最为关切的技术转让、知识产权问题进行了讨论;而特朗普也接受了“部分协定”,并同意10月15日的关税措施暂不生效,努钦也表态考虑取消对中国“汇率操纵国”的指控。双方各自找到了可以让步的角度,让第一阶段协定的达成成为可能。
第二,两国面临的现实状况让双方都非常希望能够达成协定。持续了一年多的贸易战和可能进一步升级的前景,不仅让美中经济、民众都受到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也影响到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期。中方明确承认企业在贸易战中受到损失,猪肉飞涨等现象是普通民众受贸易战之害的明证。特朗普虽然一直强调“关税负担”由中国承受美国不受影响,但美国农民、其他行业协会、美国商界并不这么认为,他们关于尽快结束贸易战的呼声越来越大。而且特朗普的这种说法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姿态,毕竟他本人曾经因为考虑“美国民众的圣诞礼物”推迟了部分关税措施的生效日期。现在美国经济状况还不错,但2020大选年经济增长可能减速的预期让谋求连任的特朗普非常希望与中国达成协定刺激增长。另外特朗普所遭受的弹劾压力可能也会让他更希望在美中贸易协定谈判中取得进展。
2.jpg

特朗普于6月18日宣布启动连任竞选活动。图片来源:新华社。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多次警告贸易争端增加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呼吁两国尽快结束贸易战。刘鹤在开启13轮美中经贸对话前一天与IMF新任总裁格奥尔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会面,对于贸易战的负面影响是有共识的,姆努钦也曾表态要和IMF合作解决所谓人民币汇率问题和中国的不公平竞争问题。IMF只是一个例证,中美两国都是全球经济体系的一部分,都要认真考虑与全球经济体系的互动,贸易战对美中双方和世界经济造成的后果让双方都格外希望阻止贸易战进一步加剧。


第三,筹备性的副部长经贸磋商让双方明晰彼此诉求和底线。此次美中谈判双方都非常慎重和有诚意。除前文提到过的各自让步、各自释放善意的举措外,双方还在第13轮高层经贸磋商举行的前两周,特别举行了一场筹备性的副部长级经贸磋商。在充分准备、诉求和底线都比较清楚的情况下,才更容易在可能的领域达成共识。在磋商前夕“NBA”风波,是破坏磋商气氛的一个偶发事件,中国官方没有不依不饶,特朗普唯一的评论就是“他们应该自己管好自己的事”,明显美中都在刻意降低这一事件的影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双方的诚意。特朗普与刘鹤会面、双方促成下个月智利APEC峰会期间再次举行美中元首峰会,也是各自诚意满满的体现。
还有一点不可忽视,那就是有许多美中双方分歧较大的“疑难议题”,第一阶段协定并没有涉及。华为议题这次不在协定之中;国企补贴等牵涉到深层结构改革、难以一蹴而就解决的议题,这次没有涉及;强制技术转让、知识产权相关的议题,涉及范围广泛相关议题众多,这次也只是进行了一些讨论取得了一定进展,可以想见还有很大一部分要留到以后的磋商与协定中。将分歧过大的议题搁置起来,是暂停“吵不出结果”的争论、达成“第一阶段协定”的必要条件。这是个打好基础、增强互信、一步一步来的合理做法。
“惊喜”并不意味着真正鸣金收兵
这次达成“第一阶段协定”,令外界松了一口气。鉴于一系列必然和偶然因素所导致的对这一轮谈判的预期不高,这份“第一阶段协定”可以算作一个惊喜。10月15日的关税措施取消,贸易战暂时停止升级,让整个市场有了喘息之机。关于知识产权等老大难问题的进展,给双方企业带来了新的希望。农产品购买扩大,满足了美国农民的销售需求和中国消费者的购买需求,一定程度上属于“双赢”。根据特朗普的说法,智利元首峰会后,双方会开启第二阶段的谈判——较为和缓的谈判节奏、元首峰会带来的火花对于接下来谈判的促进作用,可能会激发美中经贸磋商中新的进展与亮点。
当然,各方都明白,美中第13轮经贸磋商虽然取得了近来少见的实质性成果,但远远不到开香槟庆祝“美中贸易战结束”的时候。10月15日的关税上调取消了,还有1800亿推迟到12月15日实施的关税措施悬在中国上方。目前达成的妥协,比如农产品购买和推迟关税,说起来是各自让步,其实有利于双方。还没有讨论的“疑难问题”,也就是美中难以让步、难以妥协甚至触及底线的问题,以后绝大部分还会是疑难问题——第二阶段协定的谈判与磋商,难度必然进一步加大。
此外,特朗普的“出尔反尔”,这一两年来都证明是个不时会爆发的“定时炸弹”,尤其是在如今美中经贸关系和美中整体关系有诸多“爆点”的情况下。特朗普在“第一阶段协定”签订前和签订后再“出尔反尔”,可能会影响美中下一步磋商、加剧美中经贸及其他领域的紧张局势。有了之前“出尔反尔”的前车之鉴,市场和企业的信心是有限的,他们会担心协定的稳固性,这也将影响他们的商业信心、投资计划等。这样一来,第一阶段协定给市场带来的利好,也是有限的。
总之,中美第13轮经贸高级别磋商,谈之前外界预期普遍不高,谈的时候气氛很好,谈之后取得了实质进展,下一步也有不错的计划。贸易战暂停升级了,这是件好事;但“贸易停战”是个过于乐观的评语。中美经贸协商,美中关系走出低谷,道阻且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