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泰源:直面全球挑战的三把钥匙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2-13 来源:东方网+收藏本文



编者按

东方网•东方智库独家受权发布“上海论坛2020”年会系列主题演讲。第四讲主讲人:韩国SK株式会社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崔泰源。本届论坛年会以“亚洲再出发:展望未来十年”为主题,由复旦大学和韩国高等教育财团、崔钟贤学术院共同主办,复旦发展研究院承办,以线上线下形式,邀请600多位来自全球各界精英云聚论坛。


图片

崔泰源


韩国SK株式会社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全球挑战下的企业社会责任

今年是上海论坛走过的第15个年头,在此我要感谢复旦大学、韩国高等教育财团和崔钟贤学术院,在这样一个特殊而困难的时期所做的不懈努力,将我们聚在一起。今年上海论坛要探讨的主题是“亚洲再出发:展望未来十年”。我们的确正处在一个非常特殊和关键的历史时刻,我们见证了一种较量,一方面是孤立与瓦解,另外一方面是互联和合作。


当今世界我们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之一是环境问题,人类的破坏性行为已经使得我们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退化,我们滥用了人类对环境的支配力,误认为这一切是理所当然的。从某种程度来说,此次疫情的流行可能也是人类自身行为招致的恶果,只有全世界协调一致、保持合作,才能有效应对这一挑战。


幸运的是,我们在国际层面上已经开展了很多积极的合作。比如说,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领导下,《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的实施,以及私营部门在ESG(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中的广泛参与,都有效地促进了诸多环境和社会问题的解决。


我们也要看到,还有很多环境和社会方面的问题依然悬而未决,比如说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废弃物的过量排放,与日俱增的塑料垃圾对海洋的破坏……现在我们又面临着新冠疫情大流行所带来的新挑战。这些问题并非单纯扰乱了我们的生活,而是很有可能真真切切地威胁到了我们的生存。也许这一切都是因为人类毫无节制的贪婪、自私和冷漠,现在我们不得不寻求一种新的治理机制来改变我们的行为。


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部门,在解决这个问题上可能拿出不同的方案。作为一个企业家,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认为能够影响未来人类行为的三个关键因素,就像三把钥匙,开启充满挑战的未来:一是企业战略,二是监管体系,三是真心付出。


第一,企业战略。


企业必须从根本上转变自身的经营方式,其途径无外乎整合环境、社会、治理这三方面因素。企业只关注经济价值最大化的时代已经过去,如今我们希望打造一些生态友好型的商业实践活动,以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并建立能够赢得信任的治理体系,这已成为我们生存的必要条件。


实际上,今天的投资标准已经在迫使一些企业进行改变。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和投资者已经充分意识到,企业的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表现对企业长期的成功,将会带来深远而重要的影响,而企业也开始从企业或能满足当前市场需求的财务战略角度,来重新审视ESG倡议。作为回报,根据其可行的财务状况,企业获得了对于真实市场和公司价值的评估。衡量方法的逐步改进也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企业的行为。


虽然未来的工作依旧繁重,SK集团与巴斯夫集团、德意志银行、诺华集团等全球伙伴合作,共同成立了价值平衡联盟。在中国,我们正在与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合作,打造一个社会共同价值模型以及一套全行业公认的会计或计量的标准体系,随着我们的计量标准体系在各个行业和国家的推广,我相信将有更多的企业加入我们的联盟,并采用这些标准。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联盟还会创造出新的方法和体系,对ESG的方方面面进行衡量。


第二,监管制度。


我们不仅必须同意衡量ESG,还必须补偿企业通过ESG实践所创造的价值。比如说,五年以前SK建立了“社会成果奖励”计划,以便能够创建一个生态系统,推动企业创造社会价值。我们的想法是将社会企业创造的社会价值换算成货币,从而激励社会企业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同样,SPC(统计过程控制)的概念也可以应用于各种公共和私人组织,以评估和补偿并由此激励环境、社会、治理因素。例如,“环境进步奖励”可以为企业创造的环保价值提供可交易的货币价值。凭借着在SPC方面的初步成功,我们可以期待一种能够自我维持的ESG机制,在这样的机制当中,ESG的初始价值在投资者之间进行交易,而奖励金额可以由市场来定价。


第三,真心付出。


根据我的经验和观察,我们不能仅仅只依靠测量和补偿;如果没有真正自觉自愿的人文精神,那么规则和机制最终只能成为财务报表中实现数字目标的负担。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变得主动自愿呢?我的答案是“同理心”。


我相信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方法来提高我们的同理心,这意味着我们能够理解和分享他人的感受,能够理解那些被新冠疫情、环境破坏或人类的冷漠和仇恨伤害之人的感受,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经常会受到个人、公司或者国家利益的驱使,我们怎样才能提高内在的良知水平,把他人的利益看作是自己的利益呢?显而易见的答案就是:以某种方式来训练自己变得更有同理心。但同理心不是可以通过练习来轻松获得的,并且只有“感觉到”同理心也还不够。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必须不断地尝试。


我相信今年的上海论坛是一个理想的起点。首先,让我们去探讨“同理心”的更深层的含义;然后让我们与学界、业界和政府部门的合作伙伴一起,讨论如何将其转化为行动,使我们所有人受益。我希望上海论坛能够为新冠疫情大流行之后全球合作与振兴路径的制定作出贡献,愿亚洲的新旅程是由我们的集体智慧和同理心所引领,而不是由利益的冲突和冷漠所主导。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