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立坚 发布时间:2025-05-05 来源:凤凰财经日报+收藏本文
美国今年第一季经济增长突然萎缩,GDP年化下降0.3%,不仅低过市场预期,也是2022年第二季以来首见负增长。这个数字再度引发市场担忧,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可能引发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不过特朗普火速撇清责任,指这是拜登留下的烂摊子。但他承认关税政策可能给自己带来政治风险,而且即使可能影响到共和党在期中选举的表现,他仍决心继续征收关税。复旦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教授受凤凰卫视邀请,对美首季GDP意外转负一事进行解读。以下内容由发展研究院根据采访内容及孙教授增补内容编辑而成,供读者参考。
特朗普执政100天,发动了被称为“洪水战略”的一系列举措,给美国乃至世界各国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这期间他的支持率根据美媒的调查也降到了过去80年中历史最地位的39%,你怎么看待他的所作所为?
孙立坚:我们可从内政、关税、外交三个维度,来评价他的政绩,可用8个字概括:过度自信,一意孤行。
首先从他改变美国内政制度的一系列行为来看,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他和马斯克一起推动DOGE内政改革计划大量裁减美国公务员,大量裁减美国公务员,导致社会巨大震荡,同时对在美国的涉外援助机构进行整改甚至关闭,还废止了美国教育部的诸多行政功能。二是他大量遣送在美国的非法移民,遣送方式粗暴,导致正常留学和工作的外籍人士也被大量驱逐出境,引发社会巨大不满。三是他从一开始就与拜登民主党派所推进的多元化、公平和包容的理念针锋相对,废止了他认为导致社会伦理混乱的同性恋相关“公平”政策,例如变性者参与女性运动导致真正女性权益受损的情况。四是因与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价值观不一致,他动用政府和总统权威,无视美国法律保护,冻结这些学校的政府资金拨款,严重影响了学科发展环境和国际交流制度。美国媒体对社会公众关于特朗普100天内政表现的问卷调查显示,有64%的受众群体认为特朗普滥用总统权限,导致了严重后果。
在关税政策层面,特朗普推行的高关税举措直接导致经济不确定性持续攀升,金融市场剧烈震荡。通常情况下,当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金融体系稳定性下降时,市场风险厌恶情绪高涨,避险资金会大量涌入凭借美元霸权地位构建起安全资产功能的美国金融市场,推动美元价值及美国国债价格上涨。但此次却罕见地出现美股、美债与美元指数同步下跌的局面,这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美国未来经济表现的忧虑,甚至有观点认为美国经济形势将严重掣肘世界经济活力。美国媒体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72%的受访者认为这种负面状态极有可能发生。
特朗普当选时曾信誓旦旦宣称地缘政治动荡源于拜登政府的无能,并承诺上任后迅速调整外交策略,恢复世界秩序。然而事实恰恰相反:在推动乌克兰停战问题上,他不仅未能缓和俄乌矛盾,反而使其进一步激化;在加沙冲突中,其偏袒立场加剧了局势的不公平性,促使以色列不断扩张,导致地区局势愈发不稳定;在伊朗问题谈判时,他盲目自信、独断专行,因缺乏对地缘政治深层问题的研究,致使谈判计划难以获得相关方的认可。面对承诺无法兑现的窘境,特朗普不仅不反思自身,反而将责任推卸归咎于拜登时期的政策失误。此外,他还退出世界卫生组织、巴黎协定,放弃对非洲的援助承诺,彻底破坏了美国参与国际组织的传统架构,引发全球伦理观的混乱,严重损害了美国的国际信誉。美国媒体调查显示,61%的民众不支持特朗普政府的外交战略。
追根溯源,特朗普一系列政策乱象的根源在于其商人思维导致的认知偏差,暴露出他在政治经济问题上缺乏政治家应有的专业素养与战略眼光。他将美国政府效率低下、财政赤字扩大等问题,简单归结为拜登时代的价值观扭曲,并因此联手马斯克推动大规模内政改革。但由于其采取的解决措施与实际问题严重脱节,最终适得其反。以关税政策为例,全球化基于比较优势构建起互利共赢的经贸体系,虽然中国在对美贸易顺差中占比显著,但欧洲、日本、韩国等多国企业也从中获益。美国作为贸易逆差国,在吸纳产能输出的同时,反而强化了金融、创新等领域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核心竞争力,巩固了美元霸权地位,并且服务贸易顺差创造的财富效应远超货物贸易。然而,特朗普却将贸易逆差、产业空心化等结构性问题,全部归责于贸易顺差国,使中国首当其冲承受巨大冲击。
在外交战略方面,特朗普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试图扭转拜登时代美国作为“世界警察”大量投入军事和公共开支的局面。他指责盟友搭美国便车,认为这种状况必须改变。在处理伊朗等问题时,他试图通过解决地缘政治问题来间接减少美国对盟友的财政支出压力,缓解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从而使美国能够更加集中精力处理自身事务。然而,他不顾世界历史形成的格局以及其他国家的主权,为了美国的国家战略需要,妄图将他国领土纳入美国掌控,多次表露对格陵兰岛和邻国加拿大的领土野心,反复威胁“收回”巴拿马运河,抛出“清空加沙论”并由美国接管开发等,充分暴露了特朗普政府霸权的殖民地意识。这种行径严重破坏了国际关系准则,对世界的稳定与和平发展构成了较大威胁。
以上就是对特朗普100天政绩表现特点的简要归纳。未来特朗普能否正视这些事实,纠正其过度自信、一意孤行的行为,我们还需进一步拭目以待。但不管怎样,中国都必须做好充分准备,以对冲特朗普时代带来的巨大冲击。
特朗普上任百日,迎来的是第一季度GDP意外负增长,特朗普一如即往,甩锅前任总统拜登,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甚至宣称,GDP负增长是有史以来最好的负面消息,从具体的数据来看,美国第一季度负增长,主要受到进口商赶在系列关税措施生效前大量进口,导致逆差大幅扩大,拖累GDP减少近5个百分点所致,美国经济是否已经正式步入了衰退?
孙立坚:从衰退判断角度来看,仅凭一季度的指标来判断整个年度的经济形势还为时尚早,这需要更多时间来观察。进口激增确实对GDP增长起到了阻碍作用,但经济数据在季度间出现波动也是常有的事。问题的关键在于,进口增长速度变化背后存在深层次原因,即特朗普给世界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因素。
关税政策未来是否能通过改变进口贸易结构,带动本国消费、投资增长,或是改善政府财政收入,还尚未可知。目前我们看到的是经济活力的下降,税基减少的压力正随着关税造成的负面影响的增加而在上升。因为关税可能造成全球供应链的远传失灵而使得美国和世界经济结构失衡的问题变得更加严重。这种结构性隐患与市场信心的低迷,可能会使我们对一季度美国集中进口带来的对其GDP负增长的影响只是暂时的这一判断过于乐观。
第一季度的GDP数据敲响了美国经济衰退的警钟,尽管特朗普反覆宣称,关税每天为美国政府带来大笔收入,不过更多经济学家警告,关税措施将会推高通胀,而贸易活动停滞,则会直接冲击相关行业进行大裁员,与亚马逊网购紧密相关的UPS日前已宣布裁员两万人,在不明朗的环境下,企业开支和招聘也会变得为谨慎,特朗普想要透过提高关税,增加政府收入,进而实现减税承诺的如意算盘,是否是根本不可能的任务?这场烂摊子又该怎么收拾?
孙立坚:如今人们愈发清晰地认识到,特朗普急功近利的关税政策实则是一种短视之举。短期内,美国看似收获了前所未有的关税收入增长,但这是以牺牲美国与世界经济长期构建的稳定供应链、破坏商业环境为代价的。
从长远来看,这种政策虽然让政府实现了短期收入增长,但带来消费者生活成本增加,企业面临供应链断裂、运营机制困难等问题。这一政策的短期收益与未来经济的长期代价形成了鲜明对比。经济衰退的多维驱动因素还因为国际分工格局的解体而体现在服务业萎缩、就业市场的结构性崩塌、企业信心受挫、投资冻结等方面,这些进而削弱经济的商业机会与资金循环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特朗普旨在改变美国现状的关税政策反而带来了经济福利的下行的结果。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下调了美国经济的景气预测,也印证了美国商业环境的恶化,长期代价正在不断攀升。然而,特朗普对这种经济下行压力表现过于乐观,甚至颠倒黑白地进行宣传,试图通过这种方式进行预期管理。但未来随着通货膨胀加剧、经济环境恶化,美国消费者终会意识到现实情况与特朗普所言大相径庭,政治承诺与经济现实的冲突将会加剧。要想打破这一局面,美国需要进行关税政策的调整(如对居民生活用品减税)、多边协调机制的重建(供应链修复)以及国内结构性改革(以确保增税转向减税的渠道畅通有效)。但就目前特朗普做事风格来看,他很有可能对外的强硬态度招来其他国家直接和间接的抵御,使得他的愿望一而再的破灭,政策的效果不仅事倍功半,而且会适得其反。
至今,特朗普宣布加征关税已近一个月,却未与任何国家达成协议。尽管特朗普表面上声称不着急,实则内心焦虑,否则其政策也不会频繁变动。而中国方面也早看穿美国的意图。只在美国没有实质性举动之前,中方根本没有必要与特朗普谈判。中方现在需要观察美国,甚至要逼出美方的真实意图,来掌握谈和打的这个主动权,所以您预计美方究竟还有什么样的招数可以使,而最终在庞大压力的情况之下,美方示弱的可能性有没有?
孙立坚:美方朝令夕改的决策方式已经暴露了其“相机决策”的战略带来的混乱。特朗普在谈判中的出尔反尔和行为摇摆,显示出他外强中干的一面,政策摇摆也削弱谈判信誉。他以“美国至上”为原则的单边主义做法,严重扭曲了长期以来合作共赢的全球化商业模式。这种单边主义行为不仅招致了中国的反制,还会让越来越多的其他国家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采取实质性反制措施,使美国推行相关政策的难度日益加大。
全球的经济格局正在加速调整,去美元化进程意外提速,多边机制反制效应显现。美国陷入当下被动局面,一方面,政治周期与经济规律存在冲突,破坏了经济运行的连贯性和稳定性,使得美国在全球经济竞争中逐渐失去优势;另一方面,美国长期以来推行的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政策,损害了盟友的利益,原本紧密的盟友体系出现了明显的松动,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美国在全球经济和政治舞台上的影响力,使其陷入愈发被动的境地。
当前,特朗普试图尽快促成那些他认为能体现“美国优先”的谈判(如促成排在第一批谈判名单中的日本尽快的妥协),进而将其谈判成果复制到与其他对手的谈判中,以此扩大单边主义主导的关税政策的影响力。然而,中国清晰认识到中美关系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深知自身经济具有韧性,能够为全球经济注入新活力;同时也明白美国依赖现有供应链,其关税政策破坏供应链,最终会反噬自身经济,给美国带来更大伤害。凭借对局势的清晰认知,中国始终保持冷静,反制策略的精准打击(管制稀土出口,暂停波音飞机采购等),通过非对称制裁直击美国痛点,并用全球供应链重构和脱美元的支付方式倒逼美企不得不向特朗普施加压力,成功地在复杂恶劣的国际环境中,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维护了良好的商业条件。当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实施高关税政策没有赢家,受到更大伤害的还是无辜的消费群体。虽然我们无法阻止特朗普政府的粗暴行为,但我们会通过更加深入的改革开放去捍卫我国的人民利益,去减少关税对我国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