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马路12号:从义乌走向世界》

作者:张乐天 发布时间:2024-02-27 来源:文汇报+收藏本文

图片

书名:新马路12号:从义乌走向世界

著者:张乐天 教授 复旦发展研究院当代中国社会生活资料中心主任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8




义乌小商品市场的第一代市场是室外露天市场,第二代市场移入室内,地址是新马路12号。


一批贫困、饥饿的农民是如何在短短30多年的时间里创造出如此傲人的奇迹?带着这样的疑问,张乐天教授深入义乌小商品市场一线,探究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的典型样本。本书就是其这几年深度访谈、研究的初步成果。


作者摒弃了宏大叙事,从细微处入手,以八个义乌工商业经营者的创业故事,剖析这些源自村落共同体价值观的工商业经营者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行为准则,超越村落共同体中“情”的局限,成就了适合市场经济的“经济结义”。他们是义乌从“草帽市场”发展到“买全球,卖全球”国际小商品交易平台的缩影。他们的生命史中潜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他们的工商业经营活动中包含着市场与地方政府良性互动的道理,他们近十年激动人心的故事更是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素材。


本书为当代年轻人提供了具有实际操作性的创业样板;从义乌走向世界的崛起之路,亦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浙江样本。


内文选读

     小商品,大世界

这十年,他们创造着辉煌



义乌本是浙江中部一片相对贫瘠的土地,一个普通的地方;改革开放以来,义乌却出人意料地崛起,成为全球关注的小商品集散地。


变化是渐进的,有几个节点却格外值得关注。


1982年9月5日,在义乌县委县政府的默许下,义乌县稠城街道在湖清门道路两侧搭起了上可遮雨、下可摆摊的简陋市场,取名“湖清门市场”,俗称“草帽市场”。义乌政府亲手打开了小商品市场交易的闸门。贫困农民中长期积聚着的“求生存、图发展”的能量一下子迸发出来,湖清门市场一百多个固定摊位很快就难以满足人们“快速增长着的需求”。一年多以后,义乌政府开始在新马路建设占地1.35万平方米、1849个摊位的市场。严格地说,湖清门市场仍是传统意义上的乡村集市,新马路市场则实现了“以场为市”的转变,成为正式的“小商品市场”。


1984年12月6日,位于新马路12号的义乌小商品市场正式开业。从那一天起,新马路12号成为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的永久标志。


义乌小商品市场是这片土地上开天辟地的新事物;探索的道路是曲折的,前行的困难在所难免。政府的励精图治,经营者们的砥砺前行,义乌小商品市场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


2006年6月8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到义乌。在城西街道横塘村召开的“如何学习义乌发展经验”座谈会上,他称赞义乌的发展是过硬的,是“无中生有”的发展、“点石成金”的发展;强调学习义乌经验,必须把发挥政府这只“有形的手”的作用与发挥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的作用有机结合起来。


2011年,国务院批复《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义乌成为中国首个由国务院批准的县级市综合改革试点,成为浙江省第一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国家的政策支持,义乌市委、市政府的保驾护航,为义乌小商品市场与工商业发展带来了春风雨露。本书呈现给大家的八位义乌工商业经营者大多来自义乌农村,在经历了令人感叹的生命历程以后,与义乌无数工商业经营者们一起创造了新的辉煌。


出生于1937年的冯爱倩后来虽然工作重心改变,但她始终心系义乌小商品市场的繁荣。


2010年,初中毕业却不断求知的俞巧仙稳稳地站上了“科技新浙商”的领奖台。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她把森宇集团打造成名副其实的科技企业,领衔培育的铁皮枫斗有了“科技护航”,具备了更强大的抵御风险的能力,胜利前行。


2011年,曾经获得多项世界跳远冠军的周洋霞自主创业,注册成立了义乌禅心阁珠宝商店。带着一个世界冠军的劲头,怀着传播中华文化的信仰,她一步步走向辉煌。2018年,周洋霞设计的“黄金宫锁”入选国家博物馆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


2012年,双童集团董事长楼仲平收到来自瑞士的喜讯,集团向瑞士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的《聚丙烯饮用吸管规范》国际标准的起草申请获得该组织三分之二成员国投票通过!整整四年,自从提交申请以后,楼仲平一直等待着回音,此时此刻终于“尘埃落定”!根据相关国际条款,此后,双童集团将取代日本,成为吸管国际标准起草的主席国。


2012年以来,义乌的文具礼品实现了外贸的重大突破。2015年,以诚信闻名的黄昌潮担任了义乌文具礼品商会会长。在他的推动下,2017年6月4日到6日,义乌创办了义乌文具礼品展览会,当场成交达2.12亿人民币。他主持的5000人共同参与的“全球文具人之夜”晚宴带来了轰动效应,这场自义乌小商品市场开张以来第一次由行业协会举办的展会,成为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十多年来,在国家与地方政府共同的支持、鼓励下,楼仲平等一批义乌工商业经营者协同努力,成就了义乌小商品与全球市场的“无缝对接”,把义乌这个“小地方”变成与全球每一个角落都密切关联的“大世界”。


这是了不起的伟大成就,义乌也因此成为解读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


图片

▲从40年前的“马路市场”,到如今风靡全球“世界超市”,210万种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汇聚义乌,又销往全球2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平凡之人:缺点、挫折与应对



因为骄人的业绩与成就,无数镁光灯聚焦于他们身上,从他们身上寻找优点,挖掘他们的“非凡之处”。但是,当我们走近他们,聆听他们的创业故事,捕捉他们从童年开始的生命历程,我们发现,他们其实就像这个世界绝大多数平凡的人一样,身上也存在着每一个普通人都可能有的缺点,在生活、经营中也同样会遇到难以预料的挫折与困境。


但是,他们又的确有不凡的“过人之处”。究其根本,重要的问题不在于缺点错误、挫折困境本身,而在于他们应对的心态。


楼仲平没有认真读完中学就开始“谋生活”,但是,在几年里,他的心思实在“太活了”,以至于有的人觉得他“很难做成事”。1982年初春,他开始从义乌进货,在景德镇一个菜市场摆摊。不久,看到有人专卖牙刷生意好做,就转而卖牙刷;看到有人卖气球,也学着做氢气球卖;看到同伴做葵花籽有奖销售,又依样画葫芦;看到市场上出现电子手表,似乎好卖,就立即远赴福建漳州进货,吆喝着卖电子表;如此等等。父亲“看清了他的缺点”,坚决反对他这样折腾,为此楼仲平竟然与父母分家!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会因自身存在的缺点而自卑,因自身所犯的错误而后悔,而楼仲平他们恰恰相反。面对缺点,他们没有自卑;面对大多数人眼中的所谓错误,他们没有后悔。他们善于从所谓的缺点、错误中发现问题,把缺点、错误转化成激励自己努力、奋进的动力。


不自卑、不后悔,发现正能量,这就是他们应对缺点、修正错误的心态。


我们再进一步看看楼仲平他们遇到的挫折与困境。


2012年,楼仲平“悲喜交加”。那一年,双童集团迎来了国内外最佳外部发展机会,为了把握住这个机会,双童集团启动了“再造经理人”的内部改制进程。令楼仲平始料未及的是,企业改制遭遇了几乎全部最初参与创业的家人、亲戚、朋友的强烈反对,楼仲平不得不面对亲情、人情、感情的巨大压力,不得不面对企业短期间生产不正常、利润下滑的严峻挑战,经历了办企业25年来“人生最黑暗的时刻”。


创业之路从来都不是康庄大道上的悠闲散步,而是在荒芜凋敝、山穷水恶的原野上披荆斩棘;困难在所难免,挫折本是常态。即使知道了这个道理,我们在听楼仲平他们讲创业经历的时候,心中仍无比感叹:捧着“铁饭碗”容易,创业却充满风险!


周洋霞入行较晚,创业之初,她遭遇了部分同行的“恶性竞争”。她去进货,到义乌,别人不给,说“有人关照,不能供你货”。她转而到金华,同样吃了“闭门羹”。她到杭州、温州,甚至到山西等外地,都被“拒之门外”。她设计制作的珠宝饰品想去销售,也遭“同样冷遇”。令她难以想象的是,有些商人还真是神通广大,她做到哪里,他们追到哪里。面对“四面围猎”,周洋霞陷入“八面楚歌”……


看看楼仲平他们遭遇的挫折、面临的困境,我们很多人平时所碰到的困难简直就是“小儿科”!周洋霞说:“我父母,特别是我父亲从小教育我,因为他把我当个男孩子养,他一直强调说,你虽然是个女孩子,但爸爸对你的要求是流血不流泪。”“不流泪”而奋起,挫折、困境反而唤醒了他们身体中潜在的力量,以及从困境中脱胎换骨、涅槃重生的心态与勇气,让他们变得更加强大,让他们更加坚忍不拔。


不气馁,不“躺平”,寻找新机会;这就是他们应对挫折困境的心态。


图片

▲主播通过直播方式向采购商介绍义乌小商品城2023年开市情况


成功之路:品格、精神与超越


正反相生,相辅相成。劳筋骨、苦心志,本身难说是“好生活”,但如能够正确应对,却能助人“成大事”“担大任”。义乌的创业者们从小大多生活在贫困的村落里,吃尽苦,受够累。他们出来闯天下,带着缺点,也难免犯错误,甚至遭遇挫折,身陷绝境。但义乌这片土地养育了他们的良好心态,使他们能正确应对,不断锤炼自己的品格与精神,实现超越。由此,他们超越了平凡,实现了成功,为义乌今天的辉煌添砖加瓦。


一方面,楼仲平他们的奋斗与成功反映了无数浙江人所具有的普遍精神。2000年,浙江省委提出的“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勇于创新、讲究实效”是浙江精神的最初表达;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高屋建瓴,概括出浙江精神“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重要内涵。


另一方面,楼仲平他们各有别具一格的奋斗之路,各有迥然不同的心灵激荡。他们的故事充满细节,翔实、生动、具体,或曲折离奇,或匪夷所思,或令人叹为观止。我们反复阅读,蓦然发现故事的细节犹如肥沃的土壤,孕育出朵朵精神之花争奇斗艳。


冯爱倩的奉献精神让人深思。与其他义乌成功的工商业者不同,她最初是冒着风险“拦截县委书记”,好说歹说,终于获得了义乌县委谢高华书记的一句话“你暂时去摆(摊)”。不久,义乌小商品市场在湖清门开张,冯爱倩成为第一批领取经营证的工商业者。在常人看来,她赶上了发财致富的好时机,可以大展身手,成为义乌最早“富起来的人”。但令人想不通的是,她进入湖清门不久,就开始义务帮助维持市场秩序。在新马路小商品市场开张以后,她竟然放弃了自己的一大半生意,当起了小商品市场的治保主任,成了新马路市场的“阿庆嫂”。在“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年代,人争相赚钱,冯爱倩却在赚取了满足基本家庭生活的钱以后,就放弃自己赚钱,服务于她眼中的“政府的事业”。她的奉献精神来自何处?


楼仲平的专注精神耐人寻味。经历了各种诱惑与考验之后,他痛下决心,专注于“一根小小的吸管”,专注精神成了他的“定心法宝”,也成就了“世界吸管大王”的美称。


王斌的极致精神叫人感叹。王斌的故事曲折离奇、惊心动魄,其中有许多充满正能量的精神值得概括,例如,他要求把相框全部生产链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得最好”,因此牢牢站稳了欧美市场。


周洋霞的信仰精神使人动容。2011年,她下海创业,最初几年,同行们对她“围追堵截”,几乎把她“逼到墙角”,但是,她“流血不流泪”,硬是扛了下来。是什么给了她那么大的勇气?她回答说,“是信仰的力量”。2020年,她成为义乌非遗传承人,国内外赢得很大的名声,她仍然说,“是信仰的力量”。


或许,信仰本身就具有超越性。周洋霞的所谓信仰,就是“凡事都做到极致”的想象、荣誉,就是平凡的超越。以此观之,本书里的每一个人都有着他们各自的信仰,都实现着人生的超越。盛亚芳说,“我梦想着,让世界上每个人都有一双舒适的鞋垫”。俞巧仙想象着她所经营的森山小镇“一定是一个让世界微笑的地方”。朱智慧小时候没好好读书,但却充满着理想,他说:“我想象着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或者艺术工作化,工作艺术化。我想象着未来的工作、生活、艺术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未来的社会是工作、生活与艺术浑然一体的。”这本书里工商业经营者们超越常人的想象让人震惊,教人用新的视角看待新时代的农民。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改革开放以来,义乌小商品市场展开的工商业实践不断锤炼着楼仲平们的精神,而精神的力量反过来又推动他们走向成功,推动了楼仲平他们的“小商品”走向了“大世界”。


义乌的工商业实践在继续着,楼仲平们的品格、精神以及对于超越的追求,已经并将继续给后来者以想象,以启迪……


图片

▲义乌国际商贸城与金融商务区


义乌实践: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基、铺路



工商业企业缺乏村落的血缘地缘基础,源自村落的共同体价值观必须转型,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行为准则。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楼仲平、王斌等人的经历让人胆战心惊。幸好有惊而无险,他们渡过了难关,超越了村落共同体中“情”的局限,成就了适合市场经济的“经济结义”。我们从楼仲平的双童集团、王斌的王斌集团中都可以看到村落共同体的影子;与此同时,我们也能从中体验到平等与尊重、诚信与合作,看到严格遵循的契约精神。楼仲平他们把企业建设成命运共同体,一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地方性样板。楼仲平他们在义乌生产吸管、相框、鞋垫,在义乌搭建文具、礼品展销平台,每月每日,每时每刻把无数琳琅满目的小商品输送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就一个小地方而言,义乌与全球各地的物流一定是世界上“密度最高”的地方。全世界数十亿人在用着来自义乌的商品,义乌的小商品编织出大世界,义乌就是大世界!


义乌的小商品是物件,更闪烁着优秀中华文化的光辉。每一天,当全世界不同地方的人们欣赏着那些设计新颖、风格别致的鞋垫的时候,他们正受着中华文化的熏陶,体会着创新精神,更有机会体察到中国人的仁爱。当全球各地的父母亲给孩子们购买式样繁多、造型可爱的吸管的时候,他们可能正感悟着中国所倡导的绿色、共享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理念,想象着人与人间相互关爱的美好愿景。


此时无声胜有声!作为“无声的使者”,小商品在全世界数十亿人中悄然传递着中华文化的信息。


楼仲平他们把义乌的小商品销往全世界,人的交流、互动、合作与共享是题中之义。义乌成功的秘密在于,楼仲平等一众义乌工商业者,在从事小商品生产、销售的过程中,在与国内外人们的交往中,主动或者被迫扬弃了传统农民身上某些自私、狭窄的旧价值,把自己打造成虚怀若谷、诚信守约、开明大义、与时俱进的人。所以,他们就能够与不同信仰、习俗、价值观的人们建立起良性互动的共生关系,创造和谐的共同体秩序。


2019年6月1日到5日,黄昌潮举办义乌文具礼品嘉年华,一万两千多名来自中国与世界各地的商人共聚一堂。平日里,迈步在义乌的大街小巷,时而可以遇见来自世界各地、肤色各异的商人;走进义乌鸡鸣山国际社区,真让人感觉自己置身于异国他乡。义乌地方政府与工商业经营者、普通市民协同合作,近十年来,义乌已经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微型窗口。


1984年,义乌新马路12号小商品市场的大门轰然打开。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2012年以后,义乌的“小商品”竟然创造了一个“大世界”。


这史无前例的伟大成就何以可能?请打开这本小书吧!让我们从一个个故事的细节中,去找寻打开历史之谜的钥匙,去求索,去发现……


图片

▲双向奔赴的“义新欧”班列,将中国商品源源不断送往世界各地,也带着一箱箱“洋货”满载而归,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