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新闻一周说No.332 | 11.07-11.13

作者:黄渭钤 发布时间:2022-11-14 来源:复旦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计划+收藏本文


中美元首将于11月14日印尼会晤

图片


据各方消息,中美两国元首将于2022年11月14日在印尼G20峰会期间举行双边会晤。


美国政府一名高层官员上周稍早曾就拜登总统的印尼之行以及中美元首的会晤向记者作背景介绍和说明。拜登意在利用本次机会为美中关系设立底线,以防双边关系进一步恶化。据悉,“元首峰会”的主要目的就是让两方深化对彼此优先要务以及意图的相互了解,以便设定路上的“行车规则”,这也是拜登2021年首次与主席通话时就设立的目标。


涉台问题可能成为元首会晤的议题之一。尽管美国奉行行之有年的“一个中国”政策,并且在一旦北京武力攻台美方是否协防台湾的问题上保持“战略模糊”,拜登总统入主白宫后已经先后多次公开放话,会在攻台时出兵协防。拜登表示,他将“开展这方面的对话”,同时重申美国的对台政策“完全没有变化”。该官员透露,两位领导人还将讨论乌克兰战争、朝鲜最近的核活动、遏制气候变化的努力以及两国可以合作的其他领域。


拜登曾誓言不会做出“根本性让步”。白宫也预计两位领导人的第一次面对面会晤不会有任何实质性的政策突破,不期待任何具体的成果,双方也不会发表联合声明。尽管如此,沙利文表示,领导人将指导他们的团队在一系列问题上展开讨论,试图化解或降低分歧。“这包括指示经济团队讨论我们对中国经济做法上的一些关切,并处理一些在经济问题上根本性的看法和立场分歧,”沙利文说。“同时也会指示团队推动一些我们有着共同利益的议题,不论是卫生、反毒、气候,还是其他领域。”


截至目前,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表示,北京“认真”对待美国的提议,双方正在沟通,并补充道北京“致力于实现与美国的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和合作共赢。


新闻来源:彭博社、中新社、环球时报

图片来源:彭博社


美国2022中期选举暂告段落

图片

当地时间11月12日,美国内华达州国会参议员民主党候选人凯瑟琳·科尔特斯·马斯托(Catherine Cortez Masto)以48.7%的得票率击败其共和党竞争对手、前内华达州总检察长亚当·拉克索尔特(Adam Laxalt),赢得选举。至此,民主党已取得了国会参议院的50席,锁定该院控制权。


目前,全美仅剩佐治亚州的联邦参议员席位仍悬而未决,特朗普钦点的参议院候选人、橄榄球传奇人物赫歇尔·沃克(Herschel Walker)与民主党候选人、现任国会参议员拉斐尔·沃诺克(Raphael G. Warnock),得票率均未超过50%,将于12月6日重新进行选举。


此外,共和党原本控制的宾夕法尼亚州的联邦参议员席位被民主党翻盘。这也是截止目前唯一遭易手的席位。如果民主党能继续控制佐治亚州,那么其在参议院的席位将增至51席;假定佐治亚州被共和党翻盘,参议院席位将继续维持50-50的局面,副总统哈里斯仍能投出打破平局的决胜票。


在众议院控制权的争夺中,共和党逐渐占据优势,但尚未达到多数席位。据统计,在该院全部435个席位中,共和党和民主党已分别斩获211席和200席,而成为该院多数党则需至少218席。在加州,十二个竞争激烈的众议院选区的选举结果尚未公布。如共和党人胜出,他们将拥有对拜登总统议程的否决权,并对其政府进行更有“攻击性”的国会监督。同时,共和党的凯文·麦卡锡可能取代民主党的南希·佩洛西成为众议院议长。


拜登9日称,民主党在2022中期选举中“表现强劲”。在投票结束后的首次公开讲话中,拜登使用了庆祝和挑衅的语气。他在记者会上说:“我准备好和共和党同僚合作。美国人民已经明确表示,他们希望共和党人也和我合作。”“媒体和专家都预测会出现巨大的红色浪潮,实际并非如此。”


爱迪生研究公司的全国出口民调初步数据显示,堕胎权和高居不下的通胀是选民最关心的议题,其次是犯罪问题、移民和枪支政策。全美50个州中36个州的州长、3处海外领地总督以及各地大量行政、立法官员等也在今年的中期选举中面临改选。

新闻来源:BBC、CNN、华尔街日报、NBC NEWS、新华社、美联社、参考消息

图片来源:BBC


美COP27重启对华气候交流


图片

11月8日,美国气候特使约翰·克里称,他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期间与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进行了交谈。此举显示出中美两国重启接触,双方皆在全球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努力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克里强调,中美需要进行正式讨论,恢复佩洛西访台后破裂的气候谈判,因为两国是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也是最大的两个排放国,有着共同利益。


解振华回应称,“中美在气候问题上的联系从来没有中断,”有着很好的长期合作历史,共同让《巴黎协定》达成、签署、生效。2021年,中美发表了两个联合声明,准备成立联合工作组。然而,在双方合作进展非常顺利的时候,美国众议长佩洛西窜访中国台湾地区,严重违反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损害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我们宣布中美气候变化的商谈暂停,责任在美国。”解振华说,不过中美之间的非正式沟通一直没有中断。解振华指出,中国将继续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并要求发达国家率先提高减排力度,以及履行气候变化相关出资承诺和义务。他表示,中国提出的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将包括所有温室气体,而且中国已经制定了一个针对能源、农业和废物处理领域的甲烷减排计划。


同日,克里对工业化国家应向受到严重洪水、干旱和风暴影响最深的发展中国家支付“损失和损害”补偿金的这一做法进行了反驳,他呼吁由私营部门和多边开发银行提供更多资金。他说,挑战具有复杂性,因此需要的是现代的金融工具,并明确美国将提出一项新的碳信用计划,旨在从富裕经济体的企业和政府筹集数百亿美元,帮助发展中国家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分析人士认为,美国最近一向反对的立场有所软化,企图将中国“升级”为已开发国家,以便要求中国亦支付“损失和损害”气候资金。


对此,解振华表示,中国非常支持发展中国家和脆弱国家提出的“损失和损害”诉求。中国也是发展中国家,今年气候灾害也给中国带来巨大损失。对于发展中国家的遭遇,“我们感同身受,也非常支持他们的要求”。他说,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很明确,就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巴黎协定》和《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这是基于科学和历史责任建立的一个原则。他说:“虽然我们没有责任,但中国愿意通过南南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适应能力。而且中国已经这么做了,中国已经拿出20亿元人民币帮助发展中国家适应并减缓气候变化。”解振华呼吁“发达国家今年先拿出1000亿美元,落实2009年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做出的承诺,而且还要按照要求确定2025年之后进一步增资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此外,克里表示,太阳能板等绿色能源技术已经成为美国国家安全问题。中国生产了世界上大部分的太阳能板。当下,美国在试图打破中国在太阳能产业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美国的对外开发机构去年同意提供5亿美元贷款,在印度建立一个太阳能电池板工厂。

新闻来源:华尔街日报、美国之音、RFI、参考消息、南华早报、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图片来源:RFI


第40届和第41届东盟峰会开幕


图片

11月11日,40届和第41届东盟峰会在金边开幕,期间将举行第25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第25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第17届东亚峰会等。这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东盟国家领导人首次举行面对面会议。柬埔寨首相洪森呼吁与会各国领导人携手应对当前挑战,努力推动东盟共同体建设。


作为东盟轮值主席国,柬埔寨为本次会议确立了“东盟:共同应对挑战”的主题,围绕东盟安全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和社会文化共同体三大支柱,提出了一系列目标成果,包括支持多边主义、可持续发展、青年交流等。悬而未决的缅甸危机、疫情后复苏、全球粮食与能源危机、大国竞争——东盟眼下面临多个地区和国际挑战。如何进行平衡和作出选择,考验着这个6亿多人口的地区联盟。


11月8日晚,应洪森邀请,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正式访问柬埔寨,期间出席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出访前夕,李克强7日在柬埔寨多份媒体发表题为“为友谊再攀高峰,为合作再开新路”的文章,强调中柬关系近年来不断取得新的发展,并称中国坚定支持东盟团结和中心地位。文章回顾中柬关系近年来的新发展,东亚合作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下“扶摇向上“。中国与东盟贸易逆势前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生效,为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维护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注入强大动能。


文章提到,面对困难和挑战,地区国家妥善处理海上问题与分歧,积极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展开涉海务实合,力把南海建成和平、友谊、合作之海。同时李克强也强调,中国始终坚定支持东盟团结和中心地位,让彼此的朋友圈良性互动、并行不悖,他说“各国可以放心,同中国在一起,没有选边站队的压力,只有团结共进的动力。”


美国总统拜登11月12日抵达金边,出席美国东盟峰会,推动美国对该地区的承诺,以对抗中方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根据双方会后发表的一份联合声明,美国与东盟的关系将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声明中说, “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反映了第九届东盟与美国峰会、2022东盟与美国特别峰会雄心勃勃的成果,还将开辟对我们总计10亿人民未来繁荣和安全至关重要的新的合作领域,并责成我们的官员跟进其实施。”


声明重申坚定支持在印太地区核心的以东盟为中心的开放、透明、有弹性、包容和以规则为基础的区域架构,促进东盟在解决共同关心的地区问题方面发挥强大、统一和建设性的作用。声明还称,“要通过坚持航行和飞航自由,根据包括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公认国际法原则,和平解决争议,并借由东盟主导的机制来推动海上合作。”


拜登是自2017年以来出席东盟会议的首位美国总统。会间,拜登承诺,美国将与东盟合作,并告诉各国领导人“我们将建立一个我们都希望看到的更美好未来。”他谈到由10个成员国组成的东盟是拜登政府“印太战略的核心”,并承诺将合作建立一个“自由开放、稳定和繁荣,有韧性和安全”的区域。而在谈到气候变化和健康安全等合作领域时,拜登说:“我期待继续与东盟和你们每一位共同努力,深化整个地区的和平与繁荣,以解决从南中国海到缅甸的挑战,并找到应对共同挑战的创新解决方案。”


据白宫官员透露,拜登峰会期间会见了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和韩国总统尹锡烈,讨论如何解决朝鲜的“非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弹道导弹计划”。

新闻来源:环球时报、新华社、RFI、路透社

图片来源:新华社


美俄就两国唯一核武器协议举行会谈


图片

11月11日,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谢尔盖·里亚布科夫称,俄美《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双边协商委员会会议将于11月底至12月初在开罗举行,议题之一将是恢复核查。


里亚布科夫说:“是的,我可以证实。有关开罗会议的消息是真实的。双边协商委员会会议将在与新冠疫情限制问题有关的长时间休会后以面对面方式举行。会议持续时间约为一周——从11月底到12月初。”他指出,俄罗斯代表团团长将是外长特别代表、俄罗斯外交部防扩散和军控问题司副司长弗拉基米尔·列昂季耶夫。他还说:“恢复《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核查是即将举行的活动议程上的诸多问题之一,”并强调称,《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双边协商委员会会议与战略稳定问题无关。


当地时间11月8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内德·普赖斯表示,美国和俄罗斯预计很快将举行会谈,讨论依据《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简称《新START条约》)恢复核查,该条约自俄乌冲突之前就已暂停。


《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由美俄两国2010年签署,2011年2月5日生效,有效期10年。美俄《中导条约》2019年失效后,这一条约成为两国间唯一军控条约。2021年2月3日,俄美双方互换外交照会,完成延长《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有效期协议的相关内部程序,协议即日生效。《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有效期延长至2026年2月5日,条约内容保持不变。今年8月,俄罗斯宣布决定暂时退出《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设施核查机制,俄外交部当时发声明称,俄方被迫采取这一措施,原因是“华盛顿一直希望在不考虑当前现实条件(新冠疫情)的情况下重启核查活动,为美国创造单边优势并剥夺俄罗斯在美国领土进行核查的权利”。声明还强调俄方致力于遵守《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有关规定。


报道称,普赖斯当天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说,双边协商委员会将在“不久的将来”举行会谈,该委员会是美俄两个核大国之间最后一个关于武器控制协议的执行机制,原定每年举行两次会谈,上次双方会晤是在2021年10月,普莱斯表示,华盛顿希望举行“建设性会谈”。


“我们已向俄罗斯明确表示,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无端战争’引发的措施并不妨碍俄罗斯核查人员在美国依据《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进行核查。所以我们希望双边协商委员会的会谈将允许我们继续进行这些核查工作,”普赖斯声称。

新闻来源:CNN、路透社、环球时报、参考消息、俄罗斯卫星社

图片来源: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