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 | ​学者在沪共商推进中欧经贸与技术务实合作

作者:吴振东 发布时间:2025-05-11 来源:新华社+收藏本文


在近日举行的2025上海论坛之“技术与贸易之变:克服中欧关系中的单边主义”分论坛上,来自中国和欧洲多所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深入探讨美国关税政策冲击下的中欧经贸、技术关系现状与合作前景。与会者普遍认为,中欧已进入“竞合再定义”周期,双方应依托技术互补、市场需求及制度创新,通过短期产业对话、中期联合研发、长期战略规划,将差异化优势转化为抗风险能力,共同为多边主义注入新动能,在全球价值链重构中探索共赢路径。


2025上海论坛之“技术与贸易之变:克服中欧关系中的单边主义”分论坛现场。(受访单位供图)


面对国际格局深刻变化,中欧关系发展面临新挑战,更面临新机遇。分论坛中方主席、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教授表示,美国关税政策在世界上制造混乱和不确定性,也对中欧各自经贸领域形成冲击,双方应求同存异,遵循自由贸易多边主义,促进中欧经贸与技术的合作与合理竞争,尤其在绿色、数字、全球经济治理领域强化合作,避免双输。


来自意大利博科尼大学欧洲政策制定研究中心的学者迈克·罗利以数据揭示中欧贸易差异化互补特征,指出欧盟在中高端技术领域仍具显著优势,而中国高科技产业增速迅猛。法国雅克·德洛尔研究所研究员艾弗瑞·法比瑞表示,全球经贸下滑背景下中欧关系存在有限合作调整、防御性冲突、多边信任重建三种情景,而汽车领域合作及中欧投资协定对破解贸易不平衡具有关键作用。


南开大学副校长盛斌教授认为,美国关税施压下,中欧双方可在电动汽车、数字经济规则、碳中和技术等领域深化联动。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副院长陈新教授说,欧盟绿色技术领先但转型较慢,中国政策执行高效但数据治理有短板,建议降低绿色技术与数字产业壁垒,共建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创新协同。


意大利博科尼大学欧洲政策制定研究中心丹尼尔·格罗斯在论坛上发言。(受访单位供图)


一个健康稳定、向前发展的中欧关系,既利于双方,也惠及世界。美国关税政策难以适应全球产业链分工的现实需求,欧盟对于开放市场理念的坚守为中欧合作营造广阔空间。面向未来,与会者建议,从历史经验出发,不断拓展中欧合作想象空间,以关键领域的产能合作助力欧洲实现“潜能”向“产能”的转化;不断增进市场经济制度层面交流合作,以合资公司等混合所有制投资方式逐步消除彼此制度误解。此外,中欧当前在知识产权领域合作与分歧并存,需在WTO框架下建立长效纠纷解决机制,以应对技术转让调查、标准必要专利纠纷等问题。



原文链接 | https://h.xinhuaxmt.com/vh512/share/12528956?docid=12528956&newstype=1001&d=134ff8a&channel=wei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