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政宇 发布时间:2025-05-14 来源:复旦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计划+收藏本文
引言
2025年5月10日至11日,中美在日内瓦举行经贸高层会谈,双方发布《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宣布暂停部分对等关税90天,并达成多项共识,为全球经济带来喘息机会。本文分析了此次经贸会谈的突破与限度,也梳理了包括中国、美国、欧盟及WTO等国家地区与机构在内的全球反应。此次会谈被视为全球化合作的乐观信号,但中美深层分歧未解,特朗普政府也面临国内压力与后续挑战。
图源:美国驻华大使馆
01
5月10日至11日,中美双方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经贸高层会谈,并发布《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下文简称《联合声明》)。中方代表团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双方就彼此关心的经贸问题开展了深入交流。会谈氛围是坦诚的、深入的、具有建设性的,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达成了重要共识。
1
突破:联合声明的三重面向
5月12日,中美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强调双边经贸关系对全球经济的战略意义,重申构建可持续、互利经贸关系的重要性。根据《联合声明》,中美双方承诺于5月14日前实施以下措施:1)美方将14257号行政令中对华商品24%的关税(含港澳地区)在初始的90天内暂停实施,保留10%关税,同时撤销14259号及14266号行政令加征关税;2)中方将同步调整税委会2025年第4号公告对美商品24%的关税在初始的90天内暂停实施并保留10%关税,取消第5、6号公告加征关税,并终止4月2日起实施的非关税反制措施。
美对中“对等关税”税率变化(左),中对美反制“对等关税”变化(右)
图源:《纽约时报》
数据来源:白宫,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第一,互相取消和暂停部分“对等关税”。美方承诺取消根据2025年4月8日第14259号行政令和2025年4月9日第14266号行政令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共计91%的关税,修改2025年4月2日第14257号行政令对中国商品加征的34%的对等关税,其中24%的关税暂停加征90天,保留剩余10%的关税。相应地,中方取消对美国商品加征的共计91%的反制关税;针对美对等关税的34%反制关税,相应暂停其中24%的关税90天,剩余10%的关税予以保留。中方还相应暂停或取消对美国的非关税反制措施。
《联合声明》削减关税内容
制图:陶易洁
目前,美对华全品类商品的关税税率计算方式如下:总税率=产品基础税率+芬太尼关税+对等关税+301关税+232关税+其他特殊惩罚性关税。
美对华全品类商品的税率计算方式
制图:陶易洁
图源:中信证券
第二,建立中美经贸协商机制。采取上述举措后,双方将建立机制,继续就经贸关系进行协商。中方代表是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美方代表是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和美国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Jamieson Greer)。协商可在中国、美国,或双方商定的第三国进行。根据需要,双方可就相关经贸议题开展工作层面磋商。
第三,取消部分非关税反制措施。美国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表示,除了关税削减外,中国还同意取消4月2日之后发布的出口对策,包括限制高科技制造业中广泛使用的稀土矿物和磁铁。
2
限度:联合声明未涉及内容
第一,芬太尼关税、301税、232税等未调整。联合声明没有提到特朗普在2月和3月两轮对中国征收的20%的关税税率,特朗普政府将其称为“芬太尼关税”,因为其所谓的目标是将芬太尼进口到美国。这表明这些义务仍然存在。在周一的新闻发布会上,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重新证实了这一点,他表示芬太尼关税与《声明》的谈判是平行进行。这意味着进入美国的中国商品的最终关税税率将为30%,而不是10%。而美国自2018年以来依据《1974年贸易法》的“301条款”加征的关税,也将继续维持原税率。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示,关于芬太尼问题,中方也多次表明,芬太尼是美国的问题,不是中国的问题,责任在美国自身。
相应的,中国也尚未同意取消部分对美国商品征收的反制关税,具体包含以下内容:一是对煤炭和液化天然气征收15%的关税;二是对原油、农业机械、大型排量汽车和皮卡车征收10%的关税;三是对美国鸡肉、小麦、玉米和棉花征收15%的关税;以及对高粱、大豆、猪肉、牛肉、水产品、水果、蔬菜和乳制品征收10%的关税。
第二,《联合声明》未涉及恢复“小额豁免”政策。美国“小额豁免”(De Minimis)政策源自《斯姆特-霍利关税法》(The Smoot-Hawley Tariff Act)第321节的规定,允许零售价值低于800美元的货物进入美国时免征进口关税,并免受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的严格检查——该政策推进了Shein和Temu等跨境电商平台在美国的扩张。今年4月,特朗普政府以“小额豁免”政策受滥用、促进芬太尼等非法商品贩卖为由,对中国取消“小额豁免”政策,不过尽管《联合声明》未提及相关内容,本周一特朗普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美国宣布将对小额物品征收的关税减半以上,从120%降至54%。
4月2日特朗普签署取消对中国“小额豁免”的行政令
图源:白宫
俄亥俄州迈阿密大学供应链管理副教授姚进(Yao Jin)表示,对SHEIN和Temu来说,这至少意味着可以抓住机会补充美国库存,SHEIN和Temu可能会改用海运集装箱大批发货至美国,而不是空运单件直邮,以应对未来可能的再次加税。Temu母公司拼多多(PDD Holdings)、SHEIN及亚马逊尚未对此置评。
第三,双方部分非关税反制措施未取消。4月前,中国还采取了一系列非关税措施来应对中国商品的关税。这些包括对稀土金属的出口管制,将美国公司添加到不可靠的实体名单中,以及对谷歌的反垄断调查。美国采取的非关税行动包括签署备忘录,以国家安全为由限制中国在美国的投资,并将数十家中国公司列入实体名单。
第四,美对中船舶额外征收的“港口费”未取消。目前的协议也没有解决美国贸易代表(USTR)于4月17日宣布的“港口费”,即对停靠美国港口的中国船只收取的费用,这些费用预计将于今年10月生效。
图源:《南华早报》
02
1
超预期的积极评论:
中美沟通释放乐观信号
中美日内瓦会谈的结果超出了许多国家和机构的预期,被视为全球化持续推进的重要信号。双方展现的对话意愿和初步成果不仅为全球经济提供了喘息空间,也为两国贸易争端的解决提供了范例。包括中国、美国、欧盟、世界贸易组织(WTO)等在内的多方均表达了乐观态度。
中国商务部对会谈结果表示高度肯定,称:“此举符合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预期,符合两国利益和全球共同利益。”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在11日晚的新闻发布会上进一步指出:“会谈富有成效,超出了我们此前的预期,迈出了通过平等对话协商解决分歧的重要一步,为进一步弥合分歧和深化合作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条件。”新华社社论也强调:“朝着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向相向而行、平等协商,让互利共赢成为‘必选项’,不仅有利于中美两国,也是世界的共同期盼。”这一表态反映了中国对会谈成果的乐观预期,认为其为全球贸易稳定和中美关系改善提供了积极信号。
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称中美达成重要共识
图源:AASTOCKS
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告诉记者:“我很高兴地向各位报告,在这次非常重要的贸易谈判中,美国和中国之间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特朗普总统在记者会上也对此表示,中美会谈的结果“好于预期”(better than expected),美国无意伤害中国,中美间关系非常好,并透露他可能会在本周结束后与中方领导人进行通话。特朗普还表示,他认为两国将达成一项持久的协议。
特朗普在中美发表协议后发表讲话
图源:X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马丁·乔泽帕认为,双方有关“取得实质性进展”的表态令人鼓舞,与中国达成“解决方案”,将被广泛视为与其他国家进行建设性谈判的良好前兆。《华尔街日报》认为,中美“休战”、同意暂时下调关税的幅度超过外界预期,给予全球经济暂获喘息的良机。
欧盟委员会发言人奥洛夫·吉尔(Olof Gill)于5月12日表示,欧盟欢迎中美两国在谈判期间缓和关税战的决定。“我们从一开始就非常明确且一致地表示,我们认为征收关税对全球贸易和全球经济来说是一种倒退。”他还补充说:“欧盟政策制定者乐见全球贸易争端出现任何进展,从而增强贸易和投资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并遵守全球规则。从欧盟的角度来看,我们希望降低壁垒,而不是增加壁垒。这项声明似乎正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因此我们对此表示欢迎。”同样,欧盟贸易专员东布罗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在5月12号的一场记者会上表示,中美在日内瓦的会谈使得全球贸易紧张局势有所缓和。另外他还强调,欧盟仍全力致力于与美国通过谈判达成解决方案,同时也在与各成员国共同推进相关工作,以便在必要时制定可能的反制措施。在当前这一充满不确定性的时期,欧洲实际上也拥有机遇。同时,中国欧盟商会发表声明表示,对这一声明“感到鼓舞”。
当地时间5月11日,WTO总干事伊维拉(Ngozi Okonjo-Iweala)发表声明。伊维拉在声明中称:“我非常高兴看到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取得的积极成果。会谈标志着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我们希望这预示着美好的未来。在当前全球紧张的局势下,这一进展不仅对中美两国非常重要,而且对世界其他国家,包括最脆弱的经济体,也至关重要。”同时,其在个人社交媒体X上也如此表示:“感谢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阁下在中美日内瓦富有成效的会谈后举行的精彩会谈。我们希望紧张局势的缓和将对全球贸易产生积极的溢出效应。同时,我们也非常感谢国际贸易代表李成钢阁下抽出时间讨论世贸组织面临的挑战,以及我们未来需要改革的方向和内容。”
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伊维拉在WTO官网上对中美会谈的发言
图源:WTO
2
中美关税战暂时停摆,
但两国根本分歧未解,后续挑战仍存
尽管中美达成了90天的关税暂停协议,部分媒体和机构认为,这一暂时性“休战”未能触及导致中美贸易争端的根本性问题,后续仍需面对多重挑战,包括贸易不平衡、技术竞争、地缘政治分歧等。中美贸易争端的根本性问题可以追溯至2018年,当时美国以“301调查”为依据,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涉及商品总值超过5000亿美元。中国则采取对等措施,对美国商品加征报复性关税。本次中美日内瓦会谈虽然降低了关税水平,但未触及技术限制、贸易不平衡等深层问题,这为后续谈判仍留下了些许隐患。
路透社在5月12日的报道中指出:“中美在日内瓦达成的协议为贸易战暂时踩下刹车,全球股市应声飙升。然而,这一暂时的停摆并未解决导致中美争端的根本性分歧。”文章具体提到,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仍然远超进口额,这种结构性不平衡是争端的根源之一。此外,技术领域的竞争,如美国对中国科技企业的限制政策,以及中国对知识产权保护的不同立场,仍然是双方谈判中的难点。路透社认为,后续谈判能否取得实质性突破仍需进一步观察。
对中国商品征收关税最终证明对美国企业来说过于痛苦,特朗普总统无法承受
图源:纽约时报
英国广播公司(BBC)持类似立场,其报道称:“中美问题的根源仍然存在,斗争远未结束,只是从中国的工厂车间和美国的超市转移到了北京和华盛顿的谈判桌上。”BBC进一步分析,中美在技术转让、市场准入和国家补贴等领域的分歧尤为棘手。例如,美国一直要求中国减少对国有企业的补贴,而中国则希望美国取消对华为等企业的技术出口限制。这些深层次矛盾短期内难以化解,90天的暂停期可能只是“短暂的喘息”。
尽管中国欧盟商会主席延斯·埃斯克伦德对会谈表示欢迎,但他也警告:“由于关税只是暂时暂停,不确定性依然存在。”许多在华欧洲企业担心,若90天后谈判破裂,关税可能重新加剧,导致供应链中断和成本上升。商会呼吁中美双方利用这一窗口期,重点解决技术转让和市场准入等核心问题,以避免对全球贸易造成更大冲击。
3
中美会谈短期利好特朗普执政,
但其执政压力仍然较大
中美会谈的短期利好为特朗普政府提供了国内支持,但也伴随着后续挑战。特朗普需应对国内经济压力、选民期望以及谈判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特朗普自2025年1月上任以来,面临多重国内挑战。2024年美国通胀率一度走高,供应链中断导致制造业成本上升,农业州因中国对美农产品加征关税而出口锐减。同时,特朗普上台百日支持率持续下滑,跌破43%,九项民意调查八项显示支持率为净负值,创下近80年美国总统上任百日最低支持率纪录。而日内瓦会谈的短期成果为特朗普提供了喘息机会,但90天的暂停期也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若谈判破裂,特朗普可能需要重新加征关税,这可能进一步加剧国内通胀,影响其“百日新政”的实施效果。
美国的年度通胀率在2025年3月连续第二个月放缓至2.4%,为自去年9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但国内民众仍不乏不满之声
图源:Trading Economics
尽管特朗普总统在5月12日的记者会上表示“中美会谈的结果好于预期,美国无意伤害中国,我们的关系非常好。”然而,他也警告:“如果与中国的长期谈判失败,美国对中国商品的关税可能会大幅提高。”特朗普特别提到,关税不会达到此前145%的高位,但仍可能对部分商品加征更高税率,以保持谈判筹码。《华尔街日报》分析,中美“休战”为特朗普政府缓解了国内经济压力。特朗普上任初期面临通胀高企和供应链紧张的双重挑战,特别是在制造业和农业州,这些地区因长期关税战受损严重。会谈的短期利好可能为特朗普赢得选民支持,尤其是在“百日新政”关键时期。然而,企业界对90天后的不确定性表示担忧,若谈判破裂,关税回升可能加剧通胀,届时特朗普的执政信誉可能遭到进一步冲击。
在特朗普执政百日前,《纽约时报》和锡耶纳学院发布的联合民意调查显示,美国民众对特朗普2.0政府执政满意度并不高
图源:纽约时报
虽然2024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较于2018年降幅30%,但仍高达2950美元。特朗普在竞选时承诺缩小逆差、保护美国制造业,若最终中美谈判无果,这一承诺可能落空。部分政策建议师提议特朗普利用90天窗口期,推动与中国在技术转让、市场准入和农业出口领域的谈判,以兑现竞选承诺,同时缓解国内经济压力。当前特朗普政府需要平衡国内压力和国际谈判的复杂性,选民对其经济政策的不满以及共和党内部对“强硬对华”政策的质疑已经足够多。特朗普政府在后续谈判中需优先解决技术领域的分歧,同时避免过度依赖关税手段,以免进一步损害美国经济。正如《纽约时报》于5月13日发表的社论指出的那样,美国通过对中国征收所谓的对等关税和最大限度的关税,采用了制造贸易危机策略的特朗普总统,希望借此迅速获得经济让步。但在面对一个实力相当、或许更愿意忍受痛苦的经济大国时,特朗普选择了退让。特朗普总统在过去一个月里决定对中国产品征收三位数的关税然后又收回,事实证明,关税最终给美国企业带来的痛苦让特朗普难以承受。这个过程也再次说明了特朗普咄咄逼人的方式有其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