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新闻一周说 No.544 | 5.5-5.12

作者:顾承启 发布时间:2025-05-14 来源:复旦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计划+收藏本文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布


图片


5月12日,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公布。联合声明中称,双方承诺将于2025年5月14日前采取以下举措:


美国将(一)修改2025年4月2日第14257号行政令中规定的对中国商品(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商品)加征的从价关税,其中,24%的关税在初始的90天内暂停实施,同时保留按该行政令的规定对这些商品加征剩余10%的关税;(二)取消根据2025年4月8日第14259号行政令和2025年4月9日第14266号行政令对这些商品的加征关税。


中国将(一)相应修改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4号规定的对美国商品加征的从价关税,其中,24%的关税在初始的90天内暂停实施,同时保留对这些商品加征剩余10%的关税,并取消根据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5号和第6号对这些商品的加征关税;(二)采取必要措施,暂停或取消自2025年4月2日起针对美国的非关税反制措施。


采取上述举措后,双方将建立机制,继续就经贸关系进行协商。中方代表是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美方代表是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和美国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协商可在中国、美国,或双方商定的第三国进行。根据需要,双方可就相关经贸议题开展工作层面磋商。


中美经贸高层会谈5月10日至11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当地时间11日晚在出席中方代表团举行的新闻发布会时表示,此次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坦诚、深入、具有建设性,达成重要共识,并取得实质性进展。双方一致同意建立中美经贸磋商机制。


何立峰说,在当前形势下,本次会谈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经过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会谈富有成效,迈出了通过平等对话协商解决分歧的重要一步,为进一步弥合分歧和深化合作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何立峰表示,中美经贸关系既对两国意义重大,也对全球经济稳定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中方愿同美方一道,积极落实今年1月17日两国元首通话重要共识,本着解决问题的务实态度,坦诚对话、平等协商、管控分歧,深挖合作潜力,拉长合作清单,做大合作蛋糕,推动中美经贸关系取得新的发展,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多确定性和稳定性。


当地时间5月10日,特朗普在真实社交平台发文评论瑞士会谈首日情况,称与中方举行了一次友好且具建设性的会谈,讨论了许多议题,达成了诸多共识,取得了重大进展。知情人士透露,周六的会谈进行了至少八个小时,会谈将于周日继续。11日早些时候,特朗普在其社交平台Truth Social上称赞会谈“非常好”,并形容这是“以友好但富有建设性的方式达成的全面重启”。


新闻来源:人民日报、新华社、华尔街日报

图片来源:Global Times



新任美国驻华大使珀杜宣誓就职


图片


当地时间5月7日,戴维·珀杜宣誓就任美国驻华大使,美国总统特朗普出席就职典礼。珀杜在中美关系因贸易问题而紧张之际就任该职位,引发外媒关注与讨论。


据CNBC报道,在就职典礼上,特朗普表示,珀杜将帮助处理美国最复杂、最重要的外交关系之一。特朗普还说:“在现在这个时机,我认为只有你能胜任这个角色,我相信你会做得非常出色。”特朗普还说到,珀杜将致力于促进美国利益和“印太地区”的稳定。


珀杜拥有长达40年的国际商业经验,曾在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生活和工作过,对亚洲商业生态较为熟悉,他曾经帮助多家美国企业在中国及亚洲拓展业务。


珀杜的就职引发外媒的不同猜测,BBC报道称,鹰派人士珀杜此前主张建立更强大的美国海军以对抗中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实力。他还曾说,美国必须对中国采取“细致入微、无党派和战略性”的观点。另一部分外媒则持相对乐观态度,CNBC称,华尔街和普通民众都渴望看到本周末的中美谈判能够缓解华盛顿和北京之间高度紧张的贸易局势。珀杜就任美国驻华大使标志着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转变的关键时刻,珀杜此前没有任何外交经验,他的未来工作或许取决于他与特朗普的密切关系,以及能否驾驭紧张的中美关系。


上月底,针对戴维·珀杜已确认担任美国驻华大使一事,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回应说,在中美关系和经贸问题上,中方的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


新闻来源:BBC、CNBC、环球时报
图片来源:路透社



特朗普苦于俄乌问题难解


图片


当地时间5月10日,美国《华盛顿邮报》发文披露,对于无法迅速结束俄乌冲突,特朗普私下里坦承自己感到“沮丧”。他上周在佛罗里达州向一群顶级捐赠者坦言,结束俄乌冲突的努力正让他的挫败感与日俱增,甚至让他夜不能寐。据与会者透露,特朗普表示俄罗斯总统普京尤其难以谈判,他抱怨俄乌都不愿意妥协,俄罗斯想要“吞并整个乌克兰”。特朗普还提到巴以冲突同样棘手,他称“双方已争斗千年”,解决之道异常艰难。


文章提到,特朗普去年竞选时,曾誓言以外交手段结束这两场冲突,还放话如果当时是他在白宫执政,这两场冲突都不会爆发。他甚至表示,自己将在“上任首日”结束俄乌战争。然而,在他的第二个任期已经过去100天的情况下,这两场冲突都没有更接近解决的迹象。不仅如此,伊核谈判陷入僵局,贸易战也使美国与盟友的关系紧张,特朗普发现解决全球问题比他想象的要困难得多。


最近几周,特朗普私下向顾问抱怨普京不想结束冲突,且双方拒绝妥协。据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还询问顾问是否认为普京自他上次执政以来有所改变,并对普京的一些军事行动表示惊讶。另外,特朗普政府高级官员最近承认,俄罗斯仍是“最大的阻碍”:拒绝同意基辅支持的30天无条件停火,反而要求乌克兰做出更多让步。“我不会说俄罗斯对结束冲突不感兴趣,但我们认为他们要价太高。”美国副总统万斯7日在华盛顿的一场安全论坛上说。


 当地时间11日凌晨,俄罗斯总统普京对媒体发表声明,提议俄乌双方于15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无条件重启直接谈判,并表示不排除在此次谈判过程中达成某种新的停火安排的可能性。美国总统特朗普11日在社交平台“真实社交”上发文称,“对俄罗斯和乌克兰来说,这可能是个伟大的日子!”他称,将继续与双方合作,以确保这一切成为现实,另一方面,美国也希望专注于复苏和贸易,“重要的一周即将到来!”


新闻来源:华盛顿邮报、环球时报
图片来源:华盛顿邮报



万斯就印巴冲突表态


图片


当地时间5月8日,美国副总统万斯接受美国福克斯新闻台采访称,虽然美方主张双方缓和局势,但也无法控制这两个国家,若印巴爆发战争,“从根本上来说不关我们的事”。印度媒体认为,万斯的表态排除了华盛顿介入印巴冲突的可能性。


当被问及美国有多担心印巴之间潜在的核冲突时,万斯说,美国“任何时候”都关切核国家之间出现的摩擦和可能的重大冲突,但美方的态度是,“我们希望事态尽快降级,不过,我们无法控制这些国家”。


“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鼓励这些领导人缓和一些局势,但我们不会卷入一场从根本上说不关我们的事、也与美国的控制能力无关的战争。美国不能要求印度放下武器,也不能要求巴基斯坦放下武器。”万斯补充,除了外交介入,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的“头脑冷静者”也必须发挥作用,确保局势不会演变成一场核战争。


印巴局势升温后,美国总统特朗普起初仅表示希望这一“不幸”的局面能“快点结束”,后来才表态称如果美国“能帮上忙”,他可以出面。在美媒看来,特朗普的回应有更进一步,但没有表现出太多介入的热情。8日早些时候,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分别与印度外长苏杰生、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通话。根据美国务院发布的声明,鲁比奥对印巴双方都呼吁“立即缓和局势”,称美国支持印巴“直接对话”,并鼓励两国继续努力改善沟通。但他同时敦促巴基斯坦“采取具体措施,结束对恐怖组织的任何支持”。这与印方的指控一致,但巴方对此已多次回应,并明确否认。


有分析认为,特朗普政府当前之所以没有对印巴冲突“插手”太多,部分原因是美国外交精力已被乌克兰和加沙问题牵制,且特朗普政府偏好“交易型”外交,没有可见利益就不投入。也有部分原因在于,美国在巴基斯坦的利益已经不同于往日。


路透社指出,印度和巴基斯坦都被视为美国“盟友”,但近年来美国在印巴地区的战略重心已经偏移。如今,印度仍是华盛顿抗衡中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的“重要合作伙伴”,而自2021年美国从阿富汗撤军,与巴基斯坦结束“反恐合作”以来,美国对巴基斯坦的影响力已经大为减弱。


新闻来源:路透社、福克斯新闻网、观察者网
图片来源:福克斯新闻网



美英达成贸易协议


图片


当地时间5月8日,美国与英国达成一份“经济繁荣协议(EPD)”。


美国总统特朗普8日在白宫宣布,美国与英国达成一项新的贸易协议,部分撤回特定领域的关税,进一步扩大双方产品的市场准入。然而,协议的诸多细节尚待敲定。特朗普在白宫对媒体说,协议最终细节将在接下来几周内敲定。英国首相斯塔默当天通过电话远程发言,称这是“历史性的一天”。


这一协议被认为是特朗普实施“对等关税”政策以来的首份正式贸易协议。但美国媒体直言,该协议似乎是由美英官员仓促达成的,内容相当有限。观察人士认为,双方达成的只是一个协议框架,还算不上真正的贸易协议,更像是一份谅解备忘录。白宫发布的文件只包含“一般条款”,并未能达到特朗普此前承诺的“全面且详尽”的协议。根据协议内容,美国并未取消4月2日宣布的10%的基准关税,但降低了汽车关税,并表示愿意在钢铝关税上做替代性谈判。作为交换,英国将为美国提供约50亿美元的市场准入,主要涉及农业商品、化学品和机械设备。


此外,协议中的条款大多比较宽泛。牛津经济研究院美国副首席经济学家皮尔斯(Michael Pearce)称,这项协议是“唾手可得的成果”,因为英国占美国贸易的比例仅为3%,美国对英国存在贸易顺差,两国在其他领域有着长期的合作历史。“协议的细节显示出这只是一份相对保守的协议。”他说。皮尔斯认为,对于贸易谈判来说,细节至关重要。“缺乏具体细节表明这些数字可能会分摊到多年,并且包括一些本来就会进行的采购。”他说,“这项贸易协议更多是为广泛的谈判传递信号,其中对英国仅作出有限承诺并提供小幅关税减免,这难免会让期待更大进展的人们感到失望。”


新闻来源:卫报、纽约时报
图片来源:卫报



首位美籍罗马教皇诞生


图片


当地时间5月8日傍晚,梵蒂冈西斯廷教堂烟囱中冒出的白烟让聚集的人群欢呼雀跃,他们知道,这意味着第267任天主教罗马教皇已经被选举出来。随后,来自美国的枢机主教罗伯特·普雷沃斯特——现被称为利奥十四世——现身圣彼得大教堂的阳台并发表演讲,他也成为历史上第一位美国籍教皇。


据梵蒂冈新闻网报道,在作为教皇的首次演讲中,利奥十四世向4月21日因病去世的上任教皇方济各表达了敬意,“我们耳边依然回响着方济各教皇那微弱却始终充满勇气的声音,他为我们祝福”。他同时向在场的人群以及全球天主教徒呼吁,要彼此相助,以对话搭建桥梁,为了和平团结一致。


据BBC等外媒报道,现年69岁的普雷沃斯特出生于美国芝加哥,2023年被方济各任命为枢机主教。虽然普雷沃斯特是首位成为教皇的美国人,但他曾在秘鲁传教多年,并且拥有该国国籍,也被认为是一位具有拉丁美洲背景的教皇。


在普雷沃斯特当选教皇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表示祝贺,称这一消息是“美国的莫大荣誉”。特朗普发文称,“祝贺枢机主教普雷沃斯特,他刚刚被任命为教皇。意识到他是首位美国籍教皇,我深感荣幸。多么令人激动啊,对我们国家来说这是莫大的荣耀。我期待着与利奥十四世教皇会面。那将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时刻!”


不过,英国《卫报》8日刊发的一篇评论文章认为,美国一些人可能不应该“高兴得太早”,因为普雷沃斯特选择“利奥”作为自己的名号,意味着他会是一名天主教的改革者。BBC也援引专家的观点称,上一位选择“利奥”的教皇利奥十三世曾推动保护工人权益。而普雷沃斯特选择“利奥”,证明了他对社会问题的关注。CNN提到,人们通常认为,由于美国巨大的全球政治影响力,参加秘密选举的枢机主教们是不愿选择来自美国的教皇,但普雷沃斯特在秘鲁的长期经验或许减轻了他们的担忧。


新闻来源:CNN、BBC、卫报
图片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