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靳钰垲 发布时间:2025-05-22 来源:复旦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计划+收藏本文
引言
在2025年1月特朗普正式就职美国新任总统后,其对教育领域的各项重磅政策便层出不穷,而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也奋起反抗。早在当地时间3月7日,美国四部门以遏制校园反犹太主义和保障学生安全为由,联合宣布取消对哥大的约4亿美元联邦科研经费和合同,引发美国社会强烈反弹;同日,成千上万名美国研究人员和科学支持者在多个城市发起抗议,反对美国总统特朗普政府裁减美国科研工作者和削减全球科研支出的行动。也正是在3月初,特朗普政府宣布将裁撤教育部。接连几个惊愕举措将特朗普政府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
哈佛大学校长艾伦·加伯(Alan Garber)
图源:Getty Image
随着时间步入4月中旬,特朗普和以哈佛为首的高校之间的对抗愈演愈烈。当地时间4月11日,特朗普政府要求哈佛进行治理和领导层改革、修改招生政策、审查校园多元化理念、停止承认部分学生社团,指责其在反以色列加沙战争抗议活动中放任反犹情绪。哈佛校长艾伦·加伯十分强硬,明确表示学校不会屈服于这些无礼要求。数小时后,联邦政府便冻结了哈佛数十亿美元的资助资金。当地时间4月21日,就在特朗普政府冻结哈佛大学研究资金近一周后,哈佛于当天下午对特朗普政府提起诉讼,指控政府试图以冻结联邦资金为手段控制哈佛大学的学术决策。当前,事件仍持续发酵中。
自今年1月以来,特朗普政府对多所美国高校发出威胁。而这不禁令人发问,特朗普对多所知名常春藤大学重拳出击,究竟意欲何为?特朗普政府对所谓的反犹主义、多元化主义的指控,是否真的是其推动相关遏制高校举措的主要原因?本文尝试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
01
来自共和党的指控
国土安全部长克里斯蒂·诺姆(Kristi Noem)称哈佛是“极端骚乱的污水池”和反犹主义泛滥之地(但实际上许多犹太学生并未因个人身份遭受攻击,这种看法可能源于亲巴勒斯坦和亲以色列抗议者的冲突,不能以偏概全)。而特朗普也在“真相社交”(Truth Social)网站上发帖称,哈佛大学“和其他许多大学一样,是一所反犹太主义的极左翼大学,它接收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而这些学生却想要分裂我们的国家。”甚至连教育部长琳达·麦克马洪(Linda McMahon)也表示:“哈佛未能保护校园学生免受反犹太主义歧视,同时又宣扬分裂主义意识形态,凌驾于自由探究之上,这使其声誉严重受损。”哈佛被塑造成保守派选民的攻击目标,试图通过放大“反犹主义”指控为其制裁提供正当性。
不过,共和党的指控也不仅限于反犹主义。特朗普政府还批评哈佛的多元化、公平与包容(DEI)项目,称其为“激进左翼意识形态”的温床。共和党参议员汤姆·科顿(Tom Cotton)在X平台上发帖,称哈佛的招生政策“歧视保守派学生”并“纵容反美抗议活动”。此外,共和党智库传统基金会(Heritage Foundation)也指责哈佛等高校通过课程设置和学生社团活动推广“反西方价值观”,并呼吁政府通过冻结资金迫使高校改革。
特朗普“真相社交”X账号上对哈佛进行指责
图源:X
作为回击,哈佛大学在诉讼中写道:“政府没有——也无法——确定反犹太主义担忧与其冻结的旨在拯救美国人生命、促进美国成功、维护美国安全以及维护美国全球创新领先地位的医学、科学、技术和其他研究之间存在任何合理联系。”哈佛强调,其校园抗议活动受到第一修正案保护,冻结资金是对学术自由的非法干预。法律专家指出,共和党的指控多基于政治修辞而非确凿证据(例如,联邦教育部此前对哈佛的调查并未发现系统性反犹行为)。不少支持哈佛的教育界人士认为,共和党之所以将“反犹主义”作为攻击高校的工具,是为了转移公众对教育预算削减和政治干预的关注。
02
背后的动机:
政治控制还是意识形态之争?
特朗普政府对哈佛及其他常春藤盟校的强硬措施,表面上以“反犹主义”和“校园激进主义”为由,但其深层动机可能远超这些公开理由。政治分析人士指出,特朗普的举措可能旨在通过削弱传统学术机构的自主性,重新塑造美国高等教育体系,使其更符合共和党保守派的政治和意识形态目标。
2025年4月17日,学生们在哈佛大学校园里漫步
图源:Getty Image
特朗普政府对高校的攻击可被视为对“文化战争”的一部分。近年来共和党在教育领域频频发力,试图挑战他们认为过于带有“自由派”倾向的高校。DEI项目、性别研究课程以及对历史叙事的重新审视,均被其批评为“觉醒主义”(wokeness)的产物。特朗普在竞选期间多次承诺要“清理”高校的这些“激进”元素,而冻结哈佛资金和裁撤教育部等举措,正是这一承诺的具体体现。相关举措实则迎合了共和党对“减少政府干预”和“对抗精英文化”的诉求,进一步巩固了特朗普在2026年中期选举前的政治资本。
同时,特朗普政府的行动可能意在削弱高校作为独立知识中心的权威性。哈佛、哥大等顶尖常春藤大学与共和党的政策立场时有冲突。通过冻结资金、干预招生政策和社团管理,特朗普政府试图施加外部压力,迫使上述大学在学术决策上向政府妥协。这种意识形态干预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共和党近年来在教育领域全面发力的缩影。如佛罗里达州2022年通过的《停止觉醒法案》(Stop WOKE Act)限制公立学校的种族和性别教育内容,特朗普政府的限制政策可以视为这一趋势的延伸,最终试图迫使相关高校在课程设计和校园文化上妥协,从而削弱自由派学术传统的影响力。但此类做法不仅威胁学术自由,也可能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全球声誉造成长远损害。
此外,经济考量可能也是特朗普政府行动的潜在动机。在马斯克政府效率部大刀阔斧的改革浪潮下,一切冗杂的开支都需要被清算。冻结高校科研资金和裁撤教育部,可以被解读为削减联邦预算、优化资源分配的尝试。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哈佛2024财年的联邦科研资助占其研究预算的近40%,涉及生物医学、人工智能和气候变化等领域。特朗普政府冻结资金,并试图将资源重新分配至其他优先领域,例如国防或能源开发。当然,这一策略所引发的广泛反弹非常显著。除开美国科研界多次大型的示威游行外,科研界也对政府发出警告,削减对哈佛等高校的资助将直接影响医学、人工智能、气候变化等关键领域的创新,进而削弱美国的全球竞争力。
03
学术与社会的回响:
教育与文化层面的深远冲击
特朗普政府对高校的强硬政策引发了学术界和社会的激烈反应,同时对美国高等教育体系及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哈佛大学迅速采取法律行动,于2025年4月21日对特朗普政府提起诉讼,指控其冻结资金的行为违反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构成对学术自由的非法干预。该诉讼将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部长小罗伯特·肯尼迪、教育部部长琳达·麦克马洪、总务管理局代理局长斯蒂芬·埃希基安、总检察长帕梅拉·邦迪以及其他几位政府官员列为被告。法律专家普遍认为,哈佛胜诉的可能性较高,因美国司法系统历来重视保护学术机构的自主权。然而,诉讼的复杂性和耗时性意味着哈佛的科研项目可能面临长期资金短缺,部分医学研究已因预算不足而暂停,科研人员士气受挫。其他高校如哥伦比亚大学也积极应对,通过发布联合声明或组建学术联盟,谴责政府的政治干预,呼吁维护学术独立性。
教育部长麦克马洪4月30日在白宫内阁会议上发表讲话
图源:Getty Image
社会层面的反应呈现出显著的两极分化。支持特朗普的保守派选民认为,哈佛等高校长期被自由派意识形态主导,滋生“反美”情绪,亟需通过强硬手段整顿。他们在X平台上积极发声,热门标签如#trumpivyleague获得众多转发,称特朗普的举措是对“精英傲慢”的必要反击。相反,学术界、学生团体和温和派人士强烈反对政府的政策。2025年3月初,全国性抗议活动席卷波士顿、纽约等地,数万科研工作者和学生走上街头,高举“事实战胜恐惧”“我们要同行评审”等标语,呼吁停止对教育的政治化干预。集会的情绪激昂,现场充满了“科学家不会保持沉默”“事实战胜恐惧”“我们要什么?同行评审!什么时候要?现在!”
当前这场冲突对美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冲击不容忽视。首先,学术自由面临直接威胁。冻结资金不仅限制了哈佛的科研能力,还可能迫使高校在课程设置、招生政策和学生社团管理上向政府妥协。特朗普政府要求哈佛停止承认部分学生社团,可能导致校园多元文化的萎缩,削弱学生的表达自由。其次,美国高校的全球竞争力可能受损。作为全球顶尖学府,哈佛等高校吸引了大量国际学生和研究人才,2024年哈佛的国际学生比例高达20%以上。若政治干预持续,国际学者与学生可能转向英国、加拿大等国家高校,削弱美国的创新生态的同时,也会减少美国因留学生而获得的高额收入。
更深层次的影响体现在社会结构的裂痕上。特朗普的政策加剧了自由派与保守派在教育、文化和价值观上的对立。X平台上的激烈争论反映了公众的分化,自由派用户呼吁“拯救学术自由”,而保守派用户则支持“教育改革”。这种两极化不仅侵蚀社会信任,还可能导致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等。共和党主导的州政府可能优先资助宗教或私立院校,而传统公立和常春藤盟校的地位可能下降。长期来看,这种趋势可能加剧教育机会的不均等,进一步扩大社会阶层差距。
X上带有#SaveHarvard标签的贴文
图源:X
媒体则在冲突中扮演了复杂角色。自由派媒体如《纽约时报》批评特朗普的政策为“反智主义”,强调其对科研创新的破坏;保守派媒体如福克斯新闻则将高校描绘为“激进主义的温床”,为政府行动辩护。X平台的算法进一步放大了这些对立观点,热门话题如#SaveHarvard和#reformUniversities持续发酵,使理性对话愈发困难。舆论分裂不仅阻碍了问题的解决,还为未来可能的政策争议埋下伏笔。
04
结语
特朗普政府对哈佛、哥大等高校的重拳出击,表面上是针对“反犹主义”和“校园治理”的行动,实则是对学术自由、文化价值观和教育未来的全面挑战。对于哈佛等高校而言,当前危机不仅是资金问题,更是捍卫学术独立性的关键时刻。对于美国社会,这场冲突暴露了自由派与保守派之间的深层裂痕。未来,无论是通过法律途径还是社会运动,高校与政府的博弈都将深刻影响美国教育的方向和全球竞争力。特朗普的“教育革命”能否成功,抑或高校能否守住学术自由的底线,仍是悬而未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