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学的前世今生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3-22 来源:沪港发展联合研究所+收藏本文



      有一次和符老师讨论学术工作时,他提及城市经济学缺乏优雅的理论模型。后来学生们也时常问为什么城市经济学的模型不是基于贸易框架,就是基于宏观理论框架。恰好读到战后经济学历史研究者Beatrice Cheerier最近在Twitter上梳理了城市经济学发展历程的40条推文,对城市经济学研究框架的形成及其先天的理论不足有了更多了解。


      根据Cheerier的推文,我在翻译时做了一些重新整理,形成最终的25条。因时间仓促,如有翻译或者理解错误,请多指正。

——译者



#1将城市视为经济学家分析对象的历史并不长。                                       


图片


#2众所周知,城市经济学溯源之传统土地区位理论:J.H. Von Thünen 的农业区位论, A.Weber的工业地理论, 和 A.Lösch 以及W.Christaller 的中心地理理论。这些理论是被E.Ullman这样的地理学家而不是经济学家介绍到美国学术界,而且那时城市还不是主要的研究对象。


图片


#3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美国学者开始研究城市土地,包括E.Burgesss (译者注:社会学家,其提出著名的关于城市土地分区的同心圆假说),R.M.Hurd(译者注:早期房地产经济学家,《Principles of City Land Values(城市土地价值原理)》的作者)等。但是大萧条和接着的二战使得人们的注意力很快专转移到失业、规划、通胀等话题。


图片


#4对城市问题兴趣的重新燃起归因于多种因素。譬如说,战后城市规划的实施需要预测经济和人口,需要对经济活动和城市人口的集中程度进行建模。E. M. Hoover jr.(译者注:著名经济学家,区域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行业专业化指标Hoover index即以他名字命名)和 R. Vernon(译者注:著名经济学家,产品生命周期假说的提出者)对纽约的研究吸引了更多学者对都市的兴趣。


图片


#5再譬如说,小汽车的广泛使用增加了城市交通拥堵,因此需要预测交通流量和优化交通体系。工程师和规划师们利用重力模型来计算城市流动,并构建城市住房模型来理解通勤(譬如J.D. Herbert和B.H.Stevens 对Penn-Jersey交通系统的研究)。


图片


#6这些工作,加上B.Berry, W.Garrison, E.Ullmand等人推动的地理定量革命产生的关于城市结构、规模和增长的数据,强调了“郊区化”的重要性。经济学者们在经济学框架里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独立的解释。


图片


#7其中一位就是W.Alonso。Alonso 是W.Isard (译者注:区域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于1954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开设的区域科学跨学科项目的第一位博士。该学科是将“空间”纳入经济学分析框架。Alonso重新架构了Von Thünen的农业用地模型,由此提出了著名的区位选择理论,即人们在地租和通勤成本之间权衡来决定居住区位,进而产生城市土地利用的竞租曲线。


图片


#8与此同时,在芝加哥,R.F.Muth构建了住房市场来解释人口密度,并得到了类似结论。加上E.S.Mills关于城市密度和空间结构的研究,这三位经济学家在1960年代的工作构成了刻画单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的Alonso-Muth-Mills模型。AMM模型的最大贡献在于解释个人的最优空间决策。


图片


#9M.Beckmann后来完成了关于AMM模型的一般均衡分析。Berkeley的J.F.Kain在单中心模型基础上,考虑物品和人口的异质性,完成了多中心模型。不过这些模型只能通过simulation来求解,Kain还为此提出了著名的NBER Detroit Prototype Model(译者注:Kain和他的同事1972年在NBER出版了《The Detroit Prototype of the NBER Urban Simulation Model》一书)。


图片


#10这些工作还不足以让城市经济学成为一个研究领域。动力不是来自于学术届的供给努力,而是来自于对专业知识的需求。1959年,当经济学者成为区域规划师,担任院长的 H.Perloff(译者注:Perloff曾担任UCLA的建筑和城市规划院院长)和L.Wingo 终于决定成立城市经济学委员会(Committee for Urban Economics, CUE)(译者注:1968年,Perloff和Wingo合编了《Issues in Urban Economics: Based on Papers Presented at a Conference Sponsored by the Committee on Urban Economics of Resources for the Future, Inc》一书)。


图片


#11城市经济学委员会(CUE)的任务是“推动一个学术领域的智慧发展”,为城市经济学发展提供提供理论和机构基础,包括主席人选、教科书等等。随后美国发生了发生了瓦特骚乱和1967年起义,麦康恩/克纳委员会(McCone / Kerner Commission)借助了J.F.Kain的学术研究来解决空间不匹配(Spatial Mismatch)问题。


图片


#12在城市经济学委员会(CUE)推动下,福特基金会(Ford Foundation)向芝加哥、哥伦比亚、哈佛和麻省理工等学校拨款数百万美元,来促进跨学科的城市研究。譬如,他们资助了哈佛大学的Feldstein-Musgrave Seminar,讨论“Urban Resource Allocation”。


图片


#13捐款对学术研究推动明显。最典型的就是麻省理工学院(MIT)。以下是福特基金会1973年在MIT资助出版的论文列表。每个学者都从事城市方面的研究,包括区位、城市公共财政、关于Boston的一般均衡分析、马克思主义的就业分等。


图片


#14 然而,福特资助的麻省理工学院(MIT)经济研讨会的会议记录显示了外部推动力的局限性。一些研究试图将空间加入到城市经济学框架,其他关注城市社会问题。一些发展了大规模的GE模型,一些则做小的分析模型,另一些则专注马克思主义的结构分析。


图片


#15当外界的资助用完后,所有来自于纯理论、公共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和劳动经济学方面的研究都转离了城市议题。1974年《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的创刊词中突出了城市经济学领域的“模糊性”(ambiguity)。这反而限制了城市经济学领域的未来发展。


图片


#16 为了表现这一领域,我们绘制了Web of Science 中收录的所有引用 Alonso、Muth、或者Mills其中一人研究或者全部三人的一组作者映射图。我们发现AMM是数十年来研究城市经济学的稳定“身份令牌”。我们无法绘制关于研究方法的映射图,因为大多数城市经济论文并没有被引用AMM模型的论文引用,但这些论文非常具有推荐性和代表性(需要说明的是:共同撰写的论文都归第一作者所有,这意味着对Fujita-Krugman-Venables的引用增加了Fujita节点,像Thisse这样的人几乎是看不见的,尽管他的工作非常重要)。


图片


#17这是1970年代初期的地图(颜色是根据社区检测算法得出的):它显示了像J.F.Kain,L.Wingo,H.W. Richardson居于城市经济学学者圈的“核心”,周围环绕着诺贝尔奖级的经济学者,如R.Solow,J.A. Mirrlees,J.M.Buchanan,Z. Grilliches等。


图片


#181980年代的城市经济学者引用映射地图与之前有很大不同:出现了很多自我认同的城市经济学家,但地图网络密度偏小,呈现缺乏核心和等级结构的环形特征,不同板块松散且主题呈现分散化。这到底发生了什么?


图片


#19学者们都很认同理论上的整合尝试,但是感觉到不满意。譬如,J.V.Henderson建立了城市体系模型来解释城市的最优规模。该模型讨论了完全竞争环境中人口规模提高在增加集聚经济好处的同时,也增加了运输拥堵成本;前者递减增加,后者递增上升,从而出现城市的最优规模。


图片


#20再譬如,M.Fujita和其他几位合作者在Dixit-Stiglitz的垄断竞争框架里,试图整合土地利用和城市规模理论。


其他城市经济学者则拒绝一般均衡和微观经济分析框架。他们越来越倾向于地理学者的思路,用马克思主义视角来解释空间现象,认为空间问题是资本积累及其产生的阶级斗争带来的,知名学者包括 A.J.Scott,D.Harvey 等。


图片


#21但是上述理论研究似乎都没有办法对应新的城市发展事实。J.V.Henderson 解释了专业化城市,M.Fujita的模型仍然是单中心结构。城市发展新的趋势包括:

  • 就业副中心和边缘城市崛起

  • 城市自杀率上升


图片


#22 细分领域的出现和自主性进一步造成了城市经济学研究的分散趋势:

  • 住宅区位经济学和住房研究受益于Rosen-Roback的生活质量指标研究:Roback的一般均衡模型非常出名,该模型显示了设施在位置决策中的重要性。


图片


#23P.Krugman 则宣称城市经济学是伟大的“新经济地理学”的分支。新经济地理学认为经济活动空间集聚是交通成本、企业层面的规模报酬递增和要素流动共同作用的结果。P.Krugman,M.Fujita,和A.J.Venables 提供了解释城市规模分布和区位选择的微观机制(译者注:三人1999年联合编写了新经济地理学的经典之作《The Spatial Economy: Cities, Region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Fujita和Venables的一系列合作使得空间经济学在欧洲的经济部门和机构广泛传播。


图片


#24其他经济学者则声称以城市而非空间为研究对象。譬如,在芝加哥大学的牛人环境中训练出来的E.Glaeser, 整天接触非凸性数学,读着Jane Jacobs的书(诺奖获得者R.Lucas 说他是从Jane Jacobs的书中汲取到了人力资本外部性的想法)。


图片


#25Glaeser和他的合作者考察了城市中知识溢出更多是来自于Jacobs externalities(产业之间)还是Marshall-Arrow-Romer externalities(行业内部)。Glaeser一直坚持认为城市研究:

  • 关注个人而非地方

  • 提出和城市特征事实相关的假设

  • 实证验证


Glaeser呼吁实证研究工作推动近年来很多领域的应用性研究趋势。譬如,2015年出版的《城市和区域经济学手册》展示出“回归到更传统的城市主题”,以及通过使用空间数据的统一推理方法来整合不同领域的工作。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