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锋”之外,中美安克雷奇高层战略对话的开端性意义

作者:鸿旻 发布时间:2021-03-22 来源:复旦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计划+收藏本文



当地时间3月18日至3月19日,中方代表应邀前往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Anchorage),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Jake Sullivan)举行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会谈共分为三轮进行。双方在直接、坦率、建设性的氛围中,就彼此的外交立场和利益关切交换了意见。本次战略对话虽未能产生实质性成果,但也可被视为中美关系增信释疑、重新调整的重要开端。




图片
图:时值三月,安克雷奇仍处在冰天雪地之中。来源:Getty Images。

会晤前:美方营造的氛围“低气压”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关系能否平稳运行,不仅关乎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事关国际社会的秩序与稳定。在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尚在酝酿之际,作为拜登政府上台后的首次中美高层面对面会谈,本次会晤自然引发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吊诡的是,本次会晤虽是由美方主动邀请中方而促成,却又因美国的系列行动而在召开之前便陷入氛围“低气压”之中。大体而言,美方在会晤前所采取的主要举措有三:
图片
图:外交部宣布中方将应邀同美方举行中美高层战略对话。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首先,主动降低各界的成果预期。3月10日,布林肯在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听证会上表示,本次会晤仅是一次性个案,并不预示着“将恢复中美某一特定对话机制或开启对话进程。”3月11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莱斯(Ned Price)称,此次会晤将会“非常艰难”。美方不会有所保留,将直言不讳地提及诸多政治敏感议题,希望中方能“严肃对待”。彭博社认为,拜登政府的系列表态旨在为安克雷奇会晤设定一个“比较低的预期标准”,将目标限定在“坦诚交换意见、讨论彼此分歧”之上,以避免外界对此次会晤保持过高期待,防止此次会晤被解读为拜登政府寻求对华合作、主动妥协让步的象征。
其次,试图确立谈判“优势地位”。沙利文提出,在此次会晤中确保美国“以力量地位”(a position of strength)向中国“传递信息”至关重要。而确立所谓“以力量地位”的关键,则在于强化同盟友与伙伴的战略联系,一道应对来自中国的“挑战”。为此,在会晤行将开始之际,拜登政府动作频频:3月12日,美日澳印举行“四方安全对话”(QUAD)。3月16日,布林肯、国防部长奥斯汀(Lloyd Austin)飞赴日本,同外相茂木敏充、防相岸信夫举行“2+2”会谈,并在联合声明中罕见、措辞强硬地对中国横加指责。3月17日,布林肯与奥斯汀访问韩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亚洲事务副所长格林(Michael Green)认为,在与盟友举行联合磋商后举行美中会晤并非“偶然”,而是拜登政府聚拢力量、打造对华“包围圈”、“重新确立美国力量优势下的中美关系基调”的精心安排。
图片
图:3月16日,美日于东京都举行安全保障磋商委员会(2+2)会议。来源:朝日新闻
最后,主动为会晤制造政治障碍。除却在多边层面汇聚力量试图确立优势外,在双边层次,拜登政府还在会晤前夕出台系列限制与制裁措施。3月16日,美国宣布对24名中方官员实施金融制裁。3月17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以“国家安全”为由撤销中国电信企业在美业务授权。3月18日,美国商务部向多家在美国提供通信服务的中国企业发出传票。由于中方将解除对华限制与制裁措施视为“重启”中美关系的重要一步,《政客》(Politico)等美国媒体普遍认为,上述措施的出台旨在向中国展现自身强硬决心,消除国内政治反对与质疑,为会晤创造优势筹码,从而迫使中方让步。
图片
图:会晤前夕,美方宣布对24名中国官员实施制裁。
来源:《南华早报》
美方的系列举措,在事前便为此次会晤营造了氛围“低气压”,为两国在会晤中增信释疑、达成合作平添困难。驻美大使崔天凯3月17日表示,中方不会因美国单方面或联合个别国家施压而妥协让步,不会为了对话“有成果”而答应任何一方的单方面要求。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亦称,“美方在对话前‘带节奏’、对华施压”的企图不会得逞。中方在此氛围下应邀赴约,体现了“对重启中美对话交往、改善和发展中美关系的善意和诚意。”

会晤中:各持立场、意见交换


当地时间3月18日至19日,中美双方在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市库克船长酒店进行了三次密集会谈。每轮会谈持续时间约三小时。出于新冠疫情防控的需求,本次会晤取消了原为惯例的共同晚宴安排。
图片
图: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举办地——安克雷奇市库克船长酒店。来源:多维新闻网
中方出席代表包括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驻美大使崔天凯和外交部副部长谢锋等负责中美关系的官员。美方出席代表除国务卿布林肯、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外,还包括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印太事务协调员坎贝尔(Kurt Campbell)、中国事务高级主任罗森博格(Laura Rosenberger)及杜如松(Rush Doshi)、国务院亚太事务副助理国务卿费德玮(Jonathan Fritz)及代理助理国务卿金成(Sung Kim)、中蒙事务办公室主任贝莎兰(Sarah Beran)、美国驻华大使馆临时代办傅德恩(Robert Forden)。
(一)首轮会谈:着重阐释各自政治立场及利益关切
图片
图:中美阿拉斯加高层战略对话首轮会谈现场,
来源:getty images。
美方而言,布林肯、沙利文在演说中所表示的主要观点有三:其一,中国的“内部政治行动”、“对美国的‘网络攻击’”、“对美国盟友的‘经济胁迫’”等行为,关乎“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美国对此保持深切关注。其二,美国不寻求与中国冲突,但不回避“激烈的竞争”。拜登政府会采取切实行动捍卫美国的利益、原则和价值观。其三,美国的盟友及伙伴同美国站在一起,拜登政府将很快克服困难、与盟友团结一致,重振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
中方而言,在回应美方对中国内政问题的无端批评的同时,阐述了四点基本立场:其一,中国不会接受美国的无端指责,也不会接受美国干涉中国内政的霸道行径。对此,中方将继续做出坚定回应。其二,中美两国处于对 等地位,相互尊重是中美关系正常运行的基础和前提。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两国应“加强相互沟通,妥善管控分歧,努力推进合作,避免进行对抗。”其三,美国内部在政治运行、人权方面上存在诸多问题。美国应该着眼于处理自身国内事务、改变自身的负面形象,而不是对外、对其他国家内部事务说三道四。其四,希望美方摒弃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放弃“长臂管辖”等错误做法,不再滥用国家安全概念干扰两国正常贸易往来、不再煽动他国对中国进行攻击。
图片
图:杨洁篪、王毅步入会谈现场。来源:央视新闻。
会后,美方表示,“首轮会谈是切实(substantive)、严肃(serious)而直接(direct)”的。《华尔街日报》报道称,在首轮会谈的公开讨论环节中,中美的各自主张“几乎没有共同点”,可见“双方裂痕较深、修复关系难度较大。”《日本经济新闻》称,中美双方进行了“唇枪舌剑”式的言语交锋,并围绕发言时间、记者退场时间等细节公开博弈,表明双方政治分歧仍然显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和路透社也提到,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中出现了“外交场上罕见地公开交锋。”双方对彼此政策罕见地毫不掩饰的批评,“是中美当下关系紧张、矛盾凸显的体现。”
不过,据《纽约时报》报道,在媒体退场、双方转入闭门会议后,会谈氛围随之缓和。双方就彼此关心的议题进行了深入、实质性的讨论。王毅外长在会谈后表示,第一轮会谈的“气氛谈不上紧张”,双方“各自阐述了自己的立场。”而这种直接、坦诚、承认分歧的意见交换,也基本符合会晤前各界对本次会谈可能呈现形式的一般预期。
(二)二三轮会谈:主要讨论具体议题及外交事务
第二三轮会谈主要以闭门磋商的形式进行,讨论的具体细节并未对外透露。综合各路媒体信息,第二轮会谈主要围绕双方所共同关注的区域性议题进行讨论,而第三轮会谈则侧重于部分具体领域的事务性议题。双方表述了各自就不同议题的利益和优先事项。
沙利文在第三轮会谈结束后表示,双方“在广泛的议题上进行了艰难而直接的对话。”布林肯则延续其“在应该竞争的领域进行竞争、可能合作的领域进行合作、必须对抗的领域进行对抗”的说法,区分出三类议题:首先,美国在“存在根本性分歧”的问题,如涉疆、涉藏、涉港、涉台事务,以及“网络攻击”等方面,对中方施加压力、传达利益关切。中方就此做出“防御性回应”(defensive response)。其次,在双方存在利益交叉、共同关切的议题领域,如伊核问题、朝核问题、阿富汗问题、全球气候治理问题等方面,“美方在会谈中完成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最后,在经济、贸易和技术领域,美方向中方表示,“我们正在与国会、盟友和伙伴密切磋商、审议,将以完全保护和促进美国工人和企业利益的方式推进这些议题。”
图片
图:布林肯、沙利文会谈后举行记者会。
来源:阿拉斯加每日新闻
据路透社报道,一名参与会晤的美国高级官员总结认为,虽然双方即便在共同关心的领域也未签署任何具体合作性协议,但本次会晤仍是“有用(useful)”的。美方“掌握了更多的信息”,并确认了“双方在正常外交接触中存在可以共同开展一些工作的议题领域,如朝鲜、阿富汗、伊朗和气候变化”等。同时,在最后一次会谈中,双方代表也就如何管控双方分歧、“应对未来困难”进行了讨论与初步尝试。
中国方面,杨洁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中美双方在对话中进行了坦诚、建设性交流,这次对话是有益的,有利于增进相互了解。”但是,双方在一些问题上仍不可避免地存在“重要分歧”。同时,杨洁篪还表示了对双方后续“在各个领域加强沟通、交流和对话”的期待。王毅表示,对话有助于缓解疑虑、管控问题。中方明确向美方传达了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决心,以及维护民族尊严和正当权益的意志。
图片
图:杨洁篪、王毅会谈后接受记者采访。来源:央视新闻

会晤后,双方达成了以下九点基本共识:


1、双方同意按照两国元首2月11日通话精神,保持对话沟通,开展互利合作,防止误解误判,避免冲突对抗,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2、双方都希望继续这种高层战略沟通。

3、双方均致力于加强在气候变化领域对话合作,双方将建立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工作组。

4、美方重申在台湾问题上坚持一个中国政策。

5、双方探讨了为各自外交领事人员接种新冠疫苗作出对等安排。

6、双方将本着对等互惠的精神就便利彼此外交领事机构和人员活动以及媒体记者相关问题进行商谈。

7、双方讨论了根据疫情形势调整相关旅行和签证政策并逐步推动中美人员往来正常化事宜。

8、双方还讨论了经贸、两军、执法、人文、卫生、网络安全以及气候变化、伊朗核、阿富汗、朝鲜半岛、缅甸等一系列问题,同意保持和加强沟通协调。

9、双方表示将围绕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活动加强协调磋商。


会晤后:中美关系走向何方?


会晤结束后,各方对此次中美高层战略对话的评价不一而足。
部分观点认为,中美双方的矛盾与分歧在本次会晤中充分展现,双边关系改善仍然“任重而道远”。《华尔街日报》分析称,尽管美方人员在记者会上有意淡化公开的争吵,但双方在首轮讨论中表现出的分歧“暴露出两国政府不断加深的不信任”,使本就“不稳固(shaky)”的中美关系变得更为复杂。路透社认为,“艰难”的中美高层战略对话象征着拜登政府时期的中美关系开局不稳。会谈“并未取得任何实质性外交突破。”相反,激烈的竞争表明,双方“在重启已降至几十年来最低水平的双边关系方面几乎没有共同点。”前经合组织副秘书长包润石(Richard Boucher)表示,本次会谈证明“拜登政府并不急于改善对华关系,并不打算在短期内再次坐下来同中国进行谈判”,而这将增大双边摩擦和误判的可能性。欧亚集团分析师夏洛克(Allison Sherlock)主张,“任何希望局势大幅缓和的人(从本次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中)都能看出,这是不可能的,至少在短期内是不可能的。”
图片
图:《华尔街日报》认为,阿拉斯加会谈使中美关系更趋复杂。
部分分析则主张,考虑到中美关系的复杂性,本就“不指望一次对话就能解决中美之间的所有问题。”对话本身就有一定的积极意涵,有利于增进理解、减少误判,富有建设性。美国企业研究所研究员库珀(Zack Cooper)主张,虽然本次会谈“始于交锋”,却很快转入“富有成效”(productive)、更趋理性的闭门会谈。虽然最终实质性成果有限,但“双方都充分理解到,两国关系的根本性质已经发生变化。华盛顿表示了自己对以结果为导向的关系的渴望,中方则展示了自身在面对美国批评时的坚定立场。从此而言,双方都已经实现了会议的主要目标。”首尔世宗研究院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贤认为,尽管阿拉斯加对话看似收效甚微,但仍是十分重要的。“双方借此确定了对方的底线”,其结果会决定一段时间内中美关系的基调。
如崔天凯大使会前所言,如果双方能够“开启一个坦诚、建设性、理性对话和沟通的过程…带着诚意而来,带着更好的相互了解离开,此次对话就将是一次成功的对话。”从此衡量,本次会谈虽然看似“火药味十足”,但并非如批评家所言一般毫无价值。通过对话增进了解、减少误判,探索沟通机制来管控分歧、处理矛盾,本身就具有重要意义。一次对话暂时没有产生实质性成果,不代表中美关系就已陷入“冰点”,更可能是后续对话的开端。此次对话,不过是中美长期竞赛中的第一场,不过是中美大国关系下的第一支舞。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主席哈斯(Richard Haass)便认为,中美关系是当今时代最重要的关系,保持持续沟通符合美国的利益。故而,拜登政府应承诺“与中国进行反复(recurring)的战略对话。”
图片
图:崔天凯就中美高层战略对话接受中国国际电视台专访。来源:CGTN。
若能作为后续一系列多层次、多维度、多领域中美沟通对话的起点,本次会晤无疑会具有战略意义:其举行有利于双边关系在后续对话中对对方立场有更清晰的认知,有利于中美双方对各自的“底线”与“红线”有更明确的把握,有利于两国政府对双边关系中的“对话”、“竞争”与“合作”议题有更具象的定位。如王毅外长所指出的,“中方对中美继续对话的大门始终敞开。”在充分了解到中方的立场和决心后,后续拜登政府在制定对华政策时究竟将作何选择,且拭目以待。



参考资料

[1] 《王毅在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开场白中阐明中方有关立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2021年319日,https://www.fmprc.gov.cn/web/zyxw/t1862523.shtml


  

[2] 《杨洁篪、王毅同布林肯、沙利文举行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央广网,2021320日,http://news.cnr.cn/native/gd/20210320/t20210320_525441194.shtml


[3] 《杨洁篪在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开场白中阐明中方有关立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2021319日,https://www.fmprc.gov.cn/web/zyxw/t1862521.shtml


[4] “How it happened: Transcript of the US-China opening remarks in Alaska, Nikkei Asia, March 19, 2021, https://asia.nikkei.com/Politics/International-relations/US-China-tensions/How-it-happened-Transcript-of-the-US-China-opening-remarks-in-Alaska.


[5] “Tense U.S.-China Talks End With No Breakthroughs, The New York Times, March 20, 2021,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3/19/us/biden-news-today.


[6] “'Tough and direct' talks in Alaska between US, China conclude; Blinken says Beijing gave 'defensive response', ANI, March 20, 2021,  https://www.aninews.in/news/world/us/tough-and-direct-talks-in-alaska-between-us-china-conclude-blinken-says-beijing-gave-defensive-response20210320033504/.


[7] Alex Fang,“US and China start Alaska meeting with blunt words, Nikkei Asia, March 19, 2021, https://asia.nikkei.com/Politics/International-relations/Biden-s-Asia-policy/US-and-China-start-Alaska-meeting-with-blunt-words.


[8] Humeyra Pamuk, David Brunnstrom and Michael Martina,“'Tough' U.S.-China talks signal rocky start to relations under Biden, Reuters, March 20, 2021, https://jp.reuters.com/article/us-usa-china-alaska/tough-u-s-china-talks-signal-rocky-start-to-relations-under-biden-idUSKBN2BB216.


[9] Humeyra Pamuk, Michael Martina, and David Brunnstrom,“U.S., China spar with rare harsh public rebukes in first in-person talks of Biden presidency, Reuters, March 19, 2021,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usa-china-alaska/u-s-china-kick-off-tough-talks-in-alaska-with-rare-public-rebukes-idUSKBN2BA2A7.


[10] Mark Magnier,“Alaska summit: China and US far apart on hot-button issues but vow to work towards common ground as talks end,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March 20, 2021, https://www.scmp.com/news/china/article/3126249/alaska-summit-china-had-defensive-response-when-us-raised-hot-button.


[11] Michael Martina,“Bolstered by allies, Biden officials take blunt message to first China talks, Reuters, March 17, 2021,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usa-china-alaska-idUSKBN2B90FU.


[12] Nahal Toosl and Natasha Bertrand,“‘Fundamentally at odds’: China, U.S. retreat to their corners after Alaska talks, Politico, March 19, 2021, https://www.politico.com/news/2021/03/19/china-usa-alaska-477267.


[13] Nahal Toosl,“China and U.S. open Alaska meeting with undiplomatic war of words, Politico, March 18, 2021, https://www.politico.com/news/2021/03/18/china-us-alaska-meeting-undiplomatic-477118.


[14] Nicole Gaouette, Jennifer Hansler and Kylie Atwood,“Blinken and Sullivan finish 'tough and direct' talks with Chinese officials, CNN Politics, March 19, 2021, https://edition.cnn.com/2021/03/19/politics/biden-blinken-china-tussle/index.html.


[15] Nicole Gaouette, Jennifer Hansler and Kylie Atwood,“US and China trade barbs after Blinken warns of need to respect global order or face a 'more violent world', March 18, 2021, https://edition.cnn.com/2021/03/18/politics/blinken-sullivan-china-alaska-meetings/index.html.


[16] Shi Jiangtao and Mark Magnier,“Alaska summit: US and China trade barbs in tense start to talks – but Beijing still hopes for progress,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March 19, 2021, https://www.scmp.com/news/china/diplomacy/article/3126218/alaska-summit-us-and-china-trade-barbs-tense-start-talks.


[17] William Mauldin,“Bitter Alaska Meeting Complicates Already Shaky U.S.-China Ties,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March 19, 2021, https://www.wsj.com/articles/bitter-alaska-meeting-complicates-already-shaky-u-s-china-ties-11616185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