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姚凯:以战略思维构筑全球科研创新高地

作者:姚凯 发布时间:2021-09-12 来源: 国家电网杂志+收藏本文


              复旦大学全球科创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人才理论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教授 姚凯

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之大计。要建设全球人才高地,进一步构筑集聚全球优秀人才的科研创新高地。

赢得新一轮全球人才竞争

构筑集聚全球优秀人才新高地是在深入研判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准确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全面分析国际科技竞争态势、科学分析全球人才集聚和流动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科学论断,为我国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赢得新一轮全球人才竞争绘就了新时代发展蓝图。

从国际环境来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全球范围的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全球规则的重构和逆全球化趋势。中美贸易、科技冲突日益严峻,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错综复杂的全球形势使得全球人才短缺进入常态化,人才尤其是科技人才日益成为赢得国际比较竞争优势的战略性资源,我国海外引才形势恶化、挑战加重的趋势或将长期存在。

从国内环境来看,我国经济正处在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关键期,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根本动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要摆脱原有制造业产业链主要分布于微笑曲线底部的“世界加工厂”地位,通过“补链”和“强链”实现产业链的高端化,要通过产业链、创新链和人才链的深层次融合与良性互动实现创新驱动和产业转型升级。而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叠加对科技创新和三链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创新驱动实质上就是人才驱动。以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推动世界科技强国战略目标实现,要求通过打造全球人才高地和一流科研创新高地,塑造一流的宜居乐业人才生态,高质量集聚全球优秀人才,从而高水平引领创新链、产业链的融合发展,尽快抢占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江苏南京城南河变电站建设5G共享基站

从全局高度准确把握积极推进

如何构筑集聚全球优秀人才科研创新高地?需要我们以战略思维从全局高度深刻理解、准确把握、积极推进。

第一,构建以国内人才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两个循环相互促进的人才配置大格局。“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要贯彻落实人才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人才新发展格局。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发展战略,积极布局和创新全球人才配置,以长三角一体化等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实施为契机,以上海、北京、深圳等全球科创中心城市为人才双循环主要枢纽,加快构建以国内人才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人才新发展格局。大力加强国内人才培养,将创新教育植入教育的各个阶段,注重创新思维培养,积极采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手段开启创新人才培养的个性化时代,努力实现国内人才国际化和国际人才本土化的良好局面。以人才强国战略为指引,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等手段科学决策,实现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资本链的精准匹配和深度融合,从而引领我国科技自立自强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二,贯彻人才强国战略,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积极对接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创新引领发展的战略需求,深化、强化和细化人才强国战略,致力于统筹整合本土人才、国际人才两支队伍,打破束缚人才成长和价值实现的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和激发本土人才和国际人才两支队伍的活力和积极性,从整体上优化我国人才高水平集聚、全球化配置、潜能充分开发等人才价值链的全链条管理。人才计划管理应以人才评价和激励理论创新破解当下“人才帽子”的负面效应,以系统科学的人才理论创新突破当前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瓶颈问题,进而开创我国人才工作和人才治理的新局面。

第三,改善人才环境,重视创新团队的培育,以传帮带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出年轻的科学家团队。积极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或其他优秀的海外团队领导人,让这些领军人物带团队,开阔年轻人才的国际化视野,提升其国际化的研究和学术交流能力,让年轻人在大型科学研究项目中不断得到磨练和成长。一是改革对国际高端人才及其科研团队管理的行政监督管理体制机制,采取综合授权管理的方式方法,建立由研究人员自主管理的任务式管理体制;二是尽快推动政府和用人主体单位层面建立、细化和落实国际高端人才科研成果所有权制度,激励国际高端人才及其团队的创新成就感;三是成立为国际高端人才服务的专业化机构,归口单位协助高端人才及其团队成员办理医疗、保险、居住等生活事务和其他日常行政事务,减少科研团队负责人和主要成员在日常事务上花费的精力。


                                                     大兴国际机场分布式光伏项目

第四,在实践中磨练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高端创新人才不仅要通过学校培养出来,还要通过科研实践不断地得到磨练和提高。要鼓励创新者不断通过社会实践和创业,提高科研转化率。要加强实践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学校要设计合理的课程,逐步建立培养实践型创新人才的专业化学校。

第五,实现创新人才分类管理并构建以人才自身为主体的人才治理体系。创新人才的类别很多,比如青年科创人才、科研型创新人才、创业型创新人才。建议针对不同类型的创新人才,探索不同的培养方式和渠道。国家也要针对不同类别的创新人才进行分类培养,形成不同类型的培养战略和规划。在进行创新人才培养治理过程中,要鼓励和引导人才自身积极参加人才治理体系。如上海对创新人才的评价就采取了以赛代评的做法。未来,我们进行人才分类评价时,可以鼓励人才作为人才大数据的微观载体积极提供个人数据参与人才评价和管理,形成人才参与治理、活力充分涌流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