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丨张骥:对于中美两国,“9·11事件”意味着什么

作者:张骥 发布时间:2021-09-13 来源:澎湃新闻+收藏本文

2001年9月11日,美国纽约,被恐怖分子劫持的民航飞机撞击纽约世界贸易中心,浓烟从纽约世贸中心北塔滚滚而出,15分钟后第二架联合航空公司175号航班撞击世贸中心南塔。人民视觉 资料图


“9·11事件”二十周年之际,加之阿富汗形势猝变,舆论对二十年前的“9·11事件”的关注再度升温。此时认真、严肃地反思美国在阿富汗的教训,回顾世界变局的历史经验,有助于我们认清美国对外政策的本质与虚实,把握国际格局演变的动因与趋势,对我们避免战略误判,走好大国之路很有裨益。然而,有些观点将“9·11事件”引发的美国外交政策调整简单地归结为美国的战略错误,并就此归因中国崛起得益于“9·11事件”和美国的战略错误,这既不符合事实,也容易引起误判。


“9·11事件”的确引起了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化。然而,如果放在稍长一点的历史反思中看,“9·11事件”不是国际格局演变的原因本身,而恰恰是百年变局的表现,事件的发生又加剧和深化了百年变局。这个变局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冷战结束以来美国“一超独霸”的格局被逐步打破。


“9·11事件”以一种非常戏剧性的形式,以非国家行为体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国家,摧毁了作为美国独步世界的象征物。但“9·11事件”开启的,并不是所谓非国家行为体在国际关系中的崛起,而是揭开了霸权国相对实力下降的本质及其内外治理能力逐渐失去领先性的本质。恐怖主义的根源、对外政策的错误,以至在阿富汗的失败,无一不是这一历史进程的外在表征。恐怖主义是不能打败美国的,打败美国的是美国自己。


有一种普遍的认识,认为“9·11事件”后美国调整了国家安全战略,将反恐置于头等威胁,而将应对中国崛起暂时放在一边,这是美国的战略错误。这种观点对美国战略的形成和美国精英的智商未免过于低估。


事实上,从小布什政府以来的历届美国政府,在对外战略上从未放松过对中国的战略关注和对中国的高度警惕,从未改变将中国作为战略竞争者的基本定位,差别不过在于应对中国的策略和方式不同罢了。所谓暂时把应对中国放在一边,本质上不是由于“9·11事件”带来的,而是基于政策的算计和战略的谋划。关键在三点:第一,基于对中国实力及其与美国差距的评估;第二,基于对中国市场的利益考量和对“改变”中国的前景的认知;第三,基于在国际事务中合作的需求和斗争的需要。美国是犯了战略错误,但这个错误不是“放过”中国,因为它就没有“放过”中国。


与此同时,这种认知认为,中国的崛起得益于“9·11事件”和美国的战略错误。这无异于认为我们的成功来自于对手的错误。“9·11事件”后的一段时期,中国的确面临一个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但是,这个战略环境不是求来的,也不是天赐的,根本上不是“9·11事件”本身带来的,也不是所谓美国的战略错误带来的,而是中国主动的战略选择与国际良性互动的结果。改革开放与和平发展,是中国崛起的战略支撑,也是中国得以赢得良好外部环境的根本原因。


“9·11事件”后,中国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这是自主的战略选择。近二十年来,面临各种风吹浪打,改革开放与和平发展没有因为外部因素动摇过。中国能够和平崛起,首先在于自己施行了正确的内外政策。美国对华政策固然对中国的和平崛起有重要影响,但中国的崛起是中国人民努力出来的,是中国实施正确战略的结果。


“9·11事件”,折射出了国际格局和大国兴衰的更替。我们需要从历史的教训中,明辨中美两个大国的内外政策选择及其后果,真正看到失误在哪里,以为教益。


(张骥,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