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鲍明阳 发布时间:2021-10-12 来源: 复旦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计划+收藏本文
中美高层苏黎世会晤
当地时间10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Jake Sullivan)在瑞士苏黎世举行会晤。这是继今年3月阿拉斯加对话、7月天津会谈以来,中美高层第三次面对面。
杨洁篪在会谈中指出,中美能否处理好彼此关系,事关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攸关世界前途命运。中美合作,两国和世界都会受益。中美对抗,两国和世界都会遭受严重损害。美方应深刻认识两国关系互利共赢的本质,正确认识中方内外政策和战略意图。中方重视拜登总统近期关于中美关系的积极表态,注意到美方表示无意遏制中国发展,不搞“新冷战”,希望美方采取理性务实的对华政策,同中方一道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走中美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之路。
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10月8日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为落实两国元首通话共识,苏黎世会晤期间,杨洁篪同沙利文还就年底前举行两国元首视频会晤进行了讨论,但并未透露更多细节。
据路透社7日报道,中美双方都认为此次会晤是建设性的和坦诚的。中方表示,双方就中美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与地区问题全面、坦诚、深入交换意见。白宫在声明中说,沙利文在会谈中提出了美中在共同应对重大跨国挑战方面具有共同利益的领域,以及在双边关系中管理风险的方法。
双方在会谈中均提到两国元首9月10日通话的精神。中方表示,双方同意采取行动,落实9月10日两国元首通话精神,加强战略沟通,妥善管控分歧,避免冲突对抗,寻求互利共赢,共同努力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发展的正确轨道。白宫称,这次会晤是两国元首通话的后续跟进。在那次通话中,双方讨论了美中之间保持开放的沟通渠道,以负责任地管理两国竞争的重要性。
《南华早报》则在报道中指出,中美对于彼此的态度仍有明显不同。白宫表示,美方将继续与中方进行高层接触,以确保“负责任的竞争”。杨洁篪则表示,中方反对以“竞争”来定义中美关系,并阐述了中方在涉台、涉港、涉疆、涉藏、涉海、人权等问题上的严正立场,要求美方切实尊重中方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停止利用上述问题干涉中国内政。
对于此次会晤对未来中美关系走向的影响,各方观点不一。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代理所长阿列克谢·马斯洛夫在接受俄新社采访时表示,苏黎世会晤为中美继续对话创造了非常好的机会,中方已明确指出“双边关系回暖的路线图”。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网站则认为,尽管美中之间的沟通似乎有所改善,但双方紧张关系不会走向“大解冻”。在美国前贸易副代表卡特勒看来,重新接触是正确的策略,然而美中谈判将“极其艰难”。
新闻来源:路透社、南华早报、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环球时报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美贸易代表再通话
据中国商务部消息,10月9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与美贸易代表戴琪举行视频通话。双方进行了务实、坦诚、建设性的交流,就中美经贸关系的重要性、中美经贸协议的实施情况以及双方的核心关切进行了讨论。
中方就取消加征关税和制裁进行了交涉,就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产业政策等问题阐明了立场。双方同意本着平等和相互尊重的态度继续沟通,为两国经贸关系健康发展和世界经济复苏创造良好条件。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也在声明中表示,此次会谈在坦诚交流中进行,双方承认中美双边贸易关系不仅影响两国经济,而且对全球经济具有深远影响。双方还回顾了美中经贸协议的执行情况,同意就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进行磋商。
这是刘鹤与戴琪的第二次通话。在此次通话前,戴琪曾于当地时间10月4日宣布,拜登政府计划与中方就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落实情况、产业政策等问题展开坦率对话。白宫将重启一项程序,免除某些商品在特朗普政府时期加征的关税。她称,美方无意“激化”与中国的贸易紧张局势。
不过,《南华早报》的报道援引美国政府高级官员的消息指出,白宫不会推动就可能达成的第二阶段协议进行谈判,因为他们不会期望中国在产业政策等领域进行“有意义的改革”。美国经贸政策的重点将放在市场多元化、加强与盟友的关系以及努力提高美国的竞争力上。
新闻来源:中国商务部网站、新华社、南华早报、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
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美贸易代表戴琪阐述对华贸易政策愿景
当地时间10月4日上午,美国贸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在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发表题为“中美贸易关系的新方法”(New Approach to the U.S.-China Trade Relationship)的演讲,首次阐述拜登政府对华贸易政策愿景,并重申中美经贸关系的重要性。
本次演讲时长近半个小时,加上提问环节共计历时约一小时二十分。此次戴琪发表的演讲更多是在明确立场,回顾中美贸易历史,并未透露太多具体的政策和措施,因而被媒体认为是一次方向性的演讲。
演讲伊始,戴琪阐述了新阶段美国政府的对华贸易举措:首先是与中方讨论双方在第一阶段协议中的表现;其次是启动有针对性的关税排除程序;第三则是“继续对第一阶段协议中没有解决的‘非市场贸易行为’表示严重关切,”并将开发新的“政策工具”以保护美国利益;第四是“继续与盟友合作,制定21世纪的公平贸易规则,促进市场经济和民主国家间的良性竞争。”
在此次公开发言中,戴琪提出全球两大经济体停止贸易并不现实,呼吁两大经济体“重新挂钩”,并思考如何使美国重新占领产业链的关键位置。“我们寻求某种‘再挂钩’的目标是什么”。对此,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加里·赫夫鲍尔表示,戴琪讲话内容有积极因素,比如谈到“再挂钩”而非“脱钩”,美中两国必须共存,以及为中国输美商品给予加征关税豁免。
10月8日,中国驻美大使秦刚在华盛顿接受凤凰卫视记者专访时也表示,我注意到戴琪女士提到美国现在要寻求和中国'再挂钩',其中有一定的积极因素。双方可以坐下来梳理哪些方面被'脱钩'了,以及如何'再挂钩'。
另一方面,戴琪所讲的“重新挂钩”并不意味着美国将拆除对华贸易壁垒,而是“基于美国工人的权益考量”,谨慎而务实地处理对华贸易关系。一个明显的标志是,戴琪并未提及取消特朗普时期的惩罚性对华关税,而最近也并无信号表明美国政府将在关税问题上让步。
值得注意的是,自贸易争端爆发以来,美国民众已额外承担900多亿美元的关税成本。此前,约30个有影响力的美国商业团体曾于8月写信敦促拜登政府削减对华商品加征的关税,称关税增加美国民众和企业负担,拖累美国经济增长。因而,美方在贸易谈判中不再纠结中方是否完全兑现了“第一阶段协议”中采购额度的承诺,也并未将关税的增减作为关键的贸易武器,反而寻求启动关税豁免程序以迎合国内需求。
新闻来源:CSIS官网、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新华社
图片来源:日经新闻
中国驻美大使秦刚在线出席“旅游和人文交流“主题论坛
当地时间10月6日,中国驻美大使秦刚应邀在线出席由美国美亚学会和金沙集团合作举办的“旅游和人文交流”主题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演讲中,他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和生动风趣的语言,结合当下中国流行的七个“热词”(buzzwords),向美国公众介绍了中国的最新发展情况和中国人的精神面貌。
在当天的演讲中,秦刚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逆行者”、“躺平”、“凡尔赛”、“饭圈”、“内卷”和“双减”七个热词做了集中阐述以及分别介绍,帮助美国民众更好地了解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的变化和中国人的所思所想。
他表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和“逆行者”彰显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躺平”、“凡尔赛”、“饭圈”三个网络词汇勾勒出中国部分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状态,以及社交媒体文化和商业化追星行为;“内卷”和“双减”的对比介绍反映了当今中国社会高度竞争带来的压力、商业化带来的冲击和中国政府的应对之策。秦刚还表示,上述热词反映的是中国在经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深刻变革过程中,中国人价值取向的变与不变。
据中国大使馆介绍,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张旭在本次论坛开幕式上致辞。美国内华达州州长西索拉克,多位联邦议员,前国务卿奥尔布莱特,以及美亚学会刘蔼明主席、比塞尔会长和金沙集团董事长戈德斯坦等行业协会和高校代表约500人,以现场或在线等不同方式出席为期两天的论坛。主办方还在会间循环播放了中国文化旅游和北京冬奥会推介片。
自今年7月末赴美担任新任中国驻美国大使以来,秦刚在两个多月的时间内身体力行,和美国各界加强接触,传递中国的声音。《外交政策》杂志在此前的报道中曾表示,秦刚在中美关系中能够“发挥关键作用”,很可能为两国关系找到“一条前进的道路”。报道认为,尽管跌入低谷的中美关系看似很难修复,但为了解决新冠疫情、气候变化等当今世界的重大问题,中美两国保持合作十分必要。
新闻来源:环球时报、人民网、外交政策、观察者网
图片来源: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官网
美中情局设立“中国任务中心”
据彭博社7日报道,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局长伯恩斯当天表示,将设立辐射中情局所有任务领域的“中国任务中心”(China Mission Center),专注于收集有关中国的情报,并打击所谓的“中国针对美国进行的间谍活动”。
据悉,中情局在此之前从未设立明确负责中国事务的部门。有消息人士告诉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按计划,“中国任务中心”将会是CIA唯一只针对单一国家的任务中心,突显了其对CIA工作的核心重要性。
新设的“中国任务中心”被视作CIA将重心转向中国的行动。伯恩斯在一份声明中说,新的中心“将进一步加强我们对21世纪面临的最重要地缘政治威胁——不断增强对抗性的中国,所进行的集体工作。CIA将站在最前线”。
《华尔街日报》透露,CIA近年来一直努力在中国境内招募和管理间谍。“中国任务中心”将把招募间谍、情报分析员、技术专家和其他官员聚集在一个单位。CIA一名高级官员说,该机构还将招募和培训更多讲普通话的人,并在世界各地部署中国问题专家。该官员拒绝透露具体人员安排。
去年12月,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表示,美国间谍机构在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联邦财政年度中,将与中国相关的支出增加了近20%。伯恩斯还计划,将与该中心的负责人和其他高级官员每周举行一次关于中国的会议。
新闻来源:彭博社、华尔街日报、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环球时报
图片来源:路透社
美国“涉台”动作频频
当地时间10月7日,刚刚结束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举行会晤的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杰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接受了英国广播公司(BBC)外交记者詹姆斯·兰代尔(James Landale)的专访。
在被问及美国是否准备采取军事行动“保卫台湾”时,沙利文声称:“让我这么说吧,我们现在就将采取行动,努力阻止那一天的到来。”沙利文还宣称美国对有关破坏台海地区和平稳定的行为“深表关切”,并表示当美国看到从根本上破坏和平稳定的行为时,无论是私下还是公开,都会站出来并大声说出来。
7日当天,《华尔街日报》爆料称,一支大约24人的美国特种作战部队及海军陆战队一直在台湾秘密活动,协助训练台湾部队,且时间至少已持续一年。报道引述美国官员的话称,美军“驻台部队”约有24人,其中特种部队及支援部队成员负责训练台湾地面部队的几个小单位,海军陆战队则与台海上部队合作,进行小型舰艇训练。白宫和五角大楼官员拒绝就美军部署台湾发表评论,台湾方面也未立即响应《华尔街日报》的置评请求。
此外,当地时间10月5日晚间,美国海军部长卡洛斯·德尔·托罗(Carlos Del Toro)在美国海军学院(USNA)在介绍一份本周发布的全新战略指南时直言,美国的目标不是与中国开战,但最终的重点任务将是阻止攻台。他表示,在当下和今年做投入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这样能够真正更多地关注中国,并感知美国在全球各地面临的诸多其他威胁。因此,美海军不仅要发展各种尖端技术,还要增加船舰数量,并在连续多个财年计划中加大投入,同时加强盟友伙伴关系,以达到遏制和威慑中国的效果。据美国《防务新闻》(Defense News)6日报道,该份战略指南的主要内容是概述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将如何保持全球海上主导地位,加强战略伙伴关系,并增加对抗中国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高官频繁就台湾问题表态之前,解放军于1至4日连续四天派出数量众多的军机进入台湾“西南空域”。根据台湾地区防务部门的统计,10月1日至4日飞临台湾“西南空域”的解放军军机数总计已达149架次。其中4日这一天,台防务部门当天日间发现52架次解放军军机进入台湾“西南空域”,当天晚间又发现4架次的解放军军机出现在台所谓“西南防空识别区”。
BBC的报道认为,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的这番“涉台”言论可能与解放军军机密集巡台存在关联。对于解放军在台海周边的军事行动,东部战区新闻发言人张春晖此前曾表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军队战备巡航完全正当合法,是针对当前台海安全形势和维护国家主权需要采取的必要行动。
新闻来源:英国广播公司、美国防务新闻、华尔街日报、观察者网
图片来源:路透社
蔡英文发表“双十讲话”
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10日上午在台北“总统府”前发表“双十讲话”。她警告称,台湾正面临中国内战结束72年来“最复杂的局势”,但同时表示“台湾不会屈服于压力,没有人可以强迫它接受中国为自治民主开辟的道路。”
此前一天,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表示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不容任何外来干涉。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和强大能力。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任务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人民日报》10日发文指出,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整体利益。
对此,蔡英文在讲话中表示,台湾希望“两岸关系缓和”,不会“轻举妄动”,但强调“绝对不应抱有台湾人民屈服于压力的幻想”。她指出,台湾在两岸关系上的立场没有改变,“维持现状是我们的立场,我们将尽最大努力防止现状被单方面改变。”蔡英文在演讲中将台湾描述为民主与威权斗争的最前沿,以呼应此次庆祝活动的主题——“民主联盟,广交世界朋友”。
值得注意的是,进入10月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向台湾所谓“防空识别区(ADIZ)”派出的战斗机和具备核打击能力轰炸机的数量屡创新高,军事紧张局势显着升级。在此情形下,蔡英文在“双十讲话”中表示,“我们将继续加强我们的国防,展示我们保卫自己的决心,以确保没有人能够强迫台湾走中国为我们开辟的道路。“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国庆”仪式在台北“总统府”外举行,有数百人参加,包括公众和外国客人,但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出席人数比往年少。
此前一周,美国国务院曾发表声明,呼吁中国“停止对台湾的军事、外交和经济压力和胁迫”。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内德·普莱斯表示, “美国对台湾的承诺坚如磐石,有助于维护台海和地区内的和平与稳定。”中国外交部随后批评美方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称美方严重破坏了一个中国原则。
10日,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在答记者问时表示,蔡英文的这篇讲话鼓吹“台独”、煽动对立,割裂历史、扭曲事实,以所谓“共识、团结”为幌子图谋绑架台湾民意,勾连外部势力,为其谋“独”挑衅张目。马晓光指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49年以来,尽管海峡两岸尚未完全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也不可能改变,中国主权和领土从未分割也决不允许分割。
新闻来源: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华盛顿邮报、人民日报、海峡导报
图片来源: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美核潜艇南海水下撞击“不明物体”
据美国海军协会新闻网(USNI News)10月7日报道,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10月7日证实,美国海军“海狼”级核潜艇“康涅狄格”号(SSN 22)10月2日在南海潜航时与不明物体相撞(stuck an object),造成艇上11名水手受伤。目前该艇正在返回关岛。
美国海军比尔·克林顿上校告诉USNI新闻:“伤者没有生命危险,潜艇仍然处于安全稳定的状态。‘康涅狄格’号的核反应堆和艇内空间没有受到影响,仍在全面运行。潜艇其余部分的损坏程度正在评估中。美国海军没有请求援助。”
此前,一名美国国防部官员告诉USNI新闻,11名水兵在事故中受伤,伤势从中等受伤到轻伤都有。这名官员说,这艘攻击型核潜艇自10月2日发生事故以来一直在航向关岛,预计将在明日靠岸。
另据美联社报道,美国海军两名匿名官员表示,目前尚不清楚潜艇撞上了什么物体,但肯定不是另一艘潜艇。一位官员说,它可能是一艘沉船、一个沉没的集装箱或其他未标明的物体。《星条旗报》援引安全专家的表态称,在南海扩散的潜艇正在增加本已危险水域的风险。
“康涅狄格”号核潜艇隶属于美国华盛顿州基萨普-布雷默顿海军基地。美国海军此前宣布,这艘潜艇于5月27日部署在太平洋地区。美国海军随后还公布了这艘潜艇在7月下旬和8月在日本港口停靠时的照片。美国第七舰队司令、海军上将卡尔·托马斯(Karl Thomas)今年8月视察了这艘潜艇。
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10月8日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对此次事故表示严重关切。美方作为当事方应详细澄清事故有关情况,包括事故发生具体地点,美方航行意图、事故详情,到底碰撞了什么、是否造成核泄漏,是否破坏了当地海洋环境等等。
新闻来源:美国海军协会新闻网、星条旗报、美联社、中国外交部网站、观察者网
图片来源:星条旗报
美国务院公布核弹头总数
据美国国务院官网5日发布的声明,截至2020年9月30日,包括现役和非现役的装备在内,美国总共拥有3750枚核弹头,这一数字低于2019年同期的3805枚以及2018年同期的3785枚。
据美联社5日报道,美国政府上一次公布核弹头库存数量还要追溯到2018年3月,当时公布的信息称,截至2017年9月30日,美国的核弹头库存总数为3822枚。此后,特朗普政府就决定对最新的核弹头数据进行保密,并拒绝了智库机构美国科学家联合会(Federation of American Scientists)解密这些数据的要求。
美国国务院5日当天发布的声明称,此次的数据正是在上一次数据截止日期(2017年9月)基础之上作出更新的。声明还表示,目前的最新数据与1967年财政年度结束时的最大库存总数(31255枚)相比,减少了约88%;与1989年年底冷战时期柏林墙倒塌时(22217枚)相比,减少了约83%。此外,声明附件中还列出了从1945年至2020年期间,美国的核弹头库存数量。
声明指出,从1994年至2020年,美国共拆除了11683枚核弹头;自2017年9月30日以来,美国已拆除711枚核弹头;另有约2000枚核弹头目前已退役,正等待被拆除。而自1991年9月30日以来,美国的非战略性核武器数量下降超九成。
但声明强调,《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New START)的内容并不涉及非战略性核武器的部分。美国国务院表示,提高各国核储备的透明度对防止核扩散和裁军努力至关重要,包括根据《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作出承诺,以及处理所有类型的核武器(已部署和未部署、战略和非战略)。
美国科学家联合会的核信息项目主任汉斯·克里斯滕森(Hans Kristensen)认为,拜登政府扭转前任政府的政策是明智之举。他表示,披露(核弹头)库存数量将有助于美国外交官参与军控谈判,并参加明年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议大会,这项会议将审议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条约签署国的核裁军承诺。
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今年1月的统计数据,各国拥有的核弹头数量(包括退役核弹头,未计入美国国务院公布的数据)分别为:美国5550枚、俄罗斯6255枚、中国350枚、英国225枚和法国290枚。该研究所称,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和朝鲜总共拥有约460枚核弹头。
新闻来源:美国国务院网站、美联社、观察者网
图片来源:Today Nation News
联合国大会多个下属委员会举行一般性辩论
当地时间10月7日,联合国大会主要负责讨论人权、社会发展等问题的第三委员会(下称“联大三委”)举行最后一场一般性辩论。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大使发言,介绍中国人权发展成就,强调人民的支持是中国走具有自身特色人权发展道路的最大底气,中国前进步伐绝不会因外部干扰而停止,坚决拒绝美国等少数国家的无理指责,奉劝美方在人权问题上回归对话与合作的正途。
张军指出,促进和保护人权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进程,国际社会必须牢牢把握好正确方向。要坚持人权发展道路的多样性,而不是将某种模式强加于人。外来强加的人权道路既不民主,更行不通。要坚持对话合作,而不是制造对抗。
张军表示,美国等少数国家执意在联大三委挑起对抗,点名批评其他发展中国家人权状况,各种帽子满天飞,却对自己和盟友国家的人权劣迹视而不见。美国等少数国家罔顾事实、编造谎言、对中国进行无理指责,借人权干涉中国内政。对此,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反对、严正拒绝。奉劝美国等少数国家,该醒醒了!面对全球性挑战,对话才是方向,合作才是正途!
当日,埃及、阿尔及利亚、乍得、土库曼斯坦、白俄罗斯、委内瑞拉等国家在发言中积极支持并呼应中方立场,强调各国人民有权根据国情自主选择人权发展道路,坚决反对将人权问题政治化,反对搞双重标准,反对干涉内政。
在4日的一般性辩论中,针对美国、德国等就涉疆、涉港、涉藏问题的错误言论和攻击抹黑,张军大使已作出严厉驳斥,强调中方坚决反对个别国家滥用联合国平台蓄意挑起对抗,借人权问题干涉中国内政,正告美国趁早收起傲慢与偏见,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更不要知错不改、错上加错。
与此同时,第76届联合国大会法律委员会就“消除国际恐怖主义的措施”议题举行一般性辩论。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在发言中对个别国家将“东伊运”从本国恐怖组织名单上除名,为其开脱和袒护的行径提出批评,敦促有关国家从国际反恐合作大局出发,立即纠正错误做法,恢复对“东伊运”恐怖组织的认定。
新闻来源:人民网、央视新闻、观察者网
图片来源:联合国环境署官网
美国债务违约风险有望缓和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8日报道,美国国会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舒默宣布,他已经与共和党人达成协议,暂时提高债务上限至12月3日。这将使两党有更多时间商议更长期方案,暂时避过债务违约的危机。该方案预计将于下周四在国会进行投票表决。
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称,新协议要求将目前28.4万亿美元的债务上限提高4800亿美元。如果获得参众两院的批准,美国的债务上限将设定在28.9万亿美元,足够让联邦政府继续发债至12月初。
美国当地时间4日,美国总统拜登曾在白宫发表公开讲话,明确指出“债务上限危机”将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拜登表示,未能提高债务上限会让人们质疑国会是否愿意履行我们已经承担的义务,将破坏美国国债的安全,并威胁到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储备地位。拜登称,“债务违约”会导致“自我伤害”,“将我们的经济推下悬崖,危及就业和退休储蓄、社会保障福利、服役人员的工资、退伍军人的福利。
9月28日,美国财长耶伦发出警告称,美国国会必须在10月18日前解决债务上限问题,否则美国将面临历史上首次债务违约,并可能引发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纽约时报》此前报道指出,目前美国的债务上限为28.4万亿美元,而根据彼得森基金会(Peter G. Peterson Foundation)的实时数据,截至当地时间9月28日,美国债务总额已逼近28.43万亿美元。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评论称,如果国会不能及时提高债务上限,数百万美国人赖以为生的财政支出可能会停止,包括联邦工作人员的工资、医疗保险福利、军人工资、退税、社会保障支票和支付给联邦承包商的款项。“债务违约”也可能导致失业、数百亿美元的新冠疫情经济复苏援助资金被关闭、信贷市场接近冻结、国内生产总值可能受到持续多个季度的切实打击。
另据美国国防部网站6日消息,美国防部长奥斯汀(Lloyd Austin)当天发表声明称,如果美国出现债务违约,将破坏美国的经济实力,而美国的国家安全依赖经济,最终“将严重伤害许多服役的士兵和他们的家庭”。奥斯汀在声明中表示,一旦美国政府债务违约,将无法保证服役士兵、退役人员、承包商能够足额地、按时地得到军饷及其他各项福利。
新闻来源: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路透社、今日美国、纽约时报、美国国防部网站
图片来源:金融时报
朝韩恢复联络热线
朝中社4日发表公报称,朝鲜决定从当天起恢复朝韩热线。朝鲜和韩国的通信联络渠道在中断1个多月后,再次恢复正常。朝方表示,朝韩关系走向完全取决于韩方的态度,敦促韩方加紧努力改善关系。
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务委员长金正恩9月29日在朝鲜第十四届最高人民会议第五次会议做报告时表示,目前朝韩关系正处于要么消除当前冷却关系,走向和解与合作道路,要么在对抗的恶性循环中继续遭受分裂之苦的重大选择岔路口上。金正恩强调,朝韩关系是得到恢复并进入新阶段,还是持续当前的恶劣状况,完全取决于韩方的态度。他敦促韩国改变对朝鲜的对抗态度,慎重对待并诚实履行朝韩之间的一切共同宣言。
在朝鲜宣布决定4日重启韩朝通信联络线后,韩国统一部当天表示,韩朝联络办公室(联办)当天上午9时进行了正常通话。韩国军方人士也表示,韩朝当天上午9时通过东海和西海地区军事通信线正常通话。
据韩媒报道,韩国统一部当天向记者表示,韩方认为此次重启联络渠道为稳定半岛局势和恢复韩朝关系奠定了基础。韩国政府期待通过稳定运营通信渠道尽快重启双方对话,就落实韩朝协议等恢复韩朝关系和实现半岛和平问题开展实质性讨论,并能够取得进展。
预计韩国政府可能会先与朝鲜讨论今年7月正式提议的视频会议系统构建问题,以确保疫情下维稳对话渠道。今年4月以来,韩朝领导人多次以交换书信的形式就改善南北关系进行沟通。韩国总统文在寅9月21日在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发言时,也呼吁尽快恢复韩朝及美朝对话,并呼吁相关各方能发表朝鲜战争终战宣言。
新闻来源:中国新闻网、法国24电视台、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
图片来源:法新社
美代表团将与阿富汗塔利班高层举行会晤
当地时间10月8日,路透社援引美国两名高级政府官员消息称,美国即将派出一支代表团于周六和周日(当地时间9日、10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会见塔利班高级代表,这是自美国从阿富汗撤军及塔利班接管阿富汗以来,双方举行的首次面对面高层会议。
消息称,美国高级代表团将包括国务院、美国国际开发署和美国情报界的官员,他们将向塔利班施压,要求他们确保美国公民和其他人继续安全离开阿富汗,并释放被绑架的美国公民马克·弗里希斯(Mark Frerichs)。
其中一位高级政府官员表示:“这次会议是我们在事关国家重大利益的问题上与塔利班进行务实接触的继续。本次会议不是为了承认或授予合法性。我们仍然清楚,任何合法性都必须通过塔利班自己的行动获得。他们需要通过长期的表现来证明。”
此前,阿富汗塔利班领导人10月5日首次与英国官员会面,这是双方自8月15日塔利班占领喀布尔以来首次进行的外交活动。据美联社报道,塔利班会见了英国政府的高级代表西蒙·加斯爵士和英国驻多哈使团临时代办马丁·朗登等官员。会后,朗登在推特上说,英方与塔利班领导人进行了“实质性讨论”,涉及了广泛的话题,包括人道主义危机、恐怖主义、英国和阿富汗国民安全通行的重要性,以及妇女和儿童的权利。
英国目前仍未正式承认塔利班政府。朗登称“现在还为时尚早。”他在推特上写道。“这次会面和之后塔利班的表现将测试我们是否能够务实地找到共同点——这符合英国和阿富汗人民的利益。”
塔利班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致力于与所有国家保持良好关系。“作为回报,我们希望国际社会将阿富汗的现金资本归还给我们国家,”报道称,这指的是被美国冻结的数十亿美元的阿富汗资产。
新闻来源:路透社、美联社、央视新闻
图片来源:路透社
岸田文雄与拜登通话谈及钓鱼岛
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5日报道,前一天刚刚当选新一任日本首相的岸田文雄当天与美国总统拜登进行了持续约 20 分钟的电话会谈。
会后,岸田文雄在首相官邸对记者表示,日美将共同努力加强日美同盟、打造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并将在与中国和朝鲜有关的问题上密切合作。岸田文雄还强调,拜登总统明确美国保卫日本的承诺,包括美日安保条约第 5 条,并收到拜登总统关于美国承诺“保卫”钓鱼岛的“强烈”信息。
路透社的报道指出,包括台湾在内的与中国更广泛的关系可能会主导新一届日本政府的安全政策和外交关系。日本新政府5日表示,将在“涉台问题”上采取更自信的立场,暗示将考虑各种选择并为“各种情况”做好准备,同时重申与美国的密切关系。
国际战略研究所日本安全研究高级研究员罗伯特·沃德表示,日本表达对台湾担忧的方式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新政府将继续采取强硬路线。这一举措与日本全方位平衡中国的更广泛努力相吻合。
此外,新一届日本内阁由前首相安倍晋三和前财务大臣麻生太郎主导,其中安倍的弟弟、防卫大臣岸信夫和外务大臣茂木敏充在新内阁中继续留任,反映出岸田文雄希望继续加强与华盛顿的安全关系,同时保持与中国的贸易关系。CNBC预计,岸田文雄还将在“Quad”框架下深化与美国、澳大利亚、印度的合作。
新闻来源:路透社、日经新闻、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
图片来源:路透社
2021年诺贝尔奖获奖名单揭晓
2021年诺贝尔奖共设置6类奖项,于10月4日至11日陆续揭晓。
除经济学奖外,在已经揭晓的5类奖项中,共计有四位美国籍科学家获奖,分别是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戴维·朱利叶斯(David Julius)和雅顿·帕塔普蒂安(Ardem Patapoutian)、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真锅淑郎 (Syukuro Manabe) 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戴维·麦克米伦(David W.C. MacMillan)。
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之一戴维·朱利叶斯1955年出生于美国纽约,1984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博士学位,同年去往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修读博士后。1989年毕业后,受聘于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目前是该校的教授。
另一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雅顿·帕塔普蒂安1967年出生于黎巴嫩贝鲁特。年轻时,他移居美国洛杉矶,并于1996年获得了美国帕萨迪纳加州理工学院的博士学位,并进入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修读博士后。自2000年以来,他任职于加州拉霍亚的斯克里普斯研究中心,目前是该中心的教授。
两位科学家的获奖理由是发现温度和触觉感受器。其中,朱利叶斯发现了产生痛觉的细胞信号机制,为研发新一代非阿片类精准止痛药创造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帕塔普蒂安则利用压力敏感细胞发现了一种对皮肤和内部器官的机械刺激作出反应的新型感受器。
获得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真锅淑郎 (Syukuro Manabe) 1931年出生在日本新谷,现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高级气象学家,已加入美国籍。真锅淑郎和克劳斯·哈塞尔曼(Klaus Hasselmann)因对“地球气候的物理建模、量化可变性和可靠地预测全球变暖”的开创性贡献而获奖。
今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之一戴维·麦克米伦1968年出生于英国贝尔斯希尔,现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已加入美国籍。他与另一位化学奖得主利斯特一直是有机催化这一研究领域的领导者,今年诺贝尔化学奖正是表彰他们在发展不对称有机催化中的贡献。他们的研究成果表明,有机催化剂可用于驱动多种化学反应,通过这些反应可以有效合成多种分子,包括新药物分子、在太阳能电池中捕获光的分子等,为人类带来巨大益处。
新闻来源:法国24电视台、路透社、诺贝尔奖官网、百度百科
图片来源:诺贝尔奖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