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姚凯:上海激发重点群体活力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1-03 来源:《国际金融报》( 2023年01月02日 第02版)+收藏本文

吴斯洁 摄


到2025年,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逐步形成,促进共同富裕迈出更大步伐。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成为稳预期、提信心的有力抓手。近期,上海出实招激发重点群体活力提高收入。


探索实施路径


上海市政府印发的《上海市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明确,到2025年,就业机会更加充分,就业质量稳步提升,技能人才结构优化;宏观收入分配格局持续优化,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继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更快;居民内部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市场导向的收入分配关系初步理顺,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逐步形成,促进共同富裕迈出更大步伐。


“《方案》在国务院实施意见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上海城乡居民和各类人才分布的特点,通过制度创新、机制创新、政策创新等一系列组合拳,提出了一揽子综合性解决方案。”复旦大学全球科创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姚凯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方案》为未来五年重点群体活力激发和城乡居民增收提出了总体目标、实施路径和解决办法。


《方案》指出,要对重点群体精准激励。瞄准技能人才、科研人员、小微创业者等增收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八类群体,分类有序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与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功能定位相适应、符合不同行业特点与发展规律的分配机制。持续激发各领域、各行业的积极性,释放创新创业活力,着力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体制机制和竞争环境,不断培育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带动城乡居民总体增收。


“《方案》根据上海实际情况提出的八类重点群体,有的属于增收潜力比较大、带动能力比较强的群体,如上海市技能人才紧缺,社会需求量大,分配机制改革后不仅有利于释放这一群体的劳动热情,也有利于大大增加社会消费。”姚凯进一步分析称,“其他群体也属于社会亟需且‘给点阳光就灿烂’的高潜力增收群体。”


分类有序推进


在姚凯看来,由于八类人才队伍和群体存在很大的不同,因而《方案》采取了分类有序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方案,完善与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及功能定位相适应、符合不同行业特点与发展规律的分配机制。


“在决定分配机制的各种要素中,有的群体强调按劳分配,有的侧重于以知识、技能、创新与贡献等人力资本参与分配。针对创业者,既重点完善创业成果的利益分配机制,也鼓励以物质资本投入参与分配,这种根据不同群体特点分类设计分配机制的做法无疑是科学的,也必定是有效的。”姚凯说。


“具有综合性,是《方案》的特点之一。群体活力的提升是增收的重要前提,因此,要达到增收的目的,更要重视群体活力的提升。”姚凯认为,《方案》的设计有很多亮点,比如,提出加快落实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提出实现同级别技工类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享受同等待遇,实施“双证融通”、营造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等,“真正落实后,必能充分焕发高技能人才的工作热情,从而达到社会收益、群体增收的良性循环”。


在经济运行面临一定压力的条件下,《方案》还指出,要加强鼓励支持小微创业者的制度安排,优化创新创业企业政策机制,提升创业服务水平和效率,并具体从清除创业壁垒、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完善创业成果利益分配机制上进行政策创新。


“在实施过程中,建议能够根据小微企业成长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创立、融资、孵化、管理、人员吸纳、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扶持,建立更加科学的机制。”姚凯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