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万青松 发布时间:2021-06-15 来源:复旦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计划+收藏本文
6月10-16日,美国总统拜登将开启上任后的首次外访,前往欧洲先后出席七国集团峰会、北约峰会、美欧峰会,最后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首脑会晤。相较于特朗普时期的美俄峰会时隔近两年才得以举行,且成果差强人意,拜登首次外访就安排“拜普会”受到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拜普会”前期和筹备期的俄美激烈博弈,体现出的是两个世界大国既咄咄逼人又相对克制的两面性。
拜登上任伊始,俄与美西方通过多次激烈博弈,以双方相对克制的方式结束“上半场”;大体以俄美外长、安全顾问相继就筹备“拜普会”举行会谈为标志,俄美博弈转入“新”阶段。虽然俄美两国首脑会晤颇受国际舆论关注,但无论是美方还是俄方都释放出降温信号,降低各界的过高期望。在上周结束的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普京明确表示两国关系目前处于低水平,也不期待此次会晤有任何突破。
左为拜登,右为普京;图片来源:路透社
“拜普会”的动力从何而来?
一是,俄罗斯充分认识到与美国新政府打交道的“机遇窗”短暂,宜抓住机会促成“拜普会”。俄方很清楚俄美关系不是拜登对外政策的优先方向,因此并不指望与美国彻底改善关系。稳定双方关系,使其不走向大规模的冲突或战争,以及避免军备竞赛,这才是俄当前最主要的任务。同时,俄方对美国依然是国际关系主导力量的认识是清楚的,但同时也要指出美国的破坏力不能被低估,美国的行为可以给俄造成巨大损失。俄方也更清楚,当前任何世界问题没有美国的参与是很难解决的,衰落与分裂的美国对其他国家而言更加危险。这也是为何即使深知美俄峰会不会给俄方带来什么益处,甚至还会带来其他消极影响(比如特朗普执政时期两国元首仅一次会晤,但对双方关系的消极影响巨大),俄领导人也始终要与美国总统见面,因为保持沟通渠道畅通是非常有必要的。
早在拜登宣布外交与安全团队核心成员之后,俄罗斯官方就抓住时机抛出希望与拜登政府对话与合作的五大议题,包括战略问题、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太空、反恐和抗疫,还包括恢复“2+2”会谈机制的建议。俄方的这些行为和表态实际上表明俄方调整对美关系的务实立场。因此,拜登主动邀请普京面谈,俄罗斯显然是愿意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是,“拜普会”将开启俄美博弈的“新”阶段,事关未来四年双边关系。拜登执政百日里,俄罗斯与美西方不断上演相互试探的“戏码”,开启两国博弈的“上半场”,暂以各方相互克制收尾。
一方面,先是纳瓦利内被“投毒”事件引发美西方对俄强烈施压;随后俄与美西方之间再上演两轮制裁战、相互驱逐外交官、俄美大使被“召回国磋商对策”、俄宣布制定“不友好国家”名单;以及双方的大规模军演,北约在靠近俄边境地区举行有4万军人参加的“欧洲防卫者-2021”军演,这是冷战以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将持续到6月底。俄也部署10余万军队在俄乌边境,还与白俄罗斯举行联合军演。双方这些动作大有“剑拔弩张”,一触即发的态势。
另一方面,俄与美西方之间的正面交流并没有停止。除拜登两次给普京打电话,主动提议6月份举行俄美元首峰会,俄与德法等欧洲大国也保持沟通与交流,普京还出席了拜登召集的全球气候峰会视频会议。此外,4月21日普京在国情咨文中既没有凸显近期与美西方之间的意识形态、军事、地缘政治的对抗氛围,也没有发表如媒体所传言的信息(此前媒体预测普京将会宣布承认乌克兰东部两个地区独立和与白俄罗斯合并),甚至提到的“红线”也是模糊的,并表示将与世界所有国家发展伙伴关系。
与此同时,俄国防部长下令从俄乌边境“撤军”,普京答应乌克兰总统提出的会面建议,被拘押在监狱的反对派人士纳瓦利内被俄当局允许送到民营医院治病,对国内示威者的态度也不复以前激烈。随后,俄白总统会面也没有爆出轰动性新闻,尤其是普京在国情咨文中提到美国情报部门策划暗杀卢卡申科的情况下。针对捷克再次驱逐18名俄外交官,俄方的回应也变得相对“冷静”。
俄方这些“反常”行为传达出希望缓和与美西方对抗的新姿态。对此,美西方也作出积极回应:不仅美国驻俄大使“同意”返回华盛顿磋商,而且美西方也没有启动将俄“踢出”SWIFT(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的程序,欧盟第一时间表态,欧洲议会决议不代表欧盟官方立场,也没有禁止投资俄国债的第二市场,并表示不希望对俄实施新制裁。随后,拜登政府还放弃对“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运营公司Nord Stream 2 AG及其首席执行官的制裁。至此,俄与美西方的这轮博弈以双方相对克制的方式结束“上半场”。
大体以俄美外长、安全顾问相继就筹备“拜普会”举行会谈为标志,俄美博弈转入“新”阶段。美方多次表示,要与俄构建稳定、可预测的双边关系。虽然俄外交部将美国列入不友好国家名单,但俄外长还是对此积极回应,甚至向美国建议“清零”两国之间的冲突。目前来看,俄美双方试图寻找能为双方所接受的共同话语,包括减少无必要的冲突风险和探寻面向未来的新型稳定关系,可能将是俄美未来一段时间的主要工作方向之一。
三是,“拜普会”有助于从当下世界格局演变的客观进程中寻求双方接近的机遇,但俄方更警惕拜登玩“基辛格策略”。俄方认为,拜登政府一方面会恢复奥巴马的遗产,另一方面也会更加强调对外政策的意识形态因素。这对俄的处境显然不妙,且可预料拜登的对俄印象和态度不会有大的转变。但俄方认识到,美国全球霸权衰落导致世界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更重要的是,中美关系调整将会对其对外政策产生影响,而不是俄美关系本身。对俄罗斯而言,将注意力更多聚焦新的力量格局的客观进程,有助于更好地寻求自己在这一进程中的各种机遇。找出这些机遇的前提是:既要与拜登打交道,又要警惕拜登针对中美俄三边关系的“基辛格策略”,即通过“拉+打”来分化中俄。
不过,俄专家认为,拜登的这个算盘很难打成,原因在于:第一,由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中美对抗程度今非昔比;第二,就如特朗普联俄制华失败一样,拜登“拉华打俄”不会得逞。中俄之间还没有到公开“背叛”的时候,而中国很难作为中间人或仲裁者角色介入俄美关系;第三,俄罗斯因与美国捆绑纽带不多,比中国更加能够抵抗美国的施压。
俄方展望:“拜普会”的务实预期与战略意义
安保人员站在日内瓦著名Villa La Grange庄园外,在这里将举行美俄总统的会晤;图片来源:VOA
一是,俄官方将以更务实预期对待“拜普会”。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普京表示,将会与拜登就战略稳定、裁军、疫情、地区冲突、生态和气候等问题进行谈判。他同时也表示,本次会谈不会取得突破性进展。俄副外长亚布科夫表示,希望俄美两国在战略稳定与信息安全等领域取得进展,并且,俄方此前已向美方转交了有关这两个议题的具体建议,希望元首会晤之后开启常态化的对话。但他强调,目标不是马上达成协议,需要进行正式谈判并完成法律程序。
二是,“拜普会”的战略意义更多被俄战略研究人士所强调。对普京而言,与拜登的会晤既是礼节性地回应美方的邀请与建议,也更具战略意义,主要表现在:第一,俄美启动高层对话,从外长、安全顾问到元首对话,已经是构建稳定和可预测关系的实际组成部分,这里面无疑就包含战略意义。第二,此次“拜普会”是拜登首次总统外访的最后一站,显然拜登与普京的峰会是具有战略上的考量(不管是迫不得已,还是抢先出手),因为这关系到俄与美西方博弈的趋向。
俄前外长伊万诺夫表示,虽然俄美峰会取得重大突破的可能性非常低,但双方的元首会谈将会对国际体系的基本原则、新国际秩序的构建前景等战略性问题产生影响。俄美就地区冲突对话,可以成为多边谈判与合作的基础,这也具有战略价值。此外,能与拜登在这么短的时间(相对于“特普会”)举行会面,对普京而言本身就是一种象征性的政治胜利。
三是,俄政策研究界人士多主张与美关系需遵循“三开”方针,即“维系现有纽带,延缓创伤恶化,争取新的突破”。具体而言:
“维系现有纽带”主要涉及俄美在传统战略安全领域的合作,不排除将出现“微型重启”。俄专家认为,拜登想与普京讨论传统上与俄罗斯有共同利益的领域,如军控,这恐怕是拜登比较担忧的唯一问题。因此,如果俄美元首决定开启军控协议的下一阶段谈判,包括达成分阶段性的恢复安全领域的对话,并指示专家、外交官和军人就战略稳定与安全问题,包括新武器、网络空间、大国关系,开启对话,那可以视为俄美会晤的最大成果。
“延缓创伤恶化”涉及到地区危机、意识形态与制裁领域。“拜普会”将涉及到克里米亚、乌克兰顿巴斯、俄国内人权、白俄罗斯等容易引发双方关系紧张与恶化的问题。此次峰会,拜登显然是带着盟友与伙伴对俄罗斯的关切、抱怨、不满和普京见面的。且美方对有关人权与民主问题已经做了不少舆论造势,这还关系到拜登稍后能否召开全球民主峰会,组建民主联盟的问题。但俄方判断,拜登更多是表达美方的关切,且也不寄希望于马上解决,甚至也不寄望得到普京的口头承诺。此外,俄罗斯也不会期望拜登会取消对俄制裁,但元首对话谈判可以让制裁减少,哪怕不增加更多新制裁,一定程度上将减轻对俄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争取新的突破”涉及到寻求俄美关系的未来新模式。俄权威专家预测,相较于2018年7月的“特普会”,“拜普会”更可能成为两国关系的新拐点,使俄美获得一次重塑两国关系新模式的机会。因为相较于特朗普,拜登更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谈判手。俄专家认为,俄美关系在特朗普执政期间实际上是处于一个完全失常的状态,因此“拜普会”至少可以为未来四年的俄美关系确立一些框架、轮廓和某些规则,包括对抗也应该存在某种规则,否则将会导致不可控的风险与后果。
四是,媒体对“拜普会”的报道有“温差”。有媒体关注“拜普会”之前欧盟与美国能否找到与俄打交道的共同方针:全面对抗,还是战略对话,以及会晤之后是否会发布联合声明。当然,也有媒体发出与上述不同的声音,认为俄美元首峰会将会产生一些幻想,很难会取得好的成果,更不用谈取得突破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