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清君 发布时间:2021-04-07 来源:复旦发展研究院+收藏本文
一场全球性的心理危机
新冠疫情(以下简称“疫情”)的大流行不仅对各国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对心理健康也带来前所未有的灾难性影响。
南丹麦大学心理健康研究科学家Ziggi Ivan Santini 和ICREA生命与医学科学研究所教授Ai Koyanagi在《愈发严重的孤独感?COVID-19如何造成精神健康危机》一文中总结了近期的研究结果,指出了大多数欧洲国家的政府为遏制疫情采取了社会封锁、隔离等措施,但也增加了居民的孤独感,导致其精神健康不断受影响,产生了情绪低落、明显焦虑和睡眠困难等诸多心理健康问题。
美国罗伯特·格雷厄姆中心(The Robert Graham Center)和美国幸福信任基金会(Well Being Trust)的调查显示,美国在2020年疫情期间的死亡总数升高并非单纯由新冠肺炎所致,比如死于酒精、药物滥用以及自杀的人较去年增加了75000。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的数据显示:美国成年人中有焦虑或抑郁症状的比例比疫情前翻了四倍,且女性和有色人种的患病比例更高。
供不应求的心理援助
然而,面对这般突如其来的全球精神健康危机,各国的干预和调整措施并非良好、有效,人力和物力的有限性使得大量居民难以得到援助。据KABC电视台报道,美国危机热线的使用数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例如,打给洛杉矶自杀和心理健康热线的咨询电话增加了8倍。
对此,众多学者提出了疫情后缓解心理危机的措施。英联邦基金会(Commonwealth Fund)的学者,来自莫瑟尔医学院多样性、平等和包容性学院副院长Jacob C.Warren 和莫瑟尔医学院研究副院长K.Bryant Smalley提议各国应该:
增加心理咨询渠道。
审查国家保险法并确保精神健康治疗和药物的使用是平等、合理的。
支持远程医疗基础设施的建设。
制定计划,帮助儿童获得与疫情前一致的学校心理健康服务。
达沃斯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 的文章《新冠病毒:为什么虚拟精神卫生保健可以持续存在》指出,在2020年美国非紧急医疗机构关闭后,视频聊天和电话通讯成了精神科患者与医生紧急联系的主要途径,而患者们从一开始对远程治疗的不感兴趣到积极参与,也体现了心理治疗模式的转变比预期顺利。然而研究表明,视频聊天和电话访问的治疗效果也因人而异,例如当网络不稳定时,电话交谈会让患者感到更加轻松。而对需要接受心理健康治疗的儿童而言,视频沟通的效果普遍更好。发起远程治疗倡议的精神病学家Jennifer Severe建议,对于首次远程治疗的患者,应避免使用电话交谈,因为患者的面部表情、身体活动无法被观察到,容易导致医生难以断定其心理状态、活动能力,也难以确认患者是否服用药物后出现副作用。疫情的经验可以帮助我们去改善精神卫生保健的渠道和连续性,也为未来相关政策的完善提供了重要依据。
AI 心理医生是否可以取代人类心理学家?
疫情暴发后,大多心理健康服务转向了远程,一些缓解压抑情绪的软件,例如Headspace和Calm的下载达到了高峰,这说明人们乐意接受这类技术介入的治疗方式,并且还可以缓解心理医生供不应求的状况。但该情况也引发了部分人的思考,即人类心理学家是否会被人工智能心理学家所取代?
与其他从事体力劳动和日常工作的工人不同,心理学家通常认为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进步并不会对他们的职业生涯构成危险。牛津大学经济学家卡尔•贝内迪克特•弗雷(Carl Benedikt Frey)和迈克尔•奥斯本(Michael Osborne)于2013年至2019年对未来就业前景进行了广泛调查,结果显示心理学在不久的未来被自动化的概率仅为0.43%。
然而,在达沃斯论坛《未来,人工智能会成为你的心理医生吗?》一文中,南澳大利亚大学兼职教授John Michael Innes和麦考瑞大学组织心理学高级讲师Ben W. Morrison认为心理学不能被人工智能化的观点已经过时了。心理学传统诊疗包括四个主要组成部分,分别为病情评估(assessment)、方案制定(formulation)、临床干预(intervention)和效果评价(evaluation of outcome),而每个部分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自动化。例如,对患者心理健康状态的评估往往通过电脑根据心理测试的结果得出。作者认为,AI心理的未来快速部署可以归结于以下方面:首先是自动化系统的快速发展,使得系统可以复制(有时甚至超过)人类的决策能力,且深度学习算法的发展和高级预测分析系统的出现会威胁专业人员的必要性,在大数据的助力下,人工智能可以更为精确地评估和干预患者。此外,人工智能的预测能力很可能会在许多领域优于人类自己的判断,引起就业市场的巨大重组。因此作者认为,如果人工智能的治疗方案更加经济有效,我们应该考虑推广使用AI心理学家。
总结
无论未来的心理治疗的发展如何,我们必须坚持一点,那就是在符合道德伦理的前提下,尽可能带给病人最好的治疗方式。新冠疫情给我们带来了多方面的警示,尤其是未受到足够重视的心理健康问题几乎给了所有国家一个下马威。科技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也有望改善持续存在的心理治疗需求。在我国,前往精神科或精神卫生中心进行心理诊断还耻于被提及,对心理科学的正确定义仍需要多年的教育和普及。无论是可以帮助人们缓解紧急情绪波动的软件,还是基于大数据的AI心理学家对病情的诊断,抑或是佐以远程治疗等新兴人工咨询方式,都可以在当前大环境下更好地帮助人们保护自己的“羞耻心”,正视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且缓解心理医生“供不应求”的状况,使心理咨询的效率得到最大化。然而,我们也不能过度依赖科技而忽视人类心理学家的重要性,因为心理治疗中的“同理心”目前仍无法被替代,而同理心被认为是心理治疗的基本要素:任何形式的治疗策略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必须让患者感到“被理解”。
本文作者 | 朱清君 复旦发展研究院 国际合作和重大活动办公室
https://www.weforum.org/agenda/2021/02/covid-19-pandemic-europe-mental-health-depression-anxiety-loneliness-social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7458054/
https://www.cambridge.org/core/journals/acta-neuropsychiatrica/article/depressive-state-of-denmark-during-the-covid19-pandemic/14CD9360B18C683A3D22C1BFA4764B45
https://www.weforum.org/agenda/2021/02/psychologists-job-mental-health-employment-artifical-intelligence-ai-robots/
https://wellbeingtrust.org/areas-of-focus/policy-and-advocacy/reports/projected-deaths-of-despair-during-covid-19/
https://www.commonwealthfund.org/blog/2020/long-term-impact-covid-19-mental-health
https://abc7.com/suicide-hotline-calls-coronavirus-covid19-los-angeles/6117099/
https://www.goodtherapy.org/blog/psychpedia/empat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