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新闻一周说No.179 | 12.9-12.15

作者: 发布时间:2019-12-17 来源:复旦发展研究院+收藏本文

中美就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文本达成一致


1.jpg


当地时间12月13日,经过中美两国经贸团队的共同努力,双方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原则的基础上,已就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文本达成一致。协议文本包括序言、知识产权、技术转让、食品和农产品、金融服务、汇率和透明度、扩大贸易、双边评估和争端解决、最终条款九个章节。同时,双方达成一致,美方将履行分阶段取消对华产品加征关税的相关承诺,实现加征关税由升到降的转变。

中方认为,中美两国作为全球最大经济体,处理两国经贸关系必须从大局出发,达成经贸协议有利于中美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将在经贸、投资、金融市场等方面产生积极效应。本协议总体上符合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大方向,以及自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协议相关内容的落实,将有助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改善营商环境,扩大市场准入,更好维护包括外国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在华合法权益,也有利于保护中方企业在对美经贸活动中的合法权益。随着中国国内市场的扩大,中方企业按照世贸组织规则和市场化、商业化原则,增加从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进口优质、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有助于顺应国内消费升级的趋势,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本协议有利于中美两国加强经贸领域的合作,有效管控和解决经贸领域的分歧,促进中美经贸关系稳定发展。在当前全球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本协议有利于增强全球市场信心,稳定市场预期,为正常的经贸和投资活动创造良好环境。

这是中美贸易战进行了约20个月以来双方首次就一个协议文本达成一致,这可谓是中美经贸对话取得的一项阶段性成果,意味着双方向前迈出了一步。国际社会一直在期待双方迈出这一步,从星期四到星期五全球股市的乐观上扬可以看出,中美协议对鼓舞全球市场的信心,推动各方以共赢的方式解决贸易纠纷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双方约定,下一步双方将各自尽快完成法律审核、翻译校对等必要的程序,并就正式签署协议的具体安排进行协商。协议签署后,希望双方能够遵守协议约定,努力落实好第一阶段协议相关内容,多做有利于双边经贸关系发展和全球经济金融稳定的事情,维护世界和平与繁荣。


新闻来源:纽约时报、新华社

图片来源:新华社


美29次动用一票否决权,国际贸易“最高法院”25年来首次停摆

2.jpg


本月11日,由于美国一再滥用世贸组织一票否决机制,两年29次动用一票否决权,单方面阻挠上诉机构遴选新成员,世贸组织“最高法院”将因只剩最后一名“法官”无法受理新案件,遭遇成立近25年来的首次“停摆”危机。

自2017年美国新政府上任以来,美国以所谓上诉机构“越权裁决”“审理超期”、法官“超期服役”等多项问题为由,将上诉机构裁决与遴选挂钩,频频动用一票否决权,单方面反对启动对新法官的遴选程序,致使在任法官人数一再缩减。由于美国的频频阻挠,目前上诉机构只剩三名法官,其中两名法官的任期行将结束。从本月11日开始,上诉机构将只剩一名法官在任。世贸组织规定,针对任何一起贸易争端案件,须由三名法官联合审理并作出裁决。因此,届时上诉机构将由于法官人数不足而无法受理任何新案件,陷入“停摆”状态。

由于具有对国际贸易争端的终审判决权,世界贸易组织上诉机构又被称作国际贸易的“最高法院”,该机构常设七个法官席位。经过遴选产生的法官,一届任期为四年,可以连任一届。法官遴选程序遵循世贸组织成员协商一致的原则,也就是“一票否决”原则,即所有164个成员全部同意的情况下,遴选程序才能顺利进行。一旦上诉机构“停摆”,世贸组织将只能发布不具强制执行力的“初裁”报告,那么它约束成员遵守国际贸易规则的能力将大大削弱。

面对上诉机构“停摆”危机,部分世贸组织成员拿出临时替代方案。欧盟、加拿大和挪威表示,将在上诉机构“停摆”期间,启动“临时上诉仲裁”程序。具体来说,在上诉机构缺员的情况下,由世贸组织总干事从已离任的上诉机构法官中挑选“仲裁员”,对有争议的“初裁”报告进行复审,仲裁员发布的仲裁报告将与上诉机构报告具有同等效力,相当于“终审判决”。当然,这一替代方案只限于在欧盟、加拿大和挪威三方之间使用,而无法扩展到与其他世贸组织成员的相关案件之中。


新闻来源: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

图片来源:新华社


美国众议院司法委员会已通过两项针对总统特朗普的弹劾条款

3.jpg


当地时间本月13日,美国众议院司法委员会依次通过滥用职权和妨碍国会调查两项针对总统特朗普的弹劾条款,表决结果均为23票赞成、17票反对。没有身处该委员会的共和党人投出赞成票,也没有民主党人投出反对票。这是美国历史上众议院司法委员会第四次表决通过针对总统的弹劾条款,前三位总统分别是安德鲁·约翰逊、尼克松和克林顿。

过去两天以来,委员会两党议员就弹劾条款具体内容展开辩论,双方立场针锋相对、言辞激烈。并于当地时间12月10日,美国会众议院司法委员会公布针对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弹劾条款,他面对滥用权力和妨碍国会两项指控。特朗普被指滥用总统职权谋求个人政治利益,施压乌克兰调查他在明年总统大选中的劲敌、前副总统拜登父子,以及乌克兰为帮助民主党而干预美国2016大选的“阴谋论”。他也被指千方百计阻挠众议院的弹劾调查。负责弹劾调查的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希夫指出,特朗普“持续滥权”,让民主党人别无选择。他说:“有关总统行为的证据是压倒性且确凿的。”特朗普随即批评这些指控“荒谬”与不实,并重申这是民主党对他进行的“猎巫行动”。

据了解,但凡有一项弹劾条款在众议院全院表决时获得简单多数支持,特朗普弹劾案就将进入共和党人占多数的参议院接受审理。在参议院,弹劾条款须获得至少三分之二参议员支持才能获得通过并使特朗普被解职。针对众院司法委通过弹劾条款,白宫发表声明称,众议院民主党人是在“疯狂作秀”,并表示特朗普期待在参议院受到“合理对待”。特朗普则称,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是“骗子”,并指责民主党人轻视只应在“紧急情况下”使用的弹劾程序。“这是一个骗局。这是不应该被允许的。”特朗普还在社交媒体发文称赞共和党议员的表现,称他们为“团结又聪明的斗士们”。

美国众院议长佩洛西表示,在没有共和党支持的情况下,民主党人将在众议院全体投票时获得弹劾总统的票数。她坚称,民主党人针对特朗普的弹劾行动目标是“保护和捍卫美国宪法”,并重申“没有人能凌驾于法律之上,总统将为他滥用权力和阻碍国会的行为负责”。CNN此前表示,推动弹劾案的佩洛西将成为把特朗普“写入史册”的那个人。


新闻来源:中新网、纽约时报

图片来源:中新网


美国退出《中导条约》后首次试射中程弹道导弹 

4.jpg


据美国国防部消息,当地时间12日,美国成功试射一枚中程弹道导弹。这是美国8月正式退出《中导条约》后首次试射中程弹道导弹,也是美国近40年来首次试射这种武器。此次发射在美国空军范登堡空军基地进行,且此次试射的中程弹道导弹配备了常规弹头。

自8月2日美国宣布正式退出《中导条约》以来,美国防部已先后进行了两次陆基中导试验,射程超过500千米。美国防长埃斯珀声称,美国从今年2月就已经开始着手准备相关试验,导弹在短短9个月内就走过了从概念到试射的道路。

据俄媒报道,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称,美国12日试射陆基弹道导弹,证明了《中导条约》破裂是由华盛顿挑起的事实。克里姆林宫发言人说:“我们不止一次声明,美国早就酝酿破坏《中导条约》条款。这(试射导弹)只是雄辩地证明,条约破裂实际上是美国挑起的。”俄国立高等经济学院教授叶夫斯塔菲耶夫强调:“9个月只够制作关于这种武器的动画影片。显然,该导弹于美国退出《中导条约》很久以前就在制造了——大约两年半到三年前就对它下了订单。”同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美国退约早有预谋。”

俄罗斯联邦委员会议员普什科夫当天在推特上评估了美国试射违禁导弹可能导致的后果。他指出,如果美国接下来在欧洲大陆上部署这种弹道导弹,那么此次试射对欧洲来说就是“黑暗的一天”,“欧洲将重现冷战时代的核对峙局面”。


新闻来源:CNN/参考消息

图片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