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冯玉军:苏联解体以来的俄罗斯国家转型与2036年前发展前景

作者:冯玉军 发布时间:2021-10-23 来源: 上海国际战略问题研究会SIISS+收藏本文


编者按:2021年10月18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主办、上海国际战略问题研究会和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协办举行“国际体系冷战后30年转型期和未来30年成型期”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的发言由本公众号整理、编辑并发布,以飨读者。



苏联解体以来的俄罗斯国家转型与2036年前发展前景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冯玉军


在苏联解体至今的30年间,俄罗斯走过了一条艰辛而又曲折的转型之路。展望未来15年,俄罗斯的大国复兴进程仍会路阻且长。


30年来,俄罗斯国家转型基本是平稳和正面的。一是苏联的解体是相对平稳的和平解体,未引发大规模的地缘政治冲突和人道主义灾难。二是新俄罗斯在不太长的时间里确立了新的国家政治体制、经济运行模式与社会秩序,开始了建设新国家的征程。三是确立了以历史传统、爱国主义、强国思想和社会团结为四大支柱的普京主义治国理念。“中派保守主义”是普京主义的思想精髓,它有四个层面的含义:在政治上倡导主权民主;在价值观方面倡导中派保守主义。强调通过渐进性和维系社会平稳,反对激烈变革和流血革命;强调俄国历史的延续性并对历史进行较深刻的反思——通过反思大革命,反对政治激进主义;通过反思国内战争,反对国内暴力和自相残杀;通过反思大清洗,反对大规模、成体系的政治迫害;注重多元文化共处的帝国思想,视其为国家治理的有效途径和参与国际政治的合理方式。四是俄罗斯作为新的国际关系主体,努力在国际社会中寻求新定位,与其他国际行为主体展开了全面而复杂的互动。


同时也要看到,俄罗斯国家进程并非一帆风顺。受传统文化、现实条件、思维方式、权力结构、国际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转型之初的制度设计与目标规划很大程度上已扭曲变形:取代理想民主制度的是号称“主权民主”的威权体制;取代社会市场经济的是重新国有化、寡头垄断和不发达的民营经济;社会参与在经历一段时间高涨后又趋于衰微。


当下,国际格局与世界秩序深度调整,大国战略竞争重新激活。俄罗斯的发展前景如何,确实值得关注。


2020年修宪之后,普京在理论上可以执政到2036年。未来15年,俄罗斯的发展将受到以下因素的制约。


首先,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经济经历了严重的“去工业化”进程。受设备老化、投资不足、人才流失、传统经济联系断裂等因素影响,苏联时期建立的工业体系加速衰败。加之能源依赖型的畸形经济结构积重难返,俄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步履蹒跚,面临应对气候变化和推进能源转型的双重挑战。前经济发展部长格列夫称,俄事实上已经输掉了在技术革命中的竞争,成为无力追求物质财富和发展的“衰退国家”(down-shifter)。还有专家认为“俄正加速丧失全球经济竞争力”,其根源在于“政治机构已经变得僵化,它们处于不允许创造投资激励、吸引外国资金、保护产权、保护竞争和尊重法治的状态。”按照俄中央银行、经济发展部以及IMF、世界银行等多家机构预测,未来一个时期,俄经济增长率仍将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其在世界经济体系当中的地位会进一步下降。


其次,科技发展滞后,后续动力不足。苏联解体以来,科研投入不足、体制机制约束、人才流失严重、成果转化缓慢、战略思维僵化、与西方关系恶化等因素极大限制了俄科技进步,并使其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2020年,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世界主要科技大国的科技研发投入分别是:美国5111亿美元,中国4519亿,日本1657亿,德国1188亿,韩国777亿,法国624亿,英国478亿,而俄仅有373亿。尽管政府近年采取了一些措施,试图扭转这一局面,但成效不彰。


第三,政治社会治理成效低下,社会问题层出不穷。2003年来,俄权力集中趋势不断强化,但治理效率并未提高,权力阶层腐败有增无减,民众政治参与、社会活力持续下降。人力资源状况持续恶化,人口总量未能遏制下滑趋势,而人口结构又在不断恶化,知识和财富精英纷纷外流。莫斯科卡内基中心近期发表报告直指俄人力资本质量的下降,强调高度的社会冷漠、阶层流动固化、对不断恶化的环境的逆来顺受正成为俄罗斯社会的“新常态”,而社会冷漠将引发其他系统性危机。


第四,国际环境整体恶化。2008年以来,俄以俄格战争、克里米亚危机、出兵叙利亚等强硬军事行动震撼了世界,取得了一些切实的地缘政治收益。但同时,其国际形象大幅恶化,与西方关系陷入冷战结束以来的低谷,在后苏联空间的吸引力也相应萎缩。


尽管经济发展前景暗淡,参与全球治理能力下降,软实力遭受多方质疑,但俄仍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敏锐的战略意识和高超的外交手腕。当下,俄综合运用意识形态、军事力量和外交手段工具,以信息战、心理战、网络战、特种战相结合的混合战争方式影响地区与国际局势的能力仍然强大,且被近年来的国际政治现实所证明。


俄罗斯的发展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大国雄心和自身实力不足之间的张力究竟会给它带来怎样的影响。回顾历史,俄国的发展经常呈现出大起大落的波浪式轨迹:1856年在克里米亚战争当中失败引发了沙俄国内的不稳,最终导致了1861年农奴制度改革;在日俄战争中的失败引发了俄国1905年革命;在一战当中的失败也引发了二月革命、十月革命,最终导致了罗曼诺夫王朝垮台和沙皇俄国的分崩离析;而冷战的结束也导致了苏联解体。


近年来,俄罗斯国内越来越多的人将当下比作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的“停滞年代”。尽管当时苏联看似国势强盛、如日中天,与美国并列超级大国并展开全球地缘政治竞争,但勃列日涅夫长期执政导致苏联社会问题积重难返,最终引发的是苏联剧变。在普京执政20年之后,“最广泛意义上的停滞——从经济萧条到社会冷漠——是俄罗斯唯一可能的中长期情景”。而到2036年,能源转型、政治僵化、经济停滞、领导人老迈等危机效应可能集中爆发,俄罗斯的国家发展可能在那时迎来历史性的转折。不过,如果中派保守主义得以延续,俄罗斯会获得一个不太好,但也不会太坏的结果。